咸祥中学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36分】
【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怪癖(pǐ) 甄别(zhēn) 给予(jǐ) 阻遏(è) 锲而不舍(qì)
B.形骸 (hái) 寂寥(liáo) 隽永(jùn) 狭隘(ài) 瞠目结舌(chēng)
C.摇曳(yè) 百舸(gě) 曝晒(pù) 慰藉(jí) 化为灰烬(jìn)
D.流岚(lán) 商榷(què) 戕害(qiāng) 颓圮(pǐ) 恪尽职守(k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迷惘? 百无聊赖? 翱游? 游目骋怀? ?B.干瘪? 汗流夹背? 炫耀? 再接再厉? ?C.藐视 按部就班? 急躁? 迫不及待 ?D.菲薄? 痴心妄想? 雾蔼? 学而不思则惘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们认为人生太 、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
②欣赏是一种处世哲学,在你得到赞赏的同时,千万别 你对别人的赞赏,因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欣赏,共同进步。
③登上山脊极目远眺,天穹显得格外 高远,湛蓝色的天空中漂浮着朵朵白云。
A.仓促 吝啬 辽阔 B.短促 吝惜 寥廓
C.短促 吝啬 辽阔 D.仓促 吝惜 寥廓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要在整个学校里树立起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风气,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正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B.随着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实施、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农村被盗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是,我们仍应加强防盗意识。?C.经过了一个小时的验算,这道应用题的答案终于水落石出了,师生两人如释重负。
?D.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远眺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5.下列各词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11月3日与11月12日,北京机动车辆将实行单双号限行措施。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进一步提高,预计届时乘坐公共交通出行人数将增加大约300万人次左右。
B.个人的生活阅历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眼界学识、经验阅历、分析问题的能力都会有大幅度提升。
C.虽然我们对外提出“共同体”的外交理念,但是针对不同的地区和对象,“共同体”概念有着不同的内涵。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不分伯仲,中国小将能否最终胜出,关键在于拥有良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
6.下列填入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莲花其实就是荷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我总觉得两种名称有不同的意义: ▲ ; ▲ 。 ▲ ; ▲ 。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
①荷花是宜于观赏的,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
②莲花则是宝相庄严,仿佛是即将生产的少妇
③莲花带了一点生活的辛酸,是种莲人生活的依靠
④荷花的感觉是天真纯情,好像一个洁净无瑕的少女
A. ④①②③ B. ①②④③? C. ④②①③ D. ①②③④
7. 对下面“之”按词性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輮使之然也 ②蚓无爪牙之利 ③句读之不知 ④古之学者必有师 ⑤辍耕之垄上
⑥曾子之妻之市 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⑧郯子之徒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⑧/②③④⑦/⑤⑥
C.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 ①/②③/④⑦⑧/⑤⑥
8.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以及对青年时代生活的回忆,作者表达了乐观主义精神和豪情壮志。
B.全词动静有度,张弛有致;上片湘江秋景表现得逍遥自在,下片由轻松悠闲转而气势磅礴。
C.“万”“百”大数值虚数,“遍”“尽”“透”等极致性副词的使用体现出现实主义情怀。
D.本词写秋不落悲秋俗套,慷慨激昂,因为作者笔下秋天的壮丽、大气和其豪迈气概相吻合。
9.下列对《相信未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诗中“蜘蛛网”“美丽的雪花”“凄凉的大地”等意象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动荡、黑暗的社会。
B.前两节结构类似,作者用几乎相同的句式在对现实进行象征式描绘,同时表达了自己的信念。
C.第三节采用比喻手法,来强调心中永不泯灭的理想,抒发了一种惊天动地的豪迈情怀。
D.三节诗歌均以“相信未来”结尾,如歌曲中的主题句反复出现,强化了作品的主旋律。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生于德国,著作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等,曾于1946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B.戴望舒,中国现代著名诗人。《雨巷》是他的成名作品,因此而获得了“雨巷诗人”
的称号。这首诗以直白的手法,抒写了诗人的忧愁。
C.在朦胧诗中,诗人多以主观情绪和人的各种心态为表现对象,从主观情绪出发,
想象并构造成某种具体的画面与景致,从而使具体的情感形象化,以达到艺术表达效果。
如食指、舒婷等
D.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三苏、柳宗元、王
安石、曾巩、杨万里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语用题】(6分)
11.根据内容填写序号(4分)
某同学参观一古建筑,抄录了其中四副对联。
甲:六礼未成转眼洞房花烛,五经不读霎时金榜题名。
乙:饱德饫和真福食,肴仁饿义即养生。
丙: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丁:琴瑟春常在,芝兰德自馨。
若依“联语内容与处所功能相应”的原则推测,则甲、乙、丙、丁四处依序应是何处?
A.寝室??????B.书房?? ?C.厨房? D.戏台
甲 ? 乙 ???丙 ?丁
12.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 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共有10万册图书,在最近的一次图书状况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以下情况。
请根据表格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2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3——16题。(14分)
寒冷也是一种温暖
迟子建
在北方,一年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在寒冷时刻,让人觉得新年是打着响亮的喷嚏登场的,又是带着受了风寒的咳嗽声离去的,但在这喷嚏和咳嗽声之间,还是夹杂着春风温柔的吟唱,夹杂着夏雨滋润万物的淅沥之音和秋日田野上农人们收获的笑声。沾染了这样气韵的北方人的日子,定然是有阴霾也有阳光,有辛酸也有快乐。我每年的日子,大抵是在写作和旅行中度过的。
故乡是我每年必须要住一段时日的地方。在那里,生活因寂静、单纯而显得格外的有韵致。八月,我回到那里。每天早晨,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打开窗,看青山,呼吸着从山野间吹拂来的清新空气。吃过早饭,我一边喝茶一边写作,或者看书。累了的时候,随便靠在哪里都可以打个盹,养养神。大约是心里松弛的缘故吧,我在故乡很少失眠。每日黄昏,我会准时去妈妈那里吃晚饭。我怕狗,而小城街上游荡着的威猛的狗很多,所以我走在路上的时候,手中往往要攥块石头。妈妈知道我怕狗,常常在这个时刻来接我回家。家中的菜园到了这时节就是一个蔬菜超市,生有妖娆花方的油豆角、水晶一样透明的鸡心柿子、紫英英的茄子、油绿的芹菜、细嫩的西葫芦、泛着蜡一样光泽的尖椒,全都到了成熟期。不过这些绿色蔬菜只是晚餐桌上的配角,主角呢,是农人们自己宰杀的猪,是刚从河里打捞上来的野生的鱼类。这样的晚餐,又怎能不让人对生活顿生感念之情呢?吃过晚饭,天快黑了,我也许会在花圃上剪上几枝花:粉色的地瓜花、金黄色的步步高或是白色的扫帚梅,带回我的居室,把它们插入瓶中,摆在书桌上。夜深了,我进入了梦乡,可来自家园的鲜花却亮堂地怒放着,仿佛想把黑夜照亮。
如果不是因为十月份要赴港,我一定要在故乡住到飞雪来临时。
我去香港两次,但唯有这次时间最长,整整一个月。香港的十月仍然炽热,阳光把我的皮肤晒得黝黑。运动是惹人上瘾的,逢到没有活动的日子,我便穿着一身运动装出门了。去海边,去钻石山的禅院等。有一天下午,我外出归来,乘地铁在乐富站下车后,觉得浑身酸软,困倦难挡,于是就到地铁站对面的联合道公园睡觉去了。别看街上车水马龙的,公园游人极少。我躺在回廊的长椅上,枕着旅行包,听着鸟鸣,闻着花香,睡着了。等我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向西了,我听见有人在喊“迟———迟———”,原来是爱尔兰女诗人希斯金,她正坐在与我相邻的椅子上看书呢。我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在国外,蜷在公园长椅上睡觉的,基本都是乞丐。
在香港,我每天晚上跟妈妈通个电话。她一跟我说故乡下雪的时候,我就向她炫耀香港的扶桑、杜鹃开得多么鲜艳,树多么的绿等等。但时间久了,尤其进入十一月份之后,我忽然对香港的绿感到疲乏了,那不凋的绿看上去是那么苍凉、陈旧!我想念雪花,想念寒冷了。有一天参加一个座谈,当被问起对香港的印象时,我说我可怜这里的“绿”,我喜欢故乡四季分明的气候,想念寒冷。他们一定在想:寒冷有什么好想念的?而他们又怎能知道,寒冷也是一种温暖啊!
十一月上旬,我从香港赴京参加作代会,会后返回哈尔滨。当我终于迎来了对我而言的第一场雪时,兴奋极了。我下楼,在飞雪中走了一个小时。能够回到冬天,回到寒冷中,真好。
年底,我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是艾芜先生的儿子汪继湘先生和儿媳王莎女士为我签名寄来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南行记》和《艾芜选集》,他们知道我喜欢先生的书,特意在书的扉页盖了一枚艾芜先生未出名时的“汤道耕印”的木头印章。这枚小小的印章,像一扇落满晚霞的窗,看上去是那么的灿烂。王莎女士说,新近出版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他们都没有要稿费,只是委托新华书店发行,这让我感慨万千。在我们这个时代,那些垃圾一样的作品,通过炒作等手段,可以获得极大的发行量,而艾芜先生这样具有深厚文学品质的大家作品,却遭到冷落。这真是个让人心凉的时代!不过,只要艾芜先生的作品存在,哪怕它处于“寒冷”一隅,也让人觉得亲切。这样的“寒冷”,又怎能不是一种温暖呢!
13.第2段,作者浓墨重彩铺叙了她在故乡感受到的哪些情景?请分条概括说明。(4分)
14.指出画线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简要说明表达作用。(3分)
15.作者在文中叙写了香港之行的哪些感受?在全文构思上起何作用?请简要说明。(3分)
16.联系全文,请简要说明作者感到“寒冷也是一种温暖”的缘由。(4分)
三、古诗文阅读(40分)
(一)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下列17—21题。(16分,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
(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17.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能水也(游泳)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B.而闻者彰(清楚) 士大夫之族(类)
C.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而绝江河(横渡)
D.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 今之众人(许多人)
18.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生乎吾前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小学而大遗
C.其皆出于此乎 其可怪也与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而耻学于师
19.下列句子中与“句读之不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拘于时 B. 何苦而不平
C.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0.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B.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从师而学则前者“小”而后者“大”。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不断学习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例证法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21.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分)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分)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分)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22——26题。(14分,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
阿留传
明·陆容
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尝试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主人怒之,则帚掷地,曰:“汝善是,何烦我为?”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留伺客退,窃叩之曰:“非铜乎?何黯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之。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者。家人为之哄然。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留将入饭,则收而藏之。其可笑事,率类此。
元素工楷书,尤善绘事。一日,和粉墨,戏语曰:“汝能是乎?”曰:“何难乎是?”遂使为之,浓淡参亭①,一若素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元素由是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
传者曰:樗栎②不材,祈者不弃;沙石至恶,玉人赖焉;盖天地间无弃物也。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今天下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迟钝疏阔者,又不为所喜。能知而且喜矣,用之不能当其材,则废弃随之。于戏!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
【注】①参亭:参互均匀。②樗栎chū lì:都指无用的木材。
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 应:照看
B. 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 举:举出,说出
C. 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 固:实在
D. 实元素之能容也 容:收容,容纳
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汝能是乎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 而卒以一长见试
作师说以贻之
C. 沙石至恶,玉人赖焉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 用之不能当其材,则废弃随之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4.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阿留生性痴呆无规矩,但周元素一直收养他。他曾试着负责清扫,整个早晨挥舞扫帚,没能使一间屋子干净,主人因此而冲他发怒。
B. 阿留负责看家、照顾柳树都发生一些可笑的事情,但对于绘画、调色很有天赋,周元素因此“专任之”,终身用他。
C. 文章为阿留作传,但并非局限于此,而想到了樗栎、沙石等其他看似无用之物,最终得出了天地间没有完全可抛弃之物的结论。
D. 文章由周元素能容人、用人说开去,借以讽喻当权者也应像周元素一样,能任用天下的士人,用人当用其所长。
2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短 榻 缺 一 足 使 留 断 木 之 歧 生 者 为 之 持 斧 锯 历 园 中 竟 日 及 其 归 出 二 指 状 曰 木 枝 皆 上 生 无 下 向 者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1)汝善是,何烦我为?(2分)
(2) 遂使为之,浓淡参亭,一若素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3分)
(三)默写(10分)
27.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 鹰击长空, ,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③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④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⑤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⑥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⑦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
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论语?述而》)
四、作文(60分)
28.阅读下面文段,写一篇文章。(60分)
余秋雨先生在《文明的碎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别人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勃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吹过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海。”
阅读这段材料之后,能激起你怎样的感受?唤起你怎样的回忆?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呢?请你以“成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2)题目自拟。(4)不少于700字。
咸祥中学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10月月考语文答案
1、D 2、C 3、B 4、A 5、C 6、C 7、B 8、C 9、A 10、C
11、D、C、B、A
12、①?该校80℅的图书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现象。
②?学生不爱惜图书,社会公德意识淡薄。
13、(1)山野里弥温着清新的空气 (2)妈妈关切地迎接我回家 (3)时令蔬菜,新鲜成熟 (4)享受野生的佳肴(丰盛的晚餐) (5)用鲜花装点温馨雅致的居室(享受梦乡的甜蜜)(写到4点给满分)
14、比拟(1分)。赋予新年以生命,生动写出了新年喧闹与寒冷的特点,寄寓北方人的欢乐与辛酸(1分)。为下文铺叙故乡的温馨的情景和内心的惬意埋下伏笔(1分)。
15、作者叙写香港阳光炽热灼人、困倦难当的感受(1分),其作用是为了反衬作者对故乡寒冬飞雪的思念。(2分)
16、因为作者(1)在寒冷的新年里,感受到了故乡的热闹与温;(2)在大雪飘飞的季节,感受到了妈妈的温暖的期盼与问候;(3)在大师作品备受冷落而让人心凉的时代,朋友寄来了心仪已久的大师的作品而感到亲切与满足;(4)在炒作肆虐的时代,却感受到大师无私奉献精神的激励与温暖。(答对一点给1分)
17、D 18、B 19、B 20、A
21、(1)君子的天赋不是(和一般人)不同,而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啊。
(2)因此,无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3)所以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缘故吧?
22、C(原本是,本来是)
23、 D 连词,顺接,就(A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疑问,吗/介词,相当“于”,比;B介词,因为/来,用来,表目的连词C代词,相当于“之”/兼词,“于之”;)
24、B(“绘画有天赋”不当)
25、(3分)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者(错两处扣1分,错三到四处扣2分,五处及以上不得分。)
26、 (1) (2分)你善于(擅长)做这事,为什么要麻烦我呢?(采分点:善、“何……为”句式。)
(2)(3分)于是(周元素)就让他做这件事(调色),(他调的颜料)色彩的浓淡,调和得参互均匀,完全像是一向就会的,(周元素)多次试他(让他调色),也没有不适合心意的。(采分点:使、一、素。)
【参考译文】
阿留,是太仓人周元素的家僮。生性痴呆无规矩,但周元素一直收养他。他曾试着负责清扫,整个早晨挥舞扫帚,没能使一间屋子干净。主人冲他发怒,他就将扫帚摔在地上,说:“你会做这事,为什么要麻烦我呢?”周元素有时到别处去,让他照看门户;来的宾客即使是熟悉的,他也不能说出名字。问他,就说:“又矮又胖的,瘦长有胡子的,长得好看的,老态龙钟拄着拐杖的。”后来的都记不住,就关起门拒不接待。周元素家里收藏有古尊、古彝、古鼎、古敦等多件古董,客人来了就拿出来陈列一番。阿留等客人走了,私下敲敲,说:“这不是铜吧?为什么这样深黑呢?”跑去拿来沙石,就着水洗磨起来。矮榻缺了一只脚,周元素让阿留砍树的一根分枝做榻脚;(阿留)拿着斧头锯子,在园子里走了一整天。等回来了,他伸出二根手指比划着说:“树枝都向上生长,没有朝向下边的。”家人因此哄堂大笑。房子前新栽了几株柳树,周元素担心邻居小孩摇动它们,让阿留守护着。阿留将要进屋吃饭,就将柳树拔出来收藏。阿留可笑的事情,大概诸如此类。
周元素工于楷书,尤其擅长绘画。有一天,(他)和好颜料,开玩笑似地对阿留说:“你能干这个吗?”阿留说:“对于这事,有什么难的呢?”于是(周元素)就让他做起来,(只见他)色彩的浓淡,调和得参互均匀,完全像是一向就会,多次让他调色,也没有不如意的。周元素从此专门要他调色,终身用他,没有废弃。
?写传者说:樗栎不成木材,找木材的人并不弃用;沙石非常难看,玉雕匠们需要它;大概天地间没有完全抛弃的东西。况且比其他生物灵巧的人,偏偏就没有可取之处吗?阿留痴呆无规矩,本来是可弃用的材料罢了,最终却因为一技之长被任用,实在是周元素能够收容他。如今天下正直清静退处的人士,常常不被当权者所了解;生性不聪敏,迂阔的人,又不被他们所喜欢。(当权者)能够了解并且喜欢的人,使用他们时又不能适合他们的才能,接着就弃用他们。唉!如今的士人为什么不幸,而只有阿留幸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