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4.22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之酶及酶的特性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生物体内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均在酶的参与下才能完成.以下有关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酶只能在细胞内起作用????????????????????
B.?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某一类化学反应
C.?酶的催化作用受到温度、pH的影响???????????
D.?酶是生物体细胞制造的一种蛋白质
2.淀粉酶可以将人体不能直接吸收的淀粉转变成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如图是淀粉酶对淀?? 粉作用过程的示意图.对该过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酶起催化作用
B.该过程说明酶的专一性
C.是化学变化
D.酶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3.酶是一种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由许多个氨基酸连接而成的某种酶是由419个氨基酸构成的,科学家为了研究酶为什么具有催化能力,通过一定的方法获得了该酶5种长度不一的片段(见下图,图中的数字表示氨基酸的编号,如1—196表示该酶的第1号氨基酸到第196号氨基酸),同时检验了各片段的催化能力(“+”表示具有催化能力,“—”表示没有催化能力)根据实验结果,该酶具有催化能力的可能是下列哪一段?( )
第196号氨基酸至第419号氨基酸??????????
第1号氨基酸至第43号氨基酸
第197号氨基酸至第302号氨基酸????????????????????????
第44号氨基酸至第196号氨基酸
4.下列不含有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
A.?胆汁?????B.?胰液??????C.?肠液?????D.?唾液
5.如图曲线表示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经过消化道的各个器官时被消化的程度。请判断唾液淀粉酶属于哪类物质( )
A.?淀粉??B.?脂肪????C.?蛋白质????D.?维生素
6.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在将溶液pH由10降到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活性将(?? )
A.?不断上升????B.?没有变化????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
7.人在发烧时食欲较差,其病理是(?? )
A.?胃不能及时排空??????B.?摄入的食物未能被消化
C.?消化酶活性受影响?????D.?完全抑制了消化酶的分泌
8.如表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的相关条件.请判断加入碘液后试管中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
试管 加入物质 其他处理 保持温度 保持时间
① 淀粉溶液+唾液 振荡试管 37℃ 10分钟
② 淀粉溶液+清水 振荡试管 37℃ 10分钟
试管①不变蓝,试管②变蓝?? B. 试管①变蓝,试管②不变蓝???
C. 都变蓝? D. 都不变蓝
9.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做了以下实验。下表是以20%的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物的一组实验方法及结果。通过分析实验步骤2和3,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步骤 方法 观察结果
1 常温下自然分解 氧气泡少且小
2 常温下加铁离子 氧气泡稍多但小
3 常温下加入鲜肝提取液 氧气泡极多且大
4 加入煮沸后冷却的鲜肝提取液 同自然分解一样
酶的催化效率受温度影响?????????B.?酶的催化效率具有高效性
C.?酶的催化对象具有专一性?????????D.?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
10.小金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各1毫升.
②甲试管内加入2毫升唾液,乙试管内加入2毫升的蒸馏水.
③同时将两试管恒温37℃,水浴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滴加1滴碘液.
④观察结果,发现只有乙试管内液体变蓝色.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加碘液的目的是为了让试管内的溶液呈蓝色
B.?该实验结果可用水银温度计直接测量并记录
C.?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唾液是否能催化淀粉的分解
D.?该实验结论是甲试管内液体不变蓝,乙试管内液体变蓝
二、填空题
11.消化液中通常含有________ , 对食物的消化起着重要作用。如图就是探究________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12.唾液淀粉酶是唾液腺细胞制造的一种蛋白质、生物催化剂。
(1)在口腔内慢慢地咀嚼米饭,会觉得有甜味,这是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消化为________的缘故。
(2)右图曲线a和b表示唾液淀粉酶催化某反应时生成麦芽糖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产生曲线a和b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13.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多样性的特性,其活性受温度和pH等因素影响。氯化铁是—种无机催化剂,其溶液能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肝脏组织细胞中也有一种能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酶。为了研究生物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以下是该实验的几个步骤:?
①向2号试管内滴人几滴氯化铁溶液,作为对照
②将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分别放在1、2号管的管口,仔细观察,会发现1号试管口的卫生香燃烧猛烈
③取两只洁净的试管,编上号,并且注入10 毫升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④轻轻振荡这两只试管,使试管内的物质混合均匀,会发现1号试管的气泡多且最先产生
⑤取豌豆大小的新鲜肝脏,放在培养皿中迅速剪碎并投人到1号试管中
(1)请根据实验原理,选择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①②⑤???C.?③④①⑤②???D.?③⑤①④②
(2)该实验主要证明了酶具有________的特性。
三、解答题
14.酶是生物催化剂,下图表示外界条件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a说明酶只能在一定的________范围内活动,而且有一个________,超过一定限度,酶的活性就会________,甚至遭到破坏。????
(2)图b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受________的影响,胃蛋白酶在________的条件下(要有具体的数据),活性最高。
(3)唾液淀粉酶只能将________?催化分解成________,这属于酶的________性。
(4)在正常情况下,下列碱性最强的是? (?? ? )
A.?血液?????B.?唾液?????C.?胃液??????D.?胰液
15.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三位美国科学家获得。他们提出的“端粒学说”使人们对癌症和衰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该学说认为,细胞DNA的末端有一个 端粒,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些,当端粒足够短以后,细胞就不再分裂而逐渐老化死亡。而端粒是由端粒酶控制的,如果细胞中有端粒酶,则端粒可以得到修复,长度得以保持,细胞也就保持分裂能力。
(1)端粒酶和唾液淀粉酶均是起催化作用的蛋白质,但唾液淀粉酶不能修复端粒,这一现象体现了酶的一个重要性质:________??? 。
(2)根据上述资料我们可以认为,大部分的正常体细胞不含端粒酶,而癌细胞具有端粒酶,因为癌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是________?。
(3)根据端粒学说,我们可以设想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它的作用原理可以是?________?? 。
16.人体代谢产生的过氧化氢,对人体有毒害作用。人体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和水。某同学查阅资料发现,FeCl3也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Cl3催化效率的高低,该同学在28℃环境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氢酶和FeCl3催化效率哪个更高?
猜想与假设:________。
实验材料:适宜浓度的FeCl3溶液,适宜浓度的新鲜猪肝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适宜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等。
实验步骤:
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1、2,并各注入3mL适宜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向1号试管内滴入2滴适宜浓度的FeCl3溶液,向2号试管内________;
③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产生气泡的情况。
预测实验结果:
请写出一种可能的实验结果:________。
在以上探究的基础上,该同学又完成了“探究温度对猪肝研磨液和FeCl3催化效率的影响”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图中代表猪肝研磨液催化效率的曲线是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17.小柯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其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组别 A B C
试管中依次
加入物质 1mL唾液 1mL唾液 1mL唾液
1mL盐酸溶液 1mL蒸馏水 1mL氢氧化钠溶液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 2mL淀粉溶液
水浴10分钟 37℃ 37℃ 37℃
各滴入2滴
碘液后的现象 变蓝 不变蓝 不变蓝
(1)B组实验不变蓝的原因是________。小柯观察到C组也不变蓝,认为氢氧化钠对酶的活性没有影响。老师提示他:“氢氧化钠会影响酶的活性。”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C组没变蓝?小柯进一步分析并做出猜想。
猜想一:氢氧化钠变质。
猜想二:氢氧化钠与碘发生了化学反应。
……
(2)小柯按图甲实验,看到溶液变红,认为氢氧化钠没有变质。小常认为他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
在小常的建议下,小柯按乙实验,溶液中没有沉淀产生,从而排除了猜想一。
(3)在原来C组实验基础上,只要继续________(写出操作和现象),就可以证明猜想二正确。
18.资料表明,果胶酶可破除果肉细胞的细胞壁(内含果胶),果胶酶只能对果胶的分解起催化作用。这为果汁生产厂家提高出汁率提供了科学依据。某科学兴趣为此设计如下实验,探究“影响果胶酶活性的因素”。
①分别取一定量果胶酶和苹果泥分装于两支相同的试管中,在10℃同一水浴中中恒温处理10分钟,如图A;
②将果胶酶与苹果泥充分混合,再次在10℃水溶液中恒温处理10分钟,如图B;
③将步骤②处理后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测出果汁量(体积),如图C;
④再取等量的果胶酶与苹果泥,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重复以上实验,记录果汁量如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
(2)“果胶酶只能对果胶的分解起催化作用”体现了酶的________性。
(3)实验结果显示,当温度为________℃左右时,果胶酶的活性较高。
19.已知酵母菌中含过氧化氢酶,能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小金据此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探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图甲为实验装置示意图。
?
注射器 A 注射器 B
实验组 1 体积分数的
H2O2?溶液 5ml 2 质量分数的
酵母菌液 2ml
对照组 1 体积分数的
H2O2?溶液 5ml 待填
①选用2套图甲装置分别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将表中所示液体吸入相应注射器中;
②将装置恒温1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各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
③打开止水夹,将注射器A中的液体缓慢推至B中后再夹紧止水夹,恒温 5 分钟后, 观察并记录注射器B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重复试验3次并取平均值;
④改变实验温度(温度设置:0℃、10℃、20℃、30℃、40℃、50℃、60℃),重复步骤①②③步骤。
在不同温度下,步骤②中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均为0,步骤③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注射器
B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1)写出过氧化氢酶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化学方式________。
(2)对照组的注射器 B 中应吸入________。
(3)由图乙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4)过氧化氢因其加热自分解的特性,一般不作为探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影响的实验材料。小金认为在一定条件下, 过氧化氢作为探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影响的实验材料是可行的,请从本实验的结果说明他的理由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A、有些酶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有些酶在细胞外也能起催化作用,例如所有的消化酶都是在消化道内起催化作用的;故符合题意.
B、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例如唾液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对食物中的其它营养物质的分解就没有作用,这就是酶的专一性;故不符合题意.
C、由于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强酸、强碱等破坏而失去活性,因此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pH值的影响;故不符合题意.
D、酶是生物活细胞产生的生物催化剂,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故不符合题意.
2.【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在反应的前后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说明酶起催化剂的作用;故A正确;
B、该反应过程只是淀粉与淀粉酶的反应,而没有其他物质进行对照,所以无法得知专一性的情况;故B错误;
C、由图可知淀粉生成了新的两种物质,所以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在化学反应的前后酶没有任何改变;故D正确;
3.【答案】D
【解析】A.第196号氨基酸至第419号氨基酸,题中86—419没有催化能力,196—419包括在86—419内所以不具有催化能力,A错误;
B.第1号氨基酸至第43号氨基酸,题中44—419有催化能力,86—419没有催化能力可确定44—86之间具有催化能力的片断,1—196、1—302的催化能力也可能是44—86这个片段中的酶在起催化作用,综合题中信息无法确定1—43号是否具有催化能力,|B错误;
C.第197号氨基酸至第302号氨基酸,题中86—419没有催化能力,197—302包括在86—419内所以不具有催化能力,C错误;
D.第44号氨基酸至第196号氨基酸,题中44—419有催化能力,86—419没有催化能力可确定44—86之间具有催化能力的片断,44—196之间包含了具有催化能力44—86这个片段,所以也具有催化能力,D正确
4.【答案】A
【解析】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有能够初步消化淀粉的酶;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能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肠腺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能够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够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加大了脂肪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故选:A
5.【答案】C
【解析】由图示可见:唾液淀粉酶在胃内开始消化,在胃内开始消化的食物成分是蛋白质,由此可见:唾液淀粉酶是一种蛋白质。故答案为:C
6.【答案】B
【解析】胃蛋白酶的最适pH是1.5-2.2,当处在pH为10的溶液中,由于碱性过大而失去活性。因此,将溶液pH由10降到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不再具有活性,所以活性不发生变化,B正确;ACD错误。
7.【答案】C
【解析】A、人在发烧时,胃中的食物不能被及时消化,而不是胃不能及时排空,A错误;
B、小肠的蠕动不受影响,B错误;
C、人体发烧时,消化酶的活性降低,不能及时消化食物,导致食欲较差,C正确;
D、发烧不会抑制消化酶的分泌,只能降低消化酶的活性,D错误。
8.【答案】A
【解析】①号试管中加入的是唾液,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因此①号试管内滴加碘液后出现的现象是不变蓝色;②号试管内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淀粉没有被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故选:A
9.【答案】B
【解析】A、通过分析实验步骤3和4,可以说明酶的催化效率受温度影响,通过分析实验步骤2和3不能得出该结论,因为它们的温度都是常温,故A错误;
B、实验步骤2加入铁离子氧气泡稍多而少说明反应速度慢,实验步骤3加入鲜肝提取液氧气泡极多而大说明反应速度很快,通过对比可知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故B正确;
C、要想说明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要设计两个对比实验,一个加入鲜肝提取液反应速度很快,一个加入鲜肝提取液反应速度不变,所以实验步骤2和3不能说明催化具有专一性;
D、通过分析实验步骤3和4,可以说明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实验步骤2和3不能说明,因为它们的温度都是常温,故D错误.
10.【答案】C
【解析】A、加碘液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反应后淀粉是否存在,以判断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A错误;
B、该实验可用水银温度测量用来加热热水的温度,控制在37℃,该实验结果与温度计无关,不需要测量并记录,B错误;
C、该实验是利用“淀粉遇碘变蓝”这个的特性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变量是唾液,C正确;
D、甲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乙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甲试管中没有变蓝,乙试管内液体变蓝,而结论是唾液能将淀粉分解,D错误.
二、填空题
11.【答案】消化酶;唾液淀粉酶(或唾液)
【解析】消化液中通常含有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起着重要作用.由图2可知:在1、2号两支试管中各放入等量的浆糊;向1、2号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清水和2毫升唾液;1号试管与2号试管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探究的是唾液淀粉酶(或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12.【答案】(1)麦芽糖(2)温度不同或唾液淀粉酶的量不同或催化环境PH不同
【解析】(1)根据淀粉的消化吸收过程可知,淀粉在口腔内被消化成麦芽糖;故答案为:麦芽糖;
(2)由图像可知,产生的麦芽糖的量是相同的,但a的时间小于b的时间,故a反应更快,所以主要考查的是酶的影响因素;故答案为:温度不同或唾液淀粉酶的量不同或催化环境PH不同;
13.【答案】(1)D(2)高效性
【解析】(1)根据实验原理,正确的顺序是③⑤①④②;
(2)从步骤④1号试管的气泡多且最先产生和步骤②发现1号试管口的卫生得燃烧猛烈可得出放有肝脏生物酶的催化效率高,体现了酶具有高效性的特性。
故答案为:(1)③⑤①④②;(2)高效性
三、解答题
14.【答案】(1)温度;最适宜温度;减弱??(2)酸碱度;pH=2(3)淀粉;麦芽糖;专一
(4)D
【解析】(1)由图a可知,该酶在20℃--40℃时,反应速度最快,此时酶的活性最强,在接近0℃和50℃时,反应速度很慢,此时酶的活性很弱甚至活性消失。故可以说明酶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活动,而且有一个最适宜温度,超过一定限度,酶的活性就会减弱,甚至遭到破坏。?? ?
(2)由图b可知,胃蛋白酶在PH为2时活性最强,唾液淀粉酶在PH为7时活性最强,胰蛋白酶在PH为8时活性最强。故可以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受酸碱度的影响,胃蛋白酶在PH为2的条件下,活性最高。
(3)酶具有专一性,唾液淀粉酶只能将淀粉催化分解成麦芽糖。
(4)血液呈弱碱性(PH值为7.35—7.45),唾液呈中性(PH值为6.6—7.1),胃液呈酸性(PH值为0.9—1.8),胰液呈弱碱性(PH值为7.8—8.4),所以胰液碱性最强,故选D。
15.【答案】(1)专一性 ?(2)能不间断分裂 ?(3)抑制端粒酶的活性
【解析】(1)唾液淀粉酶不能修复端粒,仅能催化淀粉分解,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2)癌细胞具有端粒酶,使端粒不会缩短,这样癌细胞就会持续分裂。
(3)如果某种药物自甚抑制端粒酶的活性,则肿瘤细胞端粒就会缩短,从而不会持续分裂。
16.【答案】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更高;滴入2滴适宜浓度的新鲜猪肝研磨液;1号试管产生气泡的速度比2号试管快(或“慢”或“基本相等”);乙;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增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下降。或“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高于FeCl3的催化效率“(答出酶的活性有最适温度或酶具有高效性其中一点即可)
【解析】(1)根据问题比较二者的催化效率,提出猜想,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2)对比FeCl3溶液与酶的催化作用,向1号试管内滴入2滴适宜浓度的FeCl3溶液,向2号试管内滴入2滴适宜浓度的新鲜猪肝研磨液;
(3)实验结果1号试管产生气泡的速度比2号试管可能快(或“慢”或“基本相等”);
(4)代表猪肝研磨液催化效率的是乙,因为人体的酶催化效率在37℃左右最高;
(5)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增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下降。或“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高于FeCl3的催化效率“(答出酶的活性有最适温度或酶具有高效性其中一点即可)。
17.【答案】(1)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完全分解(2)变质产生的碳酸钠也能使酚酞变红
(3)滴加碘液直到出现蓝色
【解析】(1)B组不变蓝是因为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完全分解;
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而碳酸钠也能使酚酞变红所以从溶液变红不能说明是否变质;
(3)猜想二认为不变蓝是因为滴入的碘被氢氧化钠反应掉了可通过多滴加碘液直到出现蓝色。
18.【答案】(1)防止两者混合时有温差,确保酶在相应温度下充分催化果胶(2)专一
(3)40
【解析】(1)根据实验研究的因素是温度可知,在果胶酶与苹果泥混合前达到要研究的温度可以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所以步骤①的目的是:防止两者混合时有温差,确保酶在相应温度下充分催化果胶;
(2)“果胶酶只能对果胶的分解起催化作用”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3)表格数据中当温度为40℃时,果汁的量最大,说明此时的酶的催化效率最高,所以当温度为40℃左右时,果胶酶的活性较高。
19.【答案】(1)
(2)蒸馏水2ml
(3)在 0℃-30℃时,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在30℃~60℃时,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30℃左右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最强;60℃时过氧化氢酶失去活性;
(4)0℃-60℃时,对照组注射器B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都为0,没有酶的作用时,H2O2在保温时段内未发生明显的自分解
【解析】(1)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书写过程中注意配平和气体生成符号以及反应的条件;故答案为: ;
该实验主要是为了验证酵母菌液中的过氧化氢能够催化双氧水的分解,所以实验中加入2ml的酵母菌液,则对照组肯定不能加酵母菌液,所以加入等量的蒸馏水从而达到控制体积这个变量;故答案为:2ml蒸馏水;
由乙图中的图像可知,实验组中的反应先快后慢;而实验中的变量是温度,因此是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果影响;故答案为:在 0℃-30℃时,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在30℃~60℃时,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30℃左右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最强;60℃时过氧化氢酶失去活性;
(4)小金认为可行,说明温度对过氧化氢的分解不影响;而乙图中对照组中无论温度是多少度时,注射器内的变化量都是0;故答案为:0℃-60℃时,对照组注射器 B 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都为 0,没有酶的作用时,过氧化氢在保温时段内未发生明显的自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