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第一节 太平天国运动(知识梳理+习题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三 第一节 太平天国运动(知识梳理+习题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0-17 08:59:1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太平天国运动
一、背景
?(1)民族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使民族矛盾激化
?倾销商品,耕织分离,小手工业者破产
?白银外流,加重人民负担
?赔款,通商口岸,激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2)阶级矛盾:腐朽的专制统治、沉重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3)直接原因:连年的自然灾害
?(4)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拜上帝会思想来源:西方基督教;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
二、经过
?(1)兴起:金田起义(1851)--东乡称王--永安建制--定都天京(1853年,南京)
?(2)全盛:北伐、西征、东征(1856)
?(3)转折:天京事变(1856)意义: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4)失败
?A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
?B原因: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曾国藩湘军、李鸿章淮军、列强洋枪队)
?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 领导阶级学识才能有限
? 战略失误、外交失策
三、纲领
?
四、评价
(1)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解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
(2)积极作用
?A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C打破了西方殖民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D推动了晚晴政权变动
①推动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
②冲击了清朝中央集权统治,使中央实权逐渐落入地方集团手中,形成内轻外重、督抚掌权局面
③设总理衙门(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标志)
④内忧外患使统治者内部分化,引发统治阶级内部革新斗争,推动了洋务运动
(3)局限性
农民阶级与落后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相联系,在思想上受皇权思想、等级思想的影响,在组织上难以形成坚定的领导核心,在政治上走不出封建制度的窠臼。
?(4)”历史的倒退“
?政治上:神权和王权结合,阶级森严,统治腐化堕落
?经济上: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生产力,迟滞了这些省份的近代化进程。
?文化上:对固有传统文化完全推倒,对传统知识分子仇视
五、特点
?时代新:半殖半封
?理论新:基督教+儒家大同思想+农民阶级平均主义
?任务新:反封建反侵略
?方案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方案
?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六、太平天国对中国近代化:双重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节 太平天国运动 练习题
1.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侵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
A.自然灾害频仍B.社会治安混乱C.土地兼并严重D.官吏贪暴腐败
2.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社会。有人认为其不具进步性,这种观点的依据是《天朝田亩制度》
A.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B.彻底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C.照顾各个阶层的利益D.违背当时世界发展的潮流
3.12月在永安城分封诸王,封原中军主将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资政新篇》全文共分四部分:三、实行新的社会经济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四、采用新的刑法制度。强调:“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
A.落后性与先进性并存B.革命性与民主性并存
C.空想性与先进性并存D.愚昧性与落后性并存
4.《剑桥中国晚清史》中,评太平天国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基于太平天国运动
A.提倡绝对平均主义
B.鼓励发展资本主义
C.动摇列强在华统治
D.建立政权与清对峙
5.孙中山曾说:“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倒贫者也。但民生主义,在前数十年,已有行之者,其人为何?即洪秀全是也。”材料中“前数十年”民生主义的含义是
A.凡天下者田,天下人同耕B.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C.中央集权,广开言路D.以法治国,公选官吏
6.晚清由在乡官吏和科举出身的士绅建立起来的地方武装,如曾国潘为湘军,即使其掌握一地财权、军权甚至部分人事权也没有形成地方割据。对这一现象出现原因的合理解释是
A.缺乏封建割据的经济基础
B.晚清政府已经实现军事的近代化
C.缺乏西分列强的武力文持
D.科举创强化了中央政权的合法性
7.20世纪初,学者林懈认为“有洪杨内乱为之因,遂生曾、胡、左、李迭握朝权之果”,梁启超也说“金田一役,实满汉权力消长之最初关头也”。这些认识意在说明
A.太平天国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B.晚清传统政治权力结构嬗变的原因
C.洋务运动的兴起源于镇压太平天国D.汉族督抚势力崛起瓦解了中央集权
8.《剑桥中国晚清史》载:“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材料中的“太平军的社会革命”()
A.顺应了当时中国小农经济国情B.是绝对平均主义的体现
C.强调国家对百姓财产权的尊重D.是战争环境的必然选择
9.何晓明教授在《学术的张力》中提出“曾国藩、洪秀全在政治、军事方面是拼死相争的对手,但从文化史的角度看,又同为中西文化大交汇初期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下列史实能反映洪秀全“中西文化大交汇”的是
A.创立拜上帝教
B.定都天京
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D.天京变乱诛杀北王
10.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洲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11.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1856年“天京事变”,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短短十四年间,太平天国经历了发生、发展、全盛到衰败,最终灭亡。导致太平天国最终“悲剧”的重要原因是()
A.斗争的战略决策失误B.统治阶层思想腐朽堕落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D.农民无法突破阶级局限
12. “流血的伤口不流泪,举起的杆子不下跪。攥紧的拳头不松手,过河的卒子不后退。人活一口气,难得拼一回,生死路一条,聚散酒一杯!何以成败论英雄,浩浩乾坤立丰碑!”下列与上述《太平天国》电视剧主题歌主旨相背离的事件是
A.金田起义
B.反抗侵略
C.天京事变
D.北伐西征
13.《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分别是太平天国运动前期和后期的治国方案,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的变化,不能说明
A.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B.中西文化之间碰撞和交融
C.传统治国理念的改变
D.传统意识向近代观念转变
14.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说明太平天国要求
A.摧毁私有制度
B.实现社会平等
C.消灭剥削制度
D.发展资本主义
15.下表反映了咸丰初年户部银库数量(单位:万两)的变化情况,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库存银数 新收银数 支出银数 实存银数
咸丰元年(1851) 844.0962 850.8529 956.9910 737.9581
咸丰二年(1852) 737.9581 836.1837 1032.6172 541.5246
咸丰三年(1853) 541.5246 475.3397 847.1746 169.6897
A.外来侵略迫使农民破产
B.洋务势力截留地方税收
C.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
D.太平天国冲击统治秩序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被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材料二
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材料一的纲领性文件是哪一革命政权颁布的?请写出该文件的名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文件无法实施的原因。
(2)材料二的土地革命路线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土地革命的意义。
(3)综合以上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7.(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859年,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最早将专利思想引入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专利制度作为一剂救国“良药”被洋务派引入中国。但洋务运动以“官督商办企业专利权”把中国专利制度引上了畸形发展之路,直至清王朝覆灭,清政府始终没有正式的专利法规出台。以下为洋务运动时期部分有代表性的专利案例:
批准年份 企业名称 专利内容
1882年 上海织布局 十年专利
1893年 重庆聚昌火柴厂 在重庆、川东地区专利经营二十五年
1900年 浙江利用公司 在浙江境内专办机器磨面、织布为期十年
1905年 华洋统销公司 取得二十五年专卖权
1908年 汉口既济水电公司 准其在汉口地方专办,以维商业
——摘编自刘秀平《远洋与成长-近代中国专利制度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中国推行专利制度的历史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晚清中国推行专利制度的影响。(7分)


试卷答案
1.D

2.D
《天朝田亩制度》之所以不具有进步性,关键在于其维护的从本质上讲依然是封建小农经济,这较之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是格格不入的,故选D;A项是有利的一面,排除;B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说法片面,排除C。
3.A
永安城分封诸王反映了太平天国的落后性,《资政新篇》反映了太平天国的先进性,所以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落后性与先进性并存,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革命性、民主性、也不涉及空想性,选项B、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愚昧性,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4.A
“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等现象是由于太平天国采取的绝对“平均”主义而导致的,所以竞争才被消灭,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根本就未涉及到发展资本主义方面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太平天国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所以并未动摇列强在华统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经济方面的问题而不涉及建立政权与清对峙这个政治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点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首先要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5.A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即洪秀全是也。”可知,本题实际上考查学生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的知识。结合所学,“前数十年”民生主义的含义是凡天下者田,天下人同耕。B是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C是《资政新编》,D是资产阶级维新派。
【名师点睛】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1)性质: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基本纲领。
(2)内容:①土地分配: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从而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②产品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实行圣库制度,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最能体现平均主义)。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觉得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6.D
由材料说明,这些地方武装之所以没有形成地方割据,是因为其领导者是官吏和科举出身之人,也就是科举制强化了中央政权的合法性,故D项正确;“掌握一地财权”说明具有封建割据的经济基础,故A项错误;BC项不符合史实。
7.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洪杨内乱”“金田一役”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曾、胡、左、李迭握朝权”“满汉权力消长”指的是汉族官僚地位上升。由此可知,材料意在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晚清传统的政治权力结构,故B项正确;清政府的统治基础是地主阶级,材料未体现出地主阶级地位的动摇,故A项错误;材料不是说明洋务运动的兴起,故C项错误;汉族督抚势力崛起冲击了中央集权,不是瓦解,故D项错误。
8.B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描述的《天朝田亩制度》,A项内容不是“社会革命”的表现;题干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可见太平军实施的是绝对平均主义政策B项正确;“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可以排除C项;题干没有说该制度是战争的必然选择,排除D项。
9.A


10.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太平天国主张剪辫蓄发是因为“当时人”破坏了传统,指的是清政府建立后对服饰的改变,破坏了汉族的传统,辛亥革命剪辫易服是为了革除清政府的藩篱,所以他们的共同点是,都为了号召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故B项正确;AD选项说法错误;C选项提倡民主自由思想是辛亥革命的内容,太平天国时期还未强调民主自由的思想。所以答案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11.D
太平天国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是阶级局限性导致,故D正确;斗争的战略决策并不是根本原因,故A错误;统治阶层思想腐朽根源于阶级局限性,故B错误;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也不是主要原因,故C错误。故选D。
12.C
“攥紧的拳头不松手,过河的卒子不后退”说明了天平天国运动的团结进取的精神,金田起义、北伐西征以及反抗侵略都体现了这一精神,故ABD不符合题意;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内部的斗争,和这一精神相背离,故C符合题意。
13.A
《天朝田亩制度》是儒家大同思想的反映,追求小农经济,《资政新篇》是西方思想影响的产物,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因此这一变化说明了中西文化之间碰撞和交融、传统治国理念的改变和传统意识向近代观念转变,故BCD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列强的侵华方式是武力侵略和商品输出,这一方式没有发生变化,故A错误,但是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A。
点睛:本题是否定式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首先判定正确的选项,然后排除即可。
14.B
男人都是兄弟,女人都是姊妹,这充分体现了太平天国主张社会平等的思想,故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私有制和剥削制度,故AC错误;发展资本主义是《资政新篇》的内容,故D错误。
15.D
材料数据表明,到1853年清政府实际存银大大减少,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导致的结果,故D项正确;农民破产不是清政府库银锐减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此时洋务派还没有出现,故B项错误;白银外流和政府库银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高度关注图中的年代和数字变化信息。
16.(1)政权:太平天国;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原因: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严重脱离实际);紧张的军事斗争环境。
(2)特点:鲜明的反封建色彩;有区别地对待农村不同阶级成分(政策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意义:调动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有利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3)结论: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只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1)本题据材料一“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是太平天国颁布的。这属于《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军事斗争环境等方面分析该文件无法实施的原因。
(2)本题据材料二“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反封建色彩、区别地对待农村不同阶级成分等方面回答的土地革命路线有何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等方面说明土地革命的意义。
(3)本题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中国革命的胜利的条件等方面回答结论。
17.
(1)历史背景:两次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西方近代专利制度的引入;洋务运动发展官督商办民用企业的需要;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兴起,市场竞争的需要。
(2)影响:晚清中国专利制度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也推动中国近代早期现代化的发展;但变相的专卖与垄断经营,又阻碍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和晚清社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1)问,历史背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立足1840-1912年期间中国经济领域的变化,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西方近代专利制度的引入;洋务运动发展官督商办民用企业的需要;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兴起,市场竞争的需要等角度思考作答即可。
第(2)问,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两个角度简要说明晚清中国推行专利制度的影响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