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民主革命:近代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概述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反帝反封建革命目标: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导语 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1851—1864)第一课 太平天国运动课程标准: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学法指导:
重大历史事件“四大层面学习法”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清政府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激化;2)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3)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目的:推翻清政府;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理论来源组织基础4)西方基督教思想影响(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对劳苦大众有很大号召力 );1851.1广西桂平县金田起义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兴起1851.9永安建制 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 翼王-石达开1852.4全州之战 南王冯云山牺牲1852.9长沙之战 西王萧朝贵牺牲1853.1攻克武昌1853.3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2、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1851年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天王
洪秀全东王西王南王北王翼王东乡称王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太平洋东风西朝南山北纬十一度【探索活动1】如何认识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①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
②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革命纲领;
③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④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提示:经济、政治、思想、组织上分析;3、转折:天京事变;影响:1)直接影响: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出现了“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2)间接影响:从胜利发展滑向失败灭亡、从战略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 3)深远影响: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材料一 太平天国北伐西征并举。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震动京师。清政府急忙从各地调集重兵,围攻北伐军。由于孤军深入,北伐军浴血奋战两年,最终失败。
材料二 洋枪队是清政府勾结美、英、法侵略者为镇压太平天国组成的武装。1860年(咸丰十年)在上海组成由美国人华尔统领。战略上的失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失败教训: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①主观:②客观:4、太平天国的意义和教训; 1)历史意义: ①性质: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②意义:
A、打击封建(反封建):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加速了整个清王朝和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B、打击侵略(反侵略):对侵略者开展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握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C、思想上、组织上较以往农民起义高出一筹,中国农民战争最高峰;
D、领导人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提出向西方学习,后期又提出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E、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反殖民地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地。2)历史教训:
(1)政治上看:《天》在经济上没有使农民真正得到土地,政治上建立了一个新的封建专制政权;
(2)经济上看:反对商品经济,强化土地私有制,得不到广大民众的支持;
(3)思想文化上看:突出拜上帝教,却排斥和反对其它宗教,敌视知识分子,同时打击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扩大了自己的敌对势力;
(4)最主要的原因是政权的封建化和领导集团的腐败。 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一)《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1、内容土地分配原则产品分配原则目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食,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无处不均匀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绝对平均方法方法3、评价2、核心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革命性革命纲领,反封建;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目标,未超越封建主义范畴。空想性落后性《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1.进步性——革命性。《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也是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的重要标志之一。
2.局限性——落后性、空想性。从根本上说,它是小农经济的产物。这个平均主义的方案一旦实施,就是将小私有、小生产、小农经济作为社会发展的最完美的方式而将其固定化,从而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因而具有落后性;同时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的大同社会在实践中无法实现,具有空想性。实际上并没有实行。1、内容:以法治国,提倡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发展工商业,……设立新式学堂,学习近代教育和先进技术外交:主张与外国平等交流,但不准干涉中国内政。 政治:经济:文教:(二)洪仁? ——《资政新篇》1859年2、评价: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局限性:(1)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不能调动农民积极性(2)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 和实施条件,处于战争环境未能推行。 进步性:《资政新篇》革命性:空想性:进步性:后期的纲领,中国人的迫切愿望;
目的是进行反封建反侵略。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缺乏社会实践的经济、阶级基础。 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处于强盛时期处于衰落时期建立“四有二无”社会振兴太平天国①土地分配;
②产品分配;①政治;②经济;
③文化;④外交; ①革命性;②落后性;
③空想性;①革命性;②进步性;
③空想性;无法实行例题:1.《天朝田亩制度》有关“分田”的各种规定,其实质是
A、按照平均主义的原则分配
B、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C、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D、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2.太平天国政权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主张有
A.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B.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C.农副产品全部上缴国库
D.农副产品全部归农户所有A3.《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有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
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
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B4.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尽管无法实现,但它的进步意义在于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规划了理想社会的制度
C满足了农民的心理要求
D提出了改造社会的方案A5.《资政新篇》的提出说明
A、这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的需要
B、农民阶级能够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反映人们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迫切愿望
D、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对农民产生了影响C6.太平天国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最突出的进步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反封建反侵略
C、利用西方宗教发动起义
D、颁布《资政新篇》D①客观上:没有一定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分田方案。
②主观上: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③根本上: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探索活动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为何都无法实行?①客观上:当时处于战争环境;
②主观上:它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
③根本上: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 7.《天朝田亩制度》和 《资政新篇》在经济主张方面的关系是A.完全一致 B.相辅相成
C.相互矛盾 D.继承发展C8.《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推行的根本原因是
A、农民阶级政权局限性
B、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
C、处于战争环境
D、中外反动势力太强大B材料二
楚国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
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材料一 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立民国而建立天国…… ——李大钊材料三(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
——马克思在1862年的评价*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理由:
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
②提出了某些思想具有现代化的因素,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阻断了中国近代化
理由:
①破坏了中国最先进的生产力
②提出的一些政策是历史的倒退。太平天国的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 ,其势力发展到18个省,太平天国实际控制的区域发展到23个府州,总共面积150多万平方公里。 1)起义背景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起义原因新—外国侵略反封建反侵略
3)起义形式新—利用西方宗教—基督思想
4)治国方案新—主张学习西方,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5)担负任务新—反封同时反侵略
6)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7)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探索活动3】太平天国是一次新式的农民革命战争,其新特点是? 造成这些新特色的原因是因为:
太平天国发生在半殖半封环境下,世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总结提升太平天国运动 起因进程败因肩负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提出了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新特点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主观客观:《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农民阶级局限战略失误1.知识结构:2.解题技巧:事因分析的方法、历史比较学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