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一)创设情境,回忆线段相关知识
1. 创设情境: ① 教师左右手各捏住一条线的两端,将其拉直。 ② 出示:弓的图片。
2. 问题:我手中拉紧的线和弓上绷紧的弦都可以看做什么呢?
预设:线段。
4. 追问:对于线段你都有哪些认识?
预设: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有长度。
3. 问题:谁愿意到前面来,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一、创设情境,学习直线和射线
(二)引出直线和射线,探究其特征
一、创设情境,学习直线和射线
1. 创设情境:教师在黑板上再画一条直线和一条射线。
2. 问题:我画的这两条线还是线段吗?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预设:直线、射线。
3. 追问: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类似的直线和射线事物吗?你能举个例子吗?
预设:手电筒、汽车大灯、探照灯、太阳的光芒……
监控: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都是近似的射线。
(二)引出直线和射线,探究其特征
一、创设情境,学习直线和射线
4. 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直线、射线是什么样子吗?
预设:直线和射线都是直的,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6. 追问:联系刚才的“变化”和大家举的例子,想一想直线和射线有 什么特点。
预设: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5. 提问:你能将线段变化成射线和直线吗?(学生画图)
预设:
(三)探究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联系与区别
一、创设情境,学习直线和射线
1. 导语:二年级时我们学习了线段,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直线和射线。
问题:线段、直线和射线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呢?
3. 小组汇报探究成果。
2. 小组合作探究。 要求:(1)请小组内合作研究线段、直线和射线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这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预设① :文字叙述 它们都是直的;线段可以测量长度;直线和射线可以无限延伸, 不能测量长度;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
一、创设情境,学习直线和射线
预设② :表格
(三)探究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联系与区别
预设③ :线段图
名称 形状 端点 延伸
线段 直的 2 不能
射线 直的 1 一端
直线 直的 0 两端
1. 问题:谁来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类的?是依据什么来分的?
(学生汇报)
2. 问题:你的想法和他的一样吗?能再说说吗?
一、创设情境,学习直线和射线
(三)探究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联系与区别
下面的图形,哪些是直线?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线段?
二、画射线、直线,感悟极限思想
(一)围绕一点画线,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 画无数条射线”
1. 创设情境:在黑板上点一个点。
3. 监控问题:你怎么不画了?
预设:太多了,画不完。
4. 追问:由此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预设: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
2. 问题: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点一个点,并从这一点出发画 射线,看谁能最先把所有的射线都画完。
5. 问题:还是这一个点,你认为经过这一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呢?
预设:经过一点也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二)围绕两点画线,感悟“两个点可以确定 一条直线”
3. 问题:通过画图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并板演)
预设:过两个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两个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1. 问题:请你在练习本上任意画两个点。经过两个点可以画多少条
直线呢?(教师在黑板上任意画两个点)
预设:无数、一条。
2. 问题:究竟是无数条还是一条呢?我们怎么才能证明呢?
预设:画一画来验证。
二、画射线、直线,感悟极限思想
A B C D E F
(三)学习线段、直线、射线的表示方法
1. 讲解:为了表达方便,线段、直线、射线都可以用字母表示。 (教师在黑板上图中的端点下分别标注字母A、B、C、D、E、F。)
2. 讲解:这条线段就可以表示为线段AB。
3. 问题:这条直线可以怎么表示?这条射线呢?
预设:直线CD、射线EF。
线段AB
直线CD
直线l
射线EF
4. 讲解:直线除了可以表示为“直线CD”,还可以用小写字母表示, 如直线l。射线的表示方法和你们说的一样,就是用端点和
射线上的另一个点来表示,如射线EF。
二、画射线、直线,感悟极限思想
l
三、学习角
(一)借助画角,复习角的相关知识
2. 问题:你认识它吗?
预设:这是一个角。
1. 创设问题情境:请你在练习本上从一个点出发画出两条射线。
3. 追问:有关角,你都知道什么呢?
预设:顶点、边。
4. 问题:你能将“顶点”和“边”标在你画的角上吗?
三、学习角
(二)理解角的概念
2. 问题:请你想一想什么是角,想好了和同桌同学说一说。
1. 问题:角的两边是什么样的线?顶点在哪?
预设:角的两边是射线,顶点就是射线的端点。
3. 问题:谁来说一说什么是角?(学生汇报)
预设: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4. 问题:你同意他的表述吗?你能再说说吗?
三、学习角
(三)借助指角,巩固意义,明确角的表示方法
1. 出示情境:红领巾图片。
3. 问题:刚才大家都从红领巾中找到了角。怎样指就能清楚地让大家 看到角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呢?
预设:大拇指按住顶点,食指从一边转向另一边指角。
红领巾
2. 问题:红领巾中有角吗?你能上来指指吗?
预设:①指顶点;②在角的部位画圈。
4. 问题:你们知道数学中是怎样表示角的吗?
5. 讲解:就像指角一样,从角的一条边向另一条边画一条弧线,
并标上数字。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这个角可以
记作“∠1”, 读作:角1。
1
三、学习角
(三)借助指角,巩固意义,明确角的表示方法
6. 巩固拓展:出示一组角。(∠2、∠3、∠O、∠AOB)
7. 问题:你能试着读出这些角吗?
预设:角2、角3、角O、角AOB。
8. 问题:你能再读一读这四个角吗?
(四)借助对比,初步明确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
无关
1. 出示情境:屏幕中出现两个边不同长但角的度数相等的角。
2. 问题:这两个角哪个大?
预设:∠1大,因为它的边长。
3. 追问:这是他的想法,对于他的这个想法,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预设:两个角一样大。
4.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你怎么证明它们一样大?
预设:重叠、量。
5. 问题:通过刚才的研究,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三、学习角
2. 问题:小雯家和小伟家相距多少米?请你想一想、画一画。
四、围绕直线距离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1. 出示情境:小雯家距离书店400米,小伟家距离书店600米。
3. 汇报:请你带着你的示意图给大家讲一讲你的想法。
预设:1000米、200米、1000米或200米、 200米≤距离≤1000米。
4. 追问:你听懂他的想法了吗?你能再说说吗?
5. 小结:看来画示意图是一种很好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小雯家和小伟家相距多少米?
五、布置作业
作业:第39页“做一做”(角)。
第44页练习七,第1题。
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
一、认识量角器,掌握用量角器
度量角的步骤和方法
1. 创设问题情境: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
2. 问题:这两个角哪个大?
预设:∠2大 。
3. 追问:∠2比∠1大多少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预设:可以用量角器分别量出两个角的大小,再求出它们的差。
(一)在问题情境中感受度量单位产生的必要
一、认识量角器,掌握用量角器
度量角的步骤和方法
1. 出示简单的量角器。
2. 问题:这是一个简单的量角器,用它能量角吗?
预设:能。
3. 追问:用这个简单的量角器能准确地量哪些角呢?
预设:可以量90度角。因为这个量角器上有90度的角。
4. 追问:你能指出这个90度的角吗?
(二)尝试利用最简单的量角器量角
5. 问题:我这里有一个角(90度),你能用这个简单的量角器
度量出它的度数吗?
一、认识量角器,掌握用量角器
度量角的步骤和方法
1. 出示60度角。
2. 问题:用刚才那个简单的量角器能量出这个角的度数吗?
预设:不能。
3. 追问:要想量出这个角的度数,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预设:继续平均分,增加量角器刻度。
(三)改进量角器,扩大量角器的的度量范围
4. 出示刻度细化后的量角器。
一、认识量角器,掌握用量角器
度量角的步骤和方法
(三)改进量角器,扩大量角器的的度量范围
5. 问题:观察刻度细化后的量角器,能量出哪些角的度数。
预设:能量30度、60度、90度、120度、150度、180度这些
角的度数。因为这个量角器上正好有这些刻度数。
6. 问题:请你用这个量角器量一下这个角,看看能否量出它的度数。
预设:能,60度。
7. 问题: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你对他的度量方法有补充吗?
一、认识量角器,掌握用量角器
度量角的步骤和方法
(四)改变被量角的方向,感知量角器内外层 刻度的产生过程
2. 问题:量一量这时角的度数是多少。
预设:① 120度;② 60度。
3. 问题:同一个角究竟是120度还是60度呢?说一说你的想法。
预设:① 量角器上的刻度显示的是120度。 ② 这个角只是前面那个60度角翻转过来的,大小没变, 还是60度;这个角比90度小,不可能是120度。
4. 问题:怎样再改进量角器,我们就能直接在量角器上看出这个
翻转过来的角的度数了呢?
预设:在这个量角器上再增加一层反着标的刻度。
5. 出示改进为两层刻度的量角器。
6. 量角器上有两层刻度,量角时究竟应该看哪一层呢? (小组研讨后汇报,边演示边说明。)
1. 创设问题情境:将前面出示的60度的角翻转。
一、认识量角器,掌握用量角器
度量角的步骤和方法
(五)继续改进量角器,进一步细化量角器刻度
1. 出示进一步细化刻度后的量角器图。
2. 问题:这个量角器能量出哪些角的度数?
3. 量角:出示20°和150°的角,让学生用这个量角器量出它们的度数。
4. 问题:谁愿意到前面给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么量角的?
5. 问题:拿出你自己的量角器,仔细观察它。找到它的“中心”和
“0°刻度线”,想一想它能量哪些度数的角。
一、认识量角器,掌握用量角器
度量角的步骤和方法
(六)练习量角,总结量角步骤和方法
1. 问题:请你量出刚才这个∠1的度数。然后再和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样
用量角器量∠1的。
2. 问题:谁来说一说∠1多少度?你是怎么量的?
预设: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 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
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4. 问题:现在请你量一量∠2,看看∠2多少度。
3. 追问: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预设:要看清指向的是内层的度数还是外层的度数。
二、明确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
角度有关
借助量角,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
叉开的角度有关。
1. 出示边的长短相同,角的大小不同的两个角∠A、∠B。(∠A=75°、∠B=80°)
2. 问题:哪个角大?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① 比的;② 量的。
3. 出示都是125 °但边的长短不同的两个角∠C、 ∠D 。(125 °)
4. 问题:哪个角大?你是怎么知道的?
5. 问题:通过比较,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预设: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现在我们知道了角的
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角度有关,叉开的角度越大,角就越大。
(一)量不同方向的角,巩固角的度量方法
三、练习量角并从中发现规律
1. 出示习题:第41页“做一做”,第3题。
2. 学生用量角器量角。
3. 学生汇报 。(重点监控:① 不会用量角器;② 看错内外层刻度。)
4. 问题:有的同学量得又准又快,快把你的好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5. 追问:你们理解他的意思了吗?请你用这个好方法到前面来再量量看。 (重点关注刚才出现错误的同学。)
三、练习量角并从中发现规律
(二)借助量角,发现规律
1. 出示题目:第44页练习七,第4题。
2. 要求:量出上面各个角的度数,观察、思考,找出其中的规律。
预设:两条直线相交,相邻的两个角的度数相加的和都等于180°,
相对的角大小相等。
4. 追问:你能到前面给我们指一指吗?
5. 问题:你发现这个规律了吗?请你再来说一说。
3. 学生汇报。
四、课堂总结
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作业:第41页“做一做”,第1题。
第44页练习七,第2题、第3题。
角的分类、画角
角的度量
一、创设情境,回顾旧知
1. 创设情境:出示一组角。
2. 问题:你认识这几个角吗?
预设:锐角、钝角、直角。
4. 问题:你们是拿直角当作标准,比它小的角就是锐角,比它大的
角就是钝角。我这有一副三角尺,这上面有直角吗?谁来
量一量,看看直角是不是90度?(板书:1直角=90°)
3. 追问:你怎样判断是锐角、直角、钝角的?
预设:直角=90度、锐角<90度、钝角>90度。
一、创设情境,回顾旧知
5. 要求:请你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判断这些角都是什么角。
6. 谈话:看来角只有直角、锐角、钝角这三种。
预设:还有平角和周角。
7. 追问:平角和周角?平角和周角什么样?谁能给大家画一画?
(学生在黑板上绘图)
8. 问题:像一条线,它们真的是角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并研究
一下平角和周角。
(一)在静态中认识平角
1. 问题:平角是什么样的呢?你们能动手画一画平角吗?
2. 学生展示所画的平角。
预设:
3. 针对预设①追问:这个是不是角呢?你是用什么方式判断角的?
二、在静态和动态中认识平角
5. 追问:你能指一指平角的顶点和边吗?
4. 小结:通过角的定义我们知道:角是从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
成的图形。一个角必须满足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这两个条件。
(二)在动态中认识平角
二、在静态和动态中认识平角
1. 问题:我们刚刚认识了平角,平角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折扇动态演示平角形成过程)
2. 问题: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平角是怎样形成的吗?
预设:平角是一条边旋转到与另一条边成一条直线后产生的。
4. 问题:平角的角到底在哪里?教师同时画出角的符号。
3. 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平角是由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当成
一条直线时就形成了平角。(教师板书平角的画法)
5. 问题:以往认识的角似乎都是尖尖的,那平角还是角吗?为什么?
6. 问题:观察平角,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平角可以由两个直角组成。
7. 追问:平角是多少度呢?(板书:1平角=180°)
(一)在静态中认识周角
三、在静态和动态中认识周角
1. 问题:接下来我们继续研究周角,请你想象一下周角是什么样的,
然后在练习本上画一画。
2. 学生展示所画的周角。
4. 追问:你能给我们指一指这两条边吗?
3. 问题:怎么只看到一条边呢?这还是角吗?
预设:因为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最后两射线重合在一起了。
(二)在动态中认识周角
三、在静态和动态中认识周角
1. 导语:让我们再来借助折扇感受一下周角形成的过程。 (折扇动态演示周角形成的过程)
2. 问题: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平角的画法,你能借鉴画平角的方法
画一画周角吗?
3. 学生画周角。
4. 追问:周角的角在哪里?
5. 追问:周角是多少度呢?(板书:1周角=360°)
(一)自主探究五种角之间的关系
四、探究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周角的关系
1. 问题: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学习了哪些角?(出现五种角) 它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2. 小组讨论: (1)四人为一小组,利用手中的学具,观察、测量,讨论它们之间
有怎样的关系。 (2)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学生汇报。
预设:① 利用度数进行角的分类。
② 用图像方式表示关系。 ③ 通过计算得出:1周角=2平角=4直角(板书)
(二)对钝角的再认识
四、探究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周角的关系
1. 问题:通过讨论同学们找到了五种角之间的关系,还有疑问吗?
预设:平角和周角是不是钝角?
2. 小组讨论:平角和周角是不是钝角?
3. 小结:平角和周角并不是钝角,它们各自单独分为一类。
4. 问题:刚上课时我们说大于90度的角是钝角,严谨吗? 应该怎么改一改呢?
预设:90°<钝角<180°
<
<
<
<
五、探究使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探索利用三角尺画角的方法
1. 创设问题情境:用什么方法可以画出一个60°的角呢?
预设:① 用三角尺上60°的角来画角。② 用量角器来画角。
3. 学生展示用三角尺所画的60°的角。
4. 小结并提问:看来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尺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除了
60°的角,还可以画出哪些呢?
预设:30°、45°、90°、 75°、120°、105°、135°、150°、
180°。
2. 问题:请你用三角尺画画看。
5. 追问 :你是怎样画的?
五、探究使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二)创设情境,探索利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1. 学生尝试用量角器画角。
3. 学生质疑:提出自己画角时遇到的问题。
4. 请学生介绍准确画角的技巧。
2. 要求:利用直尺和量角器画一个60 °的角,画完之后再用量角器 量一量,看看是不是60°。
5. 小组讨论:画角的步骤。
预设:① 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
和射线重合。 ② 在量角器60°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③ 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6. 问题:有没有需要请教大家或要提醒大家注意的问题?
② 学生汇报,并说明想法。
① 问题:仔细观察,想一想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构成的角的名称。
六、巩固练习,内化提升
1. 说出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构成的角的名称。
③ 追问:你能用一副三角尺画出15°的角吗?
预设:45°-30°=15°
① 要求:用量角器画一个15°的角。
② 学生完成后展示。
六、巩固练习,内化提升
2. 动手操作
(1)请你用量角器画一个15°的角。
(2)你还能用其他工具画出15°的角吗?
④ 请你尝试着画画看。
七、布置作业
作业:第43页“做一做”,第1题。
第46页练习七,第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