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川教九年级上册世界近代史第二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第17课内容,主要讲述了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欧洲由中世纪的封建专制走向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人类近代化探索的重要内容。本课中虽然史实内容很多,但不同历史人物的立场和活动,以及高潮迭起的革命过程,又给本课带来了丰富生动的一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简述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记住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时间和标志,概述法国大革命的主要进程,理解法国大革命的性质和历史意义,知道《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了解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2.通过合作学习,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培养语言表达和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对拿破仑主要活动的评价,初步培养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英、美、法三大资产阶级革命文件的对比,掌握比较历史事件的方法;通过解读《人权宣言》的内容,学会归纳历史要点的方法。
2.通过辨析教科书的插图,学习以图证史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人民参与和推动革命的史实,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
2.通过对拿破仑对外战争史实的分析,认识到侵略战争最终必然失败,树立热爱和平、反对非正义战争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法国大革命的过程;拿破仑帝国的内外政策。
【教学难点】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及历史意义;评价拿破仑的功过是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法国国旗图片。)
教师: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现在同学们所看到的是法国国旗,大家看看这面国旗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亦可普及国旗的基本知识,认识国旗承载着一个国家特殊的历史。
教师:法国国旗由蓝、白、红三色组成,简约大气。在法国人的心中,这三种颜色有着不同含义,它们分别代表了自由、平等、博爱,体现了法国的国家精神。这面国旗的诞生见证了一个国家的新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大革命,了解法国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风风雨雨。
一、攻占巴士底狱
(一)革命爆发的标志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齐读教材导言部分,思考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时间和标志。
(学生齐读后回答,教师讲述。)
教师: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了。同学们,每一个历史事件的爆发都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也就是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
(二)革命爆发的原因
(学生阅读114页和115页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革命爆发的原因,教师引导。)
1.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教师:在社会变革到来之前,往往会经历思想和文化上的变革。在17-18世纪的法国,掀起了启蒙运动,进而席卷欧洲,将思想文化运动继续推向深入。以伏尔泰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们,都提出了哪些思想和主张呢?这些观点的宣扬对革命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提出了自由、平等、人权、法制、民主等资本主义的民主思想。这些观点容易得到资产阶级和普通百姓的欢迎,让更多的人了解革命,吸引更多的人支持和参与革命,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这也是后来法国大革命高潮迭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2.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师:一场政治革命,一定是阶级社会矛盾无法调和的产物,最终只能通过武力的方式才能解决。当法国社会已经拥有了自由与民主的思想,正需要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时,社会制度却不允许他们这么做。
此时的法国依然处在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影响了法国社会的进步。专制与民主这一对天敌水火不容。
(三)革命的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
教师:1789年,法国的财政危机越来越严重。前面我们学到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有一个重要的外在因索,就是得到了法国的支持。当时,法国向美国出钱出兵,大量的军费开支让法国的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再加上法王路易十六的王后挥霍无度,财政问题更是雪上加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王想到了增加税收,以缓解危机。但是,在中世纪时法国就有一个规定,要想征收新税就必须得到三级会议的表决通过。(课件出示《法国三级会议》图片。)
教师: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解释下,什么是三级会议?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三级会议是法国三个等级的代表应国王的召集而召开的会议。法国的第三等级是真正的纳税人,第一、第二等级是不纳税的特权等级。
在这三个等级中,最容易与国王产生矛盾的是哪个等级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在解决财政危机的问题上,国王征税主要是针对第三等级,而第三等级的代表不仅反对征收新税,还提出了限制王权,制定宪法,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与特权等级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这成为法国革命爆发的导火线。
第三等级联合起来组成了国民议会,酝酿制定宪法,改革国家体制,所以第三等级的国民议会也称为制宪议会。国王路易十六派兵驱散议会。巴黎人民在愤怒中组建国民自卫军,发动了武装起义。
(四)革命开始的标志——攻占巴士底狱
(课件展示《攻占巴士底狱》图片。)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15页小字部分,结合图片,思考:起义者为什么把巴士底狱作为攻占的目标?
(学生看书后回答,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自主阅读,成为学习的主人,获得新知。
教师:巴士底狱位于塞纳河岸,原为军事要塞,是全巴黎的制高点,堡卒上有大炮,以防御外来侵略。随着巴黎城的扩大,巴士底狱失去了防御作用,便被改为监狱。当时一些有名的哲学家、文学家都被投进过巴士底狱,伏尔泰甚至曾被抓进去两次。因此,法国人把巴士底狱看作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要推翻国王的封建专制统治,必须攻占这个封建堡卒。
(课件展示《法国大革命》地图。)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一地图并思考,在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之后,发生革命的城市还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
教师:由此可见,起义者攻占巴士底狱就如同吹响了向封建专制发起猛烈进攻的号角,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后来,7月14日被确定为法国国庆日。
二、《人权宣言》和共和国的诞生
(一)《人权宣言》
教师:法国大革命开始不久,1789年8月,制宪会议重新召开。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
教师:1789年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著名文件—《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简称为《人权宣言》。这是一部集中反映近代西方民主发展里程碑式的文件,为人类社会所推崇。现在我们来看看它都表达了哪些民主思想?
(课件出示《人权宣言》节选内容,学生认真阅读、思考、概括。)
(学生回答,教师逐一点评,重点强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民主思想。)
教师:《人权宣言》对当时的法国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人权宣言》以法律文件的方式公布于众,为当时反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方向。
在前面我们学了英国和美国的革命,连同今天学习的法国大革命,三国革命过程中,都颁布了重要文件,分别是《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这三大文件有哪些共性呢?
(学生比较回答,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回答问题,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运用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三部文献的理解。
教师:三大文件在思想、意义上都有相似点,它们都以文件形式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二)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在《人权宣言》发表之后,法国革命又经历了哪些事件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117-118页,归纳《人权宣言》发表后,法国革命的重要进程。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教师总结。)
1.共和国的建立
教师:首先是1792年,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法国得到了实践,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了。请同学们注意这个名称很有意思。首先是“第一”,表明它是法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在这之后,法国共和国进程曾一度被拿破仑帝国打断,现在的法国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其次是“共和”,表明它是民主政权的代名词,与“帝国”的意思相反。
2.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
教师:1793年,代表封建专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处以死刑。路易十六有着传奇的经历,历史上记载他是一个杰出的锁匠、机械师,据说砍下他头颅的高效率的铡刀就是他亲自参与设计的。他还曾经全力支援过美国的独立战争。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时,从容地脱下自己的外套,没有任何的挣扎,他望着前来观看的法国公民们说:“我原谅所有把我送上死路的同胞。我祈求上帝,法兰西从此不再流血。”被自由和民主审判的国王期望着法兰西民族的和平,然而,后来的革命变得更加血腥,更多的人死在了革命的铡刀之下。
3.雅各宾派执政——革命的高潮
教师:消灭了王权以后,以罗伯斯比尔为首的激进的革命者—雅各宾派掌握了国家政权,法国大革命进一步发展。我们来看看雅各宾派实施的革命措施。
(学生齐读117页小字部分内容。)
教师:同学们,与《人权宣言》相比,这些革命措施中哪一项内容体现出了更明显的进步意义?哪一项内容会激化激烈的矛盾?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及认识问题的能力。
教师:最明显的进步内容是“取消公民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这是民主政治的一大进步。然而,“取消贵族、地主的一切封建特权”这一内容,引起了贵族势力的反抗。罗伯斯比尔对此进行了血腥的镇压,导致死伤无数,历史上称之为恐怖统治时期。
4.热月政变
教师:1794年,反对派发动“热月政变”。“热月”是一个很奇怪的名词,请同学们注意教科书118页的注释,它来源于法国的共和国历。共和国历是法国第一共和国成立后使用的历法,用雾、风、雪、雨、花、热等代替数字,显示出革命者和法兰西民族的浪漫乐观的精神。停止使用公历,改用新历法,其目的是割断历法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反对派发动的政变是在7月,是共和国历的热月,所以政变被称为“热月政变”。热月政变实际是对雅各宾派血腥政策的反抗,政变后法国的革命形势急转直下。
5.雾月政变
教师:请同学们用四个字概括一下法国革命面临的形势。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教师:内外交困。内部矛盾重重,特别是王党势力正准备反扑;外部危机不断,反法联盟准备入侵法国。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118页注释部分,思考:反法联盟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入侵法国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将国王的统治推翻,剥夺了贵族的特权,这引起了欧洲其他国家的王公贵族的恐慌,他们害怕革命会蔓延到自己国家。于是,周边的几乎所有国家都纠集起来,想要扑灭法国革命。
(出示《法国大革命》地图,教师讲解。)
教师:从这幅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法国是处在反法联盟的包围之中,可谓四面楚歌。如何来挽救危局呢?也许是时势造英雄,又或许是英雄顺时势。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无数人心中的偶像出场了,他就是拿破仑·波拿巴。1799年,时年30岁的拿破仑在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发动了著名的“雾月政变”。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教科书118页小字部分内容,并结合影片思考:年轻的拿破仑为什么能成为国家权力的掌握者?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年轻的拿破仑意志坚定,思维敏捷,有着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在法国内外交困之时,资产阶级革命果实受到严重威胁,资产阶级利益面临着极大挑战。年轻的拿破仑从埃及回到法国,受到人们特别是资产阶级的热烈欢迎,人们都把他看作法国的救星。于是,拿破仑在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通过雾月政变顺利成为执掌国家大权的第一执政,国家权力逐渐向拿破仑手中集中,法国开始了由共和制向军事独裁的转变。法国大革命的每一次转变都是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而做出的调整,也推动革命一次次走向深入。
(三)法国大革命的性质及意义
教师:法国大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呢?它又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学先阅读思考,教师总结。)
教师:同学们,学习历史讲求“论从史出”,作为一种历史观点,历史事件的性质必须要有历史事实作为依据。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找一找法国大革命是一次波澜起伏的、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依据。
(学生讨论思考,教师提示总结。)
教师:法国大革命因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阻碍而爆发,人民为夺取民主权利而斗争,《人权宣言》的制定,确保人民的民主权利。革命中推翻了王权,建立起资产阶级政权,虽然此后的革命也有王权的复辟,但都很快被新的革命力量推翻。因此,法国大革命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还为整个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树立了典范。
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法国大革命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今天我们回顾革命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也看到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许多人所做出的牺牲。可以说,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历史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一个新生政权的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必然经历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未来的法兰西又将面临哪些考验?法国革命又是怎么推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进一步发展的呢?下一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英雄交响曲》。)
教师:这首乐曲是交响曲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它的作者是著名音乐家贝多芬。乐曲仿佛在描述一个将军带着一支军队驰骋疆场,然后胜利归来。乐曲规模宏大、充沛有力、情感丰富,结合了诗意和力量,极具独创性,在当时虽不为观众所接受和欢迎,但却是贝多芬最为钟爱的作品之一。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乐曲是贝多芬为谁而创作吗?
他是为自己崇拜的偶像拿破仑所作,并将作品取名叫“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
拿破仑有哪些事迹让这位著名音乐家如此崇拜呢?
【设计意图】利用歌曲,将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学习新课:
三、拿破仑的军事独裁与对外战争
(一)拿破仑称帝
教师:当拿破仑成为法国的第一执政后,他独裁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他是怎样登上权力巅峰的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教师:1804年,拿破仑废除共和制度,加冕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历史上也称为拿破仑帝国,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结束。当贝多芬得知拿破仑称帝之后,简直无法表述自己当时愤怒的心情,他冲动地撕下了写有题词的交响曲总谱首页,大骂拿破仑是“凡夫俗子、野性暴君”。交响曲标题也被改为“《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大人物而作”。
同学们,从雾月政变到拿破仑称帝,这一转变是专制集权卷土重来,是有悖于资产阶级民主的。那拿破仑为什么还能称帝呢?请同学们在教材119页中去找寻答案。
(学生看书后回答,教师总结。)
教师:拿破仑的存在几乎是欧洲各国军队的噩梦。早在拿破仑回到巴黎之前的1797年,他便指挥军队打败反法联盟,迫使反法联盟解散。在拿破仑上台后的1800年,他再次打败反法联盟。请同学们注意,反法联盟是欧洲封建王权统治的代名词,拿破仑的一系列胜利,实际成功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提高了他的威望,巩固了他的地位。
此外,同学们要注意教材上的表述。拿破仑所执行的一系列独裁政策都维护了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与封建和宗教神学划清界限。从这个角度上说,拿破仑帝国并不是一个封建帝国,而是一个资产阶级政权,拿破仑也不是封建皇帝,而是资产阶级的皇帝。
(课件出示图片《拿破仑称帝加冕礼》。)
教师:这是拿破仑称帝时的场景,有虚构的成分。但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拿破仑加冕时,周围人的表情大多充满了喜悦,说明大家是拥护他的,只有教皇神色黯然,一副很失落的样子。为什么会这样呢?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及时展示相关图片,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不至于走神,调节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师:按照当时欧洲的传统,皇帝都必须由教皇给他戴上皇冠,表示这是神的旨意。但是拿破仑却自己拿过皇冠戴上了,可见,拿破仑对封建神权的蔑视。
(二)拿破仑的统治措施
教师:称帝后的拿破仑又有哪些内外政策和举措呢?
1.对内措施
教师:首先我们来看对内措施。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19页小字部分,找出拿破仑直接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措施。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在拿破仑的一系列措施中,有些是加强独裁统治的,有些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比如改革财政、镇压叛乱、颁布法典等等,这些措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成为社会进步的典范。
2.对外措施
教师:再看对外措施—战争。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19页第1段大字,思考: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
教师: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为了抗击反法联盟的入侵,具有正义防卫的性质,当时拿破仑几乎打败过所有欧洲大国;另一部分具有对外侵略的性质,目的是争夺欧洲霸权。请大家思考:拿破仑的对外侵略战争会带来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拿破仑代表的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势力,他的对外战争实际是资产阶级主动挑战封建势力的战争。)
教师: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一方面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导致死伤无数;另一方面,横扫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传播了法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思想,促进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拿破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统治整个欧洲,当时欧洲大陆上只有俄国没有被他控制,而且拿破仑明白只有把俄国踩在脚下,才能征服英国。1812年5月,拿破仑率领使用12种语言的57万大军远征俄国。俄国的寒冬,成为拿破仑军队的最大阻力。由于法军物资补给不足、兵力分散,本处于劣势的俄军迎来重大转机。法军不是战死就是冻死,最后回到法国的不到3万人。从此,拿破仑无法扭转法军的颓势,第一帝国逐渐走向灭亡。
(学生根据教材119页最后一段内容,按表格梳理拿破仑走向失败的主要历史事件。)
时间
事件
1812年
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
1814年
1815年
教师:一场滑铁卢战役让叱咤风石的拿破仑最终走向失败,滑铁卢也成为失败的代名词。被两度流放的拿破仑最终死在了圣赫勒拿岛上,当然,如同他生前留下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一样,他的死也留下了世人纷繁复杂的猜想,成为一个未解之谜。
(三)评价拿破仑
教师:回顾历史,我们总是希望对历史上的那些人或事有盖棺定论的评价。对于这样一位让法兰西民族感到无比骄傲的英雄人物,我们又该如何去评价他?他又带给我们一些什么样的启示呢?
请大家分组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需要注意的是,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客观辩证。首先,任何一个观点都需要有史实作为依据,其次,我们既要认识到人物的贡献,也要看到其存在的不足。
(学生思考后讨论,各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引导。)
【设计意图】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可以满足部分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愿,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拿破仑是一位英雄,他在法国大革命最危险的时刻,力挽狂澜,维护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并将成果远播到整个欧洲。拿破仑也是一名赌徒,他用法兰西一国之力挑战整个欧洲,扩大和延续战争,最终在战争中失去了法国的光荣。但是,他留下的制度、法典却深深影响着这个世界。事实也告诉我们,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完全掌控于一人之手时,这个国家和民族是危险的;当一个人自信到了蔑视整个世界的时候,那就是他走向失败的开始。
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我们通过两节课的时间,共同学习了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激烈的社会冲突,总有一部分先驱为社会的进步而付出生命的代价。一个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国家要想转身变成资产阶级共和国,其实并不那么容易。革命还在继续,从政治制度到思想意识,再到社会习惯,这其中伴随着封建势力的重新登台。但是,历史的趋势不容更改,人类必将走向更为文明、更为民主的新时代。
至此,英、美、法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我们都学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不仅仅是建立新政权,制定新制度,更需要生产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西方社会又将迎来什么景象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学习测评”。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力图让学生通过对法国人民的革命活动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对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发展中重要作用的认识,进一步理清近代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由于本课知识点较多,在设计时,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每一个课时解决一个教学重点。根据课标要求,本课将法国大革命的过程和拿破仑帝国的内外政策作为重点,并进一步延伸,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以及拿破仑的功过是非评析作为难点,使学生学会对史事和历史人物做出正确的评价。
本课教学中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的展示,给学生营造更清晰的历史场景,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历史时空感,让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理解历史。
本课教学中采用了活动导向的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地学习历史。教学设计中有两个重要的历史活动,一是对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评价,二是对拿破仑的历史评价。旨在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学习把握历史评价的方法,体会“论从史出”的学科特点。
本课内容较多,时间有限,不能在学生感兴趣的部分进行知识拓展,难以真实还原革命起伏的历史场景,使教学受到一定的限制。
课件34张PPT。第一课时法国国旗一、攻占巴士底狱(一)革命爆发的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伏尔泰 17 至 18 世纪, 法国掀起了启蒙运动。伏尔泰 (Voltaire, 1694—1778) 等启蒙思想家宣扬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 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他们提出的民主、 人权、 法制等政治学说, 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卢梭孟德斯鸠(二)革命爆发的原因1.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路易十六及王后举行宫庭宴会2.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制锁技术高且极富创意“锁匠国王”,王后玛丽“赤字夫人”.(三)革命的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1789年5月5日法国国王在凡尔赛宫召开“三级会议”法国社会等级制度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摆脱财政危机法国资产阶级的要求要求制定宪法 改革国家体制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
1754.8.23~1793.1.21(四)革命开始的标志——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是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象征法国大革命形势图自由平等、主权在民、三权分立1789年8月26日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共17条)二、《人权宣言》和共和国的诞生
(一)《人权宣言》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
?第二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三条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第十七条 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除非当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所显然必需时,且在公平而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占王宫废除王权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二)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路易十六被处死刑2.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1793年罗伯斯比尔 通过革命专政将法国大革命推向了高潮。雅各宾派执政期间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 强化专政机构, 镇压反革命; 取消公民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 实行普选; 打击奸商的投机活动, 规定物价的最高限额;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取消贵族、 地主的一切封建特权, 废除农民的一切封建义务。 同时, 雅各宾政府还推广教育, 提倡宗教自由, 废除法国殖民地的奴隶制度等。使法国大革命成为一次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3.雅各宾派执政——革命的高潮 取消公民选
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1794 年 7 月 27 日, 反对派发动“热月政变”, 颠覆了以罗伯斯比尔为首的雅各宾派政权, 法国形势逆转。4.热月政变罗伯斯比尔被送上断头台共和国历(法国大革命历法)
葡月(09月22日~10月21日) 雾月(10月22日~11月20日)
霜月(11月21日~12月20日) 雪月(12月21日~01月19日)
雨月(01月20日~02月18日) 风月(02月19日~03月20日)
芽月(03月21日~04月19日) 花月(04月20日~05月19日)
牧月(05月20日~06月18日) 获月(06月19日~07月18日)
热月(07月19日~08月17日) 果月(08月18日~09月16日)1799 年 11 月, 在内外交困中, 年轻的将军拿破仑·波拿巴 (Napoleon Bonaparte, 1769—1821) 在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发动“雾月政变”, 成为执掌国家大权的第一执政, 法国开始了由共和制向军事独裁的转变。5.雾月政变标志着法国开始进入拿破仑统治时期1799 年法国大革命形势图(三)法国大革命的性质及意义是世界历史上一次波澜起伏的、 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国内:法国大革命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国际:为整个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树立了典范 。第二课时三、拿破仑的军事独裁与对外战争(一)拿破仑称帝拿破仑称帝加冕礼1804 年, 拿破仑废除共和制度, 加冕称帝, 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史称拿破仑帝国。(二)拿破仑的统治措施1.对内措施(1)拿破仑建立军事独裁的行
政体制
(2)强化军队
(3)严厉镇压叛乱
(4)他改革财政
(5)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
(6)颁布了 《民法典》拿破仑法典封面 “我的真正光荣并非打了40场战役…… 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回忆。…… 但是无法摧毁并可以流芳百世的不是别的,而是我的《民法典》”
??????????????????????????? ———拿破仑拿破仑法典封面 “我的真正光荣并非打了40场战役…… 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回忆。…… 但是无法摧毁并可以流芳百世的不是别的,而是我的《民法典》”
??????????????????????????? ———拿破仑拿破仑的早期对外战争拿破仑五次击败反法联盟, 击败了几乎所有的欧洲大国。 1810 年左右, 解除了法国的外来威胁, 拿破仑帝国盛极一时。2.对外措施作用:为维护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是正义战争。 通过战争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打击了欧洲封建反动势力,保卫了法国大革命成果。沉重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势力,促进了封建的欧洲向资本主义过渡。三皇之战拿破仑的后期对外战争1806年起 ,战争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变成为侵略、扩张 、 争夺霸权的非正义战争 。 战争给欧洲各国人民包括法国人民造成深重灾难 。 拿破仑帝国在各国人民的英勇反抗之下 , 转向衰败 。法兰西第一帝国极盛时的欧洲拿破仑帝国的转折1812年拿破仑兵败俄国莱比锡战役滑铁卢战役兵败滑铁卢“滑铁卢”=“失败”滑铁卢失败之后的拿破仑被送往流放地——大西洋圣赫勒拿岛拿破仑再度流放标志拿破仑帝国彻底崩溃幽禁中的拿破仑
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逝世(三)评价拿破仑幽禁中的拿破仑拿破仑是一位英雄,他在法国大革命最危险的时刻,力挽狂澜,维护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并将成果远播到整个欧洲。拿破仑也是一名赌徒,他用法兰西一国之力挑战整个欧洲,扩大和延续战争,最终在战争中失去了法国的光荣。但是,他留下的制度、法典却深深影响着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