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工业革命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工业革命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0-16 07:34:26

文档简介

《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川教九年级上册世界近代史第三单元 “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反殖民斗争”第18课内容。本课是世界史当中非常重要的一课,川教版新教材切合课标,按照课标要求,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现代工厂制度”子目,在对工业革命的影响的掌握上向学生提出更高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记住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时间;记住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火车、铁路引起交通运输的巨大变革;理解现代工厂制度、工业革命的概念。
2.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材料、启发思考,理解工业革命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掌握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通过对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美国人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等机器发明史实的学习,认识社会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需要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等观点的正确性。
2.通过学习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环境污染等问题,认识发展经济要与环境保护相一致,深刻理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性。
3.通过对各发明家事迹的了解,认识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验、刻苦钻研、勇于奉献、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
2.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工业革命中各环节的相互促进。
2.工业革命的影响。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我们已经进入了以互联网、大数据、自媒体为特征的信息时代。只要你打开电视,拿起手机,连起网络,各种各样的信息就会扑面而来。
但在信息时代以前,人类还经历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代。从漫长的农业社会步入工业社会,是人类的一大进步。那么人类是在什么时候步入工业文明时代的呢?
新课教学:
教师:请大家翻到教材122页,一起学习第18课《工业革命》。什么是工业革命?(课件展示。)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主要指资本主义生产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的阶段。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到19世纪30至40年代,机器制造业诞生,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以后欧美各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它在生产领域和社会关系上引起根本性变化。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学生齐读工业革命的含义,找出工业革命最关键的特征。)
教师:大机器生产是工业革命最显著的特征。大机器生产是怎样出现并取代了手工生产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第一子目的学习。
【设计意图】首先明确工业革命的含义,有利于下面的学习。
一、珍妮机的发明与蒸汽机的改良
教师:工业革命最先在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兴起。
17世纪后,英国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尤其在18世纪中叶,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先后打败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商业触角伸向全世界。伴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商品需求量随之增加,而传统的手工生产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的需求,因此英国急需进行技术革新。于是首先在英国发生了这场工业革命。
(课件出示四幅分别反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圈地运动、海外殖民活动、手工工场的发展的图片。教师对圈地运动进行一定的补充。)
教师:所谓圈地,即用篱笆、栅栏、壕沟把强占的农民份地以及公有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大批丧失土地和家园的农民成为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这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这四幅图片所反映的内容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哪些条件?
(学生思考后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图片,读图说史,培养学生从图片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1)政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且政府保护私人专利、鼓励创造发明,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2)资本——英国通过海外贸易与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本。(3)市场——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圈地运动,使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4)劳动力——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沦为无产者,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雇佣劳动力。(5)原料——大规模的殖民扩张与掠夺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丰富的原料。(6)技术理论——手工工场时期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知识,加之牛顿力学的出现,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和理论支持。
英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历史奇迹般地把可能发生工业革命的所有有利条件全部集中到了这个幸运的国家身上。
英国的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由于棉纺织业是当时新兴的工业,对新方法的采用较为容易,加之棉纺织业较为集中,比较容易推行机器化的大生产。同时,棉纺织品销路好、盈利快。此外,英国为了与印度进行棉纺织业的竞争,函待提高棉布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这一切,促使了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
18世纪,英国棉纺织业有哪些重大发明?它们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阅读教科书122页正文和123页小字相应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英国棉纺织业领域的发明
时 间
成 果
发明人
联 系
1733年
飞梭(织布)
凯伊
相互促进
相互推动
1764年
珍妮机
哈格里夫斯
1768年
水力纺纱机
阿克莱特
1779年
骡机(纺纱)
克伦普顿
1785年
卧式自动织布机
卡特莱特
教师:从原棉到布,中间需要经过两个工序,先将原棉纺成纱,再将纱织成布,此所谓纺织。飞梭提高了织布的效率,使棉纱供不应求,引起“纱荒”,于是促进了纺纱行业的改进,珍妮机提高了纺纱速度,但纺出来的纱细而易断,于是发明了一种纺纱速度更快、质量更好的骡机,能够纺出精细又牢固的纱线。纺纱业的发展反过来又对织布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卧式自动织布机发明,大大提高了织布效率。所以棉纺织业的发展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过程。
英国在棉纺织业领域的重大发明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这些机器在使用上有什么样的局限性?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这些机器的动力为人力和水力。因此工厂多建在河流旁边,限制了工厂的发展。所以动力问题的解决提上了日程,从而推动了动力机器的革新。
1784年,瓦特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改进,成功研制了“万能蒸汽机”。
(出示万能蒸汽机工作原理图,并配合讲述。)
教师:熔炉内煤炭在燃烧,煮水器中的水被加热后沸腾而产生蒸汽,蒸汽通过输入管进入气缸内,推动活塞,活塞连接活塞杆运动,活塞杆又带动飞轮转动,从而产生了动力。这个过程就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瓦特原本只是一个仪器修理工,他为什么能发明万能蒸汽机呢?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哪些精神品质?
(学生阅读课后“史海拾贝”相关内容,讨论后发言。)
教师:从瓦特小时候与茶壶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观察、好奇、思考的重要性。后来瓦特在研制万能蒸汽机的过程中也是挫折重重,先后经历失业、破产和丧妻的多重打击。但瓦特并没有放弃,他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所以从瓦特身上,我们可以学习他注意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坚持不懈的精神。
【设计意图】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
万能蒸汽机可以提供动力带动各种机器的转动,解决了动力问题,也就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与发展。机器的普及与发展,又促进了冶金、采矿等工业部门的技术革新。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由来已久的依赖。”万能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使工业技术的变革出现了新的飞跃,是科学史上划时代的成就。
到19世纪30至;20年代,一个新的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诞生了,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这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到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1851年,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在伦敦举办了首届世界博览会,即“万国工业博览会”。其中大部分的工业展品都来自英国,博览会仿佛在向世界宣告英国强大的工业力量及其“世界工厂”的地位。博览会开幕式上,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反复使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的兴奋与骄傲:“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
早在1825年,英国就取消了机器出日的禁令,工业革命开始向欧美国家扩展。到19世纪50至70年代,美、法、德等国也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扩展,使得用机器生产的大工厂建立起来,真正的机械工业时代到来了,人类从“手工时代”进入了“蒸汽时代”!
在进入“蒸汽时代”后,大机器生产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火车的发明与铁路时代的到来
(出示材料。)
材料 据统计,1762年,英国加工的棉花,只有1720吨,到1789年,就达到了12700吨。1720年,英国生铁产量不过1.7万多吨,180。年,就增至25万吨。煤的年产量由1700年的260万吨,增加至1795年的1000万吨。
——川教版《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上册)
教师:机器大生产虽然扩大了生产规模,但可能会带来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补充。)
教师:大机器生产极大地扩大了生产规模,因此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堆积如山的工业产品需要被快速运到世界各地。而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比如帆船、马拉车等,已经无法满足机器生产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
史蒂芬孙是英国蒸汽机车的主要发明者。他出身矿工家庭,没受过学校教育,但他在工作之余参加夜校学习并坚持自学。经过几年的努力,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比较实用的蒸汽机车,这台机车在前进时不断从烟囱里冒出火来,因此被称为“火车”。蒸汽机车是利用蒸汽机,把燃料(一般用煤)的化学能变成热能,再变成机械能,而使机车运行的一种火车机车。
1825年,英国斯托克顿——达灵顿的铁路正式通车。“旅行者”号火车由史蒂芬孙亲自驾驶,牵引着30多节小车厢,载有;450名乘客和90吨货物,以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跑完了40多千米的路程。这一壮观场面吸引了众多的人前来观看。斯托克顿——达灵顿铁路的开通,标志着近代铁路运输业的开始。
(出示表格,请学生分析蒸汽机车相比马车的优势。)
项 目
时 速
载客量
载重量
蒸汽机车
20一50千米/小时
400人左右
90吨
马 车
20千米/小时
2一8人
1一2吨
【设计意图】表格的形式加以对比,可以明显的看到蒸汽机车的优势。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
教师:蒸汽机车、铁路以其迅速、便利、经济等优点,深受人们的欢迎。
19世纪20年代,英国基本建成全国的主要铁路干线。1844年建成的铁路里程是1825年的86倍。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欧美各国相继出现了兴建铁路网络的热潮。19世纪50至60年代的二十年间,法国铁路从1800千米增至1.8万千米。1850年,美国铁路总长1万多千米。1872年,德国铁路达2.2万千米。到1870年,全世界铁路总长度已超过20万千米。因此,19世纪50至70年代被称为“铁路时代”。
火车和铁路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铁路时代”。铁路时代的到来有何意义?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教师:铁路时代的到来缩短了地区间的距离,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工业革命带来了新的生产方式,促进了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也带来了与手工时代不同的生产组织形式。
三、现代工厂制度的出现
教师:随着大机器生产取代传统手工业生产,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工厂制度也逐渐建立起来。
1771年,英国的阿克莱特建立的水力纺纱厂采用工厂这种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标志着现代工厂制度的诞生。早期工厂仍用水力为动力,受限于地理位置,因此规模较小,工人不过几百人。在蒸汽作为动力后,工业生产可以集中在城市进行,工厂逐渐向人日集中的城镇迁移,规模也不断扩大。到19世纪中叶,现代工厂制度已在英国基本确立。
我们以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建立的纺织厂为例。在蒸汽作为动力后,阿克莱特的纺织厂雇佣的工人已经达到5000多人。他将棉纺织业持续生产的各个工序集中于一个工厂,在工厂实行12小时的工作时间,并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在大型生产的人力、资金、材料和机器的组织、协调和计划方面,显示了出色的能力。
请归纳现代工厂生产经营的主要特征。
(学生思考后发言,教师补充。)
教师:现代工厂制度,具有三个特征:(1)将雇佣劳动者集中在一定规模的工厂里。(2)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劳动分工。(3)有序地进行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的机械化生产。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现代工厂制度的产生所带来的影响。
(学生思考讨论后发言。)
教师:现代工厂制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有利于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2)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使机器设备发挥生产效能。(3)有利于充分激发工人的劳动潜能。(4)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工厂制度的普及,有力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但是工厂制度也引发了一些问题。
(出示《被遗忘的苦难:英国工业革命的人文实录》中的关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某工厂规章制度的部分条文。)
第一条,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时间不能少于12小时。
第二条,每天早晨机器开动10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
第三条,织工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3便士;织工未经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3便士。
第九条,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由织工赔偿。
第十一条,任何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谈话、吹口哨、唱歌或缝补衣裳者,罚款6便士……
教师:请据此谈谈,现代工厂制度中,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学生回答。)
教师:工业时代初期,许多工厂成为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工人在监工的监视下,从事高强度的机械化劳作,工作环境恶劣,劳动时间长,工资低廉,得不到必要的教育。为取得高额利润,资本家大量雇佣女工和童工,他们拿着更为低廉的工资,处境更加悲惨。
工业革命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课件展示三则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惊人的发展。以英国为例,从1770年到1840年,每个工人的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19世纪中期,英国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英国的煤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1848年,英国的铁产量已经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产量总和。
材料二 英国人口结构变化图
材料三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总结。)
教师:第一,工业革命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改革,它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工业革命形成了近代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工业、贸易、交通体系,奠定了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基础。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第二,工业革命直接导致了工厂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出现,引起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日的增加。由于机器生产是协作性的复杂劳动,必须在统一的管理下,有组织地进行,这样就形成了近代工厂制度。机器生产使英国兴起了曼彻斯特、伯明翰、利物浦等一批新的城市,也使旧的城市得到发展。大量的工人做工,商人经商,城市人日增长起来。19世纪初,英国城市人日在几十年中,就由占全国人日的二分之一上升到三分之二。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日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日,城市人日占全国人日的50.200,初步实现了城市化。
第三,工业革命的发展巩固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早期进行了工业革命的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取得飞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制度取得统治地位,发展成为强大的工业国家,甚至影响着后来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
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课件展示三则材料。)
材料一 高耸的烟囱,让我们看不到蓝天;污染的河流,让我们看不到清澈;光秃的土地,让我们看不到绿色;融化的冰面,让我们看不到喜悦;贪婪的秃鹰,让我们看不到温暖。
材料二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19世纪30年代考察了工业革命中的英国城市曼彻斯特后,留下精彩评论:“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
材料三 鸦片战争前,英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统治中国的清王朝已由盛转衰,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
(学生阅读回答,教师补充总结。)
教师:工业革命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环境污染、阶级矛盾激化、战争与殖民等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灵活运用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
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工业革命首先爆发在英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影响。200多年过去了,尽管我们今天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但工业革命带给我们的财富、震撼和思考却不会随着时间而消失。从今天的学习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教师:社会发展、人类进步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工业文明的同时,我们要关注生态文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类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学习测评”。
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中,突出了以下特色。
一、注重对历史概念的阐释。例如“工业革命”“现代工厂制度”等。本设计通过对概念的阐释,帮助学生体会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使学生从更高的角度认识工业革命。
二、本课注重理清历史线索。将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按工业革命的条件一进程一影响来设计,进程中又按棉纺织部门一动力蒸汽机一交通运输发展的顺序来推进,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有条不紊。
三、利用表格、图片增强感性认识。本设计采用大量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工业革命的成果,加深了记忆。表格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本的内容。
四、利用已有认知,强化思维引导。工业革命的成果大都为学生所熟悉,因此,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熟知或已学的内容,采取教师从思维方法上引导,学生或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对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归纳、概括与比较。
课件36张PPT。工业革命indusrtial revolution  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主要指资本主义生产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的阶段。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的棉纺织业兴起的。19世纪30至4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珍妮纺纱机在纺纱一、珍妮机的发明与蒸汽机的改良改良蒸汽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圈地运动海外殖民活动东印度公司手工工场的发展飞 梭 1733 年, 英国钟表匠出身的纺织工凯伊 (Kay, 1704—1764) 发明了飞梭, 拉开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序幕。飞梭将织布效率提高了一倍, 棉纱供不应求, 引起了“纱荒”。珍妮纺纱机 1764年, 织布工 哈 格 里 夫 斯 (Harg-reaves, 约 1710—1778) 发明了一种多轴的手摇纺纱机器, 可以同时纺出 10 多根棉纱, 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 哈格里夫斯用自己女儿的名字将这台机器命名为“珍妮机”(Spinning Jenny)。 以后珍妮机不断改进, 能同时纺出 80 根棉纱, 很快被推广并取代了旧式纺纱机。这是英国钟表匠阿克莱发明的水力纺纱机。这种水力纺纱机有四对卷轴,以水力作动力,纺出的纱坚韧结实,但比较粗。此后不久,英国第一家用水带动纺纱机运转的棉纺厂便出现了。 水力纺纱机这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克隆普顿发明的骡机。这种骡机集中了水力纺纱机和珍妮纺纱机的优点,它可以推动300个纱绽,纺出细致而又牢固的纱线。 骡机卧式自动织布机瓦特和他发明的万能蒸汽机原理图正在研究蒸汽器的瓦特瓦特万能蒸汽机工作原理示意图蒸汽机把英国推上世界工业主导国的地位。1851年,英国工业实力到达巅峰时,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行了一次大型展览,其目的是向全世界显示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上图取自展览会的小册子,展示了一系列英国工业界首创的机械。纺织厂煤矿印刷厂蒸汽机动力的广泛运用万能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促进了冶金、 采矿等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 极大地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 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上英国馆中的陈列机器到 19 世纪 30 至 40 年代, 一个新的工业部门—— 机器制造业诞生了, 这一产业的出现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到 19 世纪中期, 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 19 世纪 50 至 70 年代, 美、 法、 德等国也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 人类社会从“手工时代” 进入了“蒸汽时代”。二、火车的发明与铁路时代的到来材料 据统计,1762年,英国加工的棉花,只有1720吨,到1789年,就达到了12700吨。1720年,英国生铁产量不过1.7万多吨,180。年,就增至25万吨。煤的年产量由1700年的260万吨,增加至1795年的1000万吨。
——川教版《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上册) 思考:机器大生产虽然扩大了生产规模,但可能会带来什么问题?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已经无法满足机器生产的需求,迫切需要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比较实用的蒸汽机车。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在行驶根据表格,分析蒸汽机车相比马车的优势蒸汽机车、铁路迅速、便利、经济……1825年 “旅行者号”蒸汽机车1870年,全世界铁路总长度已超过20万千米从 19 世纪 30 年代开始, 由于铁路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先导作用, 欧美各国相继出现了兴建铁路网络的热潮。 19 世纪50 至 70 年代因此被称作“铁路时代”。火车和铁路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铁路时代”。阿克莱特阿克莱特发明的水力纺纱机水力纺纱机工作场景三、现代工厂制度的出现阿克莱特创建的工厂建在河流旁边,以利用水力为动力阿克莱特创建的工厂外景随着大机器生产取代传统手工生产, 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 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工厂制度也逐渐建立起来。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是大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传统手工生产后建立起的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 。(1)将雇佣劳动者集中在一定规模的工厂里。
(2)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劳动分工。
(3)有序地进行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的机械化生产。现代工厂制度具有三个特征现代工厂制度的产生所带来的影响(1)有利于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2)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使机器设备发挥生产效能。
(3)有利于充分激发工人的劳动潜能。
(4)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第一条 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时间不能少于12小时。
第二条 每天早晨机器开动10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
第三条 织工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3便士;织工未经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3便士。
第九条 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由织工赔偿。
第十一条 任何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谈话、吹口哨、唱歌或缝补衣裳者,罚款6便士…… 请据此谈谈,现代工厂制度中,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材料一 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惊人的发展。以英国为例,从1770年到1840年,每个工人的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19世纪中期,英国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英国的煤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1848年,英国的铁产量已经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产量总和。
材料二 材料三
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一,工业革命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是生产技术上
划时代的改革,它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第二,工业革命直接导致了工厂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出现
,引起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日的增加。第三,工业革命的发展巩固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材料一 高耸的烟囱,让我们看不到蓝天;污染的河流,让我们看不到清澈;光秃的土地,让我们看不到绿色;融化的冰面,让我们看不到喜悦;贪婪的秃鹰,让我们看不到温暖。
材料二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19世纪30年代考察了工业革命中的英国城市曼彻斯特后,留下精彩评论:“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
材料三 鸦片战争前,英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统治中国的清王朝已由盛转衰,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 环境污染被砍伐的森林大气污染鸦片战争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工人砸毁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