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培优练习
1.马克思说:“一旦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出现在土地所有者和实现从事劳动的农民之间,一切从农村旧的生产方式产生的关系就会解体。”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农村中资本主义关系出现标志着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B. 大批破产农民沦为雇农,改变了农村的自然经济
C. 农业资本家租来土地,雇佣农业工人耕种,并进行资本主义经营,冲击了旧的生产方式
D.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农村货币关系发展的结果,瓦解了农村的封建关系
2.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很多地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圈地运动的开展 B. 维新运动的开启
C. 垦殖运动的兴起 D. 洋务运动的推动
3.近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相比,其最重要、最本质的区别是( )
A.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B. 国家权利取代贵族特权
C. 公民取代臣民 D. 科学技术取代迷信愚昧
4.假如你是生活在11世纪以后的欧洲农村的农奴,你通过缴纳迁徙税,可以获得( )
①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 ②离开庄园的机会 ③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垦殖运动)不仅增加了物质财富,它也大大地增加了人身资本。而且,在土地的分配与价值上,以及在农村大众的状况上,它也引起了深刻的变化。
——布瓦松纳
材料二 在950年到1348年之间,西欧的总人口大概增长了1倍还多,从约2000万人增长到了5400万人。英格兰各郡的人口在1086年为120万,到1340年时为235万。法兰西居民达到了2000万~2200万。
材料三 后来,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由于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你可以得到哪些有用的信息?
(2)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劳动者和雇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与解析】
1.【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以后,欧洲社会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士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租地农场主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这种新的生产方式就是资本主义或半资本主义的农场经济替代封建地产经济的过程,冲击了旧的生产方式,使封建经济开始解体。所以,B项理解不符合史实,理解错误,符合题意;ACD三项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2.【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有的垦殖是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垦殖者成为这些地区的新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耕种。这些地区也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所以,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垦殖运动的兴起,C项符合题意;A项时间是14、15世纪;B项时间是19世纪末;D项时间是19世纪60至90年代。由此可知ABD三项与题干“11世纪以后”时间不符。故选C。
3.【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其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自我消费,而不是为了交换。因此,它是闭塞的小生产,发展缓慢,少有活力。进入近代社会后,商品经济占据了统治地位。它是一种直接为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态,面对的是以自由为典型特征的市场。商品经济因而充满了活力,以其巨大的优越性奠定了近代社会飞速发展的根基,它是近代社会与古代社会最重要、最本质的区别,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故选A。
4.【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以后的欧洲农村的农奴,通过缴纳迁徙税农奴可以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选项②③符合题意;而选项①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则要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所以选项①不符合题意,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
5.【答案】(1)垦殖运动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增加,改变了土地的生产经营方式,促进了人口的快速增长。
(2)雇佣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形成了彻底的雇佣关系。这是一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解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它(垦殖运动)不仅增加了物质财富,它也大大地增加了人身资本。而且,在土地的分配与价值上,以及在农村大众的状况上,它也引起了深刻的变化”可知,垦殖运动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增加,改变了土地的生产经营方式;依据材料二信息“在950年到1348年之间,西欧的总人口大概增长了1倍还多,从约2000万人增长到了5400万人”可知,垦殖运动促进了人口的快速增长。
(2)第一问,依据材料三信息“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手工工场的发展,商人不仅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工人之间实行分工合作,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商人就是早期的资本家,雇佣工人就是早期的工人,这是一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第三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手工工场使用的是手工劳动,规模大,人数多,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基础练习
1.14至16世纪的西欧,取代人力、畜力成为新的生产动力的是( )A
①风力 ②水力 ③电力 ④地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14至16世纪,在西欧机械和半机械装置在纺织、冶炼、采矿等行业中开始使用,这一重大变革是指( )B
A.社会分工 B.生产工具 C.生产关系 D.生产方式
3.大约在14世纪末,西欧出现了手工工场,在工场内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和采用了新的生产方式。这两种新的变化标志着( )A
A.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西欧封建制度崩溃
C.西欧天主教专制灭亡 D.西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4.15至16世纪,英国、法国、尼德兰等西欧国家和地区的农村也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租地农场,这种经营方式的性质是( )B
A.农奴制 B.资本主义 C.封建庄园 D.国家经营
5.15至16世纪,英、法等西欧国家的农村也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大地主把获取的土地出租给富裕农民或农业家,形成( )D
A.封建庄园 B.武士庄园 C.种植园 D.租地农场
6.我国近代思想家魏源曾对西方机械动力技术赞叹不已,说:“今西洋器械,借风力、水力、火力,夺造化,通神明。”西欧动力技术发生重大变革之前,人们主要使用的是( )
①人力 ③风力 ②电力 ④畜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7.14一16世纪,西欧社会分工不断扩大,各式各样的手工行业不断出现,地区间则出现了许多手工业中心和为之服务的地区。这种状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动力技术的进步 B.四大发明的传播
C.手工业的发展 D.商品经济的繁荣8.14一16世纪,西欧生产力进步显著,磨粉、纺织、采矿、冶金等行业都得到了较大发展。伴随这种发展的有( )
①自然力的普遍利用 ②机械、半机械装置开始使用 ③行业的分工更细 ④地区性分工扩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9.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早期阶段劳动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它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最早出现手工工场的国家是( )
A.意大利 B.英国 C.埃及 D.印度10.以下哪一事件最能体现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变化( )
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B.西欧城市的兴起C.基督教会的权力受到挑战 D.手工工场的产生11.15一16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农村主要体现为( )A.农村商品经济的产生 B.货币地租的实行
C.租地农场的出现 D.自然经济的解体12.西欧动力技术的变革促进了生产的专门化趋势,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
A.社会分工的扩大 B.地区间差异扩大
C.加强了经济交流 D.催生了贸易大战13.大约在14世纪末,手工工场首先在出现( )
A.法国 B.意大利 C.英国 D.西班牙14.西欧早期资产阶级来源于( )A.城市中的市民阶级 B.教会中的教士
C.封建社会的农民 D.大小封建领主15.阅读下列材料后判断: 16、17世纪,手工业的专业化分工大为加强,法兰克福有手工业行业190多种,伦敦有100种以上,巴黎有350种,以前作为农业副业的酿酒、缝衣、制面包等,这时也脱离农业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体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进一步分离。手工业专业化程度加强,便产生了地区的分工,出现了地区生产的专门化,英国的绒面呢、尼德兰北部的船舶、西班牙托利多的刀剑、意大利米兰的甲胄等产品,不仅在欧洲享有盛名,而且远销世界各地。到16世纪,西欧各国逐渐形成一些比较大的工业中心:伦敦、阿姆斯特丹、里斯本、米兰、威尼斯、罗马等,人口都在10万以上,巴黎甚至可达20万人。
一-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古代史编(下卷)》
以下表述是从以_上材料得出的,请在对应的括号内填“A”;违背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对应的括号内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括号内填“C”。(1)动力技术的变革促进了生产的专业化趋势,导致了西欧社会分工的扩大。( )(2)16、17世纪,西欧已经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与手工业的专业化分工。( )
(3)西欧社会分_工扩大,先是行业性分工扩大,然后才产生地区性分工扩大。( )
(4)西欧社会行业性分工扩大与地区性分工扩大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5)西欧社会分.工的扩大加强了地区间的经济交流,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 )
【答案】
【答案】A
【答案】B
【答案】A
【答案】B
【答案】D
【答案】C
【答案】A
【答案】A
【答案】A
【答案】D
【答案】C
【答案】A
【答案】B
【答案】A
15. 【答案】(1)C (2)A (3)A (4)B (5)A
《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提高练习
1.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成为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推动者。下列关于富裕农民的活动表述有误的是( )
A. 他们可以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 B. 他们可以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
C. 他们建立了租地农场 D. 他们雇佣少地或者无地的领主耕种
2.下列不属于手工工场特点的是( )
A. 出现了雇佣劳动,工场主是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B. 工人多分工合作
C. 与手工作坊相比生产规模大、产量高 D. 机器大生产
3.手工工场的出现被喻为工业文明的“曙光”,这是因为( )
A. 手工工场比手工作坊的规模大 B. 西欧各国君主大力发展工商业
C. 随着手工工场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新的社会阶层 D. 工人之间分工合作
4.“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材料反映了( )
A. 人文主义的传播 B. 手工工场的产生
C. 新航路的开辟 D. 工厂制度的确立
5.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有一部分人发展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这部分人包括( )
①贵族 ②富裕农民 ③骑士 ④乡绅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手工工场出现后,出现了新的阶层。下列属于新阶层的是( )
A. 地主与农民 B. 商人与工人 C. 贵族与农民 D. 资本家与工人
7.11世纪以后,随着法律的规范,在西欧越来越多的地区,劳役量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农奴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的合法途径是( )
A. 逃离庄园 B. 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
C. 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 D. 自发垦殖成为新的领主
8.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的本质特征是 ( )
A.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B. 社会分工的扩大
C. 雇佣关系的形成 D. 社会经济的发展
9.下面是一幅与?14一16世纪西欧手工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图片。从这幅图中可以得出的最准确信息是( )
A.资本主义萌芽必然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B.手工工场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手工工场产生的前提 D.动力技术的进步是由于社会分工的扩大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材料二 手工工场可分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即简单协作)和集中的手工工场(即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简单协作没有改变手工的劳动工具和操作方法,仅是在同一资本家指挥下协同劳动;工场手工业是资本主义大生产,它是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过渡的准备阶段。
(1)租地农场是如何出现的?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2)集中的手工工场里雇主和工人之间形成的是哪种关系?这种生产方式有何进步性?
【答案与解析】
1.【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士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所以,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ABC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
2.【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就是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是生产力的变革,使用机器大生产,提高了生产力,劳动效率大大提高;手工工场的特点是规模大,人数多,出现雇佣关系,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的产生、分工合作。所以,机器大生产不属于手工工场的特点,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都是手工工场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选D。
3.【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晚期,在欧洲部分城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工人之间实行分工合作,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这些商人就是早期的资本家,雇佣工人就是早期的工人,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它是工业文明的曙光。所以,随着手工工场的发展,形成新的社会阶层就是资本家和工人,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只是对手工工场的表面的理解,不符合题意。故选C。
4.【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晚期,在欧洲部分城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需要在共同的地点集中劳动,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商人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工场主出资。所以,材料反映了手工工场的产生,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能从材料中体现出来,不符合题意。故选B。
5.【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大多数贵族不重视或没有能力经营自己的地产,将其抵押或变卖,以偿还债务或应付开支;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并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新型地产,以新的经营方式控制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所以,②③④项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B项符合题意;①项不是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需排除含①的ACD三项。故选B。
6.【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晚期,随着手工工场的发展,商人不仅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工人之间实行分工合作,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这些商人就是早期的资本家,雇佣工人就是早期的工人,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以,资本家与工人是新的阶层,D项符合题意;A项地主和农民是封建社会的主要阶层,不是新的阶层;B项中的商人在手工工场出现前就出现了,不是新的阶层;C项贵族与农民在手工工场出现前就出现了,不是新的阶层。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7.【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以后,随着习惯法和庄园法的规范,西欧越来越多的地区,劳役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而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史实。故选B。
8.【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4、15世纪,西欧分散的手工工场和集中的手工工场的出现使少数富裕的手工业者演变为手工工场主,他们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雇佣关系的形成,是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本质特征,C项符合题意;而ABD三项都不是生产关系的本质表现,不符合题意。故选C。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图示中虽没有明确提出资本主义萌芽,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都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形式。根据题千及图示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手工工场出现,故C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化,且图示没有体现资本主义萌芽对商品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故A项错误;手工工场的出现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故B项错误;社会分工的扩大是由于动力技术的进步,D项说法与图示相反,故D项错误。
10.【答案】(1)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实质是一种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2)完全的雇佣关系。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解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士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这些富裕农民向雇佣农民提供土地,有的提供种子、牲畜和一部分经营资本,雇佣农民成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实质是一种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2)第一问,依据材料二信息“手工工场可分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即简单协作)和集中的手工工场(即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手工工场的发展,商人不仅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工人之间实行分工合作,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第二问,依据材料二信息“工场手工业是资本主义大生产,它是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过渡的准备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手工工场里,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