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例-5.认识人民币复习课 人教新课标2014秋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例-5.认识人民币复习课 人教新课标2014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10-16 13:2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认识人民币
科目:数学
教学对象:小学一年级
课时:1
教师:
单位:
一、教学背景
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也一再强调数学的素材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然后重新回到生活,应用于生活。一年级教学课本中,有部分内容学生在以往的实际生活中早已接触过,也就是说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已经有了相应的知识经验,我们何不借助他们已有的经验来使教学中比较烦琐、费时的内容变得简化、省时,并主动探究、实践解决教学中的重点,突破难点呢?《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形式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新课改,新教材给了我们一个绝好的机会,让老师们能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大胆创新,找到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
二、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够准确识别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四、学习特征与分析
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设计<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就是要在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把它设计成猜一猜,买一买,分一分三个实践活动来完成。.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学会简单的购物,特别是购物时兑换人民币的问题,并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学生在购物的过程体会到了人民币的功能,并且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导入,揭示课题。   引导学生观看商店图。   师:谁能说说商店里有什么?价格是多少?   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和玩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   揭示课题。
/

请学生回答。这些商品的价格是多少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数学知识要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与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适当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力争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课堂上让它们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当它们自己遇到难题时,让学生帮助解决,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渗透德育: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
学以致用,能在平时生活中用到所学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认一认。
师: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分一分。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按单位有元、角、分。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好吗?
一张2角可以换_____个1角。
一张5角可以换_____个1角。
小朋友们,动手换一换吧!
师:如果把这些人民币分类的话,你准备怎么分?分好后请把你分完类的人民币从大到小按顺序排列起来。 (1)按材料分类:纸币和硬币。
(2)按单位分类:元、角、分。
3.小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
4、认一认
(1)识记纸币
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纸币的?把你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下。
(2)识记硬币人民币有纸币也有硬币,那么我们怎么五辨认硬币呢?学生观察1元、5角、1角硬硬币的正反面,看下相同的标记是什么。
(3)小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有旧版的,也有不断地新版发行,我们辨认人民币主要看上面的数字和汉字,有时也有拼音,也可以借助颜色、图案、大小、材料、面值来辨认。
(4)做游戏
猜一猜:我的口袋里有一枚硬币,上面有一个数字“1”,你才会是多少面值的硬币?还有其他可能吗?为什么
小结:人民币只有元、角、分。
(5)自主活动探究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单位换算:1.如果我拿出1元钱,用你手里的一角钱的纸币,我们可以怎么换?
/
1.学生认图上的人民币面值。
2. :两人一组,可以左右两人一组,也可以前后两人一组,进行讨论,完成任务。
3、学生交流识记纸币的方法。
4、学生观察1元、5角硬硬币的正反面,看下相同的标记是什么。
5、学生猜硬币的面值。
(三)实践活动。
1.写出下面的钱数。
/  /
2.换算:1角=()分 20分=()角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请小组汇报(组员可以帮忙),发给点子最多那组奖品,表扬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许多种方法,再说出哪种方法最简便。
学生对人民币都有较丰富的感知经验,也有较强的观察兴趣,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识别方法,但是他们的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因才老师要做必要的引导,拓展学生的观察视野,总结特征,归纳重点识别方法,以此方法保障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有效进行。学生在换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建立起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模式,师生是一种友好、平等、朋友式的关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好。关于人民币的知识还有很多。下课的时候同学们可以上查查资料、看看书、或者请教学问大的人……
(六)教学评价设计
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
(七)课后反思
1.本节课,通过模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认钱、换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性学习过程,感知人民币的面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个人民币分类等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的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进行心理教育渗透。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
2、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换钱游戏活动。尝试以活动为载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使学生在自由选择、自主探索、相互检查、发现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在自主的、民主的学习氛围中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深入,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大小、颜色、图案不同,同一面值的人民币由于版本不同也有差异等知识,同时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3、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时,力求自然的,避免僵硬的说教。???
4、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正确引导学生来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知识。我认为本课的重点就应该是让学生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能够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够灵活应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付钱、找钱、换钱能实际问题。而这些本领的获得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因此,我把人民币以多媒体形式出现,使学生在较清晰地看到它们的面值与样式的同时,初步感知人民币的表象,为下面的具体探究与辩识作铺垫。让生自己看真实的人民币,架设了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桥梁。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较好地认识了各种小面值人民币的特征。接下来是灌输爱护人民币的思想,这是每位公民的责任与义务。从小教育小学生养成对人民币的尊重。养成合理用钱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