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课时:牛顿第一定律与牛顿第三定律
设计人:刘智博 审核人: 上课时间: 姓名:
【高考要求与解读】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理解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够区别一对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
3.掌握应用牛顿第一定律、第三定律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梳理】
1.伽利略斜面实验:是 实验,在事实(等高原理)基础上,经过逻辑推理而得出物体不受外力作用,而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力迫使他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①反应了物体运动的本性(不受外力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②说明力是 的原因。
3.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状态(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一种属性。而惯性的大小由 来量度,即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
4、牛顿第三定律
(1)、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物理学中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叫做_________________。
(2)、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平衡力
力的性质
作用对象
依赖关系
叠加性
【题型探究】
一、力与运动的关系
例1.下列对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
B.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
C.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
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变式: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停止用力,物体就会静止下来.三百多年前,意大利学者伽利略认为,运动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能保持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他设计了一个实验,如图4.1-1所示,其中有以下主要步骤:
①减小另一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能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斜面,让静止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将上述实验设想的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 。并指
出 是经验事实, 是推论(只写序号即可)。
让我们再看看图4.1-2中的实验,可以看到,小车随着表面材料的改变而一次比一次停得远,那么如果表面绝对光滑,那么我们综合伽利略的实验通过合理外推可以得出:物体的运动无需 的结论. 的观点是正确的。
两个实验所采用了相同的科学实验方法: ,它是建立在 基础上,把经验事实与抽象思维结合在一起推测的方法。
二、牛顿第一定律
例2.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 )
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是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
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始终有相同的速度.
变式:一个劈形物体M,各面均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上表面水平,在上表面放一个光滑的小球m,劈形物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 )
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 B、竖直向下的直线
C、无规则曲线 D、抛物线
三、对惯性的理解
例3.判断下列各句话的正误( )
A.物体只在不受力作用的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惯性
B.要消除物体的惯性,可以在运动的相反方向上加上外力
C.物体惯性的大小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的快慢以及受力无关
D.惯性定律可以用物体的平衡条件取而代之
变式:一汽车在路面情况相同的公路上直线行驶,下面关于车速、惯性、质量和滑行路程的讨论正确的是( )
A.车速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B.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C.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
D.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惯性越大
四、牛顿第三定律
例4.马拉车由静止开始,先做加速运动,后改为匀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运动中,马向前拉车的力大于车向后拉马的力
B、匀速运动中,马向前拉车的力大于车向后拉马的力
C、只有匀速运动中,马向前拉车的力的大小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的大小
D、无论是做加速运动还是匀速运动,马向前拉车的力的大小总等于车向后拉马的力的大小
例5.物体静放在水平桌面上,则( )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与物体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与物体的重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
变式1:在都灵冬奥会上,张丹和张昊一起以完美表演赢得了双人滑比赛的银牌.在滑冰表演刚开始时他们静止不动,随着优美的音乐响起他们相互猛推一下后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假定两人的冰刀与冰面间的摩擦因数相同,已知张丹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张昊远,这是由于 ( )
A.在推的过程中,张丹推张昊的力小于张昊推张丹的力
B.在推的过程中,张丹推张昊的时间小于张昊推张丹的时间
C.在刚分开时,张丹的初速度大于张昊的初速度
D.在分开后,张丹的加速度的大小小于张昊的加速度的大小
变式2:用牛顿第三定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轮船的螺旋桨旋转时,向后推水,水同时给螺旋桨一个反作用力,推动轮船前进
B.发射火箭时,燃料点燃后喷出的气体给空气一个作用力,推动火箭前进
C.马拉车前进,只有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时,车才能前进
D.一个作用力和它的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强化练习】
1.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包括司机)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是因为 ( )
A.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 B.是否系好安全带对人和车的惯性没有影响
C.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车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D.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人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
2.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静止的火车启动时速度变化缓慢,是因为火车静止时惯性大
B.战斗机投入战斗时,必须抛掉副油箱,是要减小惯性,保证其运动的灵活性
C.在绕地球运转的宇宙飞船内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因而不存在惯性
D.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大的缘故
3.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绳的质量不计),结果甲队获胜,则比赛过程中( )
A、甲队拉绳的力大于乙队拉绳的力 B、甲队与地面的摩擦力大于乙队与地面的摩擦力
C、甲乙两队与地面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甲乙两队拉绳子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如图所示,重球系于线DC下端,重球下再系一根同样的线BA,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线的A端慢慢增加拉力,结果CD线拉断
B、在线的A端慢慢增加拉力,结果AB线拉断
C、在线的A端突然猛力一拉,结果CD线拉断
D、在线的A端突然猛力一拉,结果AB线拉断
5.在平直轨道上运动的封闭车厢中,悬挂着一个带有滴管的盛油容器,O点在其正下方。当滴管依次滴下三滴油时(设这三滴油都落在车厢底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加速度为零,这三个滴油依次落在O点上
B、如果加速度为零,这三个滴油依次落在OA之间,且相邻距离相同
C、如果加速度不为零,这三个滴油依次落在OA之间,且后一滴比前一滴离O点近
D、如果加速度不为零,这三个滴油依次落在OA之间的同一位置上。
6.从加速上升的气球上落下一个物体,在物体刚离开气球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立即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 B、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C、物体的速度为零,但具有向下的加速度 D、物体具有向上的速度和向下的加速度
7.列车沿东西方向直线运动,车里桌面上有一个小球,乘客看到小球突然沿桌面向东滚动,则列车可能是( )
A、以很大的速度向西做匀速运动 B、向西做减速运动
C、向西做加速运动 D、向东做减速运动
8.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推动原来静止的物体比推动正在运动的该物体所需要的力大,所以静止的物体惯惯大
B、正在行驶的质量相同的两辆汽车,行驶快的不易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惯性大
C、同样的力作用在不同质量的物体上时,因质量大的物体得到的加速度小,所以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 D、以上三种说法都错误
8、如图所示,一根轻质弹簧的一端连着一个物体,手拉轻弹簧的一端一起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左做加速运动,当手突然停止运动时(短时间内),物体将( )
A、立即停止 B、向左做变加速运动
C、向左做匀加速运动 D、向左做减速运动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走路时,地对脚的力大于脚蹬地的力,所以人才向前走
B、跳高运动员在起跳的瞬间,地对脚的力应大于脚蹬地的力,才能跳起
C、鸡蛋碰石头,石头没损伤而鸡蛋破了,是因为石头对鸡蛋的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力
D、地球对太阳的吸引力与太阳对地球的吸引力是大小相等的
学生展示与课堂随笔:
引导复习
由学生自行完成
学生展示:学生思考并总结自己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
图4.1-1
学生展示与课堂随笔:
学生展示:学生说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学生思考:
1、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2、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吗?能用实验验证吗?
3、能否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
学生展示:
1、惯性的概念
2、惯性的决定因素
3、惯性与惯性定律
4、惯性是力吗?
图4.1-2
学生展示与课堂随笔:
学生展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
学生展示:
1、怎样判定一对力是否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一对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