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羌族,自称尔玛,是中国西南的一个古老民族。
近代羌族服饰基本上承袭了袍服之制,服饰面料仍以皮裘、毛、麻织品为主。羌族妇女亦喜缠青色或白色的头帕,一般冬季包四方头巾,上绣各色图案,春秋季包绣花头帕。
喜事锅庄
在节日、婚嫁和劳动之余时所跳。男女相对,各成一排,拉手而舞。常由能歌善舞的老者带头,男女一唱一答,边唱边舞。动作以脚步多变、膝部颤动、腰胯扭动为基本特征。舞者人数可达数十人之多。
忧事锅庄
为老人举行丧事所跳的舞蹈。伴唱的内容主要是歌颂死者生前的高贵品德和表示怀念之情。舞蹈气氛低沉。舞时男在前,女在后,拉手成弧形或圆圈,动作沉稳、缓慢。
羌族人民能歌善舞,民间的说法是“没有歌不行,没有舞亦不行”。《汶川县志》说,羌民“丧葬有丧葬曲,相互舞蹈,以示悲欢,盖古风尚存也。”
羌族舞蹈的基本特点有,保留着原始乐舞粗犷、古朴的风格,大多是在民俗宗教祭祀活动中进行,舞者既通过舞蹈取悦祖先神灵,又得以自娱自乐,以羊皮鼓、手铃等打击乐器伴奏,加深人民对神的崇拜和其神秘感;舞蹈动作的表现与歌词内容没有直接的联系,多数舞蹈是用歌来促使舞步的循环往复;同一乐句男领女合,动作完全重复,节奏的强弱起落同舞蹈齐奏起落结合巧妙协调。羌族舞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什么样的场合跳什么舞,均按功能和礼仪要求有一定的程序。羌族舞蹈按其形式和功能可以分为自娱乐性、祭祀性、礼仪性、集会性4种。
群舞是舞蹈形式之一,指人数不等的多人舞,具有丰富多彩的画面变化和舞蹈构图。群舞是一种集体性舞蹈,特别要求动作的整齐和风格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