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欣赏 智斗 课件(共15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欣赏 智斗 课件(共15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8-10-16 11:24:58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15张PPT。智斗
智斗,是出自京剧《沙家浜》的唱段。主要描写了阿庆嫂为掩护新四军伤病员,防止国民党反动派迫害而展开的一番斗争。阿庆嫂沉着冷静,不卑不亢,通过机智的对答,与国民党反动派代表刁德一巧妙周旋,最终化险为夷。剧 情 简 介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某部和敌人迂回作战,一度撤离常熟一带,留下18个伤病员。指导员郭建光带领18个伤病员,在阳澄湖畔的沙家浜镇养伤。他们和当地群众生活在一起、战斗在一起,结下鱼水之情。日寇疯狂扫荡,反动武装忠义救国军的头子胡传魁、刁德一秉承日寇大佐黑田旨意,千方百计企图搜捕新四军伤病员。郭建光对地方党政干部作了反扫荡的布置后,率领伤病员暂时隐蔽在芦苇荡里。在消息隔绝、粮缺药尽的艰苦环境中,他们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分析敌情,排除万难,力争主动,坚持待命,像暴风雨中的青松一样挺然屹立。剧 情 简 介
沙家浜镇的党支部书记阿庆嫂以开茶馆为名,实际上是党的地下联络员,当初胡传魁刚出道时,遇日本皇军追杀,幸得阿庆嫂救他一命。如今,阿庆嫂利用胡传魁、刁德一之间的矛盾,机智地与他们进行了斗争,并在党的领导和群众的协助下冲破险阻,终于使18个伤病员安全转移。新四军伤病员安全脱险后,胡一刁当着阿庆嫂的面拷问沙奶奶和革命群众,企图破坏沙家浜的党组织。阿庆嫂和沙奶奶互相掩护,沙奶奶痛斥敌人,阿庆嫂乘机了解敌军司令部虚实。新四军某部主力回兵东进。郭建光率领痊愈归队的战士们,配合大部队的行动,组成突击排直插沙家浜,活捉了日寇黑田和汉奸胡传魁、刁德一。沙家浜重新回到人民的手中。京剧:
1、文场:京胡、月琴、唢呐、三弦等;
2、武场:锣、鼓、板等。
3、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4、四大行当:根据所扮演的性别、性格、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在化妆、服装各方面加以艺术的夸张,这样就把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成为几种类型。
1)生: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其中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
2)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其中包括彩旦、花旦、武旦(亦名刀马旦)、正旦、闺门旦等。
3) 净:俗称“花脸”,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分正净、副净、武净三大类。
4) 丑:丑行一般扮演社会地位不高的劳动人民,也有扮演坏蛋角色的。
5、四大名旦: 梅兰芳(1894—1961)字畹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欣赏梅兰芳的唱段《贵妃醉酒》。)
6、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唱腔:唱腔种类,重点是二黄和西皮。 二黄:流畅、舒缓,是一种平和、稳重、深沉、抒情的腔调,适合表现沉思、忧伤、感叹、悲愤、压抑的情绪。 西皮:流畅、活泼、跳动、有力,是一种明朗、刚劲、激昂的腔调,适合表现喜悦、激动、高昂及愤怒的情绪。 板式:泛指节拍和节奏形式。其实质性含义有两种。其一,指其板眼形式,亦即节拍形。通常,强拍被称作“板”,弱拍或次强拍被称作“眼”。其二,指下板的形式,即节奏形式,例如: 板式的种类大致分为四类: (1)一板三眼类(四拍子)。如:慢三眼、快三眼。 (2)一板一眼类(二拍子)。如:原板、二六。 (3)有板无眼类(一拍子)。如:流水板、快板。 (4)散板类(节拍自由)。如:摇板(紧拉慢唱或紧打慢唱)、散板(慢拉慢唱)、导板、滚板等。
《沙家浜》是八大样板戏之一。京剧《沙家浜》的前身是沪剧《芦荡火种》。1963年,北京京剧团接受了改编沪剧《芦荡火种》的任务,创作组由汪曾祺、杨毓珉、肖甲、薛恩厚4人组成,汪曾祺作为主要执笔者,在改编过程中把功夫放在了剧本的文学性上。改编后的《芦荡火种》的京剧最初取名为《地下联络员》,由赵燕侠饰阿庆嫂,谭元寿饰郭建光。后经国家领导人审看,剧名由毛泽东主席定为《沙家浜》。阿庆嫂—
胡传魁—
刁德一— 旦净老生( 明亮、婉转)
(苍劲、挺拔、近于真声)(浑厚、高亢、宏亮)
西皮表面从容内心激烈这三个人物分别属于哪个行当?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属于哪种唱腔和板式?摇板紧拉慢唱神奇的脸谱艺术流光溢彩的戏装头饰和美妙的化妆。欣赏:京剧《沙家浜》结束!课件22张PPT。 “ 生 、 旦 、 淨 、 丑 ” 是 什 么 ? 其实 不 過 是 角 色 分 类 。
“ 生 ” 是 男 性 正 面 角 色 , “ 旦 ” 是 女 性 正 面 角 色 , “ 淨 ” 是 性 格 鮮 明 的 男 性 配 角 , “ 丑 ” 是 幽 默 滑 稽 或 反 面角 色 。
每 种 角 色 又 有 表 明 身 份 的 脸谱 、 扮 相 等 , 只 要 演 员 一 上 场 , 你 一 望 便 知 。生旦净丑生:是 男 性 角 色 的 统 称.根据角色的年龄、性格、表演特征、外部形象等方面.大致可分为“唱功老生”、“做功老生”、“文武老生”、“末”、“外”、“长靠武生”、“短打武生”、“红生”、“娃娃生”、“小生”、“武小生”、“纱帽生”、“扇子生”、“翎子生”、“穷生”等.
小生:戏曲行当名。属“生”行分支。主要是扮演青少年男子。在舞台表演上,不戴髯口,俊扮,用假声发声。
扇子生穷 生老生,亦名“须生”。戏曲行当名。属生行分支。在传统戏曲中,泛指带胡须(即“髯口”)的角色。专门扮演中年或老年的男性角色。 文老生武老生娃娃生:戏曲行当名。在舞台上,专门扮演少年儿童一类的角色。 武生:戏曲行当名。属生行分支。在舞台上,专门扮演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粗犷威武的青壮年男子,俊扮。短 打 武 生红生:戏曲行当名。属“文武老生”行。武生亦兼之。因化妆时,勾画红色脸谱而得名。在舞台表演上,主要是演勾红色脸谱的角色。如《青石山》中的关羽。旦:。 旦 戏曲行当名。旦之名始于宋杂剧,即宋杂剧中的“装旦”。在元代杂剧中,旦行又分为“正旦”、“小旦”、“搽旦”等。其中“正旦”同“正末”是两个并重的主要行当,正旦扮演剧中的女主人公。明清以后,旦行泛指扮演舞台上的女性角色的行当。根据人物的年龄、性格、身份、表演特征,可分为“正旦”(即“青衣”即)、“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正旦亦名“青衣”。戏曲行当名。属“旦”行。在舞台上扮演端庄、娴雅的青年、中年妇女,大多为剧中的女性主要角色,身段优美、动作妩媚、大方,体现人物的端庄、典雅。 花旦:戏曲行当名。属“旦”行。在舞台上,扮演天真活泼、小家碧玉或身份低下的青、少年女性角色。如《天女散花》中的天女。刀马旦:戏曲行当名。属“旦”行。在舞台上专门扮演提刀跨马、武艺高强的巾帼英雄。这类角色的身份大都是女元帅或将领。如《抗金兵》中的梁红玉。老旦:戏曲行当名。属“旦”行分支。在舞台上,专工扮演老年妇女角色。如《打龙袍》中的李皇后。花衫:戏曲行当名。始创于梅兰芳,表演上集合青衣、花旦的特点而形成的行当。属“旦”行艺术上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特点,塑造既端庄、典雅又稳重纯情的女性人物。如《霸王别姬》中的虞姬 。净 亦名“花脸”。戏曲行当名。净之名源于宋金北杂剧中的“副净”。原本扮演以插科打诨、滑稽调笑为主的喜剧角色,后世渐专工扮演性格粗犷、性情豪放、形象高大的男性角色。在舞台上,以宽宏厚实的声腔,大幅度的身段动作,刻画粗犷、豪放的人物形象。讲究工架大,勾大花脸的脸谱。净行中根据人物的身份、性格、年龄的不同分为“大花脸”、“二花脸”、“武净”等行。二花脸:亦名“架子花脸”。为了区别于以唱为主的“大花脸”,故称以做功为主的净角为“二花脸”。戏曲行当名。属“净”行。在舞台上,大多扮演性格勇猛、豪爽、粗鲁的人物。如《长板坡》中的张飞。丑 戏曲行当名。从宋元杂剧到现代,各戏曲剧种都有这一行当。因为在鼻梁上先抹一小白粉方块,然后勾画脸谱,所以俗称“小花脸”以区别于“大花脸”。又同净行中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故又俗称“三花脸”。
在舞台上,专门扮演行动滑稽、语言幽默,相貌丑而不怪,很风趣的男性角色。有时也扮演性格奸诈、内心险恶、悭吝卑鄙的人物。
根据人物的性格、年龄、身份,丑行又分为“文丑”和“武丑”两大类。文丑:戏曲行当名。属“丑”行分支。同“武丑”相对,专门扮演为不具备武艺,或在舞台上不作翻腾、跳转一类技巧表演的角色。武丑:戏曲行当名。属“丑“行分支。“同”文丑相对,在舞台上专门扮演武艺高强、性格机警、动作灵敏的滑稽人物。如《十五贯》中的娄阿鼠。 方巾丑:亦名“褶子丑”。戏曲行当名。属“文丑”行。在舞台上大多扮演头戴方巾的文人,如衙门书吏、谋士、儒生,俗称“丑公子”。如《群英会》中的蒋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