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 5《七律 长征》【分层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 5《七律 长征》【分层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16 17:0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律?长征》分层练习
一、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逶迤( )( ) 磅礴( ) 岷山( ) 云崖( )
二、选择。
律诗中总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得句式整齐对称,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这两联诗句是( )
A.首联和颔联 B.颔联和颈联 C.首联和尾联 D.颈联和尾联
三、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 逶迤——
磅礴—— 开颜——
四、这首诗的中心句是
五、把诗句补充完整。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 。
能力题
六、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
七、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诗。
八、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写得极有气势。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在内容充分显示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时也为全篇定下轻快豪迈的感情基调。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紧承首联的“千山”一词,先具体描写山,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无数座崇山峻岭。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诗的尾联,是全诗的高潮,“喜”包含了越过岷山,就最后脱离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雪山草地,开始了新局面的欣喜,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
九、“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云崖”,原作是“悬崖”,后改为“云崖”。你觉得这个修改好吗?为什么?
十、夸张的巧用,是这首诗显著特点之一。“细浪”“泥丸”把巍峨绵延的大山写得微不足道,而“逶迤”“磅礴”又把山写得高大无比。这种艺术化的缩小或夸大,不仅仅是技巧,更是诗人巨人般的眼光、伟大的胸怀、英雄的气魄及奇特想象的自然流露。请你选出下面以“山”为描写对象,夸张正确的一句( )
A.这山好像有几十万年的生命。 B.这山好像比那山高。
C.这山要把天刺破了。 D.这山像个大葫芦。
提升题
十一、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请你以对联的形式结合《七律 长征》写出如下对联的下联。
上联:腾越五岭跨乌蒙,千山踏破
下联:
十二、在《七律 长征》上用“/”划分出朗读节奏,并注意朗读重音。
十三、将你了解的有关知识填写在提示语后的横线上。
关于毛泽东:
关于长征:
十四、“山”在毛泽东的诗词中显得高峻雄奇,抒写的是勇于克服困难的凌云壮志。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说说这首诗中作者是怎样写山的,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十五、毛泽东的这首诗洋溢着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无不体现这种精神,“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在他们的眼里,弯曲绵延的五岭像小河里的鳞波细浪,在他们的脚下,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像滚动的泥丸。发挥你的想象,写一个片断描写,表现红军战士趟细浪、走泥丸时的精神风貌。

参考答案
基础题
一、逶迤(wēi yí) 磅礴( bó) 岷山(mín) 云崖(yá)
二、B
三、等闲:寻常,平常。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开颜:欢悦。
四、红军不怕远征难
五、万水千山只等闲 乌蒙磅礴走泥丸
能力题
六、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勇抢大渡(飞夺泸定)、喜踏岷山
七、抒情 七律
八、C
九、解析:这样改好。因为云崖着重体现了山崖之高,有高耸入云之感。而悬崖就显得普通了。从意境上说云崖更好。
十、C
提升题
十一、下联:巧取金沙夺泸定,万水等闲
十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十三、毛泽东: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
长征:中央红军主力于一九三四年十月从江西瑞金、云都等地出发,开始长征,沿着五岭的北坡西进,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一九三五年五月初,巧渡金沙江,月底,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一九三五年九月中,越过岷山,攻占腊子口,十月到达陕北根据地,完成了震惊中外的战略大转移。
十四、诗的三、四句写山,以山势陡峭峰峦起伏的五岭、乌蒙为代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经过的无数的崇山峻岭。它们一个绵延不断,一个巍峨高大,但它们在红军眼里不过是小小的“细浪”“泥丸”。这样有意缩小视觉比例(这也是夸张),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的英雄气概,突出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
十五、只要贴合文意,言之成理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