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6张PPT。导入新课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长达6300千米。从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大的“几”字。上、中游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省的旧孟津。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
注:黄河起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 黄河源头景观欣赏黄河黄河上游景观黄河中游景观黄河入海口 落日 芦花 黄水黄土奇观壶口瀑布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冼星海作曲
光未然作词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生词;
2、了解这首诗歌的词、曲作者的情况;
3、揣摩内涵丰富的语句,领会诗歌丰富的思想内涵;
4、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
5、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感受歌词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词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36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词的作曲者简介 冼星海(1905-1945) 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游击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写作背景 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 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气魄pò 高山之巅diān
澎湃péng pài
狂澜 kuáng lán
婉wǎn转
屏障píng zhàng
哺育bǔ yù
浊zhuó流
多音字
曲qūqǔ曲折歌曲屏píngbǐng屏障屏住
禁jīnjìn情不自禁禁止学习字词 巅diān山顶。
澎湃péng pài①波涛相击;②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在文中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狂澜kuáng lán猛烈的大波浪。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屏障píng zhàng像屏风那样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育bǔ yù喂养。 九曲连环jiǔ qū lián huán形容河流弯弯曲曲,互相连接。
婉转wǎn zhuǎn弯弯曲曲地流过;轻而柔地起落。气魄qì pò魄力,气势。
赞歌zān gē赞美人或事物的歌曲或诗文。
浩浩荡荡hào hào dàng dàng 形容广阔或壮大。 摇篮yáo lán
①供婴儿睡的家具,形状像篮子,多用竹篾或藤制成,可以左右摇动,使婴儿容易入睡。
②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
分析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8行)朗诵词。作者以呼告的手法,指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第二部分(9——39行)歌词。写出了黄河豪迈雄壮的气势。
第一层﹙9——19﹚望黄河,写出了黄河不可阻挡的气势。
第二层﹙20——25﹚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 第三层﹙26——31﹚歌颂黄河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
第四层﹙32——39﹚歌颂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
第三部分﹙40——43﹚鼓励人们要学习黄河,像黄河一样的伟大坚强。
自主学习11、本课题目《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2、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而是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望颂3、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及其所表现的我们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4、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①黄河的自然特点;
②地理特征;
③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5、请根据诗歌的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河精神。
①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②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③黄河还将激励中华民族。
6、诗的最后一段是尾声,主要写了什么?
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自主学习21、如何理解“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坚强”的含义?
①黄河的流经长度、流经面积、流经区域,博大而又与人类的发源、发展息息相关;
②黄河九曲十八弯,百折不回奔向大海,性格坚强。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2、作者为什么把黄河比成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因为黄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发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作者把黄河比成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人们又把黄河比喻成“母亲河”。
3、作者为什么把黄河比成是“中华民族的屏障”?
把黄河比喻成“中华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牢固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与前面的“像一个巨人”合在一起体现了黄河源远流长、广阔无边。
4、如何理解“一泻万丈,浩浩荡荡”的含义?为什么不说“一泻千里” ?
“一泻万丈,浩浩荡荡”明写黄河水流的巨大落差和磅礴气势,实际上在歌颂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可阻遏的崇高的民族精神。“万丈”极言高度则中华民族崇高的民族精神,必具有一种势不可当的力量,必能为保卫祖国的神圣使命而奋勇前行。 “一泻千里” 只指长度,没有“崇高”的一层含义。
5、结尾反复出现的“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在这首诗的结尾出现了两次,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激励中华儿女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6、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歌颂黄河,学习黄河。发愤学习,振兴中华。主题思想 本诗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拓展练习1、黄河今天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现状堪忧。请针对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或是广告词,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保护母亲河——黄河断流的黄河干涸的河床被污染的黄河① 九曲黄河一份情 ,两岸绿林四季青。
② 黄河清,天下平。
③ 爱护黄河,就是爱护自己的母亲!
④ 长江黄河两大江,犹如人类父母亲。
⑤ 黄河不能停止奔腾,中华的血脉容不得玷污! 2、搜集有关黄河的诗句。 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②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③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⑤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