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0-17 09:0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政治上:
诸侯争霸、兼并文化上:
经济上:
铁农具、牛耕回顾一下吧第8课 百家争鸣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
其作为世界哲学的源头。
——黑格尔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
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01智者——老子 阅读书本P38,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钟)春秋时期楚国道家学派2、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1、顺应自然3、“无为而治”《道德经》(道家的经典)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李耳智者——老子老子认为越坚强的东西越容易折断,柔能胜刚。1、 世间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辩证法思想 :《塞翁失马》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福祸相互转化 老子认为最理想的社会,是百姓满足於原始简朴的生活,不奢求物质的享受。2、政治主张: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以柔克刚 以德报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天网恢恢 疏而不失
欲取先予 欲擒故纵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大器晚成 功成身退《老子》名言欣赏:问道于老子孔子 孔子说:“老子指出:牙齿是刚强的,却很柔弱;舌头是柔弱的,却很刚强的。看起来刚强的牙齿,敌不过柔弱的舌头。这不是教给我了吗?” 孔子带学生到老子那里请教。
老子很老,正在闭目养神,孔子说:“弟子孔丘特来求教。”半晌,老子张开嘴,用手指着自己的嘴问:“你看我的牙怎么样?”孔子说:“已经全掉了。”又问:“我的舌头怎么样?”孔子说:“还好。”老子又合上眼皮,静养去了。
孔子率领学生告辞退。学生们问孔子道:“您不是来求教的吗?怎么还没有问什么就要回家呢?”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那哥白尼弗兰西斯·培根牛顿伏尔泰康德达尔文世界十大思想家02仁者——孔子生平 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人人爱心、同情心和谐相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材料二: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轼)而听之。
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疑)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 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
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论语》政治上:以德治国,反对苛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孔子的教育主张是什么?材料一 《论语》记载:“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起十条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教育:开创私人讲学、提倡有教无类
打破贵族垄断
教育的局面。孔子这样做,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 孔子的弟子把他的言论整理成了哪本书?《论语》 “百家”泛指数量多;
“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学派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呈现出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03私学兴盛
文化发展战争不断,
招揽人才 经济发展,社会变革 联系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分析,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荀子战国墨子庄子韩非战国战国战国战国“礼治”、性本恶“兼爱”、“非攻”、“节俭”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依法治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孟子自主学习,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作品(提炼总结)5min百家争鸣之意义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儒家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哲学基础、法家变革精神)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荀子
老子
韩非子改革变法,加强中央集权
“仁、礼、德治”
“精神自由”
“仁政”
“非攻”
“礼治”
朴素的辩证法、无为而治面对春秋战国,诸侯纷争,社会剧变,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更适合成为治世药方?为什么?拜师学艺损坏公物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来教化同学们取法古人,建设良好校风  某校存在一些不良的校风,比如有的同学不爱护学校公共财物。怎样来改善不良校风,使同学们自觉去保护好学校的公共财物呢?儒家法家道家损坏公物是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应严厉惩罚“无为而治”,让同学们自觉去要求自己春秋末期春秋末期道家儒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辩证法思想: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核心“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战国末期儒家儒家墨家法家仁政,民贵君轻礼治兼爱、非攻,提倡节俭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1、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
A.分封制的崩溃   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友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源于中国古代的“仁、义、信”等思想。中国古代的“仁、义、信”思想属于( )
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3.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DAD4.孔子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主张( )
A.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B.仁者爱人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5、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促进了我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发展。
其中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的主张是( )
A.“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  
C.“以徳治国”   D.“以法治国”
6、我国发射的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该卫星以战国时
期的墨子命名,是因为墨子最早提出光线沿直线传播,进行了小孔成像实验,
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础。墨子的这项成就,表明他是中国古代伟大
的( )
A.科学家   B.政治家   C.军事家   D.教育家
7.春秋时期,一位思想家鼓励他的弟子以较高的道德规范要求自我,强调对人
要和善、仁慈,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庄子BD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