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课件+导学案+课后测评+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3.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课件+导学案+课后测评+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10-18 15:06:40

文档简介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转化;
2·结合与人们紧密相关的吃饭的“饱”与“不饱”帮助学生理解“溶液”的“饱”与“不饱”;
3·通过实验使学生总结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培养思维及逆向思维的能力。
【前置作业】
1、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 的 。基本特征: 、 。溶液由 和 组成;
2、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 过程,此过程 热量,另一种是水合程,此过程 热量, 、 、 等物质溶于水放热; 等物质溶于水吸热; 、 等物质溶于水温度不变。
3、洗洁精、洗发液等因为具有 ,所以可去油污,它们使油类物质以 比较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 , 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叫做 。
【学习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喝糖水的故事导入,设问能不能无限量地溶解蔗糖?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视频,观察硝酸钾能否在一定量水中无限溶解,阅读课本,组内讨论完成下列学案。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依据
(1)当溶液中有固态溶质时,若固体 ,那么该溶液是饱和的,若固体 ,那么该溶液是不饱和的;
(2)当溶液中没有固态溶质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相应的溶质,若溶质 ,则原溶液是饱和的,若溶质 ,则原溶液是不饱和的。
(3)当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3、小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__ _、_ _、_ _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_、_ _、_ _
4、与浓稀溶液的关系
(1)对不同溶质来说:饱和溶液_ __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__ _是稀溶液。
(2)对同种溶质来说:在相同条件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__ _。
【跟踪练习】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
1、指出下列各题的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
(1)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2)装有饱和溶液的瓶的瓶底,一定有这种溶质的固体;
(3)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将其中的溶液倒出一些;
(4)在同一温度下,同体积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会比另一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含有的溶质多;
(5)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浓溶液 B、稀溶液 C、含100g水的溶液 D、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3·下列关于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
B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C热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能析出溶质
D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成不饱和溶液
三、课堂小结
可独立展示,可小组为单位集体展示!
四、课堂检测(独立完成,你一定行!)
1·t℃时,有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下列做法一定不能使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A.恒温蒸发溶剂 B.减低溶液的温度
C.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D.向溶液中加入t℃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2·通常情况下,欲将一杯不饱和的食盐水变成饱和溶液,最适宜的方法是( )
A、往食盐水中加食盐 B、往食盐水中加水
C、往食盐水中加入饱和食盐水 D、把食盐水放入冰箱中
3·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常温下,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C.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能继续溶解
D.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4·用“不变”“增加”或“减少”填空。
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NaCl溶液中:
(1)加入少量NaCl后,溶液的质量_________。
(2)若向其中加入少量水,则溶质的质量________,溶液的质量_______。
(3)若温度不变蒸发掉少量水,则溶质的质量________,溶液的质量________。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转化;
2·结合与人们紧密相关的吃饭的“饱”与“不饱”帮助学生理解“溶液”的“饱”与“不饱”;
3·通过实验使学生总结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培养思维及逆向思维的能力。
【前置作业】
1、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基本特征:均一、稳定。溶液由溶剂和溶质组成;
2、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扩散过程,此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水合程,此过程放出热量,氢氧化钠、浓硫酸、氧化钙等物质溶于水放热;硝酸铵等物质溶于水吸热;氯化钠、蔗糖等物质溶于水温度不变。
3、洗洁精、洗发液等因为具有乳化作用,所以可去油污,它们使油类物质以细小的液滴比较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比较均一,不宜分层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叫做乳化现象。
【学习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喝糖水的故事导入,设问能不能无限量地溶解蔗糖?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视频,观察硝酸钾能否在一定量水中无限溶解,阅读课本,组内讨论完成下列学案。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依据
(1)当溶液中有固态溶质时,若固体不再溶解,那么该溶液是饱和的,若固体还能溶解,那么该溶液是不饱和的;
(2)当溶液中没有固态溶质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相应的溶质,若溶质不变,则原溶液是饱和的,若溶质增加,则原溶液是不饱和的。
(3)当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3、小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__增加溶剂_、_减少溶质_、_改变温度_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_、_减少溶质_、_改变温度_
4、与浓稀溶液的关系
(1)对不同溶质来说:饱和溶液_不一定__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__不一定_是稀溶液。
(2)对同种溶质来说:在相同条件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__浓_。
【跟踪练习】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
1、指出下列各题的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
(1)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解答】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
(2)装有饱和溶液的瓶的瓶底,一定有这种溶质的固体;
【解答】不一定,有可能刚好达到饱和。
(3)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将其中的溶液倒出一些;
【解答】依然是不饱和溶液。
(4)在同一温度下,同体积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会比另一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含有的溶质多;
【解答】不一定,这两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有可能不同。
(5)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解答】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浓溶液 B、稀溶液 C、含100g水的溶液 D、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答案】D
【解析】饱和溶液和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关系,故AB错误。溶液不一定是多少g,故C错误。饱和了就不能够再溶解了,故D正确。
3·下列关于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
B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C热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能析出溶质
D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成不饱和溶液
【答案】D
【解析】A错误因为没有强调是同一种溶质,比如NACL的饱和溶液可以继续溶解C2H5OH;
B错误因为没有强调温度,50克KNO3溶解在20℃的水中是饱和溶液,但在100℃的水里不是,而溶质质量没变;
C错误,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降低,比如CA(OH)2;
D正确,比如升高温度,加溶剂等等。所以答案是D。
三、课堂小结
可独立展示,可小组为单位集体展示!
四、课堂检测(独立完成,你一定行!)
1·t℃时,有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下列做法一定不能使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A.恒温蒸发溶剂 B.减低溶液的温度
C.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D.向溶液中加入t℃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答案】D
2·通常情况下,欲将一杯不饱和的食盐水变成饱和溶液,最适宜的方法是( )
A、往食盐水中加食盐 B、往食盐水中加水
C、往食盐水中加入饱和食盐水 D、把食盐水放入冰箱中
【答案】A
3·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常温下,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C.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能继续溶解
D.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答案】D
【解答】A、有固体剩余,所有是饱和溶液,错误;
B、溶解的溶质不一样多,故不相等,错误;
C、有的物质温度越高,溶解的反而越少,错误;
D、乙没有剩余固体,则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正确。
4·用“不变”“增加”或“减少”填空。
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NaCl溶液中:
(1)加入少量NaCl后,溶液的质量_________。
(2)若向其中加入少量水,则溶质的质量________,溶液的质量_______。
(3)若温度不变蒸发掉少量水,则溶质的质量________,溶液的质量________。
【答案】(1)不变;(2)不变,增加。(3)减少,减少。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课后测评
1·下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
A.稀溶液 B.降温后会析出晶体的溶液
C.蒸发水后会析出晶体的溶液 D.投入溶质后溶质质量分数仍在改变的溶液
2·小红同学为证明某硝酸钾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设计了以下方案。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溶液
B.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C.给溶液加热,直至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D.给溶液降温,直至有硝酸钾晶休析出
3·关于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增加溶质可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4·t℃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是饱和溶液,另一瓶是不饱和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 )
A.降低温度 B.升高温度 C. t℃时蒸发少量水 D.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
5·在一定温度下,往一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硝酸钾固体并充分搅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固体质量减少 B、固体质量增加 C、溶液的质量不变 D、溶液质量增加
6·溶液在加水稀释后,下列各量不发生变化的是(  )
A.溶质质量 B.溶液质量 C.溶液体积 D.溶质的质量分数
7·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该溶质的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溶质质量减少 B.溶液质量增大 C.固体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增加.
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蔗糖溶解的过程就是在水分子作用下,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到水分子中的过程
B.搅拌和升温能加快溶解,是因为加快了分子的运动速率
C.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D.室温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硝酸钾固体能形成硝酸钾饱和溶液
9·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②中溶液是饱和溶液 B.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 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10·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固体溶解时都放出热量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11·一定温度下,向图I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Ⅱ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溶质的质量增加 D.溶质的溶解度变大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汽油洗涤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D.将氢氧化钠溶于水,所得溶液温度升高
13·下列操作均在室温下进行,且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发生变化的是( )
A.将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升温 10℃
B.将一定量饱和石灰水升温 10℃
C.取一定量蔗糖不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
D.取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
14·T℃时欲使一瓶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①降低溶液的温度;②升高溶液的温度;③加水;④加入足量的溶质;⑤降低压强;⑥恒温蒸发溶剂,其中一定能达到目的是_________.
15·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则,甲溶液是__________溶液,若乙溶液仍可以继续溶解乙物质则乙是_____________;
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能溶解吗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课后测评
1·下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
A.稀溶液 B.降温后会析出晶体的溶液
C.蒸发水后会析出晶体的溶液 D.投入溶质后溶质质量分数仍在改变的溶液
【答案】D
【解析】A、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故A错误;
B、降温后会析出晶体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B错误;
C、蒸发水后会析出晶体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
D、投入溶质后溶质质量分数仍在改变,说明投入溶质的还能继续溶解,所以该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2·小红同学为证明某硝酸钾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设计了以下方案。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溶液
B.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C.给溶液加热,直至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D.给溶液降温,直至有硝酸钾晶休析出
【答案】B
3·关于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增加溶质可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答案】B
【解析】A、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氢氧化钙溶液达到饱和时也是稀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向不饱和溶液中增加溶质,不饱和溶液继续溶解溶质而变成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饱和溶液只是对于某一溶质来说的,可以溶解其它溶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同一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4·t℃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是饱和溶液,另一瓶是不饱和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 )
A.降低温度 B.升高温度 C. t℃时蒸发少量水 D.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
【答案】B
【解析】当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溶质,这些少量溶质不再溶解;不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溶质,这些少量溶质溶解,所以B能区分;同理,降低温度,饱和溶液中有晶体析出,不饱和溶液中无晶体析出,故C能区分,t ℃时蒸发少量水,饱和溶液中有少量晶体析出,不饱和溶液中无晶体析出,故D能区分;当加入一定量的水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中都无明显现象,不能区分。
5·在一定温度下,往一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硝酸钾固体并充分搅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固体质量减少 B、固体质量增加 C、溶液的质量不变 D、溶液质量增加
【答案】C
6·溶液在加水稀释后,下列各量不发生变化的是(  )
A.溶质质量 B.溶液质量 C.溶液体积 D.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A
【解析】A、溶液在加水稀释后,溶质质量不变,故选项正确;
B、溶液在加水稀释后,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增加,故选项错误;
C、溶液在加水稀释后,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液体积增加,故选项错误;
D、溶液在加水稀释后,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错误;
7·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该溶质的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溶质质量减少 B.溶液质量增大
C.固体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增加.
【答案】C
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蔗糖溶解的过程就是在水分子作用下,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到水分子中的过程
B.搅拌和升温能加快溶解,是因为加快了分子的运动速率
C.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D.室温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硝酸钾固体能形成硝酸钾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A、溶解的过程实际是溶质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均匀的分散到溶剂中的过程,故A正确;
B、搅拌和升温能加快分子的运动速率,可以加速溶解,故B正确;
C、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汽油能溶解油污,故C错误;
D、增加溶质,可以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形成饱和溶液,所以室温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硝酸钾固体能形成硝酸钾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C。
9·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②中溶液是饱和溶液 B.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 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答案】B
【解析】结合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图示,不考虑水分蒸发,①→②充分溶解后固体有剩余,②中溶液是饱和溶液,②加热形成③中没有剩余固体,③中溶液有可能是饱和溶液,也有可能是不饱和溶液,②③中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不相同的,有图直观看出:③中蔗糖全部溶解,②中蔗糖部分溶解,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故选B。
10·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固体溶解时都放出热量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答案】D
【解析】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如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属于稀溶液;固体溶解时不都放出热量,如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D。
11·一定温度下,向图I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Ⅱ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溶质的质量增加 D.溶质的溶解度变大
【答案】C
【解析】A、向图1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氯化钾晶体溶解,所以所得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因为溶质质量分数=×100%,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只与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有关,向图1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氯化钾晶体溶解,溶质的量增加,但溶剂的量也增加,无法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变大还是变小,故B错误;
C、向图1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氯化钾晶体溶解,所以溶质的质量增加,故C正确;
D、溶质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所以溶解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汽油洗涤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D.将氢氧化钠溶于水,所得溶液温度升高
【答案】D
【解析】A、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不属于溶液,故A错;
B、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故B错;
C、汽油能溶解油污,所以汽油洗涤油污属于溶解现象,故C错;
D、将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所得溶液温度升高,故D正确;
故选D。
13·下列操作均在室温下进行,且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发生变化的是( )
A.将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升温 10℃
B.将一定量饱和石灰水升温 10℃
C.取一定量蔗糖不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
D.取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
【答案】B
【解析】A、溶解度升高,但是质量分数不变,A 错误;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升温后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发生变化,B 正确;
C、溶解度与溶质的量无关,溶解度不变,C 错误;
D、溶解度与溶液的量无关,溶解度不变,D 错误。故选 B。
14·T℃时欲使一瓶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①降低溶液的温度;②升高溶液的温度;③加水;④加入足量的溶质;⑤降低压强;⑥恒温蒸发溶剂,其中一定能达到目的是_________.
【答案】④⑥。
15·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则,甲溶液是__________溶液,若乙溶液仍可以继续溶解乙物质则乙是_____________;
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能溶解吗_______________。
【答案】饱和;不饱和溶液;不一定。
【解析】固体有剩余,说明溶液饱和;还能溶解溶质则不饱和;有的物质随温度升高,溶解的物质减少。
课件21张PPT。第三单元 溶液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课件新知导入能不能无限量地溶解蔗糖女孩:“妈妈,我要喝糖开水。”
(妈妈将一玻璃杯放在桌上,向玻璃杯中倒水,然后向其中加两勺糖,搅拌,糖全部溶解;又取了一勺糖放入杯中,搅拌,杯底有糖剩余。)
女孩:“妈妈,再加点糖吧~”
妈妈:“已经很甜了,再加也不会更甜了。”
女孩:“为什么呀?”新知讲解观察硝酸钾能否在一定量水中无限溶解在盛有20 mL水的烧杯中,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搅拌。观察现象。在上述得到的溶液中,再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搅拌。观察现象。通过上述操作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硝酸钾在一定量的水中不能无限地溶解全部溶解有部分未溶解新知讲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2、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讲溶液饱和或不饱和,一定要指明温度,溶剂质量和溶质。强调新知讲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判断溶液饱和与不饱和的方法(1)当溶液中有固态溶质时,若固体____,
那么该溶液是饱和的,若固体________, 那么该溶液是不饱和的;
(2)当溶液中没有固态溶质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相应的溶质,若溶质__________,则原溶液是饱和的,若溶质__________,则原溶液是不饱和的。
(3)当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不再减少减少不再溶解继续溶解新知讲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新知讲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盛有10 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搅拌。观察现象。硝酸钾仍有部分未溶解猜想:1、再加热能溶解吗?2、再加水能溶解吗?操作1:将上述烧杯加热,观察现象。待试管冷却后观察,又有什么现象?(1)硝酸钾不再溶解
(2)加热后全部溶解
(3)冷却后又析出固体新知讲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步骤1的小烧杯中再加入10 mL水并充分搅拌。观察现象硝酸钾全部溶解新知讲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小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增加溶剂、减少溶质或升高温度 “升温”和“降温”两种方法适合大多数固态溶质的溶液,对极少数固体(如:氢氧化钙)来说恰好相反。拓展提高硝酸钾饱和溶液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再加硝酸钾此液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高锰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不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高锰酸钾思考: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硝酸钾和高锰酸钾会有什么现象?新知讲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总结: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同一物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用图示表示跟踪练习 指出下列各题的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
1.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2.装有饱和溶液的瓶的瓶底,一定有这种溶质的固体;
3.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将其中的溶液倒出一些;
4. 在同一温度下,同体积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会比另一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含有的溶质多;
5.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不一定,有可能刚好达到饱和.依然是不饱和溶液.不一定,这两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有可能不同.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跟踪练习2·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浓溶液 B、稀溶液
C、含100g水的溶液 D、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3·下列关于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
B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C热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能析出溶质
D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成不饱和溶液DD课堂总结课堂检测1·t℃时,有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下列做法一定不能使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A.恒温蒸发溶剂
B.减低溶液的温度
C.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D.向溶液中加入t℃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2·通常情况下,欲将一杯不饱和的食盐水变成饱和溶液,最适宜的方法是( )
A、往食盐水中加食盐 B、往食盐水中加水
C、往食盐水中加入饱和食盐水 D、把食盐水放入冰箱中DA课堂检测3·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常温下,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C.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能继续溶解
D.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D课堂检测4·用“不变”“增加”或“减少”填空。
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NaCl溶液中:
(1)加入少量NaCl后,溶液的质量_________。
(2)若向其中加入少量水,则溶质的质量________,溶液的质量_______。
(3)若温度不变蒸发掉少量水,则溶质的质量________,溶液的质量________。不变不变增加减少减少板书设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挑战自我!
2、完成课后测评!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