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电脑中的信息是如何表示的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课 电脑中的信息是如何表示的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新世纪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8-10-17 10:44:59

文档简介

第一课 电脑中的信息是如何表示的?
一、教学目的
1. 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知道电脑为什么能处理信息。
2. 了解二进制及其运算,认识二进制表示信息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是二进制数的表示和与十进制数的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是二进制数运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在“电脑中的信息表示”这个主题引领下开展教学,用问题去启发学生课堂思维,借助探究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或许一个微小的视角就足以打开学生好奇之心,开启学习电脑知识的广阔天地。
结合课本P1—2引出了冯·诺依曼提出采用二进制以及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故事情景:冯·诺依曼为何要选择二进制,而不是三进制、四进制等其他进制?当然,这个故事中还可以进一步引出二进制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以及我国的《易经》与二进制之间的联系等。
通过安排学生阅读教材、上网查阅资料、相互交流探讨思考等方式寻求问题的答案。
然后,老师从两个方面进行引导,一是二进制表示更方便、更容易实现,二是运算处理更简单。
其次是本课的教法。如何教?采用传统教学中的方法来教二进制的表示、运算、转换?显然学生会感到比较难,兴趣不大。不妨从物理元件能够方便实现二进制表示开始,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方便记忆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对应。
如何用数学中学过的短除法、十进制数的幂次展开式等进行十进制与二进制的转换?为什么引入十六进制?它的基数为什么有ABCDEF六个大写字母?等等。通过对比、分析、迁移、归纳,得出十进制数与其他进制数之间相互转换的一般规则。结合课本P4—8例题讲解
第三,可以考虑分层次教学要求。学生的数学基础不一样,认知能力也有差异,学习本课内容就可能有差距。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要求,将学习内容分为基本要求、较高要求和拓展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加阅读、自学和讨论、探究的内容。
第四,拓展与探究。学了二进制、十六进制,可以拓展到四进制、五进制、八进制等,结合教材中提到的日常生活中的非十进制数介绍,尝试制定八进制的表示及相关运算规则,从中感悟出任意进制的一般规则。对特别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引导探究二进制小数的表示、运算及转换规则等等。
第五,辅助工具的使用。可以制作辅助教学中重难点的动画或微视频供学生自主学习,也可以组织学生借助教学平台中的讨论功能或QQ进行讨论交流。
最后,希望通过学习本课和阅读相关资料,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二进制计数法的创造、电脑的研制及现代信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成
果基本上都属于欧美等西方国家的专利,我国鲜有涉及。我们只有紧跟世界信息科技前进步伐,努力学习和掌握好信息技术,才能迎头赶上。
三、完成P4、5、6、8、9试一试
四、教学小结:二进制数的表示和与十进制数的对应关系,二进制数运算。
五、板书设计: 第一课 电脑中的信息是如何表示的?
一、为什么电脑要用二进制/
二、二进制数的表示和运算规则
三、二进制数、十进制数、十六进制数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