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0张PPT。第二节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第1课时 电流的大小与
哪些因素有关第十五章 探究电路1课堂讲解2课时流程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课后作业逐点
导讲练课堂小结当堂检测方法一:
去掉一节电池方法二:
给电路增加电阻请思考:如果要使灯泡变暗有何办法?1. 相同的灯泡,但发光程度不同,说明流过它们的
电流不同, 那么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 流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及加在它两端的电
压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呢?
猜测与假设:
(1)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_______;
(2)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_______ 。问 题知1-讲1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器材:实验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知1-讲电路图设计实验实物图知1-讲实验步骤:
1. 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位置,电流表、
电压表应选择合适量程,正负接线柱不要接反了。
2. 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
滑片,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在表格中。
3. 再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重做步骤2。
4. 整理器材。知1-讲欧姆定律仿真实验鼠标点击各元件操作实验知1-讲数据记录:电阻R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知1-讲I/AU/VO2.03.04.05.00.10.30.50.60.40.20.70.81.0····1.52.53.50.54.5···0.9R绘制图象知1-讲1. 目的: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2. 方法:控制变量法——控制导体的电阻一定,改
变导体两端电压进行实验。
3.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1)保护电路;(2)改变导体两端电压。
4. 多次实验的目的:收集多组实验数据,使结论更
具普遍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实验结论知1-讲(1)内容: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
的电压成正比。
(2)下面的结论是错误的:
①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漏掉
了结论的前提条件。
②电阻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中的电流成正
比——弄错了结论的因果关系。知1-讲【例1】 [中考·威海]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
(1)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电流表示数减小,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继续完成图乙中实验电路的连接。知1-讲?(2)小明在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测出通过电阻R的不同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如下表所示。通过分析下表数据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仅通过一个电阻探究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呢?为了避免偶然性,小明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更换定值电阻,多次实验知1-讲【解析】问题(1):①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
应利用电压表测出导体两端电压,故电压表应并联在电阻
R两端。电源的电压U=2×1.5 V=3 V,故电压表应选用
0~3 V量程;②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电流表示数减
小,即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增大,故滑动变阻器下
接线柱应接A。
问题(2):由表中数据可知,电阻一定(隐含条件——研究电
流与电压的关系,应控制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问题(3):为了得到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应更换不同的电阻
进行多次实验。总 结知1-讲 表述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不能漏掉“电阻一定”
这个前提条件,也不能弄错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因果关
系而说成“电阻一定,电压与电流成正比”。知1-练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哪种方法不能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
A.增减串联电池组中电池的个数
B.旋转学生电源的调压旋钮
C.并联一个电阻箱
D.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1知1-练 (龙东)如图是关于电阻R1、R2的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图象,则R1______R2,若将R1、R2并联接在电压为2 V的电路中,则干路的电流为________ A。2知2-导2知识点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电路图:知2-讲欧姆定律仿真实验鼠标点击各元件操作实验知2-讲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数据记录:515100.20.60.3.........知2-讲1. 目的: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2. 方法:控制变量法——控制导体两端电压一定,
改变导体的电阻进行实验。
3.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1)保护电路;(2)控制导体两端电压一定。
4. 多次实验的目的:收集多组实验数据,使结论更
具普遍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实验结论知2-讲(1)内容: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
成反比。
(2)下面的结论是错误的:
①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漏掉了结
论的前提条件。
②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弄错了结论的因果关系。知2-讲【例2】 [中考·盐城]小华利用下列器材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器材:电源(4.5 V)、电流表、电压表、三个定值电阻(R1=5 Ω、R2=15 Ω、R3=25 Ω),滑动变阻器标有“30 Ω 1 A”字样。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甲中的实物连接;知2-讲(2)实验中,小华控制R两端电压不变,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_______V;
(3)小华读出R1接入电路的电流后,断开开关,将R1换成R3后,接下来她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 V知2-讲【解析】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应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一定,
故将R1换成R3后,应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
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总 结知2-讲 解探究题,一定要注意探究目的,因为探究目的
决定实验时应采用的方法、实验可能得到的结论等。
在物理结论中,“与”“跟”“和”等关键字后
面连接的是影响因素,前面连接的是被影响因素,不
可写错。如“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就不能表述成“电
压与电流的关系”。(陕西)如图所示,更换电阻R,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则实验探究的是电流与______的关系。知2-练1(中考·连云港)小刚利用如图甲所示实物电路探究“导体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电压恒为6 V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四个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知2-练2(1)图甲中部分导线已连好,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实验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保持电阻R两端电压不变,这种方法是( )
A.控制变量法 B.转换法 C.等效替代法
(3)实验数据如下表,第2次实验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示数为________A。知2-练(4)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2-练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结论1.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要保证电阻不变;
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要保证电压不变。
2.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1)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2)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考虑问题应全面,不能
只改变电阻,而忽略了电阻两端的电压一定;将电
压表接入电路时,不仅要注意正负接线柱接线要正
确,还应考虑电压表选用的量程要合适。1 德国物理学家欧姆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电流跟电
压和电阻的关系,得到: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
端的电压成___________ ,跟导体的电阻成
____________ 。其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2(中考·益阳)下列有关电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的电阻越大,表明导体的导电能力越强
B.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C.导体中的电流为零时电阻也为零
D.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3如图所示,当ab间接入电阻R1=5 Ω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 V,电流表的示数为1.2 A,当ab间接入电阻R2=10 Ω时,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6 V不变,则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A。4(中考·福州)图中,能正确描述电阻一定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是( )5(中考·宜昌)某导体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导体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B.该导体的电阻随电流的增大而减小
C.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时,
电阻为0
D.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时,
电流为06(中考·龙东)如图所示,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除保护电路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