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泥石流(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3.5 泥石流(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10-17 17:21:04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第三章第五节 泥石流科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上新知导入你知道下列图片反映的是哪一种地质灾害吗?泥石流21世纪教育网实验活动:1.用松散的泥土堆制一个山谷模型。2.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洒水,观察A处发生的现象。3.加大洒水量,使坡面形成较大的水流,再次观察在A处发生的现象。泥石流的形成与泥土的松散程度有关(为什么是山谷?泥土冲刷下来,泥石流的形成与地形有关洒水量小,土壤变湿水流量加大,冲刷下来的泥沙增多,并在水槽处堆积。(为什么是松散的泥土?)如果坡面再大一些呢?)21世纪教育网实验结果说明:泥石流的形成与降水量和地形有关,降水量越大,地形越陡,越容易形成泥石流。探究1:泥石流形成的自然条件1.山区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2.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冲刷;3.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21世纪教育网地震过后,坡面上的碎屑物受震动而变松动,容易形成泥石流。2017年,贵州省由于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积雪融化引发的泥石流也经常发生。21世纪教育网模拟实验:1.在土质山谷模型的B处堆入一些沙子,再向坡面洒较大的水流。观察在A处沉积的泥沙和前面活动中相比有什么变化?沉积的泥沙变多2.有哪些人类活动可以起到类似堆沙子的效果?毁林开荒、乱砍乱伐,破坏地表植被;
开矿采石不合理堆放矿渣和弃土,形成大量松散堆积土层;
修建道路和其他建筑活动中,破坏了山体表面等。3.在模型的坡面上覆盖植物,再洒较大的水流,观察在A处沉积的泥沙和没有植被覆盖相比有什么变化?沉积的泥沙变少21世纪教育网探究2:泥石流形成的人为原因乱砍乱伐、毁林开荒会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从而改变地面植被的状况,促使泥石流的发生。开矿、采石时不合理堆放大师的松散堆积土层,修建道路或其他建筑时,真坏了山坡表面,从而改变了地面形态和土层结构,促使泥石流的发生。21世纪教育网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存在泥石流的潜在威胁,其中比较严重的有哥伦比亚、秘鲁、瑞士、日本和中国。读图,说一说我国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哪些省区?这些地区有什么特点?甘肃四川云南西藏我国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甘肃、四川、云南和西藏等省区。这些省区从地形上来说都是山区。21世纪教育网泥石流爆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历时短的特点,经常与山体滑坡和崩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巨大。说一说泥石流有哪些危害?泥石流发生前常会出现一些特有的现象:河流、沟谷中的小溪突然发生断流;
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
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当出现以上现象时,河谷的上游一般已经形成泥石流。21世纪教育网讨论:当发生泥石流时,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应急措施呢?1.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2.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应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3.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4.如果正处于泥石流的路径中央,应向垂直于泥石流的方向跑。A图中泥石流来袭时的四条逃生路线中正确的是?A和C路线正确21世纪教育网根据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有哪些方法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和危害?建立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
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等,及时搬迁和疏散;
植树造林;
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整和疏导泥石流;
受灾时有效地抢险救灾等措施。治水工程:修建水库、水塘和引水、排水工程,调蓄和引导地表水流。防护工程:修建护坡、挡墙、顺坝、丁坝等,抵御泥石流的冲击。拦挡工程:修建拦挡坝等,拦截泥石流,消弱泥石流强度。排导工程:修建排导沟、导流堤、顺水坝等,规范泥石流流径,消弱泥石流强度。跨越工程或穿越工程:铁路、公路、桥梁高架于沟谷上方,跨越源流 或者铁路、公路用隧道、明洞从下方穿越泥石流沟。21世纪教育网1.山上发生了泥石流,你此时正好处于泥石流路径的中央,你应该向哪个方向逃跑?( )
A.迎着泥石流的方向向上逃跑
B.顺着泥石流的方向向下逃跑
C.垂直于泥石流的方向逃跑
D.沿着与泥石流成一定角度的方向逃跑C2.泥石流频发的地区,其气候往往是( )
A.终年高温多雨 B.终年高温少雨
C.四季分明,降水均匀 D.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D3.下列人类活动,有助于削弱泥石流强度的是( )
A.乱砍乱伐,毁林开荒 B.修建水库,调蓄水流
C.开采矿物,堆放矿渣 D.修建公路,破坏地表B4.泥石流的防治措施中,以下具有防治效益的措施是( )
A.修建永久性的钢筋混凝土防护结构
B.种植草皮,造林护林
C.放弃在泥石流地区居住和修建工程
D.在地表覆盖黏土,防止雨水渗入B课堂总结板书设计泥石流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泥石流的防御措施泥石流的危害(逃生)自然条件人类活动作业布置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浙教版科学七上《3.5泥石流》教学设计
课题
泥石流
单元
第三章第五节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能够说出泥石流的基本特点,知道泥石流形成的条件;了解泥石流的危害及逃生方法。
2.通过对地质灾害资料的进一步收集、整理与学习,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泥石流的进一步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地质灾害种类多、危害大,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灾害意识。
重点
知道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了解泥石流危害的方法(逃生)和防御措施
难点
认识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几组图片,
提问:你知道上述图片反映的是哪种地质灾害吗?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泥石流
图片、问题直接引入。
讲授新课
泥石流的形成
实验活动:
1.用松散的泥土堆制一个山谷模型。
提问:为什么是松散的泥土?(泥石流的形成与泥土的松散程度有关)
2.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洒水,观察A处发生的现象。
提问:为什么是山谷?如果坡面再大一些呢?(洒水量小,土壤变湿;泥土冲刷下来,泥石流的形成与地形有关)
3.加大洒水量,使坡面形成较大的水流,再次观察在A处发生的现象。(水流量加大,冲刷下来的泥沙增多,并在水槽处堆积。)
提问: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探究1:泥石流形成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模拟实验:
1.在土质山谷模型的B处堆入一些沙子,再向坡面洒较大的水流。观察在A处沉积的泥沙和前面活动中相比有什么变化?(沉积的泥沙变多)
2.有哪些人类活动可以起到类似堆沙子的效果?
(毁林开荒、乱砍乱伐,破坏地表植被;开矿采石不合理堆放矿渣和弃土,形成大量松散堆积土层;修建道路和其他建筑活动中,破坏了山体表面等。)
3.在模型的坡面上覆盖植物,再洒较大的水流,观察在A处沉积的泥沙和没有植被覆盖相比有什么变化?
(沉积的泥沙变少)
探究2:泥石流形成的人为原因
展示“中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图”,读图,说一说我国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哪些省区?这些地区有什么特点?
二、泥石流的危害
提问:说一说泥石流爆发具有哪些特点?
提问:参考图片和收集的资料,说一说泥石流有哪些危害?
三、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泥石流发生前常会出现一些特有的现象:河流、沟谷中的小溪突然发生断流;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
当出现以上现象时,河谷的上游一般已经形成泥石流。
讨论:当发生泥石流时,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正确应急措施呢?
展示教材108页逃生路线图,提问:图中泥石流来袭时的四条逃生路线中正确的是?
提问:根据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有哪些方法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和危害?
拓展延伸:防治泥石流的工程措施
治水工程:修建水库、水塘和引水、排水工程,调蓄和引导地表水流。
防护工程:修建护坡、挡墙、顺坝、丁坝等,抵御泥石流的冲击。
拦挡工程:修建拦挡坝等,拦截泥石流,消弱泥石流强度。
排导工程:修建排导沟、导流堤、顺水坝等,规范泥石流流径,消弱泥石流强度。
跨越工程或穿越工程:铁路、公路、桥梁高架于沟谷上方,跨越源流 或者铁路、公路用隧道、明洞从下方穿越泥石流沟。
学生边思考做实验
学生回答:泥石流的形成与降水量和地形有关,降水量越大地形越陡,越容易形成泥石流。
学生探究回答:
1.山区(陡峭的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流速大,冲刷力强。
2.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松散碎屑物(土或石块等)
3.有暴雨或持续性降水
学生边思考边做实验
学生探究回答:
乱砍乱伐、毁林开荒会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从而改变地面植被的状况,促使泥石流的发生。开矿、采石时不合理堆放大量的松散堆积土层,修建道路或其他建筑时,坡坏了山坡表面,从而改变了地面形态和土层结构,促使泥石流的发生。
学生读图回答:我国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甘肃、四川、云南和西藏等省区。这些省区从地形上来说都是山区。
学生回答:具有突发性、历时短的特点,经常与山体滑坡和崩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巨大。
学生回答: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水电站等;
摧毁矿山,掩埋良田,堵塞河道;
毁坏房屋建筑,造成人口伤亡;
巨大的经济损失等。
学生了解泥石流发生前的现象
学生讨论回答:
1.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
2.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应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
3.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4.如果正处于泥石流的路径中央,应向垂直于泥石流的方向跑。
学生读图分析回答:
A和C路线正确
学生讨论回答:
建立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
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等,及时搬迁和疏散;
植树造林,加强地表植被的覆盖;
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整和疏导泥石流;
受灾时有效地抢险救灾等措施。
学生阅读,进一步了解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工程措施。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思考能力。
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获得结论。
通过探究,了解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进一步加强动手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讨论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读图了解我国是泥石流多发的国家之一。
了解泥石流的危害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小题的讨论,要让学生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
拓展学生视野
课堂练习
1.山上发生了泥石流,你此时正好处于泥石流路径的中央,你应该向哪个方向逃跑?( C )
A.迎着泥石流的方向向上逃跑
B.顺着泥石流的方向向下逃跑
C.垂直于泥石流的方向逃跑
D.沿着与泥石流成一定角度的方向逃跑
2.泥石流频发的地区,其气候往往是( D )
A.终年高温多雨
B.终年高温少雨
C.四季分明,降水均匀
D.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3.下列人类活动,有助于削弱泥石流强度的是( B )
A.乱砍乱伐,毁林开荒
B.修建水库,调蓄水流
C.开采矿物,堆放矿渣
D.修建公路,破坏地表
学生做练习
通过练习达到巩固本节课知识点的目的。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泥石流的形成条件,知道了人类活动对泥石流的影响很大,了解了泥石流的危害以及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学生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归纳本节课知识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板书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自然条件、人类活动)
泥石流的危害(逃生)
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第三章第五节 泥石流(练习)
一、填空题
1.泥石流是指在 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 以及 的特殊洪流。
2.泥石流发生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 。
3.泥石流引发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 会破坏植被;在开矿、采石时不合理堆放矿渣、弃土,形成大量的 土层。
4.泥石流在我国分布广泛,尤其以 、 、 、 等省区最为严重。
5.泥石流的爆发往往具有 、 的特点,经常与山体滑坡和崩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巨大。
6.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 方向往上游或下游方向逃生,要向两边的 上面逃生,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二、选择题
7.容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形区主要是 ( )
A.山区 B.平原 C.丘陵 D.高原
8.泥石流发生的地区,具有的气候特点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低温少雨
C.全年温和湿润 D.降水的的年际变化大,降水集中
9.下列属于我国泥石流频繁发生地区的是( )
A.浙江 B.河北 C.四川 D.山东
10.下列有关泥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泥石流的发生与强降水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
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容易被水冲刷成泥石流
③植树造林可以减缓泥石流或滑坡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④泥石流发生时,要顺沟向上或向下逃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小强和几位同学在山上玩,突降暴雨,遭遇泥石流,这时,他们应该( )
A.立即远离泥石流,朝与泥石流垂直方向的山坡向上爬
B.马上向泥石流的上游方向逃生
C.马上向泥石流的下游方向逃生
D.原地不动,等待救援
12.下列不属于形成泥石流的主要条件的是( )
A.山区地形 B.大量松散碎屑物 C.暴雨或持续降水 D.人类活动频繁
13.植被的破坏容易引发泥石流,对泥石流的防治工作我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下列行为不恰当的是( )
A.打草稿时充分利用纸张的正反面 B.就餐时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
C.旅行时爱护树木,不践踏草坪 D.将废报纸送到回收站
三、综合题
14.读“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主要集中在第一级阶梯上,以 、 、
、 四省区最为明显。
(2)滑坡、泥石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
A.地形平坦,多为平原 B.多暴雨,降水量较多
C.地质基础不稳定,多断层 D.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破坏地表结构
(3)关于泥石流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泥石流多发生在陡峭的山区,人烟稀少,故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B.经常会冲毁铁路、公路、桥梁、水电站等公共设施
C.它会摧毁矿山、掩埋良田,毁坏房屋等
D.它会堵塞河流,造成河流决口,泛滥成灾
第三章第五节 泥石流(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山区 泥沙 石块
2.山区 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师的松散碎屑物 有暴雨或持续性降水
3.乱砍乱伐 毁林开荒 松散堆积土层
4.四川、云南、甘肃 西藏
5.突发性 历时短
6.顺沟 山坡
二、选择题
7.A.
解析:山区,特别是陡峭的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速度较大,冲刷力较强。故选A.
8.D.
解析:泥石流发生的地区由于大部分位于山区,且一般表层有松散堆积物,如遇暴雨或持续性降水,会容易被水流冲刷走,形成泥石流。故选D.
9.C.
解析:我国也是一个泥石流和滑坡多发的国家,其中以四川、云南、甘肃和西藏等省区尤为严重。故选C.
10.B.
解析:泥石流发生的自然条件主要有:山区、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有暴雨或持续性降水;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逐渐增强,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和分布范围都在不断增大;建立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植树造林、修建工程设施阻挡等都能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或降低危害程度;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故选B.
11.A.
解析:同10小题。故选A.
12.D.
解析:同10小题。故选D.
13.B.
解析:就餐使用的一次性筷子和纸杯来源于木材,砍伐森林、毁林开荒会破坏地表植被,加速泥石流的形成。故选B.
二、综合题
14. 读“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川 云南 甘肃 西藏
解析:我国也是泥石流多发的国家之一,以四川、云南、甘肃和西藏等省区尤为严重。
(2)B.
解析:泥石流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有:山区、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容易被水流冲刷;有暴雨或持续性降水,形成大量的水流。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