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5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5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10-18 10:0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9张PPT。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地球之肾”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地球之肾”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地球之肾”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地球之肾”例1:下列事物属于湿地的是: ( )
①海洋 ②耕地 ③河流 ④湖泊 ⑤森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 D、②④⑤C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地球之肾”1. 湿地的概念 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一、湿地含义及分布2.湿地的特点: 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想一想:
是不是湿地只分布在降水丰沛的地区,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没有分布? 湿地分布很广泛,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 3.湿地的分布东北湿地长江中下游湿地云贵高原湿地青藏高原高寒湿地蒙新干旱、半干旱湿地沿海湿地我国湿地分布总的状况是:东部多,西部湿地少,湿地的地区分布不均匀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保护湿地 三江平原,又称三江低地,即东北平原东北部,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三江平原的“三江”即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保护湿地三江平原地域广阔平坦,水资源充足,还分布着大面积的沼泽。请分析三江平原成为我国最大沼泽的原因。①降水较多。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气候冷湿)
②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③河流较多且每年的春季和秋季易发生凌汛
④有季节性冻土和冻土层的分布,使地表水下渗缓慢 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因砍伐时流红色汁液而得名。它生长于在热带,耐海水腐蚀,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的海洋过度特殊生态系统。红树林有什么特殊作用?海南岛红树林红树林作用防止海浪侵蚀海岸
防御台风、风暴潮
是天然的海防林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地球之肾” 运河、沼泽、水库、滩涂、稻田、河流、湖泊、池塘、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浅海区等4.湿地的分类(成因):天然湿地:沼泽、滩涂、河流、湖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浅海区等人工湿地:水库、稻田、池塘、运河等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地球之肾”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据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
其生态价值远远高于其经济价值二、“地球之肾”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地球之肾”1. 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 阅读P.42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并思考
活动相关问题。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地球之肾”(2)你发现洞庭湖是如何调节洪水的呢?(1)如果失去湿地,鸟类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如果失去湿地,鸟类会失去栖息地,使鸟类迁徙,破坏了本地的生态平衡,甚至导致鸟类因失去食物,生存面临威胁。 丰水季节 蓄洪
干旱季节 补给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地球之肾”(3)谈一谈你对洞庭湖区是天然生物基因库的理解? 洞庭湖湿地的存在,为许多生物物种提供了生存栖息的环境和场所,植物、鸟类、水生动物等生物种类繁多。洞庭湖因生物物种繁多,被称为天然生物基因库。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地球之肾”(4)有人说:“湿地水分的蒸发,可在附近地区形成降雨,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你赞成这种说法吗?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湿地水分的蒸发,能增加湿地附近地区大气中水汽的含量,可在附近地区形成降水,并减小气温日较差,所以说具有调节区域小气候的作用。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地球之肾”(5)你认为洞庭湖有哪些价值?(1)生态功能:
维持生物多样性,“天然生物基因库”
(2)调节功能:
调蓄洪水,调节气候
(3)产出功能
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4)降解功能:
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5)其他功能:
美化环境、旅游、航运、各种动物的栖息地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地球之肾”二、“地球之肾”2. 湿地的作用 在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湿地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地球之肾”二、“地球之肾”湿地的作用湿地的美称产生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资源的宝库”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生命的摇篮”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天然空调机”净化水中污染物质“天然水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地球之肾”众多鸟类的栖息地“鸟类的乐园”2. 湿地的作用例2: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因为湿地具有( )A.提供水资源的作用
B.调节气候的作用
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D.净化水体、降解环境污染的作用D例3: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的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湖泊、沼泽、河口三角洲、沿海滩涂等都属于湿地范畴。湿地的保护与持续利用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下列关于湿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湿地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
②为了增加当地种植业收入,应将天然湿地围垦造田
③在湿地生态环境中,水生植物、鱼类及软体动物、鸟类等形成食物链
④湿地的减少对当地的气候、蓄洪防洪有影响,但不会对污染物降解产生影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
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两小题。
1.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 B.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
C.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D.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2.由于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
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 B.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
C.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D.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BC二、湿地资源问题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湿地资源问题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阅读P43:“萎缩的洞庭湖”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湿地资源问题洞庭湖为什么萎缩了?泥沙淤积围湖造田湖床抬升泥湖泊容积减小退田环湖
平垸行洪
移民建镇湖泊调蓄能力下降
航运受阻
生物多样性受破坏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加强长江中下游流域水土保持,疏浚河道,减少泥沙淤积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湿地资源问题思考:洞庭湖区农业经济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分析洞庭湖区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条件?提示:从气候、地形、土壤、河湖分布
等方面分析(1)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丰富
(2)地形: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3)河湖:河湖密布,水产养殖发达。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湿地资源问题 洞庭湖区为什么会出现围湖造田的现象?围湖造田对湖区有什么影响?思考: 人多地少,围湖垦田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好处:增加粮食,带来经济效益。
负面影响:带来洪涝灾害和环境恶化。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湿地资源问题思考: 有人说,“保护湿地会阻碍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因为湿地是很好的耕地后备资源。在我国耕地短缺的形式下,湿地应开垦为耕地,以弥补耕地的不足”。针对这种说法,谈一谈你的认识。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短缺,这是事实。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把一部分湿地当作耕地后备资源来开垦,可以增产粮食,满足人类需要。
但如果把湿地当作后备耕地资源,大面积开垦,势必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并造成经济损失,是得不偿失的,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所以应该禁止这种不正确的做法。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湿地资源问题 读图 ,说出其含义,并针对这些现象谈一谈你的看法。 过度捕捞,破坏湿地生产能力,使鱼的产量下降, 应当实行休渔制度。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严禁滥捕滥猎太湖蓝藻泛滥水葫芦横行水道 根据洞庭湖区的变化,你能分析
推断湿地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
问题吗?它们的产生原因是?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湿地资源问题湿地资源问题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湿地资源破坏的原因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人口过快增长,引发过度开发、开垦或过度捕捞,泥沙淤积
环境的污染
外来物种的入侵
城市化和旅游发展与道路建设
水利工程建设的威胁气候的变化,蒸发加剧湿地破坏三、保护湿地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保护湿地 面对湿地遭到严重破坏的现象,我们该怎么办?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保护湿地四、保护湿地保护湿地是不是就是保护湿地面积不减小?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保护湿地,严禁开发湿地,你赞同这句话吗?怎样进行湿地的保护?保护湿地活动四:阅读P45-46《洞庭湖“变”大了》,思考:问题探究,根据湿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退田还湖、还沼、退耕还林还草;防止水污染、节约用水;建设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湿地保护意识。保护湿地的措施: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保护湿地 下图是一种湿地资源利用模式。还湖后的耕地改为
鱼塘,在洪水期间可蓄水分洪,在湖水水位较低时,又可发展水产养殖业。农民不种田而去养鱼,这种生产方式的改变好不好?除此方法外,你认为还可以采用哪些移民生产安置方式?洞庭湖水产养殖场这种生产方式的改变非常好。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另外的发展方式利用当地的水产资源及运进原料发展水产品加工工业,增加就业机会利用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四、课堂巩固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课堂巩固 1.关于我国湿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东部地区多咸水湖和盐湖湿地
B.长江中下游和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湿地多
C.东北地区红树林湿地多
D.海南岛和福建北部沿海多沼泽湿地B2.我国湿地分布具有的显著特点是( )
A.北方多于南方 B.南方多于北方
C.东部多于西部 D.西部多于东部C 说起红碱淖,其位于陕西神木县西北,系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柄息地和陕北最重要的产鱼基地,素有“大漠明珠”之称。近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下降,湖水pH由7.4~7.8上升到9.0~9.42,这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下图为“红碱淖湖区域图”,据此完成下列题目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课堂巩固 3.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
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②上游建拦水坝,使入湖径流减少③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 ④湖区生态环境恶化,pH上升⑤工业生产如采矿、洗矿,工业排放废水,使水质下降⑥湖区周边林地被砍伐,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A. ①②③ B. ②③⑥
C. ①②④ D. ②⑤⑥
4.保护红碱淖是当务之急。关于保护红碱淖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利于调节气候 ②利于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③利于调节河流径流④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⑤利于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
A.①④ B.③④
C.④⑤ D.①②
AA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课堂巩固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课堂巩固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读图回答3~4题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课堂巩固5. 引起洞庭湖面积和容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泥沙淤积 ②气候变暖 ③南水北调 ④围湖造田
A. ① ② B. ② ③ C. ③ ④ D. ① ④D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课堂巩固6. 洞庭湖区湖泊面积和容积变化带来的后果可能是( )
A. 水体富营养化 B. 赤潮
C. 洪水调蓄能力减弱 D. 湖区水循环速度减慢C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课堂巩固7.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大量减少,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 )
A. 加剧长江洪涝灾害 B. 生物物种增加
C. 加强上游地区水土保持 D. 植物覆盖率增加A8.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退耕还湖
加强上游地区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