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语文拓展练习:5.詹天佑 (含难题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语文拓展练习:5.詹天佑 (含难题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17 21:5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詹 天 佑
一、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端:①头;②(事情的)开头;③原因,起因;④方面,项目;⑤端正;⑥平举着拿。
1.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方法开凿隧道。 ( )
2.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变化多端。 ( )
3.良好的开端是事情成功的一半。 ( )
4.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 )
5.她容貌秀丽,举止端庄安详。 ( )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詹天佑的故事
1881年7月,詹天佑和他的同学们回到祖国。10月间,他被派到福建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海船。原来清政府以为,大多数留学生没有完成学业,所以在国内让他们重新学习。詹天佑学的是铁路,竟派他去学轮船驾驶。詹天佑无法反对,便在水师学堂里认真学习。第二年6月,他以一等第一名的成绩毕业。11月,他就被派到“扬武”号军舰上担任驾驶官。
中法战争爆发后,法国军舰开进马尾港,包围了福建水师。中国军舰却接到命令,不准先开火。于是,福建水师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詹天佑见情势危急,就对管带(舰长)张咸说:“法国军舰来了这么多,显然是想消灭我们。我们虽然接到不准先开火的命令,但也不能不做好应战准备。”张成也赞成这个意见,所以命令全舰士兵yán  zhèn yǐ dài(    )。果然,法国军舰偷袭,“扬武”号军舰立即发炮回击,在闽江口与法国军舰激战近六个小时。这艘军舰上有五个学生,他们都学有所长,所以在战斗中技术操作非常熟练。詹天佑的表现尤其突出。在战斗中他háo bù wèi jù剖徊(    )。当军舰中炮,有士兵落水时,他fèn bù gù shēn(   )地跳进水中,仗着留学时学得的高超的游泳技术,一连救起了好几个人。
但是,由于法国军舰多,中国舰队的指挥也不恰当,这一仗,中国水师的损失很大。
1888年,詹天佑忽然接到命令,要他离开福建水师,前往中国铁路公司工作。詹天佑高兴极了,铁路是他的专长,现在终于有了发挥他专长的机会。
詹天佑被公司总办伍廷芳聘请为“帮工程师”,作为外国工程师的助手,参加修筑唐山到天津的铁路。
在铺设唐津铁路的工程中,詹天佑直接到工地指挥施工,从早到晚,从不吝惜自己的精力。经过80天的努力,铺轨工程完成了。
这条铁路的关键性工程是滦河铁路。1892年,这项工程开始。由于滦河河床的泥水很深,打桩难度很高。当时,英国的施工技术是世界第一流的,金达便决定由英国人喀克斯包工承建。可是施工时,还是遇到前所未遇的困难,加上施工时水涨流急,喀克斯失败了。在无法进展的情况下,他请日本人来帮忙。 日本人的技术并不比英国人高明,对此也无能为力。喀克斯只得再将工程包给德国。德国工程师采用了空气打柱法的新技术,但结果还是失败了。
詹天佑接受任务后,立即仔细研究了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和其他方面的资料,并且穿着工作服,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和测量。他发现,在这里打桩,确实难度极大,怪不得英日、德三国工程师都失败了。经过反复比较,他选准了合适的筑桥地点,并决定用压气沉箱法进行桥墩施工。这种方法,在中国从未使用过,是否能成功没有把握。因此,詹天佑加倍小心,仔细计算。当潜水员潜入水底施工时,他常常站在现场的岸上,随时研究和解决出现的问题。
终于,这个新方法试验成功了。桥基工程顺利完成后不久,滦河大铁桥的工程也全部按期完成。这一成功,解决了唐津铁路的关键问题,詹天佑也囚这次成功而名声大振。那些富有经验的外国工程师,不得不佩服这位初露才华的中国工程师。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里填上词语。
2.詹天佑是采取什么办法克服桥墩施工这个难题的?他做了哪些细致的工作?


3. 在叙述詹天佑克服桥墩施工这个难题之前,为什么先介绍英国人、日本人和德国人的施工情况?


4.读了本文,你觉得詹天佑作为一名中国工程师具有怎样的品质?


三.用线将名人和他的雅号连起来。
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 几何之父 詹天佑
炸药之父 莱特兄弟 中国铁路之父 高锟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世界光纤之父 钱三强
飞机之父 诺贝尔 中国原子弹之父 欧几里得
一、1.①2.④3.②4.③5.⑤
二、1.严阵以待 毫不畏惧 奋不顾身 2.采取了压气沉箱法进行桥墩施工。他主要做了这些工作:①研究了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和其他方面的资料;②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和测量;③加倍小心,仔细计算;④到现场随时研究和解决出现的问题。 3.用他们的失败与詹天佑的成功进行对比,突出了詹天佑杰出的才能。 4.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一丝不苟,勇于创新。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