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上
四单元 13课
《植树的牧羊人》
新知导入
同学们,本文讲述了一个牧羊人在
荒漠中默默无闻种树的故事。这个
孤独的男人毫不在意外界的变化,
也不管这土地是公有,还是私有,
坚持不懈地种树,他以只手之力创
造了一片森林,将曾经的荒漠变作
绿洲。
新知讲解
知背景
这个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片荒芜、破落、毫无生气的荒原。只有很少的人在这儿过着冷漠、孤独的生活。有一个牧羊人,他一边牧羊,一边每天都种100棵橡树。由于气候不好,种十万棵树,最终只有一万棵长成大树。尽管如此,牧羊人没有气馁,没有沮丧,依然坚持每天种树。森林的规模不断扩大,渐渐地,这个地区有了雾气、水分、溪水、村庄、泉水、笑声,整个地区都活了起来。作者为老人的见识、胸怀、坚持而感动,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以做纪念。
新知讲解
知作者
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
新知讲解
记拼音
干涸
kǎi
废墟
xū
hé
酬劳
chóu
慷慨
fènɡxì
山毛榉
jǔ
缝隙
坍塌
tān
滚烫
tàng
干涸:干枯,没有水。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慷慨:大方;不吝惜。
酬劳:给出力的人的报酬。
溜达:散步,闲走。
富饶:物产多,财富多。
张扬:把隐秘的或不必让众人知道的事情声张出去。
琢磨:思考;考虑。
微薄:微小单薄;数量少。
新知讲解
解词语
光秃秃:形容没有草木、树叶、毛发等盖着的样子。
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
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
无边无际: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
沉默寡言: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一心一意:心思、意念专一。
新知讲解
解词语
新知讲解
解文题
诗题意思:牧羊人日复一日地植树,终于把荒漠变成了绿洲,使上万人受惠。含有赞慕之意。
1、这个题目的含义及其作用?
课文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同时又让人产生一系列的疑问:牧羊人为什么要植树呢?他的成果如何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新知讲解
解题目
2、了解小说的慨念及其要素?
新知讲解
知文体
概念: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要素:
(1)人物塑造: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描写。
(2)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情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3、阅读课文思考: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一个荒漠中的牧羊人默默无闻、坚持不懈、
慷慨无私地在荒漠种树创造绿荫的故事。
新知讲解
4、阅读课文思考: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我”与牧羊人三次见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划分段落
明文意
新知讲解
明文意
(2)。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5、品味开头第一部分:由“好人”引出故事,其作用是:
(1) 开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设置悬念,引起下文,为下文牧羊人植树做铺垫。
新知讲解
明文意
要点是:写“我”与牧羊人三次相见的情景。
6、阅读第二段:看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可分几个层次?
(2)——(12)第一次与牧羊人见面。
(13)——(17)第二次与牧羊人见面。
(18)——(20)第三次与牧羊人见面。
“我”与牧羊人见面的情景。
详略对比
新知讲解
明文意
(2)。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7、品味开头第一部分:由“好人”引出故事,其作用是:
(1) 开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设置悬念,引起下文,为下文牧羊人植树做铺垫。
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
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8、第一次遇见牧羊人的时候“我”看到了怎样的环境?
荒凉,贫瘠,干燥,人烟稀少
新知讲解
明文意
10、为什么将牧羊人比喻成“泉水”?
写出了了“我”在干涸的高原上喝了“甜丝丝的井水”后的特别感受,也暗示了他将给这个荒凉的地方带来灌溉滋润和富饶丰美。表达了我对牧羊人的赞美之情
比喻:
9、第一次看见牧羊人,他给我怎样的感觉?
不太爱说话,但自信、平和。
新知讲解
明文意
11、阅读这段文字“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从中可以看出牧羊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从中可看出牧羊人:积极生活、态度认真、勤劳不懈、坚韧执着的人,凡事一丝不苟,不愿马虎度日。
新知讲解
明文意
12、阅读这段文字“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体会文段中动词的作用。
动作描写:写出了牧羊人一丝不苟、执着忘我的劳动情景,同时也展现了植树过程的艰难。
新知讲解
明文意
13、体会下面的语言“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请问“不是他家的地,他为什么还要种树”?
不是自家地:更能看出了牧羊人的慷慨无私。
新知讲解
明文意
新知讲解
明文意
14、勾画出再见牧羊人时环境句子:
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通过环境的变化能说明什么?
牧羊人一直坚持种树,赞美了牧羊人持之以恒的精神。
15、阅读:“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将白桦比喻成少年的用意是什么?
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白桦树的美好姿态、有生命力,表明了牧羊人种树种得好,他不懈追求初显回报。
新知讲解
明文意
16、作者再见牧羊人时,有这样一句话:
“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
天知道这有多难!”这句话用了什么表达
方式?它有什么作用?
议论:
点明文章不仅仅是关于植树的故事,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尤其令人震撼。
新知讲解
明文意
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
17、勾画出最后一次相见环境描写的句子:
生机勃勃,富饶幸福,鲜活舒适
新知讲解
明文意
讴歌牧羊人的坚毅、无私和伟大。
1945年六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87岁了……
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
18、找出写作者最后一次相见牧羊人语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新知讲解
明文意
19、作者在第17段说“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你能找出文中最能印证“奇迹”的具体描述吗?
奇迹: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
新知讲解
明文意
拓展提高
20、文中对牧羊人的一系列描写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们再具体的归纳一下文章的主题?
通过“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沉默寡言”的叙述及“他的那条大狗”的描写,可知他有“忠厚,不张扬”的性格;通过“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等描写,可以看出他生活严谨、做事认真、热爱生活;通过他一个人耐得住寂寞,长期坚持种树,没有任何动摇,可知他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不为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明文意
一个孤独的牧羊人,数十年如一日,靠自己的体力和毅力,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充满了生气、富饶的乐园。学习课文后,你能说说到底是什么精神支撑着他这样做吗?
拓展提高
独居、50多岁,牧羊、种树,不太爱说话、充满自信
荒原、光秃秃的山,狂风怒吼、没有溪水
身体硬朗、不再牧羊、养蜂,性格没有变化,依然种树
树木成林、挺拔茂盛,有了溪水
已经87岁了,
一片沃土、生机勃勃、微风飘香、泉水流淌、重建新村、人民幸福
再读课文:作者写了与牧羊人三次见面,完成下表。
课堂作业
明文意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参照示例,以“他是一个 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注意结合课文中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示例:他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对生活。从他挑选橡子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从“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等细节,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也一丝不苟,不愿马马虎虎地过日子。
课堂作业
善模仿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