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节 外交关系的突破 练习题
1.1972-1973年中美以“公报和公告”形式向世界宣布: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双方同意将共同抵抗任何国家在全球建立霸权的企图。这反映了当时
A.中美面临共同的外部威胁B.美国暂时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C.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D.中美的国家利益趋于一致
2.毛泽东曾经说过:“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下列属于他说的“钥匙效应”的是
A.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权利B.中苏关系全面破裂
C.美国与日本的联盟更密切D.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3.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写道,20世纪70年代,中国接待外国国家首脑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也派出很多代表团分赴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对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友好交往日益密切,60年代后期中国周边那种严峻局势已根本改观。这一变化
A.打击了以美苏大国主导的两极格局
B.树立了中国在国际舞台的中心地位
C.有利于深化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
D.为日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提供条件
4.二战后,美国推行反苏反共的杜鲁门主义,尼克松上台后,主张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并在其担任总统之后实现了访华的目标。尼克松政府的这一转变
A.改变了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
B.使得美国放弃了在亚洲的战略收缩
C.加快了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
D.促成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5.下列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两段讲话,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美国对华由敌视到寻求合作
B.国际形势推动美国对华政策转变
C.中美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D.中国的外交僵局逐步被打破
6.在中美两国同时发表的某公报中写到:“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该公报的内容
A.直接促成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
B.结束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
C.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大业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7.毛泽东说:“要去,为什么不去?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指的是
A.中国参加亚非会议
B.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C.中国与美国关系缓和
D.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8.回顾60多年来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特别是“冷战”后的中美关系,虽然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决定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美两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B.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C.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根本变化
D.中美两国共同发展的战略需要
9.1969年8月14日,尼克松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上发表一篇讲话。基辛格对此讲话评论说:“一个美国总统宣称一个共产党大国、一个我们与之没有任何联系的长期以来的敌人的生存,对我们具有战略利益,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件大事。”尼克松的这一讲话
A.有利于美苏关系的缓和B.释放了改善中美关系信号
C.威胁了中国的国防安全D.促成了中苏同盟关系破裂
10.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第三次建交高潮。加拿大、日本、联邦德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因素是
A.综合因力的提升B.中美关系的缓和
C.中国重返联合国D.改革开放的推行
11.1972年9月25日,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问了中国。在访华期间中日两国领导人就两国邦交正常化问题举行了会谈。这一外交活动
A.受到美国对华改善关系的影响
B.使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地位得以恢复
C.标志着中国彻底摆脱外交困境
D.促进了中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
12.下图是当时美国工人为联合国赶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情景,它反映出
A.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
B.中美民间交往促进官方交往发展
C.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D.尼克松即将访问中国
13.1954年7月21日,会议达成恢复印支和平的协议。使持续8年之久的印支战争停止下来,使当时紧张的国际局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这一会议
A.中国代表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B.中国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C.亚非国家实行团结反帝反殖反霸
D.形成了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14.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这一论断
A.说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反映了中国注重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C.反映了20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
D.反映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15.1976年2月6日,新华社播发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先生和夫人于21日访华。8日,美国政府在新罕布什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尼克松的访华不会有什么政治上的后果”,“普通公民能做这样一趟旅行是健康有益的”。中国政府发出这一邀请的最主要目的是
A.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发展进程
B.促成中日关系正常化及两国建交
C.试探美国时任政府奉行的对华政策
D.打破美国遏制中国形成的外交僵局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几乎每一位西方作家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周宁《鸦片帝国》
材料二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④赞赏阶段(1937~1944年)⑤清醒阶段(1944~1949年)⑥敌对阶段(1949~)。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四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篇》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的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材料五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国内发生的变化令人惊奇。中国已经获得尊重,地位日益提高,其在地区及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无疑将进一步增强。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西方人对“中国形象”分别作了怎样的描述?
(2)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美国对中国形成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总体看法的主要政治背景。
(3)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
(4)材料五反映了新时期怎样的“中国形象”?结合新时期中国开展的重大外交活动加以说明。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1971年7月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材料三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绝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的对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采取的应对方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简要分析70年代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原因。
(3)在认识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方面,材料二、三的认识有何不同。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外交政策制定的因素有哪些?
试卷答案
1.A
从材料中中国和美国达成协议,不允许双方在亚洲谋求霸权,不允许任何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可知,当时处于冷战背景,因此中国和美国都共同反对苏联在亚洲的扩张,故A项正确。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1979年1月中美建交,C错误。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并未放弃霸权主义政策,B错误。中美社会制度和国家性质和意识形态不一样,国家利益不一样,故D错误。
2.D
根据“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中美关系正常化带来的影响,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9月中日两国正式建交,体现出“钥匙效应”,故D正确;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权利,60年代中苏关系全面破裂,A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中美关系正常化与美国与日本的联盟更密切没有关系,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的准确解读,实际是说明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3.D
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友好交往,也包括美国,故A错误;当时中国在国际舞台并不是中心地位,故B错误;“深化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说法过于绝对,故C错误;70年代中国对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友好交往,这为日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提供了条件,故D正确。故选D。
4.C
尼克松缓和与中国的关系是为了改变美苏争霸中的劣势,但客观上加快了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故C项正确;美国不会改变遏制中国的战略,也不会放弃在亚洲的战略,故AB错误;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在尼克松访华前,故D项错误。
5.C
试题分析:归纳材料中尼克松两段文字材料内容可以明显看出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中国充斥敌对意味;而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中国态度转向温和,由此可以得出美国对中国态度的变化是:由敌对到关系开始正常化;而非实现了正常化。故选C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
6.C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中美两国同时发表的某公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即可判断此公报是1978年的《中美联合公报》,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表述具有片面性,不准确;B项,是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D项,此时中国已经(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进一步可知,C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
7.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广大非洲第三世界国家支持下实现的,即“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故D项正确;1955年中国参加了万隆亚非会议,此时中国还没有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故A项错误;1954年中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此时中国还没有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故B项错误;中国与美国关系的缓和是在1972年,和“非洲黑人兄弟”无关,故C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判定。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8.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中美关系是中国的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中美关系既有合作又有危机。但始终没有破裂。这是由两国的根本利益决定的。随着全球化的加剧中美最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合作、共同发展势在必行。故D项是正确答案。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
9.B
由材料“一个美国总统宣称一个共产党大国、一个我们与之没有任何联系的长期以来的敌人的生存,对我们具有战略利益,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件大事”,可见尼克松的这一讲话释放了改善中美关系信号,故选B;材料与美苏关系无关,排除A;当时是苏联威胁中国的国防安全,排除C;中苏盟友关系早已破裂,排除D。
10.B
20世纪70年代华人民共和国迎来建交高潮的关键因素在于中美关系的缓和,因为中美关系的缓和推动了加拿大、日本、联邦德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建交,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综合国力的提升是最根本的因素,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在中美关系缓和之前,中美关系缓和时中国尚未改革开放,所以选项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中美关系的缓和迎来了第三次建交高潮。
11.A
结合所学,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中日建交,说明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受到美国对华改善关系的影响,A正确;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地位得以恢复,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表述太绝对,错误;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D错误。
12.A
根据题干的关键信息是“美国工人为联合国赶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再结合已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A正确;中美民间交往促进官方交往发展题中没有涉及,排除B;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与“美国工人为联合国赶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无关,排除C;尼克松访华与“美国工人为联合国赶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无关,排除D。
点睛:题中的关键信息是“美国工人为联合国赶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结合所学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分析解答。
13.B
根据“1954年7月21日,会议达成恢复印支和平的协议”,结合所学可知,这次会议是日内瓦会议,在日内瓦会议上,中国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使当时紧张的国际局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B正确;AC是1955年的万隆会议,排除;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年出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4.B
A属于民主革命道路;C是20世纪70年年代外交全貌说法错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是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错误。B项表述符合新中国初期的史实,中国重视与第三世界等不发达国家的交往,而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则相对紧张。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15.A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先生和夫人于21日访华”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中国意在推动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发展,A项正确;B项错误,中日早在1971年就建交了;C项错误,早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上海联合公报》就已经知道尼克松的对华政策了;D项错误,此时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早已破产。
16.(1)描述:材料一:抽鸦片的国家。材料二:美国民主政治的模仿者。
(2)政治背景:第④阶段: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⑥阶段:美国实施孤立、遏制新中国的政策;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表现:①中美关系正常化;②中日邦交正常化;③出现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4)形象:成为世界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外交活动:①2000年倡导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②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如回答裁军、维和行动等方面的史实亦可)
本题以“中国形象”的变化为切入口来考查近代以来的中国的外交。从鸦片战争后、抗战时期、20世纪70年代、新时期等方面来分析。
(1)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运用和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一“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和材料二“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等可以得出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西方对“中国形象”的描述。
(2)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运用和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首先在第四阶段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中国的态度赞赏是因为二战中中国处于远东抗日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胜利;其次第六阶段美国对中国的态度转为敌对的原因在于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实施孤立、遏制新中国的政策;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考查的是对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的表现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突出表现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西方国家出现与中国建交热潮;1979年中美建交。
(4)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运用和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国国内发生的变化令人惊奇。中国已经获得尊重,地位日益提高,其在地区及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无疑将进一步增强”中可以得出第一小问的答案。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倡导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等方面来分析答案。
点睛:外交政策制定主要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内国际环境不同,外交政策的侧重点也就会发生变化。不同历史时期影响中国外交地位变化的因素:综合国力的强弱;政权性质的影响;外交政策的制定;出国际环境的变化等。
17.(1)美国采取了敌视(孤立)中国的政策,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方针。
(2)变化:美国从敌视中国转变为谋求改善中美关系。原因: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美国霸权地位严重衰落;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实力增强);西欧、日本崛起
(3)认识角度:材料二中方认为是美国急于改善两国关系;材料三美方认为是中方急于改善关系。
(4)因素:综合国力;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利益等。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一中的“敌视北京”等字眼足以证明美国的对华政策是敌视中国,中国采取的应对方针是倒向了苏联,即实行了“一边倒”的方针。
(2)材料二中的“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等字眼足以证明美国对华政策变为主动同中国改善关系,70年代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原因要进行多方面的分析,例如,从美国方面、中国方面、世界格局演变方面等多方面综合分析。
(3)从材料二、三的具体内容即可看出材料二认为美国主动改善中美关系,而材料三则认为是中国主动改善中美关系,即两则材料在谁主动改善关系方面是有分歧、是有争议的,当然各自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4)影响外交政策制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此类问题也是开放性问题,例如,国家利益、国家力量、世界格局的变化、世纪局势的变化等,在回答此类问题举一些常见的因素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节 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代表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从此中华民国结束了它的历史,丧失了代表中国人民的任何法律的与事实的根据。按照国际公认的原则,台湾国民党集团在联合国的代表已经丧失了代表中国人民的任何法律与事实的根据,应该立即从联合国所有机构中排除出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多次致电联合国要求取消国民党集团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由于美国实行扶蒋反华政策,极力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
2、原因:
(1)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2)美国孤立新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
(3)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并进行了长期的外交努力。
(4)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2、经过:否定美国“双重代表权”方案→1971年26届联大决议。
3、意义
(1)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更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有利于打破美国操纵联合国局面。
(3)反映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友好的历史潮流,极大地增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力量。
(4)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改变了联合国内政治力量对比。
二、中美关系的解冻
1、原因:
根本原因:改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的战略意义。
美国:
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的提高,孤立中国政策宣告失败;
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与中国改善关系,可牵制苏联,减轻苏联对西欧的压力;
③美国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
中国:
①为扩大国际交往,寻找国际关系力量平衡的支点;
②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多次策动中国边民外逃;1969年发生过中苏边境自卫反击战——珍宝岛自卫反击战;苏联多次威胁要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等,因此,中国同样面临新的战略抉择。
③为了捍卫我国安全,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需要,维护国家的切身利益。
2、中美关系的解冻过程
时 间 事 件 意 义
1971.4 美乒乓球队访华 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1971.7 基辛格秘密访华 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
1972.2 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中美关系重大突破,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8.12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为中美建交提供法律基础
1979.1 中美正式建交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3、意义
(1)结束了两国敌对状态,有利于两国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与发展;
(2)是中国对外关系关键性的重大突破和重要转机,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中国终于打破了外交的僵局,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3)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4)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和中国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1、原因:
中美关系缓和的推动(直接原因);
日本对华友好的政党,社团和人士的推动;
日本希望借此取得有利的国际地位。
关系正常化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
2、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双方签署了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3、影响:
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
对亚洲和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