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节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练习题
1.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选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2.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A.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B.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D.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3.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解放军海防使命任务不断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反映在:从维护国家生存拓展到维护和平发展;从单一的军事防御拓展到防卫、管理并重;从专注于应对传统安全威胁拓展到兼顾非传统安全问题;从沿岸防御到近岸防御再到近海防御;从管辖海域到涉及国家利益的公海大洋。这取决于
A.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B.我国坚决维护领海主权
C.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D.我国海军实力不断增强
4.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A.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
C.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D.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5.2017年9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上指出:“中国……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发挥联合国在捍卫和平、建设和平、预防和制止冲突方面的主渠道作用。”这实际上反映了当代我国
A.积极推行不结盟政策
B.极力推行多边外交
C.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D.积极谋求睦邻友好
6.有学者指出:“由于特别的地缘政治原因,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此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美俄关系的发展取决于美国
B.中美俄之间存在着三边互动关系
C.中美关系的重点取决于俄罗斯
D.中俄关系的变化影响着中美关系
7.到2009年1月,中国已派出官兵11063人次执行维和任务。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C.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8.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A.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B.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D.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9.到2013年底,我国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300多项多边条约,累计派出参加联合国维和官兵和警察l4500多人次。我国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和应对气候变化、金融危机、能源安全等领域的国际合作。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特征之一是
A.多边外交日益丰富多彩
B.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发展
C.经济外交取得丰硕成果
D.同发展中国家关系更加巩固
10.建国以来我国的外交地位不断提高,尤其是进入21世纪,中国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等重大活动。这反映我国的外交策略是
A.谋求与新兴民族国家的合作
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积极开展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D.睦邻友好促进周边局势的稳定
11.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国家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A.建立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外交关系
B.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框架
C.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2.2017年,解放军进驻非洲吉布提保障基地。这是我国首个海外军事基地,它将更好地履行起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以及开展人道主义救援等国际义务。材料表明当代中国外交
A.促进新型区域合作
B.从“防”向“攻”转变
C.成为国际交往典范
D.倡导维护世界和平
13.2018年6月,将在青岛举办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关于上海合作组织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产物
B.它主要以维护地区和平、安全为宗旨
C.它是一个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
D.它实施单边和集体行动相结合的原则
14.2017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强调中俄应坚定遵循“上海精神”,巩固成员国团结协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大务实合作力度,不断提升上海合作组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这说明“上海精神”
A.有利于打造新型国家关系
B.以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为宗旨
C.旨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D.促进了亚洲各国的友好合作
15.“可以将上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的。”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
A.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
B.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C.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D.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
16.
材料一
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7世纪的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开创了国际关系史上通过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19世纪中叶以后,出现了越来越多为特定目的而设的一些常设机构,它们是现代国际组织的雏形。进入20世纪之后,国际组织开始获得真正的发展,国际组织也从最初的专门性和技术性组织开始向一般性和政治性组织扩展。二战结束时建立的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开创了国际组织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演变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1949-1971年,中国很少参与当时世界上主要的国际性组织;二是1972-1989年,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但对国际组织的参与还是比较有限的;三是1989年至今,中国开始全面深入参与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重要的国际组织。王逸舟将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演变概括为“从拒绝到承认、从扮演一般性角色到争取重要位置、从比较注重国内需求到更加兼顾国际形象”的曲折过程。
——摘编自宋睿《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组织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和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各阶段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主要因素。并谈谈你对新时代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发展的期待。
17.新世纪以来,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但中国真正成为世界强国,还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后,中英、中美直接的文化交流开始。……dragon错译龙是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话语力量在华建构的结果。……中国不可能改变《圣经》中对dragon是撒旦、恶魔的界定。
20世纪50年代,对美国人来说,中国是恐怖与邪恶的象征。
“中国威胁论”在西方国家蔓延。2005年,法国里昂证券亚洲分部推出了一份有关中国发展的报告,其封面画不无渲染之意:中国巨龙正在吞噬地球。从报告的数据看,中国2004年已成为世界钢铁、铜、燃煤、铁矿等原料最大的消费国。
——摘编自人民网《永远的误读——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中,鸦片战争前后、20世纪50年代、21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朕(朱元璋)君临天下,抚治华夷,一视同仁,无间彼此。推古圣帝明王之道,以合乎天地之心……远邦异域,咸使各得其所,闻风向化者,争先恐后也!”
——《明史·外国志(吉里)》
“其王知我中国宝船到彼,遣部领赍衣服等物人马千数迎接……,又差人赍礼象马迎接……金拄杖二人,接引如前礼。其王恭礼拜迎诏敕,叩谢加额,开读赏赐。”
——费信:《星槎胜览》
材料三
大国竞争的核心是文明的竞争,大国崛起的核心是文明的崛起。一部人类文明史证明了这样一条规律:可能成为世谁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文明,谁就是强国。历史深层的运动,决定着哪些国家有条件实现“崛起”。这“历史深层的运动”,便是文明的运动。
——李洪峰《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四
100多年屈辱外交的历史,使中国在1949年后形成了自尊心态。这种自尊心态有两种表现,一表现为自强不息和奋斗精神,另一则表现为过分自尊,对国与国交往中出现的一些冲突、矛盾和摩擦,不能冷静面对,往往作出超出需要的强烈反应。
——叶自成《中国成为世界强国后需要怎样的国家心态》
(2)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说说你的中国崛起观。
试卷答案
1.D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A错误;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不是战略反攻,B错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C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是为了中国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而建立的,D正确。
2.A
中国同美国、俄罗斯、欧洲、金砖国家发展不同类型的关系,表明当今中国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以适应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故A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故C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中国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D错误。故选A。
3.C
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解放军海防使命任务不断变化,主要是因为海军实力不断增强,而海军实力增强的基础来自于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故排除D,C项正确。材料强调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促使人民解放军海防使命任务不断变化,与我国的外交方针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我国坚决维护领海主权,而是强调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促使人民解放军海防使命任务不断变化,排除B。
4.B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中国根据不同国家发展不同类型的国家关系,表明中国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B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一贯的外交方针,并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
5.B
“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体现出新时期中国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B项正确;A与材料联合国为中心信息不符;C属于一直坚持的外交方针,不符合主题;D是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
6.B
材料“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说明中美俄三国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故B项正确;A项“取决”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中美关系出发点是中国、美国的国家利益,故C项错误;三国间关系相互影响,故D项错误。
点睛:材料“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三国之间的关系。
7.D
材料“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积极履行国际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我国同世界大国建立“伙伴关系”,故B错误;材料也不能体现我国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故C错误。故选D。
8.A
中国同美国、俄罗斯、欧洲、金砖国家发展不同类型的关系,表明当今中国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以适应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故A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故C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中国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D错误。故选A。
9.A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300多项多边条约”、“联合国维和”的信息归纳可知,这是多边外交的成就,故A项正确;材料中“130多个”“300多项”表明,外交涉及的不可能都是世界大国,故B项错误;“联合国维和”、“反恐”不是经济方面,概念错误,故C项错误;以上外交对象应该包括世界大国、发展中国家、国际组织等,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故答案选A。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时期的外交?多边外交
【名师点睛】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和国际格局多极化、民主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中国由努力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发展为积极谋求国际秩序的重大发展,具体体现为“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这是中国外交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是中国外交领域一个新的理论平台。表明中国要完全成为国际社会的成员,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与世界融合,已成为国际体系的维护者、建设者和改革者。
10.C
本题考查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都属于区域经济、政治组织,中国国家领导人多次参加这两个组织的重大活动,反映了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C项符合题意;A、B、D均与“地区性国际组织”不符。
11.B
根据题干可知,中国根据不同国家发展不同类型的国家关系,D项正确。A项符合题干中与俄罗斯的关系,排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一贯的外交方针,排除B。C项与题干无关,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12.D
“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以及开展人道主义救援等国际义务”体现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是维护世界和平,故D正确;新兴区域合作不是材料信息,故A错误;从“防”向“攻”转变不是中国外交目标,故B错误;材料没有比较和其他国家外交比较,故C错误。
13.B
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以维护地区和平、安全为宗旨,B正确;上海合作组织不是经济区域组织,不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产物,AC错误;亚太经合组织实施单边和集体行动相结合的原则,不符合上海合作组织,排除D。
14.A
“上海精神”的内涵主要涉及到国家之间的和平相处与合作,这是在新时代新背景下对成员国团结协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大务实合作力度十分重要的,有利于建设一种新型的国家关系,故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出有关国际争端的问题;C选项过于片面,只强调了经济问题;D选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不仅仅限于亚洲,俄罗斯属于欧洲国家。
15.B
“上合组织”指的是上海合作组织,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上合组织的宗旨是“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充分体现我国新时期“不结盟”、“无敌国外交”的外交政策,故B的表述符合题意。A为万隆会议精神,根据上合组织宗旨可以得出C、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CD。
16.(1)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世界性联系的加强;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意义:适应了国际合作和发展的需要,是当今全球治理的重要载体,成为多边外交的重要舞台。
(2)第一阶段:冷战;中美对抗;中国外交实行一边倒方针。第二阶段: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文化大革命。第三阶段: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中国改革开放。
期待:积极参与,趋利避害;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于国际组织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一“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世界性联系的加强、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等方面思考作答。关于国际组织产生和发展的意义,根据材料一“17世纪的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开创了国际关系史上通过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二战结束时建立的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开创了国际组织发展史上的新纪元”等信息可从适应国际合作和发展、当今全球治理的工具、多边外交的舞台等方面思考作答。
第一小问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对各阶段进行分析即可。第一阶191971年,中国很少参与当时世界上主要的国际性组织”,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美苏冷战、中美对抗、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等方面分析原因即可。第二阶段1972-1989年,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但对国际组织的参与还是比较有限的”,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文化大革命等方面分析原因即可。第三阶段,“1989年至今,中国开始全面深入参与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重要的国际组织”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中国改革开放等方面分析原因即可第二小问,关于对新时代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发展的期待,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做负责任的大国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思考作答。
17.(1)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成为西方列强侵略、掠夺的对象。
20世纪50年代:世界处于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方针;中国抗美援朝。
21世纪:中国威胁论;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提高;中国成为西方强有力的竞争者;中国努力维护世界和平,抵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崛起观:继承发扬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克服自大、自卑、过分自尊的心态;应该发扬自强不息和奋斗精神;树立开放自信、不亢不卑、坦荡、主动、乐观、负责任的大国心态。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要结合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进行分析即可,例如,20世纪50年代,当时正在经历冷战而中国一边倒向苏联必然就会形成恐怖与邪恶的形象等。
(2)中国崛起观其实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可以进行开放性回答,在回答时结合材料二、三、四进行回答即可,例如,材料四说到了大国崛起的核心是文明的崛起,据此可以得出中国崛起是文明的崛起,中国的崛起在继承发扬中华文明,是在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等答案均是可以的。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此类问题就是考查学生分层次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要不断提高从材料字里行间中寻找 “答案”的能力。例如,本题的第二问就可以直接从材料中寻找到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节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
1、调整背景
国际形势发展:
在政治上,第三世界力量发展,西欧、日本、中国迅速崛起,这些说明在政治上,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在经济上,经济全球化趋势也日益明显,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度增加。
国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调整依据:邓小平的科学判断: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3、方针、原则: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主要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保障国内建设
5、具体表现:实行不结盟政策
含义: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成政治、军事同盟。
实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二、重大的外交活动:
(一)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积极参与联合国行动(维和行动、裁军问题谈判等等)
2、倡导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次首脑会晤。
(二)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1、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1年
2001年,上海举办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上海合作组织
性质: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成员国地理位置、合作领域)
特点:成员国结伴而不结盟(国家关系)
合作模式:领域广泛、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
意义: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营造和平的周边环境。
参与多边经济领域的外交活动:恢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地位;加入WTO.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