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导入新课 竹里馆, 辋wǎng川别墅的胜景之一,位于陕西蓝田南八里的峣yáo山之口,是王维隐居的终南山辋川山庄的一处地方。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竹里馆”。这首诗是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竹里馆王维学习目标1、复习与王维相关的文学常识;
2、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3、学习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
4、背诵、默写诗歌。走近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汉族,唐朝太原祁州人(今山西省祁县人),唐代杰出诗人、画家,开元进士,后官至尚书右丞。他的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晚年无心仕途,比较消极,追慕隐逸恬静有皈依佛教,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王维有《王右丞集》传世。创作背景 《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朗读诗歌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huáng) /里,
弹琴/复/长啸(xiào)。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字词注释 ⑴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⑶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⑷深林:指“幽篁”。
⑸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⑹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也指吹口哨。翻译诗歌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我又是弹琴又是长啸。
竹林深处清幽寂静无人知晓,
只有那天上的明月将我相照。诗歌赏析 前两句写诗人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但琴声似乎不足以宣泄郁抑之情,所以长啸一声。王维居竹林之中,效阮籍长啸,以阮籍自比,表现自己对权奸的不满。
竹之品格,叶如箭指,质如坚石,干可断而不可改其直,身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诗人独坐幽竹之中,是表示自己具有翠竹一样的气节的。 后两句是一步渲染那种孤寂的情绪和气氛的。明月相照,不仅点明坐得久,坐到明月东上,更主要的是想表明惟有天上明月是知己。明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它独自放射光辉于青天碧海之中,也像诗人一样。深林幽篁使人有暗绿色的联想,有寂寞沉郁的感觉,画面是暗淡的,现在忽然“明月来相照”,使幽暗的竹林,洒上一层银白的色彩,这种变化似乎增添了一股生气,一层诗意,孤寂之感一扫而光,竹林、明月、诗人都融化到静穆和谐的夜色之中了。 这短短的只有二十个字的诗,有景有情(幽静之景、幽独之情)、有声有色(琴啸之声、林月之色)、有静有动(独坐弹啸)、有实有虚(前两句实写其景,后两句虚写其情),对立统一,相映成趣。读这首诗,就仿佛是欣赏一幅立体而富于变化的人物风景画,这诗情画意,实为作者之高手妙作。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分析诗歌前两句(叙事):
孤独郁闷
弹琴长啸
后两句(抒情):
明月相伴
宁静淡泊 课堂练习 1、请简要分析“竹”这一艺术形象在诗中的作用。
诗中的竹与夜色、明月一起,形成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志趣。2、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
“幽篁”指的是幽深的竹林。“长啸” 指的是长声呼啸。
3、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4、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小结 《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与及情趣的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