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材料一 :秦地处中国西北部的渭河流域,这一地理位置有助于秦获得胜利,因为渭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易守难攻……
公元前318年,秦占领了四川的产粮大平原,这大大地扩大了秦的地盘、增强了秦的力量……
加上秦的统治者都是些能干又野心勃勃的现实主义者,率先应用法家学说,将所有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上。
材料二 : 战国七雄长期征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渴望结束割据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安定已成为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
材料三: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1)秦国地处关中,地势险固,易守难攻(2)物产丰富,充足的物质财富能够供应长期战争(3)嬴政精心勤政,有雄才大略(4)人民渴望统一(5)商鞅变法奠定基础 一、秦灭六国 1、原因:远交近攻,各个击破一、秦朝统一过程 韩 赵 魏 楚 燕 齐 公元前221年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地位:秦朝前230年—前221年嬴政(秦始皇)咸阳2、秦朝的统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嬴秦战国初期的秦国秦楚齐燕赵魏韩战国后期秦灭六国前230能灭韩前228能灭赵前225能灭魏前223能灭楚前222能灭燕前221能灭齐前230年
—前221年想一想: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 在统一环境下,国家能够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政策与措施,减少阻隔,促进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问题思考:“秦国”和“秦朝”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重要的诸侯国。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强大。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了秦朝。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思考:国家统一了,现在威风了。但是,这么大的国家该怎么治理呢?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皇 帝最高统治者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伏羲、神农、燧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皇位世袭、皇权独揽、皇帝独尊 相关史事朕知识拓展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跪射俑立射俑驾车的御官俑将军俑 他们正在做什么? 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三、巩固统一的措施1.目的2.措施小篆、
隶书 (1)统一文字;(2)统一货币;度[长度]衡[重量]量[容积](3)统一度量衡(5)
开
凿
灵
渠;灵渠漓江湘江(6)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临洮辽东陇西南海东海长城一带四、秦朝疆域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秦朝的统一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合并,国家统一、疆域扩大而产生的安定与荣耀,更是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融合给人民心理上的强烈认同感与凝聚力。正是有了这种情感与力量,在以后的岁月中,哪怕再多的政权,再乱的形势,再强的外敌,都休想把中华民族分割开来。称量物品(一般指粮食)用统一大小的量具,即重量单位要一致,长度单位要一致,所有的马车两车轮的间距要相等,写书信或文章时用相同的文字。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研读:想一想,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材料研读: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介绍的是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和车轨的措施。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货币的统一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度量衡的统一,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便利了经济的发展。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有利于全国各地交通的顺畅。秦始皇实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秦统一中国秦统一六国秦巩固和维护统治的措施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北南公元前221年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北修长城拒匈奴南通灵渠平越疆⑴皇帝:至高无上,大权独揽
⑵中央:丞相(行政)
太尉(军事)
御史大夫(监察)
⑶地方:郡县制 1、试比较周朝和秦朝的有关制度,填写下表的空白处。 课后活动: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分封制 2、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那么,文字上的统一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请谈谈你的看法。课后活动: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
1、文字的统一,便于国家政令的发布和贯彻执行,有利于政治上巩固统一;
2、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3、文字的统一,便于各地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汉字的演进与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发展。
总之,文字的统一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临洮辽东东 海 南 海陇西长城一带咸阳1.秦朝都城
2.长城起止点(西、东)
3.秦朝疆域(东、西、北、南)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