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17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望天门山》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学习
目标
一、知识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学习本首诗的生字,并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理解诗中的重难点字词,学会串联整首诗的意思。
3、学习诗人写景、抒情的手法,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诵使学生融入情境,在赏析景物中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2、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句的意思。
2、理解诗中的重难点字词,学会串联整首诗的意思。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难点
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出示山的图片
2、我们学过很多关于山的诗句,也积累过很多的诗句,你能说说你所积累的关于山的诗句吗?
3、指名回答
预设: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
4、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许多名山大川,或风光秀丽,或雄伟壮阔,自古以来,许多诗人为我国的壮丽山河,留下了千古佳句,唐朝大诗人李白在25岁那年,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望天门山》。
相关链接:天门山
天门山雄踞芜湖市北郊长江畔,因李白《望天门山》一诗而天下闻名。天门山系“夹江对峙”的东梁山、西梁山之并称。天门二山中以东梁山最为陡峭,突兀江中,如刀削斧砍,巍巍然砥柱中流,令一泻千里的长江折转北去,形成『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奇特景象。千百年来,以其独有的山形水势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历代名流、墨客来遨游题咏。
5、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欣赏图片
指名回答
鼓励学生发言
齐读
生了解天门山
齐读
本节课通过学生已有的认知进行回顾,欣赏山的图片,回顾写山的古诗,指导本课跟山有关。进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4)通读古诗,给诗文划分小节,注意句子的停顿。
2、出示课件: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duàn chǔ zhì gū fān
断 楚 至 孤 帆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古文识字
楚,甲骨文(芔,草丛、荆丛)(足,脚),表示穿行于荆丛之中。
至,甲骨文是指事字,?下面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地板或床铺,倒写的“交”表示倒卧的人,所以“至”的整个字形表示一个人倒在床上,叉腿而卧。造字本义:回到家里,躺下休息。
3、开展识字游戏,出示要求:
(1)小组长带领全组讨论,识记生字。
(2)分享你们的识字方法。
(3)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4、出示生字卡片
5、小组派代表,上台认读,比一比谁读的最好。
(三)交流汇报
1、出示古诗, 介绍诗人: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的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2、写作背景:《望天门山》当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春夏之交,二十五岁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初次经过天门山所作。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古诗细细地品读。
二、理解古诗大意
1、《望天门山》这题目是什么意思?
远看天门山。
2、试读全诗,理解词语的意思,根据词义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1)出示: 天门中断楚江开
词意:
天门山:今安徽省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长江中下游地带在古代属于楚地,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句意: 天门山被长江水从中间断开,
(2)出示:碧水东流至此回
词意: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回:回旋,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句意: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打着回旋,急转而去。
(3)出示:两岸青山相对出
词意: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句意: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
(4)出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词意:
日边:天边。
句意: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驶来。
三、再读古诗,感受韵律
(一)《望天门山》描写了怎样的景色?随着诗人行舟的方向,我们依次看到哪些景色?
《望天门山》是一首写景诗,诗人使用动态的画面写出了天门山雄伟壮观的景色。随着诗人行舟的方向,我们依次看到: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从日边驶来。
(二)学习第一句
1、课件出示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
2、这句诗写了什么山,哪里的水?
天门山、楚江水
3、从画面我们感受到了天门山怎么样?用词语形容
高耸、雄伟,险峻
这样雄伟的山被江水冲断,我们又感受到了水怎么样?
湍急,汹涌,奔腾
4、“断”、“开”这两个字让我们感受到了水劈山断的壮观景象。
5、指导朗读第一句话,读出壮观的景象。
(三)学习第二句
1、课件出示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
2、根据画面理解“回”,“回”字让我们仿佛浪花拍打岩石的美景。
3、相关链接:绿色的水
我们常在古诗中看到“碧波荡漾”、“碧流”、“碧水”等词,难道江水真的是碧绿色的吗?
其实这是因为我们的眼睛欺骗了我们,江水并不是纯净的水,里面含有杂志,而且水的深度都比较大,当水层厚度超过两米时,由于光的折射和反射的作用,水的颜色会发生变化,这就跟把衣服放在水盆里,衣服的颜色会变深,而水的颜色看起来也会有所变化是一个道理。同时水中还有些水藻、微生物等,它们都是有颜色的,所以湖中或溪中的水呈现出碧绿色。这跟海水是蓝色的道理是一样的。
4、知识拓展:
“碧”,像青色的水晶,似绿色的翡翠,难怪诗人对“碧”字情有独钟。
贺知章笔下垂柳的色彩是“碧”,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杨万里笔下莲叶的色彩是“碧”,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杜甫笔下春草的色彩是“碧”,读——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李白笔下楚江水的色彩也是“碧”,读——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5、让我们想象画面,读出那壮观的气势来。
6、谈谈你对前两句的体会。
诗的前两句通过运用“断、开、流、回、出、来”这六个动词,使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试的动态,表现了天门山景色的奇美壮观,也写出了天门山雄奇险峻的壮美气势。
(四)学习第三、四句
1、出示第三、四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出示图片
3、作者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高兴,喜悦。
4、为什么高兴?
因为诗人陶醉在美丽的山水之中了。
5、“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
6、你知道李白是站在哪里望天门山的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小组合作,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生:小船上。通过“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句诗了解的。“相对出”应该是两岸的青山变得越来越清晰,是因为诗人坐着小船,越来越靠近天门山。
7、此时此刻,你的头脑中又出现了什么画面。
生:两岸的青山一会出现,一会又忽闪不见,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然驶来。
8、指导朗读:读出青山绿水的心情。
9、谈谈你对后两句的体会。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
(五)悟诗情
过渡句:青山、绿水、孤帆、红日,好一幅美轮美奂的画面,短短的几句诗,却表达了作者美丽的山水真情。
1、这首《望天门山》早已成为千古佳句,让我们闭上眼睛,脑海中想象那美丽的画面,试着背诵一下,让它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
指名背诵、齐背。
2、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我们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感情和心情呢?
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的心情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4、带着这种感情随音乐朗读。
四、链接课外延伸
关于写山的古诗: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五、生字书写
课件出示生字: 断 楚 至 孤 帆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找一找:
左右结构:断、孤、帆
上下结构:楚、至
(2)换一换:“孤”换掉“子”加上“犭”,是“狐”。
“帆”换掉“巾”加上“工”,是“巩”。
2、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断、楚、至、孤、帆”并讲述:
课件出示 :断:先写“米”,第六笔为点,再写“??”,左宽右窄。
组词、造句
课件出示 :楚:上面两个“木”的最后一笔均为点,右边的“木”比左边的稍高。
组词、造句
课件出示 :至:上下部分大小相等,宽度基本一致,最后一笔横要把上面托住。
组词、造句
课件出示 :孤:左小右大,左边的“子”最后一笔为提。
组词、造句
课件出示 :帆:左小右大,第四笔为竖撇。
组词、造句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课件出示提出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六、拓展阅读
1、天门山的青山绿水,让诗人由衷的热爱,他写的《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同样是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
2、出示《望庐山瀑布》,感悟诗意。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析: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七、课堂练习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qiē duàn chǔ jiāng zhì shǎo gū fān
(切断) (楚江) (至少) (孤帆)
(二)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填空。
1.《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人称“诗仙”,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早发白帝城》 、《望庐山瀑布》 。
2.这首诗通过断、开、流、回、出、来六个动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天门山雄伟壮观的美景。
自读古诗
指名读要求
指名读
齐读
指名读
齐读
口头组词
生了解古文
识字游戏
比读
指名读
生了解诗人
生了解写作背景
指名回答
指名读
生记忆
试着自己解释
指名读
生记忆
试着自己解释
指名读
生记忆
试着自己解释
指名读
生记忆
试着自己解释
生读古诗完成填空
指名读
指名回答
生想象说词
生想象说词
生感悟
有感情朗读
指名读
生感悟
生了解
指名读
齐读
指名读
齐读
指名读
齐读
指名读
齐读
生感悟
指名读
齐读
欣赏图片
生感悟
生感悟
生感悟
小组交流讨论
集体交流
生感悟
有感情朗读
生感悟
指名背诵、齐背。
集体交流
有感情朗读
指名读
齐读
生了解
学生各抒己见
识字记字游戏
组词
生观察
组词造句
生观察
组词造句
生观察
组词造句
生观察
组词造句
生观察
组词造句
习字本上描红、临写
指名说
自由读
生了解
自主完成练习
本环节共分七个模块展开,第一环节初读古诗、学习字词,让学生自读古诗,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第二环节是理解古诗大意,通过理解题目及字词,进而根据词义理解每句诗的意思;第三个环节是再读古诗,感受韵律,通过把古诗进行解剖,一一展开,借助图片理解古诗,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本课的理解;第四个环节是链接课外延伸,拓展古诗,赏析古诗;第五个环节是生字书写,规范学生的写字习惯;第六环节是课外阅读;第七个环节是课堂练习,通过练习进行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整首古诗。
2、请把自己当作诗人身临其境,想一想身在画境中的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和感受?把想到的写出来和小组内同学展开讨论。
课堂小结
《望天门山》是一首写景诗,诗人使用动态的画面写出了天门山雄伟壮观的景色。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的心情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篇关于祖国河山的古诗。
对本节课主要内容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理解。
板书
望天门山
楚江 开 (吞吐山河)
碧水 回 (急流回荡)
热爱、赞美
青山 出 (雄山对峙)
孤帆 来 (江水天来)
第17课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同步练习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zhōnɡ duàn chǔ jiānɡ ɡū dú
( ) ( ) ( )
fān chuán bì shuǐ zhì cǐ huí
( ) ( ) ( )
二、比一比,组词语。
断( ) 青( ) 孤( ) 帆( )
继( ) 请( ) 狐( ) 凡( )
三、给下列诗句填上合适的颜色。?
1、天门中断楚江开,(??)水东流至此回。
2、两岸(??)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远上寒山石径斜,(??)云生处有人家。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于二月花。
5、(??)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6、春风又(??)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7、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杏出墙来。
8、日照香炉生(??)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四、古诗理解。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读古诗,理解字词的意思.
(l)望: 。???? (2)开: 。
(3)出: 。?????(4)日边: 。
2、全诗四句共两层意义,前两句为第一层,着重写 和 ,后两句为第二层,“两岸青山相对出”,一个“ ”字,逼真地写出了天门山夹江对峙,而且由两岸伸向江心的态势,给人以 的感受;“孤帆一片日边来”是 ,一个“ ”字,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一片”由远及近,由大而小的情景。
五、阅读理解。
姥姥家的小院
今年暑假,我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最有趣的是到农村的姥姥家,我最喜欢姥姥家的小院。
院子西南角,几根长竹竿架上,爬满了花藤,稠密的绿叶衬着紫红色的花朵,又娇嫩,又鲜艳,远远望去,好像一匹美丽的花布。
院子东北角是由金瓜架搭起的棚子。光滑滑的金瓜像吊灯似的挂在藤上。瓜棚下面有桌子。晚上,灯亮了。孩子们在这里读书,下棋,大人们也在这里乘凉,闲谈。
院子东面栽着几株像巨人一样高大的白杨,还有几株果实累累的果树。白杨树挺直了高大的躯干,碧绿的叶子被风吹得哗哗直响,在响声中可以闻到果子的清香。
院子南面是一片碧绿的小菜园。韭菜绿油油的,茄秧上挂满了嫩茄,半红半绿的辣椒像害羞似的,藏在茂密的绿叶中,还有西红柿、黄瓜……各种各样的蔬菜,为农家增添了乐趣。
姥姥家的小院,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1、短文的结构为 ,全文是围绕 写的。
2、按照短文内容填空。
姥姥家的院子西南角,有 ,东北角是 ,院子东面栽着 ,院子南面栽着 ,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3、这篇文章是按 顺序写的。表示这种顺序的词语有: 、 、 、 。
第17课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同步练习答案
三、给下列诗句填上合适的颜色。?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6、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7、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8、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四、古诗理解。
1、(l)望:远望。(2)开:断开。(3)出:突出、出现。(4)日边:天边。
2、 山 水 出 动态美 远望 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能力。
五、阅读理解。
1、 总分总 姥姥家的小院,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整体的把握。
短文的结构有三种:总分式, 分总式,总分总式。从整篇文章看,开头“今年暑假,我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最有趣的是到农村的姥姥家,我最喜欢姥姥家的小院”引出下文。2到5自然段从三个方面具体介绍,最后一个自然段“姥姥家的小院,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总结全文。
全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即全文的中心句,其实也是文章的思想感情、写作目的。中心句绝大多数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它起着“总起”或“总结”的作用,一般比较容易找出来。如果开头与结尾都不适合,则在文中去找。
2、 花 金瓜架搭起的棚子 白杨 小菜园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西南角有什么?就该在第2自然段找。以此类推。做这类题,要找出相关的自然段,然后带着问题去分析。
3、 空间 西南角 东北角 东面 南面。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写作顺序的把握。这篇文章有不少的表示方位的词,如“西南角”、“东北角”、“东面”、“南面”。与方位有关的是空间顺序。
课件52张PPT。17、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部编版 三年级上第一课时新知导入新知导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21世纪教育新知导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新知导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相关链接 天门山雄踞芜湖市北郊长江畔,因李白《望天门山》一诗而天下闻名。天门山系“夹江对峙”的东梁山、西梁山之并称。天门二山中以东梁山最为陡峭,突兀江中,如刀削斧砍,巍巍然砥柱中流,令一
泻千里的长江折转北去,形成『碧水东流至此
回』的奇特景象。千百年来,以其独有的山形
水势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历代名流、
墨客来遨游题咏。新知导入望天门山21世纪教育自读课文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通读古诗,给诗文划分小节,注意句子的停顿。新知讲解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识记生字duàn chǔ zhì gū fān
断 楚 至 孤 帆我会读1、根据拼音读一读2、开火车认读生字识字解词 孤独 孤帆 楚国 楚江 中断 至今 至少 我 来 组 词断 楚 至 孤帆 帆船孤 帆21世纪教育古文识字楚至表示穿行于荆丛之中。回到家里,躺下休息。新知讲解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走近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的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21世纪教育写作背景 《望天门山》当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春夏之交,二十五岁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初次经过天门山所作。新知讲解《望天门山》题目是什么意思?远看天门山。21世纪教育新知讲解天门中断楚江开,天门山:今安徽省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新知讲解天门中断楚江开,楚江:即长江,长江中下游地带在古代属于楚地,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21世纪教育新知讲解句意:
天门山被长江水从中间断开。天门中断楚江开,新知讲解碧水东流至此回。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回:回旋,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21世纪教育新知讲解句意:
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打着回旋,急转而去。 ;碧水东流至此回。新知讲解两岸青山相对出,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新知讲解句意: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两岸青山相对出,21世纪教育新知讲解 孤帆一片日边来。日边:天边。新知讲解句意:
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驶来。 孤帆一片日边来。新知讲解 《望天门山》描写了怎样的景色?随着诗人行舟的方向,我们依次看到哪些景色? 《望天门山》是一首写景诗,诗人使用动态的画面写出了 。随着诗人行舟的方向,我们依次看到: , , ,
。天门山雄伟壮观的景色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从日边驶来新知讲解天门中断楚江开, “断”、“开”这两个字让我们感受到了水劈山断的壮观景象。这句诗写了什么山,哪里的水?天门山、楚江水山:高耸、雄伟,险峻水:湍急,汹涌,奔腾21世纪教育新知讲解碧水东流至此回。“回”字让我们仿佛浪花拍打岩石的美景。相关链接 其实这是因为我们的眼睛欺骗了我们,江水并不是纯净的水,里面含有杂志,而且水的深度都比较大,当水层厚度超过两米时,由于光的折射和反射的作用,水的颜色会发生变化,这就跟把衣服放在水盆里,衣服的颜色会变深,而水的颜色看起来也会有所变化是一个道理。同时水中还有些水藻、微生物等,它们都是有颜色的,所以湖中或溪中的水呈现出碧绿色。这跟海水是蓝色的道理是一样的。绿色的水 我们常在古诗中看到“碧波荡漾”、“碧流”、“碧水”等词,难道江水真的是碧绿色的吗?知识拓展贺知章笔下垂柳的色彩是“碧”——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杨万里笔下莲叶的色彩是“碧”——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杜甫笔下春草的色彩是“碧”——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李白笔下楚江水的色彩也是“碧”——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新知讲解 诗的前两句通过运用“断、开、流、回、出、来”这六个动词,使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试的动态,表现了天门山景色的奇美壮观,也写出了天门山雄奇险峻的壮美气势。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21世纪教育新知讲解 “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作者此时的心情怎么样?诗人陶醉在美丽的山水之中了。高兴,喜悦。新知讲解 李白是站在小船上望天门山。
通过“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句诗了解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思考:
你知道李白是站在哪里望天门山的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小组合作,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相对出”应该是两岸的青山变得越来越清晰,是因为诗人坐着小船,越来越靠近天门山。21世纪教育新知讲解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新知讲解 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的心情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21世纪教育拓展延伸赏析:
诗以“望”入题,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朗读背诵21世纪教育生字书写1、小组长带领全组讨论,识记生字
2、分享你们的识字方法断 楚 至 孤 帆21世纪教育生字书写找一找左右结构:断、孤、帆。
上下结构:楚、至。换一换“孤”换掉“子”加上“犭”,是“狐”。
“帆”换掉“巾”加上“工”,是“巩”。21世纪教育生字书写书写指导:
先写“米”,第六笔为点,再写“??”,左宽右窄。断duàn组词:中断 断开造句:人的思维随时会被中断,随时被激活。21世纪教育生字书写书写指导:
上面两个“木”的最后一笔均为点,右边的“木”比左边的稍高。楚chǔ组词:楚江 楚楚动人造句:杏花的花瓣只有小小的五片,小巧玲珑,楚楚动人,好像被人一碰就会掉了。生字书写书写指导:
上下部分大小相等,宽度基本一致,最后一笔横要把上面托住。至zhì组词:至今 至少造句: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生字书写书写指导:
左小右大,左边的“子”最后一笔为提。孤gū组词:孤帆 孤独造句: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适应孤独,没有人会帮你一辈子,所以你要奋斗一生。21世纪教育生字书写书写指导:
左小右大,第四笔为竖撇。帆fān组词:孤帆 帆船造句:如果说人生的一艘帆船,自信便是那鼓起的风帆,让人勇往直前。生字书写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拓展提高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赏析: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课堂练习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qiē duàn chǔ jiāng zhì shǎo gū fān
( ) ( ) ( ) ( )
二、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填空。
1、《望天门山》是 代诗人 所作,人称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 。
2、这首诗通过 、 、 、 、 、 六个动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 的美景。
切断楚江至少孤帆唐李白“诗仙”《早发白帝城》 、《望庐山瀑布》 断天门山雄伟壮观开来出流回课堂总结 《望天门山》是一首写景诗,诗人使用动态的画面写出了天门山雄伟壮观的景色。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的心情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板书设计望天门山
楚江 开 (吞吐山河)
碧水 回 (急流回荡)
青山 出 (雄山对峙)
孤帆 来 (江水天来)热爱、赞美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整首古诗。
2、请把自己当作诗人身临其境,想一想身在画境中的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和感受?把想到的写出来和小组内同学展开讨论。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