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物质的转化(第4课时)(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5 物质的转化(第4课时)(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10-18 19:38:16

文档简介

第5节 物质的转化 第四课时 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能通过加盐酸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①AgNO3→HNO3②Fe2O3→FeCl2③Cu→CuCl2④Cu(OH)2→CuCl2⑤Fe→FeCl3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⑤
2.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①C→CO→CO2
②Al→Al2O3→AlCl3
③Na2CO3→NaCl→NaNO3
④CaCO3→CaO→Ca(OH)2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物质间的转换,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
A.Fe→Cu B.Mg→MgO C.NaNO3→NaCl D.H2SO4→HCl
4.某同学在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后,绘制了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制取MgSO4的思维导图,其中所选用的物质错误的是(  )
A.①﹣Mg B.②﹣MgCl2
C.③﹣H2SO4 D.④﹣Mg(OH)2
5.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FeFe2O3Fe(OH)3 B.CuOCuSO4CuCl2
C.SSO2H2SO4 D.CO2Na2CO3NaOH
6.工业上制取尿素的主要反应原理是:CO2+2NH3CO(NH2)2+H2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B.尿素不能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
C.尿素中碳、氧、氮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2:4
D.上述反应中,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质量比为22:17
7.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
A.H2O2 H2H2O
B.SO2SO3 H2SO4
C.CuSO4溶液 Cu(OH)2 CuO
D.CaCl2溶液CaCO3 Ca(OH)2
8.近年来有人提出了利用处理后的海水(主要成份是氯化钠溶液)吸收含二氧化硫的废气,该方法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B.图中反应①属于分解反应
C.反应③中,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变化 D.反应④中的反应物是两种酸
9. 只用一种试剂鉴别NaOH、Ca(OH)2、稀硫酸三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
A、酚酞试液 B、石蕊试液 C、盐酸 D、碳酸钠溶液
10. 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NaOH、Na2CO3、Ba(OH)2三种溶液区别分开来,这种试剂是( )
A.H2SO4 B.HCl C.CaCl2 D.NH4Cl
11、欲鉴别石灰水、稀盐酸、蒸馏水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 ,提供的试剂有:①纯碱溶液 ②紫色石蕊 ③酚酞试液 。只用一种试剂可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 )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或② D、①或②或③
二.填空题
12.2017年12月28日,全球首段承载式太阳能光伏发电公路试验段在我省建成通车。高纯硅是光伏发电的重要材料,生产高纯硅的流程图如图:
(1)生产高纯硅需要对普通石英砂(含有少量Fe2O3杂质)进行提纯,其中酸洗是一个重要的步骤。请写出用盐酸除去Fe2O3的化学方程式   。
(2)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控制无氧、无水。在HSiCl3与H2反应过程中若混入O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HSiCl3遇水能剧烈反应生成H2SiO3、H2与HC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为了节约资源,上述生产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1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废旧干电池中有锌皮、铜帽(含金属Cu和Zn)、石墨、MnO2、NH4Cl等,若将生活中废旧干电池随意丢弃会造成水和土壤污染,因此将废旧干电池进行回收利用尤为重要。如图是回收废旧干电池成分的主要流程图(部分物质已略去)。
已知:2Cu+O2+2H2SO4═2CuSO4+2H2O.回答下列问题:
(1)从设备1中回收得到的非金属单质是   (填物质名称)。
(2)取少量回收得到的NH4Cl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现象是   。
(3)流程中B溶液的溶质有H2SO4、    和   。
(4)写出设备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在实验室用氧化铜、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制备氢氧化铜.
①小芳取少量氧化铜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硫酸,略微加热后得到蓝色溶液,接着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结果没有发现蓝色沉淀生成.请你帮助小芳分析未得到蓝色沉淀的原因   ;
②小刚取少量氧化铜和一定量稀硫酸,经过长时间加热,氧化铜全部溶解后,立即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结果也没有得到蓝色沉淀,试管中却意外出现了黑色固体.请写出生成黑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   .
③小孙取一定的氧化铜加入100克14%的稀硫酸,微热至氧化铜全部溶解.再加入11克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低温干燥后为6.2克.分析滤液中的溶质为   ,原来氧化铜的质量为   .
15.某工厂以石灰石为原料生产无水氯化钙的流程如图。原料石灰石中含有的杂质主要是硫酸镁、碳酸镁和氧化铁。回答下列问题:
(1)石灰石粉溶解时,氧化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加入试剂1是为了除去SO42﹣,则试剂1最好选择   (填序号);
A.Ba(NO3)2溶液 B.BaCl2溶液 C.MgCl2溶液
(3)试剂2是   (填化学式);
(4)检验“滤液”酸碱性,如果显碱性,还需加入适量的   提高产品纯度;
(5)操作Y的主要步骤包括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洗涤。
16.科研人员以纳米镍粒子为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和氢气混合加热生成甲烷和水。试回答: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该实验的成功有许多优点,写出一条即可   。
三.实验探究题
17.硫酸在工业上有着重要的用途。
I.以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为原料生产硫酸的原理及工艺流程可简示如下:FeS2SO2H2SO4
【原理】
【工艺流程】
(1)黄铁矿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工业生产过程中将矿石粉碎的目的是   。
(2)在吸收装置中,液体由上而下形成喷雾状的目的是   。
(3)在实验室模拟制硫酸时用如图装置吸收三氧化硫,除了达到与工业上相同的目的外,还可能考虑的因素是   。
(4)工业上常用石灰乳来吸收尾气中的二氧化硫,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生成物有一种是CaSO3)
II.黄铁矿锻烧后的另一种产物是铁的一种氧化物,其中铁氧质量比为7:3,则其化学式为   。该物质可用来生产氯化铁晶体。氯化铁也是常用的净水剂之一,相比于明矾,其作为净水剂的优点是   。
III.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来配制稀硫酸。实验室用密度为1.84g/cm3、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来配制500g 20%,需要水   g.溶解时,应   ,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该实验中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   。请写出稀硫酸的一种用途   。
IV.某化工厂以黄铁矿为原料产生硫酸。如果该厂生产98%的浓硫酸100t,不考虑其他各生产阶段的物料损失,需要含FeS260%的矿石质量为多少吨?(写出计算过程)
18.氯化亚铜(CuCl)广泛应用于冶金、电镀、医药等行业。CuCl制备流程如图:
已知:CuCl难溶于水和乙醇,在潮湿空气中易变质。
(1)“反应”中发生的化学变化是2CuCl2+Na2SO3═2CuCl↓+2NaCl+SO3,产生的SO3迅速与水化合生成一种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操作a”的名称是   。本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水除外)是   (填化学式)。
(3)可用“水洗”的原因是   ,检验水洗是否干净可选用试剂为   (填化学式)溶液。“醇洗”的目的是   。
(4)160gCuSO4 与足量NaCl经上述制备流程,可生成的CuCl最多是   g。
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C 4.B 5.D 6.D 7.B 8.C 9. D
10. A 11 . C
二.填空题
12.(1)Fe2O3+6HCl═2FeCl3+3H2O。
(2)爆炸。 HSiCl3+3H2O=H2SiO3+H2↑+3HCl↑。
(3)HCl。
13.(1)石墨;
(2)产生白色沉淀;
(3)CuSO4;ZnSO4;
(4)Zn+CuSO4=ZnSO4+Cu。
14.①硫酸过量;②Cu(OH)2CuO+H2O;③硫酸亚铁;4g.
15.(1)Fe2O3+6HCl═2FeCl3+3H2O;
(2)B;
(3)Ca (OH)2;
(4)稀盐酸;
(5)过滤。
16.(1)CO2+4H2CH4+2H2O;
(2)将二氧化碳转变为甲烷燃料,变废为宝(或减缓温室效应等)。
三.实验探究题
(4)Ca(OH)2+SO2=CaSO3+H2O;
II、Fe2O3,补充人体需要的铁元素;
III、398,将浓硫酸盐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烧杯,金属除锈;
IV、100t。
18.(1)SO3+H2O═H2SO4。
(2)过滤;NaCl。
(3)CuCl难溶于水;AgNO3;可以除去水,防止在后续步骤中CuCl变质。
(5)99.5。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2.5 物质的转化 第4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物质的转化
单元
第2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九年级上
学习
目标
通过实验方式总结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通过转化规律总结盐的制取
学会物质的鉴别
重点
1、通过实验方式总结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2、学会物质的鉴别
难点
学会物质的鉴别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在自然界中不断发生着各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图片观看(钟乳石)
石灰岩岩洞里的钟乳石和石笋,就是岩石中的碳酸钙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转化而成的
图片观看,更直观,更生活化
讲授新课
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实验探究:演示实验
1.将一只生鸡蛋(或螺蛳壳)放到盛有稀盐 酸的容器中,观察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
2.2分钟后,将生鸡蛋从酸中取出,用水冲蛋壳的变化洗干净,蛋壳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
3.将鸡蛋继续放置在稀盐酸中,10 分钟后取出,用水冲洗干净,蛋壳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
解释上述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表明,酸、碱、盐、氧化物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小组讨论:1.归纳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相互之间转化的规律。
2.以 Ca 为例,分析 Ca → CaO → Ca(OH)2 → CaCO3 的变化。
以 C 为例,分析 C → CO2 →H2CO3 → Na2CO3 的变化。
设计制取 ZnSO4 的 4 种方法。
总结:根据物质的相互转化规律,生成盐共有十种法:1、金属 + 非金属 = 盐(无氧酸盐)
2、金属 + 酸 = 盐 + 氢气
3、金属+ 盐 =盐 + 金属
4、金属氧化物 + 非金属氧化物 = 含氧酸盐
5、金属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6、非金属氧化物 + 碱 = 盐 + 水
7、酸 +碱 = 盐 + 水
8、酸 + 盐 = 新盐 + 新酸
9、碱 + 盐 = 新盐 + 新碱
10、盐 + 盐 = 新盐 + 新盐
实验探究:物质鉴别
实验目标:
1.进一步了解酸、碱、盐和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及相互间的关系。
2.能根据物质的特征反应进行物质的鉴别。
3.进一步体验科学家通过实验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实验器材:
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碳酸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 试液,蒸馏水,试管 6 支。
实验过程:
鉴别下表中的各对物质。
2.现有 4 包白色粉末,编号为 A、B、C、D,它们是硫酸铜、氯化钠、 硝酸钾、氢氧化钠,请通过实验,一一加以区别。
(1) 设计实验方案:依据物质的性质特征,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区别物质。
(2) 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写出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拓展:
1、物质鉴别的一般步骤:
物理方法:
依据特殊性质(如颜色、状态)等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白色沉淀(不溶物五种)——AgCl、BaSO4、CaCO3、
BaCO3、Mg(OH)2
蓝色沉淀(不溶物)——Cu(OH)2
红褐色沉淀(不溶物)——Fe(OH)3
红色固体——Cu
红棕色--(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
黑色固体——C、CuO、Fe3O4
蓝色溶液——含Cu2+ 的溶液,CuSO4溶液
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如FeCl3溶液
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如FeSO4溶液
化学方法:
分别取少量的样品,加入少量试剂充分反应,观察反应的现象,如有无沉淀、有无气泡、有无颜色的变化等,根据现象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方法:
②若物质间有明显的酸碱性差异,可选用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来鉴别。如:HCl、 NaOH、NaCl
③鉴别一组溶液时,若溶液中有酸、Ca2+的可选用Na2CO3等可溶性碳酸盐来检验。如:HCl、Ca(NO3)2、NaCl
④若阴离子相同而阳离子不同,可用强碱溶液[NaOH、Ca(OH)2、Ba(OH)2]来鉴别。如:CuCl2、MgCl2、FeCl3、NH4Cl。
⑤若被鉴别的物质为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可选用强酸为试剂来鉴别。如Fe粉、C粉、CuO(颜色都是黑色)。
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并记录实验现象:
1、鸡蛋壳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并不断上浮与下沉
2、蛋壳部分溶解,变薄了,
蛋壳表面凹凸不平
蛋壳大部分溶解,变成软壳蛋
CaCO3+2HCl===CaCl2+H2O+CO2
2、
3、
(2)
1、取4支试管分别取少量药品溶解,并贴好标签。
2、溶解时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钾
3、溶液为蓝色的是硫酸铜
4、将硫酸铜溶液分别滴入其他三个试管,出现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
5、最后无明显现象的为氯化钠
(3)
通过实验现象得到事实。使结论更真实
提升学生的总结能力
通过方程式分析更简洁
有实验进行物质鉴别,使理论联系实际。更有说服力
课堂小结
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板书
物质的转化
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1、两条纵线:
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
*金属+非金属→盐(无氧酸盐)
 *金属氧化物+氧气→碱(可溶性碱)
 *碱+盐→新碱+新盐          
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盐
 *非金属+氧气→非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水→酸
 *酸+盐→新酸+新盐          
2、四条横线:
 *金属+非金属→盐
 *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
 *碱+酸→盐+水
 *盐+盐→新盐+新盐
3、四条斜线:
 *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
 *碱+盐→新碱+新盐
 *酸+盐→新酸+新盐
4、两条折线:
 *金属+酸→盐+氢气
 *金属+盐→金属+盐
课件18张PPT。第5节 物质的转化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上新知导入在自然界中不断发生着各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石灰岩岩洞里的钟乳石和石笋,就是岩石中的碳酸钙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转化而成的新知讲解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1.将一只生鸡蛋(或螺蛳壳)放到盛有稀盐 酸的容器中,观察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2分钟后,将生鸡蛋从酸中取出,用水冲蛋壳的变化洗干净,蛋壳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 ________。
3.将鸡蛋继续放置在稀盐酸中,10 分钟后取出,用水冲洗干净,蛋壳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 __。
解释上述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鸡蛋壳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并不断上浮与下沉蛋壳部分溶解,变薄了,
蛋壳表面凹凸不平蛋壳大部分溶解,变成软壳蛋CaCO3+2HCl===CaCl2+H2O+CO2盐+氢气盐+水酸+盐碱+盐两中新盐盐+水盐+水盐+水碱+盐酸+盐新知讲解 研究表明,酸、碱、盐、氧化物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1.归纳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相互之间转化的规律。 新知讲解2.以 Ca 为例,分析 Ca → CaO → Ca(OH)2 → CaCO3 的变化。
以 C 为例,分析 C → CO2 →H2CO3 → Na2CO3 的变化。Ca + O2 = CaO
CaO + H2O = Ca(OH)2
Ca(OH)2 + Na2CO3 = CaCO3 ↓ + 2NaOHC + O2 = CO2
CO2 + H2O = H2CO3
H2CO3 + 2NaOH = Na2CO3 + 2H2O新知讲解 总结:根据物质的相互转化规律,生成盐共有十种法:
1、金属 + 非金属 = 盐(无氧酸盐) 2、金属 + 酸 = 盐 + 氢气
3、金属+ 盐 =盐 + 金属
4、金属氧化物 + 非金属氧化物 = 含氧酸盐
5、金属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6、非金属氧化物 + 碱 = 盐 + 水
7、酸 +碱 = 盐 + 水 8、酸 + 盐 = 新盐 + 新酸
9、碱 + 盐 = 新盐 + 新碱 10、盐 + 盐 = 新盐 + 新盐3.设计制取 ZnSO4 的 4 种方法。Zn +H2SO4 = ZnSO4 + H2↑ZnO +H2SO4 = ZnSO4 + H2O↑Zn +CuSO4 = ZnSO4 + CuZn(OH)2 + H2SO4 =ZnSO4 + 2 H2O新知讲解物质鉴别1.进一步了解酸、碱、盐和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及相互间的关系。
2.能根据物质的特征反应进行物质的鉴别。
3.进一步体验科学家通过实验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实验目标: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碳酸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 试液,蒸馏水,试管 6 支。实验器材:新知讲解实验过程:1.鉴别下表中的各对物质。
氯化钡溶液稀硫酸有沉淀生成H2SO4+BaCl2=BaSO4↓+2HCL紫色石蕊试剂变红的是稀盐酸碳酸钠溶液变浑浊的是石灰水Ca(OH)2+NaCO3=CaCO3↓+2NaOH2.现有 4 包白色粉末,编号为 A、B、C、D,它们是硫酸铜、氯化钠、 硝酸钾、氢氧化钠,请通过实验,一一加以区别。 (1) 设计实验方案:依据物质的性质特征,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区别物质。 新知讲解(2) 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1、取4支试管分别取少量药品溶解,并贴好标签。
2、溶解时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钾
3、溶液为蓝色的是硫酸铜
4、将硫酸铜溶液分别滴入其他三个试管,出现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
5、最后无明显现象的为氯化钠(3) 写出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SO4+2NaOH=Cu(OH)2↓+Na2SO4课堂拓展1、物质鉴别的一般步骤:物理方法:依据特殊性质(如颜色、状态)等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得出结论。白色沉淀(不溶物五种)——AgCl、BaSO4、CaCO3、
BaCO3、Mg(OH)2
蓝色沉淀(不溶物)——Cu(OH)2
红褐色沉淀(不溶物)——Fe(OH)3
红色固体——Cu
红棕色--(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
黑色固体——C、CuO、Fe3O4
蓝色溶液——含Cu2+ 的溶液,CuSO4溶液
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如FeCl3溶液
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如FeSO4溶液
课堂拓展化学方法:分别取少量的样品,加入少量试剂充分反应,观察反应的现象,如有无沉淀、有无气泡、有无颜色的变化等,根据现象分析、判断、得出结论。①若物质间有明显的溶解性差异、溶解时的热效应差异以及水溶液的颜色差异时,可用“水”来鉴别:如鉴别“CaCO3、NaOH、CuSO4、NaCl”。②若物质间有明显的酸碱性差异,可选用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来鉴别。如:HCl、 NaOH、NaCl③鉴别一组溶液时,若溶液中有酸、Ca2+的可选用Na2CO3等可溶性碳酸盐来检验。如:HCl、Ca(NO3)2、NaCl④若阴离子相同而阳离子不同,可用强碱溶液[NaOH、Ca(OH)2、Ba(OH)2]来鉴别。如:CuCl2、MgCl2、FeCl3、NH4Cl。方法:⑤若被鉴别的物质为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可选用强酸为试剂来鉴别。如Fe粉、C粉、CuO(颜色都是黑色)。课堂练习1、下列三组溶液:
(1)CuCl2、MgSO4、NaOH、BaCl2;
(2)NaOH、NaCl、HCl、FeCl3;
(3)K2SO4、Na2CO3、BaCl2、HNO3,不用其它试剂就可以区别开的是( )
A、1 B、1, 3 C、2, 3 D、1, 2,3D 课堂练习2.下列有关NaOH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
A.用NaOH固体干燥CO2气体
B.用酚酞溶液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C.用熟石灰和纯碱为原料制取NaOH
D.用CaCl2溶液除去NaOH溶液中的少量Na2CO3C课堂练习3.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变化关系,其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已知:甲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金属,丙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其中水溶液呈蓝色。请回答:
(1)甲可能是____,丙是_ ___;乙的一种用途是__ __。
(2)乙和丁反应生成丙,丁可能是__ __。
(3)写出甲与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 __。
(4)将甲与丙溶液充分混合后过滤,往滤渣中加入乙的稀溶液,没有观察到气泡冒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__ __,可能存在的阳离子是__ __。铁硫酸铜金属除锈氧化铜Fe+CuSO4===FeSO4+Cu置换反应亚铁离子铜离子盐+氢气盐+水酸+盐碱+盐两中新盐盐+水盐+水盐+水碱+盐酸+盐新知讲解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生成盐共有十种法:
1、金属 + 非金属 = 盐(无氧酸盐)
2、金属 + 酸 = 盐 + 氢气
3、金属+ 盐 =盐 + 金属
4、金属氧化物 + 非金属氧化物
= 含氧酸盐
5、金属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6、非金属氧化物 + 碱 = 盐 + 水
7、酸 +碱 = 盐 + 水
8、酸 + 盐 = 新盐 + 新酸
9、碱 + 盐 = 新盐 + 新碱
10、盐 + 盐 = 新盐 + 新盐作业布置完成课后习题
完成作业本练习题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