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
运动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技术制度思想文化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 景:政治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是中国依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袁世凯复辟帝制,帝国主义继续侵略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先行者袁世凯1912年3月
就任临时大总统经 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
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
政治大生纱厂思 想: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袁世凯祭拜孔子伏尔泰两不
相容不可
调和经济政治思
想
文
化2、概 况 时 间:
代表人物:
兴起标志:
主要阵地:
口 号: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陈独秀《敬告青年》《新青年》和 北京大学民主与科学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1、内容: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狂人日记》: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一个“狂人”的故事。他害怕所有人的眼光,总觉得人们想害他,想吃掉他。他记得大哥曾对他讲过“易子而食”、“寝皮食肉”之事,然后想起“妹子”死时,大哥劝母亲不要哭,便认为妹子是被大哥吃了 以新文化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民主科学DemocracyScience (德先生) (赛先生)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科学方法。(2)提倡民主与科学(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胡 适:
《文学改良刍议》(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白话文代替文言文)2、新文化运动的评价积 极:
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
定的片面性(1)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2)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3)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但它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性质)。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918年底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庶民的胜利》 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新文化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逐步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从而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一)选择题
1.陈独秀被称为“文化伟人”“政治名人”,对近代中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作为“文化伟人”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 )
A.领导“百日维新” B.推翻君主专制
C.发起新文化运动 D.建立中国同盟会
2.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这份出版物应该是( )
A.《时务报》 B.《新青年》 C.《民报》 D.《申报》
3.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
A.“民主”与“科学” B.“自强”与“求富”
C.“民主”与“共和” D.“扶清灭洋”CBA4.近代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涌现各种思想和主张搭配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民主,共和 B.戊戌变法──自强,求富
C.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 D.辛亥革命──马克思主义
5.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指出:“一曰,须言之有物……八曰,不避俗语。”该言论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CC6.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C.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
D.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7.陈炯明发动广州兵变,欲置孙中山于死地。胡适从另一个侧面评论此事:陈派军人这一次赶走孙文的行动,也许有可以攻击的地方;但我们反对那些人抬出“悖主”“犯上” “叛逆”等来做攻击陈炯明的武器。说明胡适( )
A.被陈炯明收买 B.反对旧道德 C.否定三民主义 D.提倡白话文BB8.金冲及认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这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大功绩。”开创这一“功绩”的是( )
A.胡适 B.李大钊 C.陈独秀 D.蔡元培A(二)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1)如图是历史上一著名刊物的封面,该刊物是谁创办的?
(2)它宣传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它成为哪一运动的主要阵地?
(3)在这场运动中,以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著名的人物是谁?
(3)这场运动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陈独秀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李大钊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