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购物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使用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
2、在购物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3、在购物情境中进行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学会付钱、找钱。感受付钱策略的多样性,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养成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够辨认人民币,能够清点一定数量的人民币,能够用口头语言描述付钱、找钱的过程。同时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时间:11课时
课题:买文具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填一填。
师:要想购物就离不开人民币,你认识图中的人民币吗?能完成填空吗?
图片出示:教材第10页插图
学生能够认出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是从哪里看出人民币的面值的。
结合生活经验及图片,完成填空,知道:1元=10角 1角=10分
2、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师:瞧,淘气和笑笑跟我们一起来到了文具店。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能自己买文具吗?
图片出示:教材第10页最上面的插图
师: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演示给大家看看。
学生可能会说:
我想直接给售货员一枚1元的硬币获一张1元的纸币,这样比较简单。
我可以给售货员2张5角的。
我可以给售货员10张1角的。因为1元=10角。
我可以给售货员1张5角、1张2角和3张1角,这样加起来也正好是10角,就是1元。
……
师:同学们的付钱方式真多。实际生活中我们这些付钱的方法都是可以的。
3、用1元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师: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没有正好足够的零钱,就需要付整钱后再由售货员找回零钱。这样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如果用1元钱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同学们算一算,一会儿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学生讨论解答,集体订正。
4、和同伴说说,1元正好可以买哪些物品?
在小组内交流,然后交流汇报。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11页
教学反思:
《买文具》主要内容是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上完本节课,部分学生对除法的竖式计算不能很好的掌握,教师应讲解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方法和格式上的要求:
1、如果除数大于被除数的前两位,商就是一位数;如果除法小于或等于被除数的前两位,商就是两位数.
2、试商时,要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来试商,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小于除数,就用被除数的前三位去除,除到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3、当除到被除数的十位可以出尽,个位上的数不够除时,那么一定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占位。
课题:买衣服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3、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知道今天咱们要去哪转转吗?今天咱们一起去服装店看看吧。
图片出示:教材第12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一套连体衣的价钱是41元。
我知道了长袖上衣的价钱是26元,短袖上衣的价钱是31元。
我知道了一条裙子的价钱是23元。
笑笑还告诉我们,今年暑假,她的妈妈给她买了1件长袖上衣和1条裙子。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
师:你认识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教师依次出示100元、50元、20元、10元面值的人民币样张,让学生回答问题,介绍自己能认识这些人民币的依据。
2、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
师:如果笑笑的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摆一摆,然后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说,然后抽生答。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要予以肯定。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师:你还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后,可以当场引导学生回答,有难度的就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探究解决,或给予适当的提示。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11页
教学反思:
课标指出“具有估算能力能使人对数量及时间和空间等有整体性、全面性和概括性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估算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节课不足之处就是对估算教学内容的挖掘、处理不到位。解决“妈妈想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裙子,100元钱,够吗?”这个教学内容时,从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中看不出是怎样估算的,而老师也没有做出适当的引导。
课题:小小商店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在购物情境中学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除了买文具、买衣服之外,同学们最喜欢的是逛商店,自己挑选喜欢的玩具、文具等等吧?
图片出示:教材第14页情境图
师:来到了小小商店,看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1架玩具飞机的价钱是12元。
我喜欢的玩具坦克价钱是9元。
画画用的水彩笔一盒是15元。
1个足球72元,1个篮球68元,足球比篮球贵。
……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二、自主探究
1、师:现在咱们注意看第一幅图,笑笑买了1架玩具飞机和1辆玩具坦克,一共需要多少元?
学生自主学习解答。
2、师:看第二幅图,奇思付给售货员20元,买了1盒水彩笔,找回多少元?
学生自学学习解答。
3、如果你有30元,可以买哪两样物品呢?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了解学生交流的情况,再组织汇报。
4、淘气想买一个花皮球,他有3张1元和2张2元,他可以怎样付钱?
小组讨论交流,组织汇报。
5、请你算一算,足球比篮球贵多少元?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6、你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吗?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15页
教学反思:
这节实践活动课,让学生经历物品标价、创办商店、购买东西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活动,学生成了数学学习的真正主角。在活动的准备阶段,让学生到商店调查、查阅有关的资料或向家长咨询等活动,使学生真正接触了生活,了解了社会,从而有效地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课题:单元练习
课时:2课时,一课时检测,一课时评讲
单元试题:
第二单元检测题
一、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20分=( )角 7角=( )分 60角=( )元
1元=( )分 40角=( )元 1元=( )角
5角4分=( )分 65角=( )元( )角 9角=( )分
3元6角=( )角 23分=( )角( )分 70角=( )元
二、在 里填上“>”、“<”或“=”。
50分 5角 4分 4角 1元 9角 3角 31分
7元 7角 6元8角 7元 42分 4元1角
三、换人民币。
1、1张1元可以换成( )张2角。
2、1张1元可以换成( )张5角。
3、1张1元可以换成( )张5角、( )张2角和( )张1角。
4、1张5元可以换成( )张2元和( )张1元。
5、1张10元可以换成( )张2元。
6、1张10元可以换成( )张2元和( )张1元。
四、写出下面的钱数。
(1)一张10元、一张5元、一张1元 ( )元
(2)一张5元、一张2元、一张5角 ( )元( )角
(3)一张50元、三张10元、一张2元 ( )元
(4)一张20元、两张10元、一张5角 ( )元( )角
? 五、解决问题。
1、爸爸买一把椅子 ,付了4张10元,又付了1张5元,一共付了多少钱?
2、小洁买一棵白菜用去7角钱,她付了1元,应找回多少钱?
3、姐姐买一条围巾用了5元2角,买一块手帕 用了9角,一共用了多少钱?
4、一件背心 7元,一条短裤 4元,妈妈只带了5元,买这两样东西还差多少元?
5、一支牙膏 2元2角,一把牙刷1元,一把牙刷比一支牙膏便宜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