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 15《在柏林》【分层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 15《在柏林》【分层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19 09:5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在柏林》分层练习
基础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jǔ qǐ   shén zhì bù qīng zhǐ shǒu huà jiǎo   bù jiǎ sī suǒ
( ) ( )( ) ( )
二、组词。
思( ) 指( ) 假( ) 神( )
腮( ) 脂( ) 遐( ) 伸( )
三、补充四字词。
指( )画( ) 不( )思索 神志( )
四、造句。
不假思索:
寂静:
五、把诗句写完整。
借问酒家何处有, 。
,不拘一格降人才。
桃花潭水深千尺, 。
???????
?
能力题
六、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结合全文看来,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子有何作用?

七、“老妇人”为什么翻来覆去地数数?

八、作者写小姑娘“笑”的目的是什么?下面分析不当得一项是:( )
A、写出小姑娘的天真幼稚,多老人举动的不理解。
B、悲喜对照,指责小姑娘年幼无知,缺乏同情心。
C、以喜衬悲,渲染了老妇人一家的悲剧遭遇。
D、以小姑娘的笑,反衬出老妇人病态的严重。
九、试分析第三段画线句中“他们”一词的作用。

十、试分析文章段末的作用。

提升题
十一、填空。
从全文看,本文采用了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通过一个家庭在战争中的遭遇反映了战争的残酷,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不超过四个字) 十二、本文和《最后一课》的故事都是以战争为背景,它们的主题( )
A.《最后一课》是爱国;本文是反战。
B.《最后一课》是反战;本文是爱国。
C.两篇都是爱国。
D.两篇都是反战。
十三、本文是从哪几方面对老妇人进行描写的?


十四、本文写了老妇人多次反复“一、二、三……”,到底有何深刻含义?请简要说明。


十五、老兵的话讲完后,为何“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样结尾有何益处,


参考答案
基础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举起  神志不清 指手画脚 不假思索 
二、组词。
思念 指示 假如 神仙
腮边 脂肪 遐想 伸展
三、补充四字词。
指手画脚 不假思索 神志不清
四、造句。
不假思索:小明问我,我不加思索地回答:“好,我一定去。”
寂静:公园的早晨是寂静的。
五、把诗句写完整。
牧童遥指杏花村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及汪伦送我情
能力题
六、暗示读者健壮的男子都上前线当了炮灰,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七、老妇人在战争中失去了三个儿子,受到巨大刺激而致疯,反复数数是想他的儿子。
八、B
九、强调老妇人是已死去的三个儿子的母亲,这样说,更能激起人们对老夫人的同情,更能深刻地认识战争的残酷性。
十、一方面以“静得可怕”写出了车厢里的人们听了老兵的话语之后,心灵产生的震撼,另一方面也激发读者去思考。
提升题
十一、?以小见大
十二、A
十三、从神态、语言、动作三个方面进行描写。
十四、
这三个数字分明是在不断想念自己的三个牺牲的儿子。
(4)因为老兵的话引起了人们的深深反思,思考战争的罪恶,被战争的罪恶所震撼,深深感到战争带来的可怕灾难这样结尾含蓄、发人深省。
解析:这几道题目考查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只有认真阅读文本,抓住这篇小说关键的词句,就能体会战争给普通民众带来的灾难,就能很好地把握文本,理解透彻了,这些题目就不难做了,今后仍要注重训练学生抓关键词句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