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0-19 10:4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不同思想、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往、交流和融合。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分布图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图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
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
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交往中的冲突
——淝水之战东晋大败前秦 383年前秦─东晋前秦企图
灭亡东晋
统一全国80万对8万以少胜多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自主归纳 拥有80万兵力的前秦却败于只有八万兵力
的东晋,你认为导致前秦失败的原因有哪些?释疑解惑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1)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军心涣散;
(2)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长,士兵疲于应战;
(3)东晋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东晋大败前秦 383年前秦─东晋前秦企图
灭亡东晋
统一全国80万对8万前秦政权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割据状态。 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自主归纳交流中的融合
——孝文帝改革噶仙洞—鲜卑拓跋部
先祖所居石室。 鲜卑人因兴起于大兴安岭鲜卑山而得名,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风俗习惯同匈奴相似。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鲜卑族的兴起 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 ,
年统一黄河流域439北魏鲜卑族的发展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 北魏前期官员没有俸禄,收入主要还是依靠掳掠与赏赐战利品的办法,统一北方后,战争与掠夺的机会少了,于是,官员开始公开贪污受贿,搜刮百姓。霸占农民土地,农民流离失所,激化了阶级矛盾。阶级矛盾激化鲜卑族的统治 在战争中往往驱使汉人为先锋,鲜卑骑兵在后面督阵并任意践踏汉人。民族矛盾激化 当时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民族聚落已不多见。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 北方出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北魏落后的文化和统治方式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改革迫在眉睫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平城洛阳1. 迁都洛阳 洛阳为数朝之都,素来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此间(指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在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方面,洛阳和平城相比具有哪些优势?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 2.汉化措施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北魏文官俑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改鲜卑姓为汉姓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孝文帝选择中原汉族贵族女子为妃,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 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 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2.孝文帝汉化措施序号标注法①改说汉语改穿汉服改姓汉姓与汉联姻移风易俗②③④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 北魏迁都以后,洛阳再度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四面来的商人汇集在这里,交流着来自不同地方的物品,他们中很多人说着夹杂鲜卑语的汉语,穿着和汉族一样的服饰,他们一改往日不尊老,不养老的陋习,老人得到了子女的照顾。从他们身上,已经看不出鲜卑族和汉族的区别了。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 今天,在我们的56个民族中,已经没有了鲜卑族。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当年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使得鲜卑族慢慢消失,所以孝文帝的改革不值得肯定。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孝文帝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改革家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交融中的发展
——北方民族大交融北方少数民族《采桑图》 北方少数民族《狩猎图》 北方少数民族《扬场图》 北方少数民族《耕耙图》 北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游牧农耕生产方式的交融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边境汉人《二牛抬杠图》汉族向北方少数民族学习畜牧业生产方式的交融边境汉人《放牧图》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生活习俗的交融 生活习俗上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和交融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鲜卑人乐舞图》---鲜卑人以汉族礼仪形式的歌舞表演 观察图片,结合课本88页第三段文字,说一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在文化艺术方面的表现是怎样的?文化艺术的交融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互相学习农业生产经验和畜牧业经验汉族接受北方民族的食物、服装、用具等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沿用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民族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民族心理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淝水之战交往中的冲突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知识总结交融中的发展 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 ②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④那里的人们行为怪异,喜穿异族服装,吃异族食物 A . ①②???????????????? ?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④ 学以致用c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建于北魏时期。洞中的佛像服饰已具有明显的汉化特点,影响这一特点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 )
A.昭君出塞 B.商鞅变法
C.文成公主入藏 D.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以致用D 一位西域商人到北魏都城洛阳后,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
A.宫殿巍峨屋宇华丽
B.佛教寺院数以千计
C.市场汇集四方商人
D.满街都是说鲜卑语的汉族人学以致用D 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鲜卑人曾担任“白鹭官”,没有俸禄,但战争中掠夺到的财物可以归己。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
(1)上述情境中,与“白鹭官”相比,其后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2)导致“白鹭官”后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源于历史上的哪一重大改革?
(3)分析情境中“白鹭官”后人的变化,说明这次改革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改鲜卑姓为汉姓,改穿汉服,说汉话,与汉族官员通婚。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