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作者、著作、领域及地位名称作者、代表作品李时珍《本草纲目》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
宋应星《天工开物》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农政全书》农业百科全书北京城明长城小说罗贯中《三国演义》 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书画董其昌、徐渭戏剧汤显祖《牡丹亭》明朝社会经济 的不断发展民间流传的医书
记载多且杂追求真理深感医生对药物的辨识和使用至关重要搜集和整理了800多种医药书籍到深山僻野中采集药物标本,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经过27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编写出《本草纲目》
坚持不懈《本草纲目》 全书约190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内容传播17世纪初传入
日本和朝鲜陆续翻译成拉丁文、
法文、俄文、德文
英文等多种文字《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著作。《本草纲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记忆名录》。影响书中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李时珍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材料: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技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著作中登峰造极的著作。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一八九二种药物,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
——郭沫若
力求深解 从小喜欢读书,虚心好学,天赋高仍然刻苦学习并力求深解实业救国关注国家农业、手工业立国之本,系统总结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宋应星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哉。
——《天工开物》
注释:天地之间,物以万计,人类要做的事情因此也很多,适应自然界的变化生产出种类齐全的物品,人力之外,还有自然力!《天工开物》 涵盖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120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 全面总结了我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代表中国在世界上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内容传播17世纪的
工艺百科全书陆续翻译成日文、
法文、德文、英文
等多种文字思想人类与自然协调,和谐统一的思想材料研读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
他在书里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
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这样编排呢? 明朝的中国处于农业社会,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家的根本,中国自古就有“士农工商,以农为本”的观念,这一编排体现了作者重农的思想!拥有“全球化视野” 与农业不解之缘 祖辈世代从事农业生产,生活在农村,从小关注农业,研究农业,深知农民的辛苦。 博览群书,刻苦钻研,结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虚心请教,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翻译出《几何原本》,学贯中西。徐光启《农政全书》全书60卷,约70万字 12类,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类 全面总结我国古代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内容地位明代末年
农业科学巨著内容科技名著 明朝建立以后,为了巩固北方的边防,防止蒙古的进攻,在明朝的200多年统治中几乎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工程。 明长城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进行生产,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为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长城:战争与和平的
纽带与见证目的结构总长万里 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汇聚了中国古长城之精华,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有"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山海关嘉峪关为明长城西端的终点,这里地势险要,南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是连绵起伏的黑山。西门外有石碑,上刻“天下雄关”四字。
嘉峪关明长城示意图起始点:山海关
终点: 嘉峪关作用:
(1)抵御外族入侵,
带来稳定和平。
(2)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警徽与臂章万里长城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想一想,这其中的寓意是什么?问题思考: 长城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奋智慧、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取得胜利,成为皇帝,选定北京为都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明朝北京城构成
宫城即紫禁城,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是北京城的核心。
皇城在宫城外面,周长9000多米,设有6个门。
内城又在皇城的外面,周长约23千米,设有9个城门。
外城在内城南面,设有7个城门。
北京城布局有什么特点?①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
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②以宫殿为重点,并建有坛庙、 宫苑、王府、桥梁、大街小巷以及其他各种民生设施③城中心的紫禁城最为雄伟壮丽,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明朝北京城平面图内容明长城
北京城三项宏大建筑:
故宫、明陵、长城A.《三国志通俗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一、
熟悉剧本俗称《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
作者: 罗贯中
主要内容:
以三国史实为基础,描写了
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
艺术特点:
结构宏伟,脉络细密,情节跌宕起伏
地位:
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一、
熟悉剧本《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
作者: 施耐庵
主要内容:
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成功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艺术特点:
运用白话,洗练明快,生动传神
一、
熟悉剧本《西游记》成书于:明代中期
作者: 吴承恩
主要内容:
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作者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笔调,勾画出神奇光怪的情境,抒发了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
艺术特点:
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语言生动流畅,故事引人入胜
你更想跟谁做朋友?(1)思维灵活但粗枝大叶
(2)争强好胜、勇敢果断,
热情直率,表里如一,朴实真诚
(3)情绪易激动,反应迅速,行动敏捷,但暴躁有力、鲁莽冒失、感情用事
(1)情感丰富,外露但不稳定
(2)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
(3)活泼好动,热情大方
缺乏耐心和毅力,见异思迁(1)情绪细腻,易多愁善感、想象丰富
(2)行为稳重、自制力强
(3)不善交际、孤僻离群、优柔寡断
(1)情绪平稳、表情平淡、
安静踏实、沉默寡言
(2)思维灵活性差但考虑问题细致周到
(3)喜欢沉思、自制力强、内柔外刚、但主动性差,缺乏生气,行动缓慢内容小说元末
明初元末
明初明朝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三国章回白话孙悟空中国文学创作体现着中国人的审美、情怀和志向,字里行间有意境、有韵味、有风骨。明朝时期,书画艺术继续发展徐渭
墨葡萄图董其昌 秋兴八景图书画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最重要的文化活动。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戏剧“东方莎士比亚”
汤显祖戏剧表演《牡丹亭》
作者: 汤显祖
主要内容:
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人吃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艺术特点:
曲文流丽、人物内心描写细致
科技成就建筑成就文学成就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北京城明长城罗贯中《三国演义》 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汤显祖《牡丹亭》戏剧小说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董其昌、徐渭书画课堂小结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追根溯源,鉴古知今,更好地认识过去,我们才能更好地创造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作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