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1同步课件: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1同步课件: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10-19 20:39:48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渗透作用半透膜:半透膜是一类可以让小分子物质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一类薄膜的总称。渗透作用装置分析实验现象1、 漏斗管内液面为什么会升高?2、如果用纱布代替玻璃纸,管内液面还会升高吗? 原因? 3、如果清水换成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也
没有升高的 原因? .渗透作用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 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条件① 具有半透膜② 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二、细胞的吸水与失水1、动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讨论:1.正常生活着的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能过细
胞膜外吗? 2.根据现象判断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与什么膜?3.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时,红细胞一定会吸水而涨
破吗?4.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与什么?结论:
水的进出方向-------顺着相对含量的
梯度进出动物细胞(低浓度---高浓度)
2、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问题1.原生质层是否相当于半透膜?2.细胞壁对水分的进出有没有影响呢?3.植物细胞会出现失水的情况吗?4.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水?探究实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达与交流(原生质层是一层半透膜吗?)(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设计方案、预期结果…)(按预定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总结,写实验报告并适当交流)2、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实验现象:变小逐渐恢复原来大小原生质层恢复原来位置原生质层脱离细胞壁基本
不变基本
不变质壁分离:植物细胞因为失水收缩,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发生分离的现象。
质壁分离复原: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因吸水膨胀,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解释:得出结论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成熟的植物细胞靠渗透作用吸水。细胞液与细胞外界溶液发生了渗透作用。
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它实例:资料分析讨论:
1.水稻培养液里的Ca+2和Mg+2浓度为什么会增高?
2. 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的吸收有差异吗?
3.水分子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也是这样吗?
4.细胞对物质的吸收有选择吗?如果有,这种选择性有普遍性吗?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其特性是:
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课件22张PPT。欢迎走进生物课堂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9世纪末,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发现问题: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非脂溶性物质脂溶性物质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时间:20世纪初
实验:科学家对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进行了化学分析表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时间:1925年 人物:两位荷兰科学家实验: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磷脂分子亲水疏水磷脂分子可以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展开为一层探测脂质分子的排列方式: 膜中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两层时间:1959年 人物:罗伯特森 实验:利用电镜,获得了清晰的细胞膜照片,显示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并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20世纪60年代后,人们对生物膜的静态统一结构提出质疑:如果这样,细胞膜的复杂功能将难以实现,就连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变形运动都不好解释。变形虫的变形运动时间:1970年 人物:费雷和埃迪登等
实验:将人和鼠的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后融合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37℃
40min细胞融合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时间:1972年 人物:桑格和尼克森
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基础上,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2、蛋白质镶在、嵌入、横跨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
糖蛋白的作用:
1、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2、与细胞膜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在细胞膜的外表,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糖蛋白糖被:糖脂:有些多糖与磷脂分子结合形成1.生物膜的组成:主要由_______和_______ 组成。脂质蛋白质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___________构成了膜的基本骨架;具有 ;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 。磷脂双分子层3.糖被的结构及功能 糖被是细胞膜的外表,一层由细胞膜上的_________和______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等。蛋白质糖类细胞识别保护和润滑流动性运动的小结:1.下列哪项叙述不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
A.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B.细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C.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具有流动性
D.有些蛋白质分子可在膜的内外之间移动
2.人体某些变形虫能进行变形运动、穿出小血管壁,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这个过程的完成依靠细胞膜的( )。
A.选择透过性 B.保护作用
C.流动性 D.自由扩散AC课堂练习:3、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 )
A、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有保护内部的作用
C、一种半透膜 D、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4、如果植物细胞膜由选择透过性膜变成了全透性膜,则该细胞将( )
A、缩小 B、膨胀
C、死亡 D、生长DC5.在人和鼠的细胞融合实验中,用两种荧光物分别标记两种抗体,使之分别结合到鼠和人的细胞膜表面抗原物质上(如下图)。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开始融合时,人、鼠细胞的表面抗原“泾渭分明”,各自只分布于各自的细胞表面;但在融合之后,两种抗原就平均地分布在融合细胞的表面了。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细胞融合的实验表明了组成细胞膜的__________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由此也证明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

(2)在细胞融合实验中,一种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说 明了这类物质在分子结构上具有________性。?蛋白质 流动性 特异 什么推动了科学家对膜结构的研究?谢谢大家支持课件14张PPT。一、被动运输:
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代
谢产生的能量的扩散总称为被动运输。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自由扩散(1)相对分子质量相对较小或脂溶性强的物质,如水、氧气、乙醇、甘油等通过此方式通过细胞
(2)方向:低浓度高浓度(3)特点:不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自由扩散细胞外细胞内小分子物质细胞膜协助扩散1、葡萄糖以及其他营养性物质如氨基酸和中间代谢产物等通过此方式进入某些细胞,如红细胞
2、方向:低浓度高浓度3、特点: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细胞外细胞内细胞膜载体蛋白比较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异同点相同点:不同点:① 物质运输方向:高浓度 → 低浓度
② 不需要能量二、主动运输4、意义:能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并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1、方向:高浓度低浓度2、特点:需要载体蛋白、能量3、举例:植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主动运输比较三种物质运输方式高→低高→低低→高否是是否否是浓度差浓度差 能量(ATP)02、乙醇、甘油、CO2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葡萄糖、氨基酸进小肠细胞 胞吞作用:
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
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做胞吞。胞吞胞吐胞吐作用:
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这种现象叫胞吐。胞吞胞吐离子和小分子物质通过膜的方式:1. 自由扩散3. 主动运输2. 协助扩散(O2, CO2, 甘油, 乙醇, 苯等小分子物质)(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离子, 葡萄糖和氨基酸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离子浓度/mmol·L-1Na+K+Mg+Cl-细胞内细胞外50100150技能训练:右图表示的是一个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分析图表提供的信息,结合本章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哪种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2.哪种离子通过主动运输排出细胞?
3.你是如何作出以上判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