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符记事:
1)半坡人面网纹盆口沿的符号被认为可能就是早期的文字(距今约6000多年)。
第一站 新石器时代 汉字源头何处寻?
汉字的萌芽——刻画符号
早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虽然还不能准确识读,但已经初步具备了文字的雏形。
二里头遗址出土陶器上的刻划符号
第二站 商周时期
(一)甲骨文
距今约3000多年的商代甲骨文(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面的文字),是迄今所知最古老的成熟汉字。
为什么说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
1、有了较系统的造字方法—六书(象形、会意、形声、指事、假借、转注);
2、字形结构基本固定。
甲骨文的发现有何意义?
1.为研究商朝历史提供可信史料;
2.对研究汉字的形成有历史价值。
动动脑??
老伯,您好!我想了解更多关于商周时期的文字,您可以给我说说吗?
当然可以。在商周时期,不仅有刻在骨头上的文字,还有“铸造出来的文字。”
“铸造出来的文字?”
就是金文,你可以去找些青铜器观察以下。
(二)“铸造出来的文字”——金文
金文特点:
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
金文的标准字体——籀(zhou)文(大篆)特点:象形符号进一步失去象形性;笔画线条化,匀称、柔婉;构形较复杂,字形趋于方块形,比金文工整。
大盂鼎铭文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一方;对汉字任意简省笔画、紊乱偏旁
为什么战国时期出现文字杂乱的局面,这种局面对当时社会有什么影响?
统一文字的交流功能大大削弱;社会生产、经济贸易、文化交流遇到障碍。
第三站 春秋时期 文字杂乱
第四站秦朝大一统
“书同文字”
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书同文字。
——《秦琅邪刻石》
有人发现有两种文字得以流行,一是官方使用一种文字,二是 民间使用一种文字。这两种文字是什么文字?
小篆特点:圆润纤细,布局均匀
隶书
隶书特点:字型结构平衡对称,整体安定。
自发阶段
魏晋南北朝
自觉阶段
实用性
艺术性
秦《泰山石刻》(局部)
李斯所书,记录秦始皇东巡泰山。
书法严谨浑厚,平稳端宁;字形公正匀称,修长婉转……
第五站 魏晋南北朝时期
有人认为这一时期中国分裂、政治上黑暗,这一时期不会产生中国的书法艺术,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
1、单体汉字的字型丰富、数量庞大,准备了材料。
2、社会危机,政治黑暗,形成了一个独立特行士人群体,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追求的理想形式。
3、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王羲之(303---361 )
东晋时期,被誉为“书圣”,世人赞其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代表作《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特点:虚玄灵动、飘逸潇洒、“越名教 而任自然”
。
行书特点: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书体
草书
特点:
东晋:
盛唐:
代表
王羲之
王献之
张旭
怀素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
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张旭的《终年帖》
怀素《自叙帖》
合称“颠张狂素”
社会安定、经济繁荣
伏如虎卧
起如龙跳
惊蛇走虺
骤雨狂风
隋唐时期
欧阳询《化度寺碑》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了,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钩、折”的基本比画。
特点: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谨。
颜真卿(中唐)
柳公权(晚唐)
豪迈雄壮
挺拔瘦硬
颜筋柳骨
蔡襄
重文轻武、市民阶级兴起
宋朝时期
苏轼,《黄州寒食诗贴》,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黄庭坚《黄州寒食诗卷跋》
米芾《珊瑚复官二帖》
特征:
背景:
①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君主专制走向极端
②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③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
代表人物:
个性化、平民化、世俗化
祝枝山、文征明
明朝时期
祝枝山作品
文徵明作品
小结:1、汉字的发展历程
商代
商周
秦朝
秦朝
春秋战国
新石器时代
刻画符号
甲骨文
金文
形式多样
小篆
隶书
楷书、行书、草书;
汉朝
2、汉字演变总趋势:由繁到简(图画 —线条— 笔画),由具体到抽象,日益规范化、稳定化。
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根据学习书法艺术的经历,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历程的总结,你认为这篇报告会包括我们今天学的哪些内容?
朝代 发展阶段 时代背景(经济政治) 代表 书体 艺术特色
秦汉 ——
魏晋时期
隋唐
宋代
——
明代 文征明 ——
自发阶段
国家统一
文字统一
小篆
圆润纤细,布局均匀
隶书
雄放洒脱,浑厚深沉
社会危机
士人群体
文具改进
王羲之
行书
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国家统一
经济繁荣
张旭
怀素
草书
楷书
狂放不羁
注重规范、理论成熟
宋代重文
市民阶层
苏黄米蔡
追求个性“有意无法”
经济繁荣
平民化、世俗化
更强调个性化创造
自觉阶段
虚玄灵动
颜筋柳骨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不同的时代背景对于不同书法风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课后习题:
1、临沂有着美丽的人文景观,城内的“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东晋“书圣”的不朽作品。这位书圣是( )
A.杜甫 B.顾恺之 C.王羲之 D.张仲景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