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制取氧气(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制取氧气(1)
单元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原理,理解什么是催化剂、催化作用。
2.初步学会仪器连接、检查气密性等实验技能。
3.尝试操作实验室制取、收集氧气的实验操作。
4.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实验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重点
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难点
催化剂、催化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
1.氧气的物理性质。
2.如何区分集气瓶中的气体是空气,还是氧气?
3. 氧气的用途。
导语:氧气的用途非常广泛,那我们怎样才能得到纯净的氧气来满足然们生产生活的阳气需求呢?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希望你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回答问题
与教师互动
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73-76,注意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制氧气需要哪些药品?这些药品有什么特点?
2.实验室常用什么方法制取氧气?
3.什么是催化剂?
4.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应该用什么样的实验装置?
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提高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了解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
讲授新课
观察活动
实验室制取氧气常用药品的特点
过氧化氢溶液
氯酸钾
二氧化锰
高锰酸钾
颜色
无色
白色
黑色
暗紫色
状态
液体
固体
粉末状固体
固体
实验目的:观察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存在下的分解。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H2O2) (H2O)(O2)
资料: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能缓慢的释放出氧气。
做出假设:1.氧气是过氧化氢产生的。
2.氧气是二氧化锰产生的。
3.氧气是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产生的
大屏幕显示上述内容之后,师生共同制定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一、用量筒取4ml10%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试管中,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上部。注意观察木条的变化。
实验二、另取少量二氧化锰装入试管中,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上部。注意观察木条的变化。
实验三、再量取4ml10%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另一试管中,取少量的二氧化锰,加入装有过氧化氢的试管中,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上部。注意观察木条的变化。
实验四、待上述实验的试管不再冒出气泡时,重新加入4ml10%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上部。注意观察木条的变化。
5.实验五、待上述实验的试管不再冒出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多次重复添加过氧化氢溶液。
实验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推断
1
木条没有明显的变化
2
木条没有明显的变化
3
木条复燃
4
木条复燃
5
木条复燃
实验装置:
结论: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放出氧气的速度非常缓慢,在有二氧化锰的条件下迅速分解,产生氧气。
思考与交流:多次重复实验三,且在实验前准确的称出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结束后将二氧化锰回收、干燥、称重,发现实验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没有改变。
讨论:在实验室里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过程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什么?
说出过氧化氢等药品的特点
认真学习,与教师互动
讨论实验方案
观察实验
归纳、总结
小组讨论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化学上把这种在化学反应里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催化剂所起的所用称为催化作用。如: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具有催化作用。
催化剂的特点:”一变“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度;”二不变“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认真学习,与教师互动
总结催化剂的特点
了解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
自主学习
阅读:P75知识视窗,注意以下问题
1.催化剂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的作用是什么?
阅读知识窗,了解催化剂的应用
自主学习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75-76,注意以下问题:
1.仪器玻璃管与橡皮管如何进行连接?
2.仪器玻璃管与橡皮塞如何进行连接?
3.仪器橡皮塞与试管如何进行连接?
4.实验装置连接好之后,如何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进行自主学习
学习仪器连接、检查气密性等实验技能
讲授新课
仪器连接:连接玻璃管与橡皮管;连接玻璃管与橡皮塞;在容器口塞橡皮塞。
检查装置气密性。
(上述实验技能,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认真学习,与教师互动
认真练习
小组讨论
1.这种检查装置气密性操作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2.结合氧气的性质特点,氧气应该如何进行收集?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实验能力
实验操作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利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氧气,并检验氧气的特点。
课堂练习
1.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恰当的是( )
A.二氧化锰就是催化剂 B.催化剂能够加快反应速度
C.催化剂不参与化学反应 D.催化剂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
2.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
B.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
C.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D.该反应的表达式是:过氧化氢 氧气+水
3.结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完成下列问题。
(1)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
(2)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选用装
置 收集氧气;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选用装置 收集氧气。
巩固所学内容
作业
1.完成学案上的练习题。
2.预习3.2制取氧气(第2课时)
课堂小结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化学上把这种在化学反应里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催化剂所起的所用称为催化作用。
实验室制氧:
方法:过氧化氢 氧气+水
收集: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仪器连接及气密性检查:
画龙点睛
板书
3.2制取氧气
实验室制取勇气: 观察活动:
过氧化氢 氧气+水 1.
催化剂: 2.
催化作用: 3.
仪器连接: 4.
检查装置气密性:
课件30张PPT。制取氧气(1)粤教版 九年级上新知导入 复习:1.氧气的物理性质。
2.如何区分集气瓶中的气体是空气,还是氧气?
3. 氧气的用途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不易溶于水。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集气瓶中是氧气而不是空气主要用于医疗急救,登山、潜水、宇航员的供给呼吸,做助燃剂等。新知导入 导语:氧气的用途非常广泛,那我们怎样才能得到纯净的氧气来满足然们生产生活的阳气需求呢?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希望你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新知讲解阅读教材P73-76,注意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制氧气需要哪些药品?这些药品有什么特点?
2.实验室常用什么方法制取氧气?
3.什么是催化剂?
4.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应该用什么样的实验装置?一、实验室制氧气新知讲解(1)实验室制取氧气常用的药品无色液体
白色
固体
黑色
粉末状固体
暗紫色
固体
新知讲解2.实验原理: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H2O2) (H2O)(O2)二氧化锰资料: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
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能缓慢的释放出氧气。1.实验目的:观察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存在下的分解。(2)观察活动新知讲解3.做出假设:
1.氧气是过氧化氢产生的。
2.氧气是二氧化锰产生的。
3.氧气是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产生的4.设计并完成实验木条不能复燃说明常温下放出氧气非常慢或者几乎没有氧气木条没有复燃说明常温下二氧化锰没有放出氧气木条复燃产生了氧气。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后分解速率加快。木条复燃了说明二氧化锰(MnO2)仍然起作用,产生氧气带火星的木条又复燃了产生了氧气。二氧化锰(MnO2)可重复使用,好像用不完。
新知讲解
5.实验装置:实验现象新知讲解思考探究:多次重复实验三,且在实验前准确的称出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结束后将二氧化锰回收、干燥、称重,发现实验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没有改变,这是什么原因?思考与讨论1:
在实验室里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过程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什么? 6.实验结论: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放出氧气的速度非常缓慢,在有二氧化锰的条件下迅速分解,产生氧气。新知讲解二、催 化 剂
化学上把这种在化学反应里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催化剂所起的所用称为催化作用。如: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具有催化作用 。新知讲解思考与讨论2: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一定是加快反应速率吗?
(2)如果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还能进行吗?
(3)二氧化锰一定是催化剂吗?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这里的”改变“包括加快和减慢两种含义。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也能进行,只是反应速率非常缓慢,看不到明显现象。在化学反应中,二氧化锰若起催化作用,它就是催化剂,若不起催化作用,它就不是催化剂。新知讲解 (4)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吗?
(5)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会发生改变吗?在化学反应中,具有催化作用的物质就是催化剂。这种物质不一定就是二氧化锰。如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时,也可用氧化铁做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但其它属性可能会发生改变,如物理性质等。新知讲解阅读:P75知识视窗,注意以下问题
1.催化剂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的作用是什么?化肥生产、石油炼制、煤的综合利用、制取药品、酿造食品、汽车尾气转化等方面,都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催化剂。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汽车安装尾气催化转换器,利用铂和钯等金属作为催化剂,把有害气体转哈成无毒气体二氧化碳和氮气。新知讲解连接玻璃管与橡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左手持橡皮管,右手持玻璃管,稍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三、仪 器 连 接新知讲解连接玻璃管与橡皮塞: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左手持带孔橡皮塞,右手持玻璃管,稍稍用力转动,使玻璃管插入橡皮塞。(注意不要用力太猛,损坏玻璃管)新知讲解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左手拿容器,右手持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新知讲解实验装置连接好后,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 ,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观察现象。若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且松开手后,烧杯中的导管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则装置不漏气。四、检查装置气密性新知讲解思考讨论:1这种检查装置气密性操作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手紧握容器壁,容器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如果装置不漏气,这时导管口会有气泡放出。松开手后,容器内的气体温度降低,体积缩小。如果装置不漏气,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就会进入导管,形成一段液柱。新知讲解思考讨论: 2.制取的氧气应该如何进行收集? (1)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2)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知识拓展利用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新知讲解尝试组装并利用上面的实验装置制取氧气,也可组装并利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取氧气。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所收集的氧气。课堂练习1.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恰当的是( )
A.二氧化锰就是催化剂 B.催化剂能够加快反应速度
C.催化剂不参与化学反应 D.催化剂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
2.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
B.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
C.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D.该反应的表达式是:过氧化氢 氧气+水DA二氧化锰课堂练习3.结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完成下列问题。
(1)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
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
用的发生装置为 ;
(2)由于氧气密度比空
气大,所以可选用装
置 收集氧气;由于氧
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选用装置 收集氧气。BDE板书设计3.2制取氧气
实验室制取勇气: 观察活动:
过氧化氢 氧气+水 1.
催化剂: 2.
催化作用: 3.
仪器连接: 4.
检查装置气密性:二氧化锰课堂总结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化学上把这种在化学反应里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催化剂所起的所用称为催化作用。
实验室制氧:
方法: 过氧化氢 氧气+水
收集: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仪器连接及气密性检查:二氧化锰作业布置1.完成学案上的练习题。
2.预习3.2制取氧气(第2课时)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