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学写读后感
【魔力话题】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民族的耻辱历史、侵略者们的残虐暴行、人民的沉重苦难、烈士们的光辉事迹,把一幕幕鲜活的、触动人心的中国近代史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想同学们和我一样,很想把读书后的感受写下来,是这样吧?
【魔力漫画】
放暑假了,爸爸对小强说:小强,把你的成绩单拿来看看。小强磨磨蹭蹭半天才把成绩单拿出来。爸爸:地理58,历史57,政治59!你上课都在什么?小强振振有词的回答道:老师出的考题太偏太难。爸爸:偏在哪里?难在哪里?小强:地理考的是我没有去过的地方,历史考的是我出生以前的事,政治我又没有去开过会,我怎么知道?
【魔力磁场】
每一篇文章,每一段语句都有他自己的含义所在。它们似乎就像和我们在玩躲猫猫,需要自己去探究,自己去探索其中的意义。然后再把自己所想到的,所感悟到的想法通过文字,来一一记录。
最重要的是认真去读,认真去看,多看书,多读书,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写下来。
【魔力导写】
魔法秘籍一:引--围绕感点
引述材料.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魔法秘籍二:议--分析材料
提练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魔力秘笈三:联--联系实际
首先要审清题目,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魔力秘笈四:结--总结全文
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在每一次的写作文中,往往有些同学会离题,这是什么原因呢?第一是自己没有看清题目的要求,第二就是没有点题的原因了!例如:
魔力秘笈五:定标题,明写法。
掌握读后感的写法,犹如盖房搭建了钢筋框架。因此要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写法。
标题有两种写法。一种直接命题,一般为“读《╳╳╳╳》有感”或“《╳╳╳╳》读后感。”另一种可确定正副标题,正标题一般注明文章的中心内容。副标题表明题材。
【魔力示范】
项目
愤怒与惋惜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要求:
要写好你主要写哪本书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感到无比的愤怒
开门见山,点明中心。
写出书的主要内容
圆明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全国占地三百五十多公顷,浓缩了全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名胜。这项伟大的工程用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才修建成。但是,在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抢劫一空后放火焚烧,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现在的圆明园,只剩下几根残柱了。
抓住书中内容来描写。巧用数字
写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对烧毁圆明园的不满。
? 这帮可恶的强盗,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一座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宝库,就这样被侵略者的魔爪下毁于一旦。他们不仅烧毁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破坏了璀璨的文明。这是中华名族多少代人智慧的结晶啊!这篇课文使我想起前些年香港的拍卖会。在拍卖会上,不是拍卖过铜牛头、铜猴头和铜虎头吗?那就是圆明园里十二生肖喷水池里的牛头、猴头和虎头。中国有关方面花费了数千万元的高价,从拍卖市场上买回了这三件国贸。这本来就是中国人的东西,我们理应拿回来,现在我们却用了昂贵的代价才买回来,这都是侵略则的罪恶。
其实也是在写心中的一种感受
结尾:
如今的圆明园已被侵略者掠去了昔日的辉煌,想到这些,我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无限的惋惜。
对国宝感到痛惜,为侵略者感到痛恨。
说明:1、如果自己写的作文感觉字数少的话,可以多加一些感想,和书中的内容,那样会让作文非常的丰满。2、可以从好几个方面来写,从你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可以去以别人的角度看待。3、可以对人们产生呼吁。4、去掉表格、组成文章。
魔力串去掉表格,串串成文
愤怒与惋惜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我感到无比的愤怒
圆明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全国占地三百五十多公顷,浓缩了全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名胜。这项伟大的工程用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才修建成。但是,在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抢劫一空后放火焚烧,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现在的圆明园,只剩下几根餐柱了
这帮可恶的强盗,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一座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宝库,就这样被侵略者的魔爪下毁于一旦。他们不仅烧毁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破坏了璀璨的文明。这是中华名族多少代人智慧的结晶啊!
这篇课文使我想起前些年香港的拍卖会。在拍卖会上,不是拍卖过铜牛头、铜猴头和铜虎头吗?那就是圆明园里十二生肖喷水池里的牛头、猴头和虎头。中国有关方面花费了数千万元的高价,从拍卖市场上买回了这三件国贸。这本来就是中国人的东西,我们理应拿回来,现在我们却用了昂贵的代价才买回来,这都是侵略则的罪恶。
如今的圆明园已被侵略者掠去了昔日的辉煌,想到这些,我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无限的惋惜。
【魔力感悟】
读了这组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你一定有很多感想吧!让我们就课文或度过的其他文章写一篇读后感。写好之后和同学们交换看一看,交流一下,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魔力闯关】
⑴读读下面关于书的成语,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
秉笔直书 博览群书 不刊之书 刺股读书 大书特书
读书得间 读书君子 读书破万卷 读书三到 读书三余
寄雁传书 家书抵万金 借书留真尽信书不如无书 据鞍读书
目不知书 囊萤照书 牛角挂书 牛角书生 飘零书剑
磬竹难书 罄竹难书 然荻读书 三余读书 胜读十年书
诗书发冢 十年读书 识礼知书 识字知书 史不绝书
世代书香 手不释书 书不尽言 书不尽意 书不释
⑵读一读下面的关于读书的诗句,说一说你最最欢那一句诗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魔力宝库】
※词语精灵:
横行霸道、为所欲为、举世闻名、毁于一旦、不知所措,金风送爽,雁过留声,天朗气清,一望无边,五颜六色,千言万语、春花烂漫 青翠欲滴 克以奉公 甜美无比 甘甜适口 余味无穷 滴滴汗水 绿肥红瘦 果实累累 果实肥硕 果香诱人 果实饱满 果甜瓜香 果肥汁甜 果园飘香 硕果满园 硕果累累 红果满枝 藕断丝连 披红抹绿
※好句串珠: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如果你想从阅读中获得值得你永远铭记在心的知识,你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研读那些无疑是富有天才的作家们的作品,不断从他们那里取得养料。
【魔力作文大本营】
毅 力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毅力的表现往往是一个人在挫折中所展示地惊人的一股力量,有了它,人们就不会向挫折和困难低头,更会坚强地去面对。这是我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感慨。
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作者本人的经历和亲身的见闻为素材写的。它生动地描写了一代工人阶级青年在苦难中诞生、在斗争中成长的过程;在风雨如磐的沙皇暴政下,在地主资本家、反动哥萨克、外国侵略者的重重压迫下,他们懂得了爱和恨,增长了知识,炼就了坚韧顽强的性格,在十月革命的风暴中,经过共产党的教育,百炼成刚,从自发的反抗者逐渐锻炼成了自觉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保尔的英雄主义是早期布尔什维克的理性真诚,个人价值和集体事业在观念上处于和谐状态。小说不仅通过一个接一个的困境来塑造这位主人公,还通过激动人心的独白、发人深省的警句格言直抒这种赤诚情怀。一次,保尔来到烈士墓前悼念为革命而牺牲的战友时,曾默默地想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侯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后,我才领悟到:一个人的毅力对他的一生是有很大影响的。就说这本书中的主人公帕唯尔吧,他的一生非常坎坷,然而他凭什么使自己继续活下去呢?是毅力。毅力给了他无穷的力量,老天也使他有了三次生命。像他这样,十几岁就立足杀场,英勇杀敌,热爱祖国,在战场上,他受了重伤,身体稍加修养便立即投入革命工作为什么?仍然是毅力。年轻的帕唯尔后来疾病缠身,但他仍不停地忘我工作,有休假疗伤的机会他也不愿意放弃工作,毅力真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啊!
要想一步登天,那是不可能的——许多名人志士也是在挫折中锻炼了自己,考验了自己,使其成为千古佳话。不要以为当作家写一本书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往往在这过程中会有挫折和困难等着你去迎接。例如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花了30年时间,司马迁编《史记》历史20多年等等。古今中外,有谁能够一步登天呢?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要自卑,要有信心,因为挫折是培养毅力的必要前提。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明白了学习上遇到困难,生活上受到挫折,家庭上遭遇不幸时该怎么办了。
【魔力阅读】经典短文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致使此书成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个自诩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人必须修读的。我自然不能免俗,刀光剑影,勾心斗角,爱恨缠绵,都不适合此时阅读,于是再次翻开了《西游记》,进入了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受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语言;有人干脆把它当作道德修养小说或政治寓言。但在我看来,它什么都不是,它只是“游戏之作”,是一个单纯的神话世界。我在读这本小说时常常有一种共鸣感,想必这是我内心深处对于自由的欲望在呼喊吧! 一、自由 在经历了又一个个性受制约的学期后,孙悟空这个形象完全激发了我内心潜在的,但根深蒂固的向往——对彻底的自由的向往。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优麒麟辖,不优凤凰管,又不优人间王位所拘束”,闯龙宫,闹冥司,在花果山自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斗争也都是为了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我一种寻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总之,我觉得现代人对于自己的生存状态,尤其是精神方面较为安于现状,缺乏一种开拓进取,寻找更大自由的精神。 二、神话 如今也是一个远离神话的时代。日常生活过于现实,使充满幻想的事物遭到排斥。神话绝非幼稚的产物,它有深邃的哲学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谢林在他的名著《艺术哲学》中说:“神话乃是各种艺术的必要条件的原始质料。《西游记》是中国神话小说的颠峰,也是神话文化的至高境界,然后中国的神话文化渐渐没落了,神话不被人重视,连《西游记》也少有人问津,只有孩子们会被孙悟空征服,于是也只有孩子们抱有对未来浪漫的、梦幻般的希望。” 三、英雄 “英雄”有许多不同解释。《辞海》中说英雄是杰出的人物,曹操说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胸。我认为,英雄是那些顽强地掌握自己命运,并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人。孙悟空无疑是英雄的典型,他为了自由,为了自己的尊严,不怕与一切进行斗争。正因为这种对抗的差距悬殊,发自内心而拼尽全力的抗争才显得悲壮。明知不可为而为的勇士才能凸现出其英雄本色。 复读《西游记》,让我觉得其不属于一般名著的特点。我相信,也希望它永 远向大家展示着“自由、神话、英雄”三个主题,给大家带来激励和源自内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