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两首 课件(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两首 课件(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20 22:1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古诗两首
(宋)苏轼
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是诗人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和朋友游庐山西林寺的时候所写。
写本诗前十几天他曾到过庐山,写过一首诗并风趣地对朋友说:第一次见过庐山,好像遇到一位高傲的陌生人,要想和他成为熟人,今后就得常常来往,。一代文化名人苏轼,十几次游览于庐山这灵山秀水之间,写下了五首庐山记游诗,这首诗是最后一首。
庐山西林寺
西林寺壁
题西林壁:
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作者介绍
(1037-1101)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 ”。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诗文有《东坡七集》等。
被称为
苏轼
苏东坡
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代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 各不同。
不识 庐山 真面目,
只缘 身在此山中。

注释:
不识:看不清
缘:因为
面目:面貌 ,这里指庐山的风景。 身:自己
此山:指庐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横看
连绵起伏的山岭
侧看
高耸入云的山峰
横看庐山成了连绵起伏的山岭,侧看庐山成了高耸入云的山峰。








各不同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的样子都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因为
意思是: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是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
欣赏了刚才几组庐山的图片,同
学们认为庐山怎样?
远近高低各不同
诗中哪句话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它的理解吗?
同桌互相讨论,交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句,表面上是说作者身在庐山之中,视野狭窄,看不清庐山的真正面目。细细品味,却暗含着人生的哲理:
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来观察分析事物。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背一背: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 侧 ,
各不同。
不识 真面目,
身在 。
测一测: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启示人们: 。
2、学了这首诗,我懂得了

的道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看事物的角度不同,
得到的结论就会不同 ,我们要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陆游
山西村:村庄名,在今浙江绍兴鉴湖附近 。
游山西村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山阴(现浙江省绍兴市)人。一生留下九千多首诗。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本首诗是陆游罢官闲居,住在现在绍兴市镜湖的三山。诗人心中当然喷喷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在家乡淳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诗题中就是三山西村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 陆游
理解词义
山西村:村庄名,在今浙江绍兴。
腊酒:这里指腊月酿的酒。古人有腊月
酿酒的风俗。
豚:猪。
疑:以为,怀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不要笑话农家人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足够丰盛。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无路可走,突然发现柳树成荫,鲜花明艳,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在写景的同时,也是在告诉我们:
遇到困难时要增强信心,往往看似无望,经过努力,就会出现新的转机。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 陆游
课外拓展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