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2张PPT。沪粤版 八年级上3.7 眼睛与光学仪器1、眼睛看见物体的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了解照相机的基本原理。
3、认识显微镜和望远镜学习目标新知导入 眼睛是我们心灵的窗户,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有关眼睛,你了解多少呢? 很多同学都喜欢照相,那么照相机是怎样给你留下成长的足迹、精彩的瞬间的呢?新知讲解一、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一)眼睛的结构 人眼就相当于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视网膜上的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看到物体了。
凸透镜光屏底片 用凸透镜使距离不同的物体成像,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会不同。而用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像都成在视网膜上,即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不变,这不是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有矛盾吗? 晶状体是一个焦距可以调节的凸透镜,正常的眼睛无论看远处物体还是近处物体,像都成在视网膜上。 看远处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较薄,焦距较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 看近处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较厚,焦距较短,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又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近处的物体。
(三)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近视眼睛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过凸,使得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利用凹透镜先使光发散,再经晶状体会聚在视网膜上.
远视眼睛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眼是晶状体过于扁平,物体经晶状体折射后将像成在视网膜之后。矫正:利用凸透镜先使光会聚,再经晶状体会聚在视网膜上.
只能看清近处物体晶状体
变厚视网膜
前方配戴凹透镜只能看清远处物体晶状体
变薄视网膜
后方配戴
凸透镜 眼睛的度数=(1/f)X100
(焦距的单位一定要用“米”)
远视眼镜的度数用正数来表示,近视眼镜的度数用负数来表示。
如果一个人的眼镜度数是200度,请你计算一下他的眼镜的焦距是多少?信息浏览 爱护眼睛及眼睛保健 有资料表明,我国大约有3亿人患有近视,占世界近视眼总数的30%。青少年的近视眼的发病率更严重。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提议下,决定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 1996年6月6日为为全国的首届爱眼日,这一年的主题是“保护儿童和青少年的视力”。今年是第十一届全国“爱眼日”,国家卫生部、教育部和中国残联联合下发通知,确定今年“爱眼日”的主题是“预防近视,珍爱光明”。因此,为控制近视的发病率,宣传儿童和青少年眼保健知识和防盲知识,促进儿童和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我们责无旁贷。
为了人人拥有一双明亮健康的眼睛,让我们像爱惜生命一样爱惜眼睛吧!
哪些不良习惯会导致近视的形成和视力的减退呢?应该怎样保护眼睛呢?二、影像的保存(一)认识照相机(二)照相机的原理镜头----凸透镜胶卷----光屏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屏幕。2、照相机原理:U>2f 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 1、使用照相机拍照片时,要使底片上的像变大一些,应该怎么调节?
2、拍完特写以后在拍全身照,应该怎么动相机?把相机向物体靠远些(增大物距),
把相机镜头向后缩(减少像距)讨论应该将照相机的镜头往前调,使物距减小,像距增大。 数码相机用图象传感器替代胶片,把光信号变成电信号,再变成数字信号,由相机内的存储器保存.望远镜和显微镜目镜靠近眼睛物镜靠近物体三、眼睛的好帮手第二次:放大的虚像物镜目镜第一次:“倒立”、放大、实像(2)望远镜的光路图教学用生物显微镜双目生物显微镜手术用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第一次:倒立、缩小、实像第二次:正立、放大、虚像物镜目镜(2)望远镜的光路图四、投影仪和幻灯机(一)投影仪原理:U>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屏幕相当于光屏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像成在光屏上。(二)幻灯机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屏幕相当于光屏原理:U>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课堂练习1、(2017?郴州)如图所示是小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情景示意图,烛焰位于距透镜1.5倍焦距处,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工作原理与此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器件是 (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投影仪
D.潜望镜C2、(2017?咸宁)下列与凸透镜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1倍焦距B拓展提高1、(2017?西宁)很多车主都在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便于及时用摄像头将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在夜间可以利用摄像头周边的多点红外线补光,拍出依旧清楚的画面.关于行车记录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两倍焦距外
B.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凹透镜
C.人肉眼是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
D.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一倍焦距内A2、(2017?沈阳)下列关于生活中光学元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照相机拍照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B.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投影仪是利用凹透镜来成像的
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D
3、(2017?江西)人的眼睛是一架精密的照相机。如图2所示,是描述人眼看物体的成像图,其中看远处景物的是______图,景物在视网膜上成的是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甲实课堂小结一、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一)人眼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二)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过凸,使得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利用凹透镜矫正。
(三)远视眼是晶状体过于扁平,物体经晶状体折射后将像成在视网膜之后------利用凸透镜矫正。
二、照相机原理:U>2f 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
三、幻灯机(投影仪):原理:U>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课堂总结一、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一)人眼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二)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过凸,使得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利用凹透镜矫正。
(三)远视眼是晶状体过于扁平,物体经晶状体折射后将像成在视网膜之后------利用凸透镜矫正。
二、照相机原理:U>2f 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
三、幻灯机(投影仪):原理:U>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板书设计一、人眼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二)近视眼------利用凹透镜矫正。
(三)远视眼是------利用凸透镜矫正。
二、照相机原理:U>2f 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
三、幻灯机(投影仪):原理:U>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作业布置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78页自我评价与作业1、2、3、4、5、6题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七节《眼睛与光学仪器》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3.7眼睛与光学仪器
单元
第三节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1、眼睛看见物体的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了解照相机的基本原理。 3、认识显微镜和望远镜
过程和方法4、观察近视眼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研究两种镜片的作用
5、尝试应用已知的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科学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解释有关现象,获得初步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6、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主题活动,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7、有将科学规律、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重点
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照相机
难点
眼睛的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有一双眼睛,你们能否想象出,人是如何通过眼睛去观察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很多同学都喜欢照相,那么照相机(出示)是怎样给你留下成长的足迹、精彩的瞬间的呢?为了解决你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和研究与照相机、眼睛、眼镜相关的知识。
多媒体展示几幅漂亮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
(1)、照相机是怎样照成这些漂亮的画面的? (2)、人是如何通过眼睛去观察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
学生观察思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1、眼睛的结构:我们一起来观察我们眼睛的结构,来解决“眼睛为什么能看见物体”这个问题。
(1)、学生阅读课本:了解眼睛结构图,并结合生物挂图眼睛成像原理图,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分析,再与照相机比较,讨论下面问题。
(1)、人的眼睛就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请问:人眼的凸透镜,光屏在哪里?
(2)、人眼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最后得出眼球的成像原理:
(3)、小结:晶状体、角膜等组织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它会聚成像在视网膜上(相当于智能的光屏),再通过视觉神经把信息传到大脑,从而产生视觉。
2、眼睛的调节
(1)、活动:在黑板上出示视力表,请一位视力好的同学分别站在第一排、第三排、最后一排都能看清同一个“E”字。
(2)、设问:用凸透镜使距离不同的物体成像,像(光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会不同。而用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时,在视网膜上都成清晰的像,而眼球大小没有变化,即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不
变,这不是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有矛盾吗?
(3)、多媒体动画模拟:远眺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较薄,焦距较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近观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较厚,焦距较短,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又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近处的物体。(动画模拟眼睛在看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都成清晰的像。)
3、近视眼和远视眼
1、学生活动:请班里所有视力不好的同学分两次看视力表中较小的“E”字(一次摘掉眼镜,一次戴上眼镜)谈谈有什么感觉(一次模糊,一次清晰)
2、设问;那么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中学生)和远视(老年人),是怎样形成的呢?生讨论出:主要是由于晶状体的调节功能不好引起的。
3、学生观察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
讨论:(1)、这两种眼镜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而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学生实验:给凸透镜戴眼镜
4、小结: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它的作用是将光发散,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后移,从而将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它的作用是将光会聚,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前移,从而将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二)、影像的保存
1、学生自学课本,了解照相机的原理
2、多媒体动画展示:引导学生进一部了解照相机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用自制照相机练习调节。
(三)、眼睛的好帮手:多媒体演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自制望远镜观察物体:(焦距小的为目镜,焦距大的为物镜)
课堂练习
1、(2017?郴州)如图所示是小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情景示意图,烛焰位于距透镜1.5倍焦距处,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工作原理与此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器件是 (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投影仪 D.潜望镜
2.(2017?咸宁)下列与凸透镜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1倍焦距
巩固提升
1.(2017?西宁)很多车主都在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便于及时用摄像头将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在夜间可以利用摄像头周边的多点红外线补光,拍出依旧清楚的画面.关于行车记录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两倍焦距外
B.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凹透镜
C.人肉眼是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
D.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一倍焦距内
2、(2017?江西)人的眼睛是一架精密的照相机。如图2所示,是描述人眼看物体的成像图,其中看远处景物的是 图,景物在视网膜上成的是 像(选填“实”或“虚”)。
4、甲 实
3、(2017?大连)某人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关于该人的视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A
A.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B.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D.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学生自学课本
体验眼睛是如何看近处和远处的物体的
探究远视眼和近视眼的成因和纠正
自学课本
学生练习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了解生活中的光学仪器
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一、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一)人眼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二)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过凸,使得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利用凹透镜矫正。
(三)远视眼是晶状体过于扁平,物体经晶状体折射后将像成在视网膜之后------利用凸透镜矫正。
二、照相机原理:U>2f 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
三、幻灯机(投影仪):原理:U>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板书
一、人眼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二)近视眼------利用凹透镜矫正。
(三)远视眼------利用凸透镜矫正。
二、照相机原理:U>2f 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
三、幻灯机(投影仪):原理:U>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