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同步练习】
§4.2《比较线段的长短》(原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 如图,长度为12 cm的线段AB的中点为M,若点C将线段MB分成MC∶CB=1∶2,则线段AC的长度为( )
A. 2 cm B. 8 cm C. 6 cm D. 4 cm
2. 有下列语句:
①线段AB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
②线段AB的一半就是线段AB的中点;
③在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直线最短;
④如果AB=BC=CD,则AD=3AB.
其中错误语句的个数是( )
A. 0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下列错误的判断是( )
A. 任何一条线段都能度量长度 B. 因为线段有长度,所以它们之间能比较大小
C. 利用圆规配合尺子,也能比较线段的大小 D. 两条直线也能进行度量和比较大小
4.C为AB的一个三等分点,D为AB的中点,若AB的长为6.6 cm,则CD的长为( )
A. 0.8 cm B. 1.1 cm C. 3.3 cm D. 4.4 cm
5.在直线L上依次取三点M,N,P, 已知MN=5,NP=3, Q是线段的中点,则线段QN的长度是( )
A. 1 B. 1.5 C. 2.5 D. 4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6.如图,若CB等于15cm,DB等于23cm,且D是AC的中点,则AC=______cm.
7.如图,从A到B有多条道路,人们往往走中间的直路,而不会走其他的曲折的路,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点M,N在线段AB上,且MB=6cm,NB=9cm,且N是AM的中点,则AB=___cm,AN=____cm.
9.如图,若CB=4 cm,DB=7 cm,且D是AC的中点,则AC=________cm.
10.已知线段AB=8 cm,在直线AB上画线段BC使BC=3 cm,则线段AC=_____.
三、解答题(共50分)
11.已知线段a,b,求作线段AB=3a-b.
12.有两根木条,一根AB长为80 cm,另一根CD长为130 cm,在它们的中点处各有一个小圆孔M,N(圆孔直径忽略不计,M,N抽象成两个点),将它们的一端重合,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两根木条的小圆孔之间的距离MN是多少?
13.在下图中,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已知BC=AB,AD=AB,AB=12 cm,求CD,BD的长.
14.如图,AB=8cm,O为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 C为AO的中点,D为OB的中点,你能求出线段CD的长吗?并说明理由。
15.如图所示,某公司员工分别住在A,B,C三个住宅区,A区有30人,B区有15人,C区有10人.三个区在同一条直线上,该公司的接送车打算在此间设一个停靠点,为使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那么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哪个区?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同步练习】
§4.2《比较线段的长短》(解析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 如图,长度为12 cm的线段AB的中点为M,若点C将线段MB分成MC∶CB=1∶2,则线段AC的长度为( )
A. 2 cm B. 8 cm C. 6 cm D. 4 cm
【答案】B
【解析】解:∵长度为12cm的线段AB的中点为M,∴AM=BM=6,∵C点将线段MB分成MC:CB=1:2,∴MC=2,CB=4∴AC=6+2=8.故选B.
2. 有下列语句:
①线段AB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
②线段AB的一半就是线段AB的中点;
③在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直线最短;
④如果AB=BC=CD,则AD=3AB.
其中错误语句的个数是( )
A. 0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D
【解析】①线段AB的长度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故本选项错误;②线段AB和线段AB的中点都是几何图形,而A、B两点间的距离和线段AB的一半都是数量,形与数是不能划等号的; 故本选项错误; ③把线段与直线的性质混淆了; 故本选项错误; ④中的三条线段可能不在一条直线上. 故本选项错误;
解:故选D.
3.下列错误的判断是( )
A. 任何一条线段都能度量长度 B. 因为线段有长度,所以它们之间能比较大小
C. 利用圆规配合尺子,也能比较线段的大小 D. 两条直线也能进行度量和比较大小
【答案】D
4.C为AB的一个三等分点,D为AB的中点,若AB的长为6.6 cm,则CD的长为( )
A. 0.8 cm B. 1.1 cm C. 3.3 cm D. 4.4 cm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等分点可得:AC=6.6÷3=2.2cm,根据中点的性质可得:AD=6.6÷2=3.3cm,则CD=AD-AC=3.3-2.2=1.1cm,故选择B.
5.在直线L上依次取三点M,N,P, 已知MN=5,NP=3, Q是线段的中点,则线段QN的长度是( )
A. 1 B. 1.5 C. 2.5 D. 4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得:MP=MN+NP=8,根据中点的性质可得:MQ=MP=4,则QN=MN-MQ=5-4=1,故选择A.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6.如图,若CB等于15cm,DB等于23cm,且D是AC的中点,则AC=______cm.
【答案】16
【解析】先根据CB等于15cm,DB等于23cm求出DC的长,再根据D是AC的中点即可求出AC的长.
解:∵CB=15cm,DB=23cm,∴DC=DB=CB=23-15=8cm,∵D是AC的中点,∴AC=2DC=2×8=16cm.故答案为:16cm.
7.如图,从A到B有多条道路,人们往往走中间的直路,而不会走其他的曲折的路,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填空即可.
解:从A到B有多条道路,人们会走中间的直路,而不会走其他曲折的路,这是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故答案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8.点M,N在线段AB上,且MB=6cm,NB=9cm,且N是AM的中点,则AB=___cm,AN=____cm.
【答案】 (1). 12 (2). 3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点N时AM的中点可得:AN=MN=3cm,则AB=AN+NM+BM=3+3+6=12cm.
9.如图,若CB=4 cm,DB=7 cm,且D是AC的中点,则AC=________cm.
【答案】6
【解析】因为点D是线段AC的中点,所以AC=2DC.因为CB=4cm,DB=7 cm,所以CD=BD-BC=3cm,所以AC=6 cm.
10.已知线段AB=8 cm,在直线AB上画线段BC使BC=3 cm,则线段AC=_____.
【答案】5或11cm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C点的位置不能确定,故要分两种情况考虑AC的长,注意不要漏解.
由于C点的位置不确定,故要分两种情况讨论: 当C点在B点右侧时,如图所示:
AC=AB+BC=8+3=11cm;
当C点在B点左侧时,如图所示:
AC=AB﹣BC=8﹣3=5cm; 所以线段AC等于11cm或5cm
三、解答题(共50分)
11.已知线段a,b,求作线段AB=3a-b.
【答案】作图见解析.
【解析】利用基本作图即可得解.
解:如图:(1)画射线AM.
(2)在射线AM上截取AC,使AC=3a.
(3)在线段AC上截取BC,使BC=b.
则线段AB即为所求.
12.有两根木条,一根AB长为80 cm,另一根CD长为130 cm,在它们的中点处各有一个小圆孔M,N(圆孔直径忽略不计,M,N抽象成两个点),将它们的一端重合,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两根木条的小圆孔之间的距离MN是多少?
【答案】两根木条的小圆孔之间的距离MN是25 cm或105 cm.
【解析】本题没有给出图形,在画图时,应考虑到A、B、M、N四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多种可能,再根据题意正确地画出图形解题.
本题可分两种情况:
(1)当端点A,C(或端点B,D)重合,且剩余两端点在重合点同侧时,
MN=CN-AM=CD-AB=65-40=25(cm);
(2)当端点B,C(或端点A,D)重合,且剩余两端点在重合点两侧时,
MN=CN+BM=CD+AB=65+40=105(cm).
故两根木条的小圆孔之间的距离MN是25 cm或105 cm.
13.在下图中,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已知BC=AB,AD=AB,AB=12 cm,求CD,BD的长.
【答案】CD=5cm,BD=8cm.
【解析】试题分析:首先根据AB、BC和AD的关系求出BC和AD的长度,然后根据CD=AB-AD-BC以及BD=DC+BC求出线段的长度.
试题解析:∵AB=12cm, ∴BC=AB=×12=3cm,AD=AB=×12=4cm,
∴CD=AB-AD-BC=12-4-3=5cm,BD=DC+BC=5+3=8cm.
14.如图,AB=8cm,O为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 C为AO的中点,D为OB的中点,你能求出线段CD的长吗?并说明理由。
【答案】能,理由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知:OC=AO,OD=OB,根据CD=CO+DO求出答案.
试题解析:能。因为CO=AO,OD=OB,所以CD=CO+OD=AO+OB=(AO+OB)= AB=×8=4cm.
15.如图所示,某公司员工分别住在A,B,C三个住宅区,A区有30人,B区有15人,C区有10人.三个区在同一条直线上,该公司的接送车打算在此间设一个停靠点,为使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那么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哪个区?
【答案】A区.
【解析】根据题意分别计算停靠点分别在各点是员工步行的路程和,选择最小的即可解
解: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A区的路程之和为:
0×30+100×15+(100+200)×10
=0+1 500+3 000=4 500(m);
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B区的路程之和为:
100×30+0×15+200×10
=3 000+0+2 000=5 000(m);
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C区的路程之和为:
(100+200)×30+15×200+10×0
=9 000+3 000+0=12 000(m).
因为4 500<5 000<12 000,所以所有员工步行到停靠点A区的路程之和最小,故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A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