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件(35张ppt)+教案+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件(35张ppt)+教案+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0-21 21:28:38

文档简介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了解宋元都市大概多的风貌,包括大相国寺的热闹场景、人们的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等。
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宋词、元曲、史学。
通过对宋词的聆听、朗诵及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进而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只有文化自信才能民族复兴。
【过程与方法】
通过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等资料,在课堂上创设一种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增长知识。引领学生主动、自主、合作探究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的审美和鉴赏能力,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只有文化自信才能民族复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宋元时期人们的娱乐生活,多形式诵读宋词及了解元曲和史学,拉近学生与历史间的距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传承性,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只有文化自信才能民族复兴,人民才能享有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瓦子”,宋代代表词人及其作品风格,关汉卿《窦娥冤》,司马光《资治通鉴》
【教学难点】
瓦子的基本情况,宋词及著名词人的创作风格等。
【课前准备】
1、教师研读课标,充分了解教情学情,搜集教学资源,编写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初步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的主干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分为三个篇章来学习:
第一站 穿越宋元时代---感受都市繁华
第二站 走近文人墨客---欣赏经典佳作
第三站 弘扬传统文化---享受美好生活
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清明上河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观看思考,指名学生回答。
学习新课
我们从以下三个篇章进行学习:
【第一站 穿越宋元时代---感受都市繁华】
教师:如果穿越到宋元时期,你最想要去的城市是哪里?学生回答。
教师过渡:刚才观看的《清明上河图》展现的是北宋都城开封的繁
华景象,下面就让我们一同去开封逛逛吧!
教师:既然来到开封,我们就要逛逛最为繁华的地方,谁能推荐一
个场所呢?学生回答,并说说为什么推荐此处,以此了解大相国寺的繁华。
教师:我们想去一个集娱乐、购物、餐饮于一体的场所享受生活,北宋可有这样的地方?学生回答,教师利用简易图示和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掌握“瓦子”和“勾栏”。通过勾栏中的演出以及课本P56页图片进而了解什么是杂剧。
教师:宋元时期都市生活丰富多彩让人羡慕,但更令人羡慕的是宋
朝的节日特别多,一年大概有70多个节日。说到节日,同学们说
说现在我们过哪些传统节日呢?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知道哪些
是传统节日,并指出这些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习俗早在宋代就有
了。
教师:设计从诗词中寻找传统节日的环节。明确固定的回答方式:
“我从......中看出这是......节,这个节日的习俗是......”学生抢答,体
会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进而增强传统意识。
(一)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
(二)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宋】欧阳修
(三)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宋】苏轼
(四)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
(五)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透。......莫道不消魂,帘卷西
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
(六)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
教师:设计写游记环节。进一步让同学们感受到宋元时期都市的繁
华及人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第二站 走近文人墨客---欣赏经典佳作】
教师:同学们知道哪些宋元时期的文化名人?学生回答,教师点出宋元时期文坛领域人才辈出,使同学们感受到文化的灿烂,并指出着重了解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关汉卿和司马光及其作品。
教师:设计唐诗宋词对比环节。学生得出宋词又称长短句的缘由。
教师:设计环节“听一听,读一读,赏一赏”以此感受豪放和婉约的词风,领略宋词魅力。
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跟读;
学生小组内部自由朗诵,并相互指导;
学生展示朗读成果。
教师:这三位词人其中有两位是咱们济南人,他们是?学生回答。引出李清照和辛弃疾。
教师:说说这两位词人其它的作品。学生回答,从而对这两位词人产生敬佩之情。
教师:设计演唱李清照的词《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学生和教师一起歌唱,以此得知宋词是便于歌唱的诗体,体会词中的情感,从而感受宋词魅力。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作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教师过渡:经典作品总是能穿越时空让我们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唐诗如此,宋词如此,元曲亦是如此。下面让我们走进关汉卿的世界,听听他为我们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教师:设计讲故事环节。
学生小组内相互讲讲《窦娥冤》的故事。请以同学简要讲述这个故事。以此了解关汉卿创作《窦娥冤》的意图,从而明白文学作品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价值。
教师:设计两张图片让同学们猜猜这是谁?
学生回答,引入司马光。
并用宋神宗的一句评价“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引出《资治通鉴》。
请一位同学简单介绍此书。
引用清代大史学家王鸣盛的评价“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不可不读之书”(《十七史商榷》卷1)来让同学们感受此书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
教师:设计小组合作探究环节。
同学们想一想:宋代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这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有何关系?学生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从而形成这节课的知识框架。让学生明白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是市民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的基础,同时市民阶层的壮大也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满足自身的需要,而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正式当时市民美好生活的反映。
【第三站 树立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
教师过渡:宋元时期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生活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浪花。对于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应该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出示图片: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教师设计:弘扬传统文化蔚成风尚——组图展示并解说。
第一组:济阳县实验幼儿园小朋友表演传承国学、诵唱经典活动。意在让学生感受到弘扬传统从小做起。
第二组: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和《经典咏流传》节目。意在让学生知道中国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受中国人民的热爱,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传承它。
第三组:传统的技艺。如:剪纸、书法、京剧、武术等。让学生知道这些都是中国所特有的,是我们的骄傲。有爱好有条件的同学定要好好学习传承。
第四组:传统节日和习俗。让学生明白我们的传统佳节和习俗是有深刻内涵的,应该重视我们的传统节日。
第五组:传统美德。如: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师重道等。让学生明白看不见的传统思想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
学生且看且听,从而让他们明白什么是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弘扬传统文化,这是一种风尚。
教师:设计小组讨论——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怎样弘扬传统文化呢?学生多方面回答。
结语:中华传统文化
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结晶,
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智慧之魂。
它孕育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
培育了中华民族崇高的价值追求,
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树立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圆梦民族复兴!
最后配上音乐《中国梦》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板书一: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都市繁华 文化自信
宋元时期 民族复兴 当今中国
文化灿烂 弘扬传统
板书二:
课件35张PPT。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杂剧唐诗VS宋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