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 教学设计
【科目】 美术
【教学对象】三年级
【教材】 《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
【课时】 1课时
【任课教师】
一、课前准备阶段
(一)课标分析
1、探索巨人和小矮人在奇异的旅行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尝试找到他们之间联系的过程。
2、通过光照游戏,在玩中学——这是视觉感官,感受他们变化的乐趣。
3、在学中玩,通过生活中实际事物的对比——利用人物和事物的对比,了解巨人和小矮人产生的原理。
(二)教材分析
1、本课的特点:
本节课的内容是以不同层次的绘画作品两个部分组成,以巨人和小矮人两个对象进行强烈对比的呈现方式,来表达夸张的视觉效果。让学生从课文和一些绘画作品中寻找规律,激发学生想象与创作的乐趣,例如:《巨人筑城堡不费力气》和《书桌上的小矮人》等作品让学生感受到绘画巨人和小矮人的乐趣,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奇思妙想。同时我们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应用人物大小对比的夸张手法,引导学生运用“变形”与“组合”进行对事物的创意表达与绘画创作的故事情节。
(三)学生分析
1、三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较好的绘画习惯,在课堂常规等方面有较好的表现。
2、学生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也掌握了不少的美术知识,并有意识地在课余时间接触有关美术的知识,能自觉地感悟生活中的美。
3、学校的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掌握差异较小,接受能力较强。
(四)教学目标
1.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知巨人与小矮人的视觉形象对比与角色的变化,学会用变形夸张与组合的手法去表现童话故事;
(2)过程与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分别观察巨人与小矮人的角度去观察身边事物的形象特征,提高视觉感受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享受美的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收集与讲述相关的童话故事,共同参与画家与同龄人作品的欣赏点评。
2.重点难点
重点: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增大奇思妙想的力度。
难点:学生学会运用“变形”与“组合”的绘画技法,且学会如何与周围环境衬托自己变大变小。
(五)教学策略
1、课堂教学采用的方法
(1)演示法
教师通过器材将巨人变化出来的演示过程
情景创设法
通过情景创设,角色扮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讲授法
教师讲解与示范
二、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老师发现你们都很喜欢看动画片,喜欢看动画片的同学举手。
哪位同学愿意和我们一起分享你的动画片呀!(并说出喜欢的原因)
生:《超能陆战队》、《熊出没》、《喜洋洋与灰太狼》、《超人奥特曼》等。
师:同学们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其实呀!老师也喜欢看动画片,那么谁来猜猜老师喜欢什么动画片,猜对有奖励哟!
生:同学们在热烈的竞猜中。
师:好可惜,同学们都没有猜中,那就由老师告诉你们把!老师喜欢看《绿巨人》,因为绿巨人用自己的能力帮助了别人,而且还能变大。
同学们老师再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老师可以把你们都变成巨人,谁要来试一试呀?(教师用手电筒照在学生的身体上,影子在黑板上就变成一个巨人了)教师在影子旁边添加一些背景。
引出新课: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师:同学们你们在这个题目当中找出了什么东西呀!
生:我们找到了巨人和小矮人,他们一起去玩,一起去冒险。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找东西和理解文字意思的能力都不错。现在老师手上有一张用卡纸做的人,有哪位同学告诉我它是巨人还是小矮人?
生:有一部分同学说是巨人,有一部分同学说是小矮人。
师:竟然各位同学意见不一致,那么我们一起来探讨,它是巨人还是小矮人吧!随后老师又拿出一张用卡纸制作的小房子,老师将这两张卡纸贴在黑板上。
生:同学们顿时就觉悟了,呐喊着:这是巨人,这是巨人。
师:各位同学请安静,老师再问:“你们确定它是巨人吗?”随后老师又拿出一张特大的卡纸,一看原来是一个大大的杯子。老师又把杯子贴在黑板上,并且把小房子撤掉了。
生:同学们又开始呐喊了!是小矮人,是小矮人。有些同学又说:“它既是小矮人也是巨人。”
师:喔!原来它既是小矮人也是巨人,那有没有同学告诉我为什么的?
生:因为它添加了不同的背景进行对比,才会出现小人和巨人的。
师:回答的很棒,很完整!我们掌声鼓励一下。对了,就是因为背景不一样产生的对比形成的,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现实生活中 绘画中
人 〈 房子 变巨人 人 〉 房子
人 〉 杯子 变小矮人 人 〈 杯子
2、同学们都清楚巨人和小矮人怎么变化出来的吧!那我们继续学习。关于“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的童话故事在古今中外都广为流传,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这个童话故事。
3、同学们,我们的视频看完了,你们都观察到了些什么,待会我们绘画的时候可以将你们观察到的东西添加在你们的画面当中。
4、同学们我们现在来进行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叫作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想一想:假如你变大或变小了有何奇遇?,你周围的环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你有这方面的体验吗?(提示:如站在高楼上看地面,游览世界之窗的感受等等。我们可以让同学在课室里面找出一些物体来进行扮演。)
5、欣赏作品
展示各年段范画作品和一些画家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提示学生注意范画中的巨人和小矮人与周围的环境有何区别。(小组进行探讨,派学生代表把自己观察到的说出来。)
内容巩固
师说:同学们老师现在想变成一个小矮人,你们结合刚才所学的知识,有什么办法让我变成小矮人吗?同学们试说。
教师最后总结给出方法:
第一种:将人物画得很小很小,像芝麻粒一样小。
第二种:将背景夸张画大,衬托出小矮人的“小”。
(三)教学总结与作业布置
1、师总结:刚才那几幅画,都采用了对比、夸张、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绘画中不但人可以变成巨人或小矮人,而动物同样可以变大,或者变小。我们周围的环境也可以变大,或者变小。绘画的作者想象力丰富,充满了无穷的乐趣,画面色彩鲜艳。颜色对比强烈线条流畅。我们通过这些作品分析,得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本环节设计通过欣赏画家和同龄人的一些作品。让你们去感受他们的意境,而且为我们的思维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从而拓展思维想象空间。
2、布置活动要求
(1)、组织学生自由作画: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背景环境来衬托出人物的大小。发挥自己丰富的想像力,绘画出一张表现力强的一张作品。?
(2)、播放轻松音乐,教师巡视辅导。(在辅导的时候适当表扬和展示画的表现力强的同学,也可以给一些同学作为参考。)
3、作业点评
(1)、让学生以小组互相欣赏,互相评价;
(2)、展示画得好的画,让学生点评(从构图的比例和颜色,表现力三方面进行点评),教师作小结。
4、课后延伸 课后找寻有关的巨人和小矮人的故事,讲给父母或同学听。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