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四年上《苦糖》)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四年上《苦糖》)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22 22:3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苦 糖
糖是甜的,怎么会是苦的呢?
芬陀莲子:笔名莲子。现代女行者、自由作家、灵性画家、神秘主义诗人。来自中国宁夏一个古老村落。旅行居住于西藏、新疆、河西走廊、内蒙古、云南等地。芬陀莲子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智慧慈悲为人生之路,被视为一种独特文化现象。
走近作者

学习指南一
1.自读课文,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用笔画下来。
(2)参看生字表或查阅相关工具书解决不理解的生字词。
2.小组交流:将不能解决的生字或词语在小组内交流,准备集体交流内容。
3.全班交流。
shuān 拴:拴住。 liáng梁:屋梁、桥梁、鼻梁。
dèng 凳:凳子、方凳。
niān 拈: 用两三个手指头夹取(东西)。拈轻怕重、拈香 cuō 撮:一小撮、一撮盐、撮合
ái 挨:遭受,忍受。挨打、挨饿、挨骂。
多音字
āi (挨近)

ái(挨打)
亲戚:与你父母有血缘关系的人,以及他们的亲人,都是你家的亲戚。
端午: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屋梁:用于支撑房屋顶部结构的结实横木。
词语解释:
激荡:事物受到激发而产生的震动状态。
神物:神奇的东西。
怔怔:形容发愣的样子。
责怪:责备;怪罪。
发誓:庄重严肃的说出自己表示决心的话 或者事对某事做出保证 。
陶醉:表示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
思想活动中。
一小撮:用手指能撮取的一点点。
拈轻怕重:指接受任务时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

学习指南二
1.朗读课文,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在课题上方写下自己的初读感受。(要求:用尺打上1厘米宽的线)
2.小组交流,推荐好的作品。
3.全班交流,完善自己的文字。
学习任务
1.读一读:见课后第10页词语。
2.写一写:在生字本上写一类生字。
学习指南三
1.朗读课文,至少画出3个自己感受深的句子并写上批注。
提示:批注可以是关键词,也可以是短句。
2.小组交流,谈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关注大家的读书感受。
学习指南四
1.自读课文,画出描写“我”偷吃白糖过程中动作、神态、语言的语句,体会人物心情,在句子旁边写批注。
2.小组交流:组长组织组员依次交流所画句
子,说说自己的体会,其他组员认真倾听,互相
交流看法。
3.全班交流。
1.父亲说这么好的东西过端午节再吃,母亲就把糖装进一个黑罐子里,用一根粗麻绳拴着挂在屋梁上。
那个贫穷的年代,温饱尚且勉强维持,“糖”
对于人们来说,无疑是一件“奢侈品”。写
出了对这二斤白糖的珍视。
2.我的血一下子热了起来,那罐里的东西有一种令人陶醉的滋味,叫做“甜”。
“糖”的味道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3.要是那白色晶体爬在舌尖上,咕噜一转,那神奇的滋味就会在整个口腔里激荡开来,化成温柔的流体。
作者想象吃糖过程中的神奇感受,说明此时他非常欣喜。
4.当我的指尖触摸到那神物时,我的心缩了一下,只拈了一小撮,舔了。
作者狂喜过后,刚刚触到白糖时的紧张、惊喜的心情。
5.可是那凳子和砖头又来了,这下我抓了一大把,满满塞了一嘴。在嚼咽的时候,我目光怔怔地盯着某处,甜出了泪水。 作者在大口吃白糖时彻底得到满足和投入的表情。
6.可是母亲只是抱着空罐子发呆,连一句责怪的话都没有。 母亲有失望、有伤心、有自责,她知道孩子很渴望吃到白糖,为家穷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而自责。

学习指南五
1.再读课文,独立完成学习卡片内容。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苦糖》学习卡片
起因
经过 第一次
第二次
一个月后
结果 我
妈妈
我的
触动

《苦糖》学习卡片
起因 父亲病了,亲戚送的白糖被母亲拴在屋梁上。
经过 第一次 狂喜、凳子上垫砖、爬了上去、触摸、心缩了一下、拈一小撮、舔、扔了砖头、凳子搬走、发誓不再吃。
第二次 抓了一大把、塞满一嘴、嚼咽、目光怔怔、甜出泪水。
一个月后 蘸完最后一粒
结果 我 等着挨打
妈妈 抱着空罐子发呆、没有责怪。
我的
触动
发誓让母亲天天吃糖、每次回故乡给母亲带糖、很少再吃糖。
《苦糖》学习卡片 四年 班 姓名 学号

“我”的感受

对爸爸:



对妈妈:



对“我”:

亲戚送白糖(起因)
苦糖  偷吃白糖(经过)苦涩的记忆    糖罐空了(结果)
这一个“苦”字,恰恰承载了一个孩子儿童时代一段深沉而又苦涩的记忆!
总结
在 再
“在”的用法:
1.表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或“正在干什么”。
(1)我(在)房间看书。
(2)他(在)我来之前就到了。
(3)小明正(在)玩着变形金刚。
2.再”的用法:表示“某种情况不止出现一次”或“表示接下来做什么”。
(1)我真想(再)次见到我的好友陈明。
(2)我每天放学后,总是先完成家庭作业,(再)看一会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