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同学们以前在小学的时候曾经学过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大家还记得桂林山水的特点吗?
漓江水静、清、绿
桂林山奇、秀、险
观看桂林山水
喀斯特地貌的定义
喀斯特地貌是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喀斯特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的一个石灰岩高原的名称,那里发育着各种奇特的地貌。后来,欧洲学者借用该地名来称呼石灰岩地区的地貌水文现象和景观。
地面喀斯特地貌
地下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的类型
主要包括峰林、峰丛、孤峰,以及溶蚀洼地和落水洞等
主要包括溶洞、地下河以及各种有碳酸钙淀积形成的对集体,如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等。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CO2+H2O+CaCO3═Ca(HCO3)2
Ca(HCO3)2═CaCO3↓+CO2↑+H2O
溶蚀作用
沉积作用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四个基本条件
岩石的可溶性
岩石的透水性
水的溶蚀力
水的流动性
——岩石成分易溶
——岩石空、裂隙大
——水中二氧化碳、有机酸、无机酸含量多
——降水多、坡度大、空裂隙大
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岩石条件
气候条件
生物条件
——岩石圈
——大气圈
——生物圈
岩石条件
在大约3.25亿年前,桂林所在的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这里沉积了大量的石灰岩。后来由于构造运动,这里抬升为陆地,从而使桂林地区石灰岩广布。桂林地区的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所以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都很好。
气候条件
桂林位于我国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全年降水充沛,尤以4-7月降水较多。桂林地区东部、西部、北部地势较高,中部、南部地势较低,漓江谷地自北向南纵贯全境。天然的地形组合与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与富集。强烈的流水侵蚀作用,使石灰岩受到大面积的溶蚀,从而提高了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程度。
生物条件
桂林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生物的生长,旺盛的生命活动和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的含量较高,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桂林地区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原因是这里石灰石分布广、厚度大、岩性纯、裂隙多,气候温暖,降水量大,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植被茂盛。
桂林地区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气候 大气圈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利于植物生长
水文 水圈 地表水、地下水富集,流水侵蚀作用强
植被 生物圈 生物的生长旺盛,使土壤、流水中有机酸含量高
地势 岩石圈 东、西、北地势高,西南部地势低,漓江纵贯全境
岩石 岩石圈 石灰岩广布,且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发育好
桂林山水的自然环境特征
环境要素 所属圈层 环境特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