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总复习学案——说明文阅读(原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语文二轮总复习学案——说明文阅读(原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26 11:43:2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语文二轮总复习学案——说明文阅读5道原创试题
(解析版)
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小题。
   亚硝酸盐的毒性
①看似与食盐差不多的亚硝酸盐,怎么会引起食物中毒?毒性到底有多大? 
②据了解,亚硝酸盐主要包括亚硝酸钠、亚硝酸钾,外观和味道都与普通食盐类似。四川巴中发生的中毒事件,即是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而造成的。这种误用或违规使用亚硝酸盐的现象并不少见。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2015年全国发生的化学性食物中毒事件中,39.1%是由亚硝酸盐引起的。
  ③作为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含氮化合物,亚硝酸盐很早便与食物“结缘”。中国人最早发明使用亚硝酸盐加工禽畜肉,用于延长肉的保质期。《宋史》记载,亚硝酸盐可用于腊肉防腐和发色,并于公元13世纪传入欧洲。
  ④其实,人体中也有亚硝酸盐,主要是食物和饮水中的硝酸盐在口腔及胃中细菌的作用下转化而来。研究表明,亚硝酸盐可通过一定途径被还原为一氧化氮,对人体有一定益处。但如果短时间内经口摄入较大量的亚硝酸盐,容易引起急性中毒,使血液中具有正常携氧能力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称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⑤摄入0.2克到0.5克亚硝酸盐,可导致中毒,摄入量超过3克时可致人死亡。中毒者会产生头痛、头晕以及口唇、指甲和全身皮肤紫绀等症状,严重者意识模糊、烦躁不安、呼吸衰竭直至死亡。
  ⑥鉴于亚硝酸盐的高毒性,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规定,亚硝酸盐的每日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不超过0.2毫克。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亚硝酸盐可在肉制品腌制、熏烤等加工中使用,但最大使用量为0.15克每千克,残留量不能超过30毫克每千克。
  ⑦除了误当作食盐使用,还有什么情况容易造成亚硝酸盐中毒?我国很多地区有自制加工肉制品的习惯,容易发生亚硝酸盐摄入过量问题;贮存过久、腐烂或煮熟后放置过久及刚腌渍不久的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会有所增加,该情况下食用也容易导致中毒;个别地区的井水含硝酸盐较多(俗称“苦井水”),用这种水煮的饭如存放过久,硝酸盐在细菌作用下可被还原成亚硝酸盐而导致中毒。
⑧专家建议,要购买正规渠道销售的食盐,不食用存放过久或变质的蔬菜。在食用加工肉制品、咸菜等食品时,可搭配富含维生素C、茶多酚等成分的食物,以降低可能含有的亚硝酸盐的毒性。
(1)阅读全文,概括哪些情况容易造成亚硝酸盐中毒。


(2)分析下面加点词语的作用。
据了解,亚硝酸盐主要包括亚硝酸钠、亚硝酸钾,外观和味道都与普通食盐类似。


(3)分析下面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2015年全国发生的化学性食物中毒事件中,39.1%是由亚硝酸盐引起的。


(4)第⑥段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1)①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使用;
②自制加工肉制品容易发生亚硝酸盐摄入过量;
③食用贮存过久、腐烂或煮熟后放置过久及刚腌渍不久的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增加;
④个别地区的井水含硝酸盐较多。
(2)“据了解”说明听说或查阅资料而不是经过科学化验得来的结论,“主要”从范围上限制,说明亚硝酸盐的成分大部分是亚硝酸钠、亚硝酸钾,还有其他成分,两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3)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2015年全国发生的化学性食物中毒事件中,由亚硝酸盐引起所占的比例大,强调亚硝酸盐给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4)说明亚硝酸盐的高毒性引起联合国和我国的高度重视,制定法律法规严防食品亚硝酸盐含量超标,保障生命健康。
【解析】
(1)本题考查概括说明内容。概括文章内容,①抓关键语句,在一篇说明文中,说明的中心内容有时集中在一两句话,这些关键句有可能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和中间。②提取关键词语,有时文章的某一内容要点分散在一些段落中,提取这些段落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归纳总结。容易造成亚硝酸盐中毒的情况有: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使用;自制加工肉制品容易发生亚硝酸盐摄入过量;食用贮存过久、腐烂或煮熟后放置过久及刚腌渍不久的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增加;个别地区的井水含硝酸盐较多。
(2)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答题方法:正面阐释—反面说明—综合阐述,即先从正面说明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最后加上“这体现了说明的准确性”这句话作为总结。“据了解”说明听说或查阅资料而不是经过科学化验得来的结论,“主要”从范围上限制,说明亚硝酸盐的成分大部分是亚硝酸钠、亚硝酸钾,还有其他成分,两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3)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2015年全国发生的化学性食物中毒事件中,由亚硝酸盐引起所占的比例大,强调亚硝酸盐给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4)本题考查分析句段作用。提取关键词语,有时文章的某一内容要点分散在一些段落中,提取这些段落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归纳总结。结合上下文分析段落的作用,前面例句亚硝酸盐的种种危害,这一段说明亚硝酸盐的高毒性引起联合国和我国的高度重视,制定法律法规严防食品亚硝酸盐含量超标,保障生命健康。
【难度】 (层级:中)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 小题。
堆石混凝土——可节省70%水泥的新技术
覃兆旭
当你路过工地时,一定见过施工场地随处可见的灰色混凝土。为什么现代建筑中要使用混凝土?它本身又有怎样的作用呢?
混凝土是指用石灰与砂子、砂砾和小石头混合制成的建筑材料。在混凝土里加水后,它就会变成黏稠的半流体,并慢慢凝固成坚硬的固体。混凝土具有便宜、耐用、耐压、耐水、耐火、可塑等多种优点,加之原材料易得,所以它在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另外,为了弥补混凝土易断裂的缺陷,人们又制造了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即利用钢筋、玻璃纤维或钢缆的作用来增强混凝土的抗拉能力。混凝土的强度由此得到大幅度提升,其应用范围也就更加广泛了。
近年一种新的技术问世,就是堆石混凝土技术,主要应用在大坝等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中。这种技术一改传统混凝土的施工方法,首先将大粒径的块石入仓,形成有空隙的堆石体(1.5-2.0米/层),然后从堆石体上部浇入堆石混凝土专用的自密实混凝土,利用其特有的高流动、抗离析、强填充粘结性能,依靠自重完全填充堆石体空隙,形成完整、密实、有较高强度和低水化热的大体积混凝土。该混凝土的堆石界面与专用自密实混凝土的胶结致密浑然一体,其强度、抗渗、密实性能等可达到工程技术的要求标准。
该技术与传统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相比优势明显,主要体现在:低水泥用量与低水化热,能减少70%的水泥,节能减排效益显著;高密实度、高强度、高容量,体积稳定性以及抗裂性能突出;强化抗剪力、简化凿毛;显著提高工效,缩短工期,提高经济效益;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可把难以消化掉的块状废弃混凝土再利用,因而,它是一项名副其实的环保、节能、低碳型施工技术。
混凝土老化后内部会出现裂缝,水、氧气和盐分侵入,导致裂缝扩大,形成恶性循环。裂缝如果到达钢筋部位,还会加快钢筋锈蚀,造成结构破坏,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因此,及时修补微小裂缝不仅能延长建筑物寿命,而且对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提高安全性有重要意义。有趣的是,英国伯明翰大学研究人员与美国同行合作,发现一种真菌能使混凝土具备“自愈”能力,自行修补微小裂缝,避免它们扩大。我们期待科技的发展为建筑领域带来更多发展。
(1)本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顺序分别是什么?



(2)堆石混凝土技术有哪些优点?请简要归纳。



(3)下面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是什么?
该技术与传统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相比优势明显,主要体现在:低水泥用量与低水化热,能减少70%的水泥,节能减排效益显著。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近年一种新的技术问世,就是堆石混凝土技术,主要应用在大坝等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中。


【答案】
(1)说明对象:堆石混凝土技术;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2)堆石混凝土技术是一项名副其实的环保、节能、低碳型施工技术。
(3)运用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把堆石混凝土技术和传统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相比,具体准确地说明堆石混凝土技术节能减排效益显著的特点。
(4)“近年”从时间上限制说明是最近出现的新技术,“主要”从范围上限制,说明堆石混凝土技术运用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项目,去掉后说明太笼统不具体,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说明对象和说明顺序。判断说明对象要总体把握文章内容,确定说明的重点。说明文说明顺序通常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仔细阅读这篇文章,可以知道主要说明堆石混凝土技术的特点、用途、优势。说明对象:堆石混凝土技术;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2)本题考查概括内容和提取信息。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注意要求“简要归纳”,第四段最后一句就可以作为总结:堆石混凝土技术是一项名副其实的环保、节能、低碳型施工技术。
(3)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时要知道说明方法的种类: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要知道每种说明方法的标志,做题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看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运用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把堆石混凝土技术和传统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相比,具体准确地说明堆石混凝土技术节能减排效益显著的特点。
(4)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解答此类题先说明词语的意思,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再说明删去此词句子的意思,最后强调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近年”从时间上限制说明是最近出现的新技术,“主要”从范围上限制,说明堆石混凝土技术运用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项目,去掉后说明太笼统不具体,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难度】 (层级:中)
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 小题。
锻炼身体有益大脑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我们都知道锻炼身体对身体健康有多种益处,诸如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风险,缓解关节炎症状,预防骨质疏松等等。人们通常将锻炼与对身体的益处联系在一起,其实,锻炼身体对我们的大脑也有不少益处。
   每半小时快走2分钟,可能减少失智症风险
  现代生活中很多人的工作,就是从早到晚坐在办公桌边,得上颈椎病和腰椎病都是常见的办公桌病。但这种工作方式对我们的大脑有什么影响还没有得到澄清。英国约翰摩尔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超声波成像技术,对15名健康志愿者在不同状态下的大脑血流量进行了测量。第一种状态,志愿者一直坐在桌边4个小时;第二种状态,他们坐在桌边2个小时后,去跑步机上快走8分钟,然后再坐2个小时;第三种状态,他们每坐在桌边30分钟后就去跑步机上快走2分钟。
  对大脑血流量的测量表明,长时间的坐姿会降低大脑的血流量,而短时间的快走就能恢复大脑的血流量,每30分钟就去走一走的效果最佳。鉴于大脑血流量降低可能增加诸如失智症等神经疾病的风险。不时从办公桌前站起来走一走可能是减少患病风险最简单的方法之一。
   锻炼15分钟,就能将大脑调整到“学习模式”
  监督孩子学习弹钢琴或者拉小提琴的家长们,可能有“怎样让孩子练琴才能达到最好效果”的疑问。而最近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家长们想要孩子学习效率最高,应该让他们在每堂课之后马上跑个15分钟。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志愿者分为两组,教他们学习特定的运动技能,一组志愿者在学习后去休息,而另一组会到固定自行车上骑车锻炼15分钟。然后让他们重复学习到的运动技能,同时监控他们的大脑脑波活动。
  结果发现,锻炼的志愿者的表现在学习后的不同时间点都持续优于没锻炼的志愿者。即便在初次学习24小时之后,锻炼组对运动技能的记忆也优于没锻炼的志愿者。对他们大脑脑波活动的观测表明,锻炼能够增强大脑两半球之间β波段的同步性,这意味着大脑两半球之间的神经连接变得更为有效。
  诚然,想要学好琴,长时间的练习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让孩子练一会儿琴之后就出去“疯一疯”不但可能让他们保持练琴的兴趣,还能提高学习效果。
   揭开锻炼延缓阿兹海默病的秘密
  锻炼有这么多好效果,那么有没有办法能够吃个药就能够模拟它的效果呢?几年前索尔克生物研究所的实验室就发现过一种化合物,小鼠吃了它之后,肌肉就会发生跟跑过长跑一样的变化。这个消息登报后,写信向他索求这种药物的人中不乏很多耐力比赛的运动员和赛马的训练者。这种药物也迅速登上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禁药名单。
不过这种药物只能模拟锻炼对肌肉的效果。以往的研究表明锻炼不但对肌肉,还对大脑有益处,可以在小鼠模型中延缓阿兹海默病的症状。那么我们能把锻炼的这个效果也装进药丸里么?
麻省总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锻炼能够导致小鼠大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水平升高,这一因子有促进神经生长,神经突触修剪,减少大脑炎症等多种作用。当研究人员用药物促进大脑神经元的生成,并且提高营养因子水平时,他们发现这些小鼠的阿兹海默病症状得到延缓。这种组合疗法对认知能力的改善和锻炼对认知能力的改善非常相似。
  虽然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锻炼对身体影响的机理,也在试图用药物模拟它的作用,但是他们的目标通常是为了治疗疾病患者,其中有些患者因为患病而无法进行身体锻炼,模拟锻炼的药物尤其适合。对健康人来说,科学家们并不建议使用药物来代替锻炼身体,因为锻炼带来的益处是多种多样的,单一的药物只能模拟它的部分效果。与其期盼模拟锻炼效果药物的诞生,不如站起来出门锻炼吧。?
(1) 本文开头一段有什么作用?


(2) 概括锻炼提高大脑机能的科学原理。


(3)分析下面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这个消息登报后,写信向他索求这种药物的人中不乏很多耐力比赛的运动员和赛马的训练者。这种药物也迅速登上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禁药名单。


(4)小标题“揭开锻炼延缓阿兹海默病的秘密”,这部分内容和本文的说明中心有关联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5)毛泽东主席在1917年写的文章《体育之研究》 (?https:?/??/?www.baidu.com?/?s?wd=%E3%80%8A%E4%BD%93%E8%82%B2%E4%B9%8B%E7%A0%94%E7%A9%B6%E3%80%8B&tn=SE_PcZhidaonwhc_ngpagmjz&rsv_dl=gh_pc_zhidao" \t "_blank?)中,有一句名言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结合本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引用俗语,说明锻炼身体对身体健康有多种益处,进而思考锻炼身体对我们的大脑有哪些帮助的问题,从而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锻炼身体能增进大脑的机能。
(2)①锻炼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大脑的血流量,提高记忆和学习效率;
②锻炼能够增强大脑两半球之间β波段的同步性,使大脑两半球之间的神经连接变得更为有效,提高运动机能。
(3)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能模拟锻炼对肌肉的效果的化合物发明后,不用锻炼就能达到艰苦训练的效果,引起的巨大反响。
(4)有关联。这部分内容主要说明新药物药物只能模拟锻炼对肌肉的效果,锻炼能够导致小鼠大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水平升高,延缓小鼠的阿兹海默病症状,从引得角度强调本文体育锻炼能提高大脑机能的说明中心。
(5)毛主席名言的意思是:想要让人们精神变得文明,应该先使他们的身体更强健。强健的身体是做一切事情的前提,和本文说明的锻炼能给大脑带来很大益处是一致的。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开头段的作用。一般有引出或交待本文的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点,增加说明文的文学色彩(或是故事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总领全文,引起下文。引用俗语,说明锻炼身体对身体健康有多种益处,进而思考锻炼身体对我们的大脑有哪些帮助的问题,从而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锻炼身体能增进大脑的机能。
(2)本题考查分析说明对象特征。说明特征,包括事物的特征、外形、功能、性质、状态,事物的本质、事物内容或者事物之间的关系等,可以在中心句、总括局、过渡句等关键词中捕捉特征,筛选关键词。锻炼提高大脑机能的科学原理有,锻炼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大脑的血流量,提高记忆和学习效率;锻炼能够增强大脑两半球之间β波段的同步性,使大脑两半球之间的神经连接变得更为有效,提高运动机能。
(3)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时要知道说明方法的种类: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要知道每种说明方法的标志,做题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看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能模拟锻炼对肌肉的效果的化合物发明后,不用锻炼就能达到艰苦训练的效果,引起的巨大反响。
(4)本题考查分析文段结构作用。说明文段落作用,一般从多角度对说明对象特点的介绍,与首尾有呼应关系,运用某种说明方法介绍说明对象特点等,具体的作用要看文段的具体内容具体分析。揭开锻炼延缓阿兹海默病的秘密这部分内容和本文的说明中心有关联。这部分内容主要说明新药物药物只能模拟锻炼对肌肉的效果,锻炼能够导致小鼠大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水平升高,延缓小鼠的阿兹海默病症状,从引得角度强调本文体育锻炼能提高大脑机能的说明中心。
(5)本题考查结合材料探究启示。要准确把握名言的中心意思,结合文章的说明中心,仔细辨析二者是否有关联,再说明理由。毛主席名言的意思是:想要让人们精神变得文明,应该先使他们的身体更强健。强健的身体是做一切事情的前提,和本文说明的锻炼能给大脑带来很大益处是一致的。
【难度】 (层级:中)
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 小题。
蜜蜂不仅是“学霸”,还是窃听高手
?我国是东方蜜蜂的发源地。在我们认识和利用的昆虫榜单中,蜜蜂无疑要进到前三的位置。随着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方式的推进,对蜜蜂的新发现仍在不断曝出。这不,来自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几支研究团队,又发现了蜜蜂的两个秘密。
首次发现!蜂王具有出色的学习记忆能力
??蜂王的任务是产卵,而雄蜂的唯一职责是与蜂王交尾,交尾时蜂王从巢中飞出,全群中的雄蜂随后追逐,此举称为婚飞。蜂王的婚飞择偶是通过飞行比赛进行的,只有获胜的一个才能成为配偶。
??重点来了!
??要知道,蜜蜂处女蜂王出巢进行交尾飞行,以及工蜂出巢进行采集活动与它们各自的学习记忆能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蜜蜂需要记住其居住蜂巢的精确位置、蜜粉源与巢址的路线和各种蜜粉源植物的地点,甚至需要记住所采集蜜粉源的外部特征和气味,以获得最佳的采集方案。
??此前也有一些研究报道指出,蜜蜂的学习记忆与表观遗传学DNA甲基化关联。由于蜜蜂蜂王与工蜂之间行为活动如此不同,让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化学生态研究组龚志文博士与谭垦研究员等对其认知行为能力产生了兴趣,他们通过蜜蜂对某一特殊气味的伸吻反应行为,来测试蜜蜂蜂王与工蜂学习记忆能力的差异,他们首次发现蜜蜂蜂王具有出色的学习记忆能力。5日龄蜜蜂蜂王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高于同日龄工蜂的学习记忆能力,相当于工蜂采集蜂20日龄至25日龄的学习记忆能力。
??紧接着,他们通过对蜂王和工蜂DNA甲基化抑制剂处理后进行学习记忆的测试,发现DNA甲基化影响的是蜜蜂的记忆形成过程,而不是学习过程,而且DNA甲基化对蜜蜂记忆的影响表现出时效性,即不同处理时间对蜜蜂记忆的影响有所差别。
???????? 谍战无处不在!蜜蜂会窃听胡蜂的报警信号
??工蜂不仅勤劳,还有不少能力是此前人们所未知的——比如面对天敌的信息处置能力。
??在研究者看来,蜜蜂和胡蜂(俗称马蜂)都是社会性昆虫,在遭遇危险时,它们通常都会释放一种报警信息素。这种报警信息素平时储存在毒囊的毒液里,当受到刺激时,通过蛰针将毒液和报警信息素释放到体外。
??谭垦带领的团队,利用蜜蜂与胡蜂这对“猎物—捕食者系统”,对蜜蜂的反捕食策略做了详尽的研究,结果让人大为惊叹。
??研究人员发现,蜜蜂报警信息素与凹纹胡蜂报警信息素,都会引起东方蜜蜂的结团防御!其中一种被简称为“IPA”的物质,是引起蜜蜂报警信息素中引起结团反应最有效的成分。此外,二壬酮和二十一酮等几个胡蜂报警信息素成分,对蜜蜂结团反应也具有增强作用;而以意大利蜂、欧洲黑蜂等为代表的西方蜜蜂,只对自己的报警信息素有反应,对凹纹胡蜂报警信息素没有行为活性和电生理反应。
??这些结果说明,除了用自己的报警信息素外,同域的东方蜜蜂还能够窃听胡蜂的报警信息素,用来交流报警信息,从而通过结团的方式防御胡蜂;而异域的西方蜜蜂就没有窃听胡蜂的报警信息素的能力。因此,可以确认,蜜蜂对捕食者凹纹胡蜂报警信息素的窃听能力,是进化的产物。
(1)本文题目——蜜蜂不仅是“学霸”,还是窃听高手,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2)理解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东方蜜蜂的发源地是中国,对植物和农业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B对蜂王和工蜂DNA甲基化抑制剂处理后进行学习记忆的测试,发现DNA甲基化影响的是蜜蜂的学习过程,蜂王比工蜂的学习能力强很多倍。
C工蜂不仅勤劳,负责采蜜,保护蜂群,还有此前人们所未知的面对天敌的信息处置能力。
D为了测试蜜蜂蜂王与工蜂学习记忆能力的差异,科研人员通过蜜蜂对某一特殊气味的伸吻反应行为,发现蜜蜂蜂王具有出色的学习记忆能。
(3)分析下面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5日龄蜜蜂蜂王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高于同日龄工蜂的学习记忆能力,相当于工蜂采集蜂20日龄至25日龄的学习记忆能力。



(4)仔细阅读文章,下列说法和原文一致的是( )
A蜜蜂比胡蜂高明之处在于,当遭遇危险受到刺激时,通过蛰针将平时储存在毒囊的毒液和报警信息素释放到体外。
B实验表明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都有窃听胡蜂的报警信息素的能力。
C工蜂采蜜要记住蜂巢的精确位置、蜜粉源与巢址的路线、各种蜜粉源植物的地点、所采集蜜粉源的外部特征和气味,以获得最佳的采集方案。
D本文运用作诠释、举例子、作比较、摹状貌等说明方法。


【答案】
(1)含义:“学霸”指蜜蜂蜂王具有出色的学习记忆能力, “窃听高手”指东方蜜蜂还能够窃听胡蜂的报警信息素,用来交流报警信息通过结团的方式防御胡蜂。
作用:既概括说明对象特征,又通过生动的说明语言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B,发现DNA甲基化影响的是蜜蜂的记忆形成过程,而不是学习过程,
(3)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蜜蜂蜂王具有出色的学习记忆能力的特点。
(4)C
A蜜蜂和胡蜂,都是社会性昆虫,在遭遇危险受到刺激时,通过蛰针将平时储存在毒囊的毒液和报警信息素释放到体外。
B实验表明东方蜜蜂有窃听胡蜂的报警信息素的能力,西方蜜蜂没有。
D本文运用作诠释、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没有摹状貌。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必须通读全文,准确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点,从语言特点和说明文内容需要的角度分析归纳。标题含义:“学霸”指蜜蜂蜂王具有出色的学习记忆能力, “窃听高手”指东方蜜蜂还能够窃听胡蜂的报警信息素,用来交流报警信息通过结团的方式防御胡蜂。标题作用:既概括说明对象特征,又通过生动的说明语言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提取信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和作者的见解,仔细阅读所给材料,再和文章相关内容比照,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B项有误,发现DNA甲基化影响的是蜜蜂的记忆形成过程,而不是学习过程,
(3)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蜜蜂蜂王具有出色的学习记忆能力的特点。
(4)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提取信息。答题时应注意,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C项正确,A蜜蜂和胡蜂,都是社会性昆虫,在遭遇危险受到刺激时,通过蛰针将平时储存在毒囊的毒液和报警信息素释放到体外。B实验表明东方蜜蜂有窃听胡蜂的报警信息素的能力,西方蜜蜂没有。D本文运用作诠释、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没有摹状貌。
【难度】 (层级:中)
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 小题。(分)
地球究竟可以承载多少人?
? 人类是当今地球上(可能也是所有地质历史上)数量最多的大型哺乳动物,截止到今年7月11日“世界人口日”,全球人口数量介于75亿—76亿之间。而联合国去年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人口数量2050年将达到98亿,2100年将超过110亿!
? ? ? ? 2050年人口将达98亿
? 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人口一直在不断增加。1800年左右达到约10亿;1927年约为20亿;1974年,全球人口增加到40亿。2017年6月,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新增约8300万人。全球人口将在2023年左右达到80亿,除非出现无法预料的情况,预计将在2050年达到98亿,到2100年达到112亿。
? 报告指出,“非洲人口以其快速增长率而闻名,预计从现在到2050年,全球人口增长的一半以上将出现在该地区。另一方面,未来几十年欧洲人口预计将会有所下降。”
? ? 老龄化趋势加剧
? 去年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修订版报告称,尽管全球人口在增加,但近年来几乎所有地区的生育率都在下降。
?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司长约·翰威尔莫斯说,2010年—2015年期间,“全世界女性一生平均生育2.5胎,但这个数字在世界各地差异很大。欧洲的生育率最低,估计最近一段时间每名妇女生育1.6个孩子;而非洲的生育率最高,每名妇女大约生育4.7个孩子。”47个最不发达国家的出生率仍然相对较高,人口年增长率约为2.4%。虽然未来几十年这一速度可能显著放缓,但这些国家的总人口预计将从现在的约10亿增加到2050年的19亿。
? 当一对夫妻生育大约两名可以活到育龄年龄的孩子时,人口保持不变。但报告称,现在越来越多国家的生育率低于这一水平。2010年—2015年间,83个国家的生育率低于这一水平,占世界人口的46%。生育率较低的10个人口较多的国家是中国、美国、巴西、俄罗斯、日本、越南、德国、伊朗、泰国和英国。
? 除了人口增长放缓外,低生育率水平也导致人口老龄化。英国《每日邮报》7月11日援引路透社的报道称,据估计,60岁或以上人口将从目前的9.62亿(占全球人口的12.3%)增加到2050年的21亿(约占全球人口的22%),增加一倍以上,到2100年将增加两倍,达到31亿。
? ? 生态威胁增多
? 物理学家组织网的报道指出,人口不断增长也给地球带来了极大负担。在数万年或更长的地质时期,人类一直在不断动用地球的不可再生资源“储蓄账户”,消耗和污染资源,包括含水层、冰盖、肥沃的土壤、森林、渔业和海洋等等。
? 而且,富裕国家的消费也与其人口不成比例。环境智库世界观察研究所提供的数据称,为了满足生活所需,地球上每人需要1.9公顷土地,而美国人平均用地约9.7公顷。如果都以美国人的标准生活,那么,地球最多只能养活目前约五分之一的人口——15亿人。
? 此外,水至关重要。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成年人每天需要不到1加仑水。但2010年,美国人消耗了3550亿加仑淡水,每人每天消耗超过1000加仑(约4000升)水。其中一半用于发电;三分之一用于灌溉;大约十分之一属于家庭用途:冲洗厕所、洗衣服和餐具,以及灌溉草坪等。
? 世界供水总量(包括淡水湖泊和河流)约为91000立方千米。目前,全球有21亿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45亿人缺乏有管理的卫生设施。即便在工业化国家,水源也可能受到病原体、肥料和杀虫剂、重金属等的污染。
? 还有人为驱动的气候变化是压倒一切的威胁,人口增长明显加剧了这种威胁。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估计,要实现本世纪将温度上升限制在2℃以内的目标,需要到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40%—70%,并在2100年前将其近乎消除。IPCC表示:“从全球角度而言,经济和人口增长继续成为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的最重要因素”。
? 虽然我们现在无法准确预见人类的未来,但基本事实确定无疑:水和食物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每个人都是地球的一员,都应尽可能地节约地球资源。
(1) 概括回答人口不断增长会给地球带来哪些极大负担?


(2) 本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顺序是什么?


(3)分析下面加点字的作用。
全球人口将在2023年左右达到80亿,除非出现无法预料的情况,预计将在2050年达到98亿,到2100年达到112亿。


(4)下面句子运用哪些说明方法,作用分别是什么?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成年人每天需要不到1加仑水。但2010年,美国人消耗了3550亿加仑淡水,每人每天消耗超过1000加仑(约4000升)水。



(5)读完本文,你认为世界各国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抑制世界人口的过快增长?


【答案】
(1)①过多地消耗和污染地球的不可再生资源。
②水资源污染严重和安全饮用水日趋紧张。
③人为驱动的气候变化带来灾难。
(2)说明对象:地球承载人口的极限和世界人口问题;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3)“左右”表示估计,不确定,“预计”表示推测和预测,说明将来世界人口增长的大致时间,不排除特殊情况,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4)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列举美国人均消耗淡水的数量,和成年人每天生理需求的用水量作比较,用事例和数字准确说明美国人用水严重超过人均实际需求量浪费严重的事实。
(5)①人口增长必须遵循科学规律有序发展,既要适当增长缓解人口老化,也要抑制过快增长,尽量减少人口增幅与自然资源配置的矛盾。
②因地制宜采取计划生育等措施,少生优生等,也可以有其他方式方法,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概括说明内容。应该注意每段的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出现的位置在语段的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人口不断增长会给地球带来的负担有,过多地消耗和污染地球的不可再生资源;水资源污染严重和安全饮用水日趋紧张;人为驱动的气候变化带来灾难。
(2)本题考查分析说明对象和说明顺序。结合说明的中心内容判断说明对象,本题是事物说明文,提取文中说明特点、原理、功能、作用的词语归纳,很好判断是按照原因到结果的逻辑顺序说明。说明对象:地球承载人口的极限是多少;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3)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分析说明文一些限制性词语的表达作用,首先要解释词的含义,并指明其作用(表限定、强调、程度、否定、推测等);其次说明有这个词说明了什么,如果没有这个词说明内容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太绝对化、与事实不符等);最后加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 “左右”表示估计,不确定,“预计”表示推测和预测,说明将来世界人口增长的大致时间,不排除特殊情况,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4)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时要知道说明方法的种类: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要知道每种说明方法的标志,做题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看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列举美国人均消耗淡水的数量,和成年人每天生理需求的用水量作比较,用事例和数字准确说明美国人用水严重超过人均实际需求量浪费严重的事实。
(5)本题考查概括内容和见解表述。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根据文中所举事例类推, 说明理由,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达清楚即可。本文说明人口增长必须遵循科学规律有序发展,既要适当增长缓解人口老化,也要抑制过快增长,尽量减少人口增幅与自然资源配置的矛盾。措施有因地制宜采取计划生育等措施,少生优生,也可以有其他方式方法,言之有理即可。
【难度】 (层级: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