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古诗两首 江上渔者 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4 古诗两首 江上渔者 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22 22:10:49

文档简介

《江上渔者》分层练习
基础题
把诗句补充完整。
江上 , 鲈鱼美。
君看 ,出没 。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渔者:
2.但:
3.出没:
三、填一填
《江上渔者》的作者是 代的 。反映了 ,唤起人们对的注意。
四、 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五、根据诗意写诗句。
(1)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
(2)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能力题
阅读短文(一)
??? 望天门山
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一、这首诗用作色彩描写的词语是哪四个?

二、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
阅读短文 (二)
种辣椒
常识课上,老师对植物的讲解,把我带到植物世界里。听完课,我动了心,决心种点什么,仔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
回到家,我找到了两个花盆,满心欢喜地种下了辣椒籽。下种后,我每天都要给它浇些水,盼望种子早些发芽。一天中午,弟弟告诉我花盆里出小苗了,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只见一棵小嫩芽拱出土,又过了两天,好几棵小芽出来了。小芽越来越多,我给小辣椒间苗,把太密的小苗小心翼翼地拔掉了一些。
到了盛夏,每株辣椒已有半尺多高了,它们的茎上都缀满了欲放的花苞,几天后,一朵朵雪白的小花,先后开放了。大约又过了四五天,辣椒就开始结果了,出现了青绿的椭圆形的小辣椒,一个个缀在茎上,真惹人喜爱。
秋风吹进窗来,带进一股香气,辣椒开始由青变红,看上去更让人喜爱。一个个两寸多长的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收获的时节到了,我满怀欣喜地把成熟的辣椒一个一个摘下,竟收了小半筐。
我看着筐里的辣椒,心想:这多有意思呀!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实践又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三、找出文章中点明中心的句子,在下面画横线。
四、把文章分成三段,在段尾用“‖”表示,并写出段意。
五、读下面句子,在括号里写出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 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
② 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
提升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蒙蒙的小雨
蒙蒙的小雨正落着,陈红骑着自行车悠然于柏油路上。她没有穿雨衣,因为她觉得在这样细雨中骑车很浪漫。她望着路两边来去匆匆的行人,心想:这些人真是的,干嘛要东躲西藏的。
忽然???迎面一辆???的士???飞驰而来 她猛地拐向路边???但车把挂在树干上???她摔倒了???小妹妹???没事吧???一个小伙子站在她身边问道???陈红白了他一眼,没有理他。心想:谁是你的小妹妹?她一翻身想站起来,可左腿的剧痛却使她不得不重新坐在地上,她接连两次试图站起来,都没成功。最后,只好放弃了努力。小伙子一笑,“别逞强了,还是送你上医院吧。”接着,拉起陈红的车子,又扶陈红坐到车架上,推起车子向医院走去。温柔如丝的春雨淅淅沥沥地落着。陈红已不再潇洒,只感到沉重。她坐在车上,望着前面推车的小伙子,不知该说些什么。
她发现小伙子走路不太自然,仔细观察,只见小伙子左腿的袜端与裤腿之间不时地露出一段刺目的棕色。那是什么?啊,他装着一只假腿。陈红想问问他的腿,却不愿张嘴。这时,只听到小伙子自言自语地说:“三年前,我也喜欢在细雨中骑车,那的确很潇洒,可是我却重重地跌倒了,像你一样。不,还不如你。”“噢,你的左腿——?”停了一会儿,小伙子说:“就在那次跌倒时被后面的汽车轧断了。”听了这话,陈红陷入了沉思?
医院到了,小伙子搀着陈红进了急诊室。“我去通知你父母,你知道他们的电话吗?”陈红把号码告诉了他。不一会儿,陈红的父母风风火火地赶来了。见到女儿腿上雪白的绷带,忙问这问那。陈红把经过告诉了他们,又说,“要不是那位大哥哥,我真不知该怎么办好,哎,他呢?”这时,只听护土小姐说:“那个小伙子,看见你爸妈来后,他就离开医院了。”陈红怔住了:“我还不知他叫什么呢!”
父亲背起陈红,母亲在旁边扶着,一家人走出医院的时候,他们多么希望在人流中再次寻到那小伙子的身影。
?一、给第二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粗词的意思。
逞强——?????????????????????????????????????????????????????????????
风风火火——??
三、用“~~~~”画出文中描写心理活动的一个句子。
四、在第二自然段中用“ ”画出比喻句,这句是用____比喻____。?
五、写出第二、三自然段段意。
第二自然段:????????????????????????????????????????????????????????
? 第三自然段:????????????????????????????????????????????????????????
六、为什么陈红一家希望在人流中再次寻到那个小伙子?
????????????????????????????????
参考答案
基础题
一、往来人 但爱 一叶舟 风波里
二、1.渔者:捕鱼的人。
2.但:只。
3.出没:若隐若现个。
三、宋 范仲淹 渔民劳作的艰辛 民生疾苦
四、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
五.根据诗意写诗句。
(1)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能力题
阅读短文(一)
一、碧、青、帆、日。
二、热爱祖国山河。
阅读短文 (二)
三.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实践又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四.分段:
第一段:(1)写我决心种点植物观察它的生长过程。
第二段:(2-4)写我种植辣椒的过程。
第三段:(5)写我懂得了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实践又必须付出。
辛勤的劳动。
?五.①拟人?????②比喻
提升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 ” 。,,。“,?”。
二.显示、卖弄。形容急促短时间就赶来了。
三.心想:这些人真是,干嘛要东躲西藏的!
四.温柔如丝的春雨淅淅沥沥地落着。把温柔如丝比喻春雨。
五.第二自然段:写陈红被汽车撞伤后,一位小伙子主动要求送她去医院治疗。
第三自然段:当陈红得知送自己去医院的小伙子也曾被汽车轧断了腿的事后便陷入了沉思。
六.陈红骑自行车被汽车撞伤后过路的小伙子立即把她送往医院治疗,并设法转告陈红父母,自己却连姓名也没留下就离开了医院,这一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深深地感动了陈红一家。因此,他们是多么希望能再次见见这位小伙子,当面向他表示谢意。

《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江上渔者》这首古诗是宋朝诗人范仲淹的名作。全诗只有短短的20个字,却描写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江上往来的客人欢快地品尝鲈鱼的画面和江里渔者冒着风浪捕鱼的场景),反映了劳动者的艰辛,体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同情。整首诗语言精练,意境深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生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感悟诗意,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感悟诗意,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 板书“鱼”,谁来读读这个字,(指名读)
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我们平常吃的鱼。(加上三点水旁)这个字谁认识?(指名读)
“鱼”和“渔”这两个字意思一样吗? 那江上渔者就是——生答(江上打渔的人)。
  今天我们就跟随宋朝的大诗人范仲淹一起去看看江上打渔的人。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这首诗。板书:《江上渔者》(范仲淹)
2.多媒体展示古诗《江上渔者》,学生自由朗读。  [来源:学科网ZXXK]
3.简介作者。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设计意图】通过“鱼”和“渔”这两个字的理解,来引出古诗。
二、诵读古诗,探究初成。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鼓励交流: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多媒体出示阅读与交流的要求: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注意:“没”读mò,“波”读bō。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3.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4. 书写指导。
“君”,偏旁是口/,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仿写。教师指导。
5.检查交流情况。[来源:Z*xx*k.Com]
(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2)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①往来人:来来往往的人。
②但:只。
/ ③美:鲜美。
④出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⑤风波:风浪。
(3)学生自由读,了解诗句意思。学生集体交流诗句的主要内容。
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着,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啊!
6.学生熟读古诗,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重在指导学生在初读古诗的过程中,扫清字词认读障碍,将古诗读通读顺,并能够解决字词的意思,为下文理解诗歌内容做好铺垫。
三、展开想象,悟诗情。
1.小朋友,你们可真了不起,那么快就不但会读古诗,而且已经知道了《江上渔者》这首诗的内容,那么大家知道作者范仲淹是怎样写下这首古诗的吗?你们能猜测一下吗?学生猜测。
请大家自由读读上面这段话。(多媒体出示句子:一天,范仲淹走进江边的一家酒楼吃饭,看见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于是就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往窗外望去,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鱼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想到了打鱼人的辛苦,就写下了《江上渔者》这首古诗。)
2. 现在谁来说说作者在酒楼里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看见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 这其实就是诗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多媒体出示)
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客人很多,鲈鱼味道鲜美。
你能把客人的多和鲈鱼味道的鲜美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吗?学生读。
3.“吃水不忘挖井人”,同样“吃鱼不忘打鱼人”。你们读了这首古诗以后,脑海中又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交流:打鱼人那只像片树叶的小船在风浪里飘荡,时隐时现,场面惊险。
A、教师出示画面: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出示诗句) 看到了小船,看到了汹涌的波涛。
“波涛汹涌”和“一片树叶”,一个是多么的可怕,力大无比,一个是多么的柔弱,轻飘飘。这是多么的—— 看到了渔民的船,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
“卷”和“打”这两个词用得真好,我从“卷”和“打”两个动词体会到小船随时都有被浪打沉的危险。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捕鱼人随时都可能船毁人亡,渔民为了捕鱼随时都可能丢掉。
学生朗读三、四两句。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巧妙地融入到古诗的意境中,既受到了审美熏陶,同时也准确感知了诗人的情感。
四、朗读诗歌,升华情感。
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打鱼人随时会遭强风雷暴的袭击;/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一叶小舟行驶危险,随时有可能翻沉……农民劳动很辛苦。
1. 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一位正在品尝美味鲈鱼的人,你肯定有很多话想对那些在汹涌的波涛中捕鱼的人说。请试着说一说。
2. 全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却描写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江上往来的客人欢快地品尝鲈鱼的画面和江里渔者冒着风浪捕鱼的场景),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劳动者的艰辛,体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同情。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一次朗读诗歌,与诗人的情感形成共鸣,更好地感悟了诗情。
五、课文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写江上往来的客人欢快地品尝鲈鱼的画面和江里渔者冒着风浪捕鱼的场景,反映了劳动者的艰辛,体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同情。
六、课后作业
1.默写古诗《江上渔者》。




2.根据诗意写诗句。
(1)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
(2)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3. 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七、板书设计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采用了识字与阅读相结合的教学步骤。为了能引导学生去感受古诗中所蕴涵的意境,老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以诵读古诗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欣赏古诗的美。
一、识字教学生动活泼。
在此环节中,教师教学手段灵活,积极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巩固生字效果较好。
二、在朗读中理解诗意。
在出示古诗以后,通过三步的朗读层层推进。第一步,将古诗读正确,在此基础上进行识字;第二步,试着读出古诗的味道,也就是读出节奏美;第三步,整体感知,让学生说说读了古诗以后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古诗的内容,感知古诗的意思。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忽略了古诗教学中的解释,不采用字字疏通,句句领会的教学方法,只要让学生在读正确的基础上通过说画面大致了解主要意思,即“模糊解读”。符合了一年级古诗教学的特点。
二、启发想象悟诗情。
教师运用多种手段着力营造古诗的意境,引导学生用音乐配合诵吟,用想象再现情境。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在学生理解往来的客人爱吃鲈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说说客人们会怎么说,让学生感受人们吃鱼时的欢快心情,为体会捕鱼的艰辛奠定基础。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两句诗的教学主要分以下几步进行,第一步,观看动画视频让学生感受大风大浪里的一叶舟,体会渔民的危险和艰辛。第二步,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与诗文“真心接触”,自己读解,自己感悟,自己体会。
不足之处及建议。
1、教师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带领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感觉课堂上教师讲解过多,学生的感受有的牵强。本首诗/的重点应放在“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的理解上,让学生有感情地读等。[来源:学,科,网Z,X,X,K]
2、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地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
在学生感受渔者捕鱼艰辛的基础上,通过与《悯农》的组合阅读,引导学生感受任何劳动成果都来之不易,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从珍惜劳动成果方面说说今后的打算/,提升课堂的教学价值。
3、细节上的不足。
时间把握上不够,出现前松后紧。个人认为前面的识字教学花费时间过长,重点要放在古诗的感悟上。
课件23张PPT。渔课文导入鱼水+=渔思 考 “渔”是什么意思?渔课文导入渔渔者江上渔者课文导入 今天我们就跟随宋朝的大诗人范仲淹一起去看看江上打渔的人。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这首诗。《江上渔者》(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鼓励交流(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注意:“没”读mò,“波”读bō。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自读要求君jūn我

写偏旁是口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①往来人:来来往往的人。
②但:只。
③美:鲜美。  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 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着,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啊!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出没:一会儿看得见,
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风浪。 一天,范仲淹走进江边的一家酒楼吃饭,看见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于是就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往窗外望去,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想到了打鱼人的辛苦,就写下了《江上渔者》这首古诗。写作背景思 考 读了上面的话,你们想一想作者在酒楼里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 看见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 客人很多,鲈鱼味道鲜美。思 考 从诗句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吃水不忘挖井人”,同样“吃鱼不忘打鱼人”。你们读了这首古诗以后,脑海中又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思 考 打鱼人那只像片树叶的小船在风浪里飘荡,时隐时现,场面惊险。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出没:一会儿看得见,
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风浪。思 考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小船,看到了汹涌的波涛,听到了巨大的海浪声。“波涛汹涌”和“一片树叶”,一个是多么的可怕,力大无比,一个是多么的柔弱,轻飘飘。 看到了渔民的船,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 从上文的描述中你们又能感受到什么?捕鱼人随时都可能船毁人亡。  全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却描写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江上往来的客人欢快地品尝鲈鱼的画面和江里渔者冒着风浪捕鱼的场景),反映了什么?
思 考反映了劳动者的艰辛,体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同情。 这首诗通过描写江上往来的客人欢快地品尝鲈鱼的画面和江里渔者冒着风浪捕鱼的场景,反映了劳动者的艰辛,体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同情。 课文总结1.默写古诗《江上渔者》。
2.根据诗意写诗句。
(1)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2)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3. 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