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0-22 16:1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东周分哪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
2、春秋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铁器牛耕的出现
(2)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战国时期
温故知新
第 7 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齐楚秦燕赵韩魏
东南西北到中间
战国七雄





三家分晋




田氏
代齐




一、战国七雄
1、形成:
(1) 晋国被 、 、 三家瓜分,史称“三家分晋”;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史称“田氏代齐”。
歌谣记忆: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2)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国形势图










战役 交战双方 成语
桂陵之战 魏、赵、齐 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齐、魏 增兵减灶
长平之战 秦、赵 纸上谈兵
2、战役:
3、结果:
秦国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桂陵
大梁
桂陵之战
围魏救赵
魏(庞涓)

求救!
快回来!

(孙膑)
前354年




长平之战
离间计!
白起
坚守不出!
赵括天下
无敌!
纸上谈兵!
赵括


260

廉颇
战国初期,秦国偏处西边,
国小力弱,不受各国重视。
二、商鞅变法
求贤令
晋国把我们河西的地方攻占,诸侯看不起我们,这是莫大的耻辱!有能出计让秦国强大的人,给他高官,还分给他一部分土地。

卫国人公孙鞅,素有大志,在魏国不受重用,决定到秦国。
商鞅
秦孝公与商鞅谈话图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治理国家不一定用同一种办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
商鞅为了建立秦人对变法的信心,故意在南城门放了一条三丈高的木头,发通告说:“把这木头抬到北城门可得五十两金子。”有人真的把木头抬到北门,商鞅真的把五十两金子赏給他。
立木取信
公元前356年
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
二、商鞅变法
1、目的:
2、时间:
3、内容:
(1)政治:
确立县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严明法度。
(2)经济: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3)军事:
奖励军功
4、影响:
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战国七雄实力比较
商鞅被车裂
假如你是当时的地主,你对商鞅变法是支持还是反对?说出你的理由。
假如你是当时的农民,你对商鞅变法是支持还是反对?说出你的理由。
假如你是当时的士兵,你对商鞅变法是支持还是反对?说出你的理由。
角色扮演
假如你是当时的旧贵族,你对商鞅变法是支持还是反对?说出你的理由。
假如你是当时的国君,你对商鞅变法是支持还是反对?说出你的理由。
《史记》记载,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逝,太子即位,即秦惠文王。同年,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想一想,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议一议
成功了!
商鞅虽死, 但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启示:1.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社会才能进步;
2.改革会遇到困难和阻力,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
尽是此公赐予
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
都从太守得来
始知李太守,
伯禹亦不如.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 后期秦国蜀郡郡守 在 上修建。
2.功能:发挥着 、 、 等多方面的作用。
3.作用:使 成为“ ”。2200多年来, 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战国
李冰 岷江
防洪 灌溉 水运
成都平原 天府之国














宝瓶口(人工开凿)
离堆

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








飞沙堰


分水堰
鱼嘴














防洪
灌溉
都江堰水利工程,建造于战国时期,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经历了5.12特大地震的考验。保卫了千万中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两千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
兴修水利
变法运动
兼并战争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

都江堰




秦完成统一
军事
政治
经济




战国时期有什么特点?
乱--战争
想一想
乱、变
变—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