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人把小孩撞倒,大人撞小孩的力大于小孩撞大人的力
B.大人把小孩撞倒,是因为大人的质量比小孩的质量大,所以大人的惯性也大
C.以卵击石,石没损伤而蛋破,但蛋对石的作用力与石对蛋的作用力大小相等
D.马拉车加速前进时,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
答案:B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单位
B.牛顿是力学单位中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的一个导出单位
C.在有关力学的分析计算中,只能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不能采用其他单位
D.在有关力学的分析计算中,如果不是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牛顿第二定律F=kma中的k就不能等于1
答案:BD
3.一个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只受摩擦力f的作用,当对这个物体再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推力F作用时,下面叙述中可能出现的是( )
A.物体向右运动,且加速度为零 B.物体向左运动,且加速度为零
C.物体向右做加速运动 D.物体向左做加速运动
答案:AC
4.物体放在地面上,人用力将它竖直向上提起离开地面的瞬间( )
A.人对物体的力大于物体对人的力 B.人对物体的力等于物体对人的力
C.人对物体的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D.人对物体的力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答案:BC
5.弹簧下吊一物体,当静止时,弹簧伸长4 cm,当拉弹簧使其运动时,弹簧伸长6 cm,则弹簧拉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向上加速运动,加速度为5 m/s2 B.向上加速运动,加速度为2 m/s2
C.向上减速运动,加速度为5 m/s2 D.向上减速运动,加速度为2 m/s2
答案:A
6.用3 N的水平恒力,在水平面上拉一质量为2 kg的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在2 s内通过的位移是2 m,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分别是( )
A.0.5 m/s2,2 N B.1 m/s2,1 N
C.1.5 m/s2,0 D.2 m/s2,0.5 N
答案:B
7.质量为m的木箱在粗糙水平面上,当水平推力F作用于木箱时,木箱产生的加速度为a,若作用力变为2F,而方向不变,则木箱产生的加速度( )
A.大于2a B.等于2a C.大于a,小于2a D.等于a
答案:A
8.在砌好的房架上加盖屋顶,为使落在屋面上的雨滴能尽快淌离屋顶,如图6-13所示的α角应取( )
图6-13
A.60° B.120° C.90° D.150°
答案:C
9.如图6-14所示,自由下落的小球,从它接触竖直放置的弹簧开始,到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和所受外力的合力变化情况是( )
图6-14
A.合力减小,速度变小
B.合力减小,速度变大
C.合力先变小后变大,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D.合力先变大后变小,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C
10.(2005全国高考理综Ⅰ,14)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加速上升,加速度大小为g,g为重力加速度.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为( )
A.mg B.2mg C.mg D.mg
解析:以人为研究对象:N-mg=mg N=mg
底板对人的支持力与人对底板的压力大小相等.
答案:D
二、填空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1.我国发射的“神舟”号载人飞船在载人舱着陆前,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有一段匀速下落过程,若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k,载人舱的质量为m,则此匀速下落过程中载人舱的速度大小应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2.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打出的纸带如图6-15所示,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 s,由此可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_____m/s2,若实验中交流电频率变为60 Hz,但计算中仍引用50 Hz,这样测定的加速度将偏___________(填“大”或“小”).
图6-15
该实验中,为验证小车质量M不变时,加速度与外力F成正比,小车质量M和砂质量m分别选取下列四组值:
A.M=500 g,m分别为50 g、70 g、100 g、125 g
B.M=500 g,m分别为20 g、30 g、40 g、50 g
C.M=200 g,m分别为50 g、75 g、100 g、125 g
D.M=200 g,m分别为30 g、40 g、50 g、60 g
若其他操作都正确,那么在选用____________组值测量时所画出的aF图线比较准确,在选用此组值,m取____________g时实验误差较大.
答案:0.69 小 B 50
三、论证计算题(共54分)
13.(8分)如图6-16所示,一个质量为2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的斜向上拉力F=10 N作用后,求:(g取10 m/s2;sin37°=0.6;cos37°=0.8 )
图6-15
(1)10 s末物体的速度;
(2)若10 s后撤去拉力,则物体此后再经过5 s滑行的距离是多大?
答案:(1)22.5 m/s (2)81.25 m
14.(8分)滑雪运动员依靠手中撑杆用力往后推地获得向前的动力,一个运动员的质量是60 kg,撑杆对地面向后的平均作用力为300 N,力的持续作用时间是0.4 s,两次用力的时间间隔是0.2 s,不计摩擦阻力.若运动员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求0.6 s内的位移是多少?6 s内的位移又是多少
答案:0.8 m,62 m
15.(11分)质量为3 t的汽车在恒定牵引力的作用下开上一个山坡,且山坡的坡度为每前进1 m升高1 cm.汽车启动后在1 min内速度由0增加到21.6 km/h.已知运动过程中摩擦阻力为2 000 N,求汽车的牵引力有多大?
答案:2 600 N
16.(12分)如图6-17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m3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对物体施加一个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力F.试求:
图6-17
(1)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力F的值.
(2)力F取什么值时,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加速度最大?
(3)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所获得的最大加速度的数值.
解析:(1)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F的值中隐蔽着临界问题,用极限法将物理现象推向极端.
当F有最小值时,物体恰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的受力如右图所示,由图得:
F1cosθ=μN F1sinθ+N=mg
解得:F1=
当F有最大值时,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刚好为零,则
F2sinθ=mg,所以F2=
所以F取值为
≤F≤.
(2)当F=F2=时,加速度最大.
(3)am==gcotθ.
答案:(1)≤F≤
(2)F=
(3)gcotθ
17.(15分)(2006全国高考理综Ⅰ,24)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
解析:根据“传送带上有黑色痕迹”可知,煤块与传送带之间发生了相对滑动,煤块的加速度a小于传送带的加速度a0.根据牛顿定律,可得
a=μg
设经历时间t,传送带由静止开始加速到速度等于v0,煤块则由静止加速到v,有
v0=a0t v=at
由于a
此后,煤块与传送带运动速度相同,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不再产生新的痕迹.
设在煤块的速度从0增加到v0的整个过程中,传送带和煤块移动的距离分别为s0和s,有
s0=a0t2+v0t′ s=
传送带上留下的黑色痕迹的长度 l=s0-s
由以上各式得l=.
答案:
知识长廊
g的含义
地球周围存在一个引力场,它对处在场中的任何物体都施加作用力.引力场的强度定义为地球对引力场中每1 kg物体的作用力.即g=G/m,g的单位是N/kg.它在数值上与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相等.因此,g可以是9.8 m/s2或9.8 N/kg.这一结果表明,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g的含义:①在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9.8 m/s2.②地球对在其表面附近的每1 kg物体施加9.8 N的作用力.
关于超重与失重的对话
下面是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对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的专访摘录,披露了他乘坐飞船飞上太空的经历以及执行航天任务前的训练情况.请就这段谈话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感想.
主持人:我们知道你进行了长达5年的航天训练,这个过程是我们正常人难以承受的.你觉得哪一段的训练或者哪一种训练让你难忘?
杨利伟:我们的训练都挺让人难忘的,它有好多项目是去挑战自己的承受能力,比如大气层的压力,等于8个人压在你身上,这个感觉是非常难以承受,压得非常厉害.如果没有经过训练,这么大的劲肯定受不了.类似这些训练,都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主持人:上升的时候挑战更大,还是着陆的时候对人的身体极限更大?
杨利伟:返回的时候.
主持人:你在什么时候感觉到失重?
杨利伟:船箭分离的时候.
主持人:那时候是怎样的感觉?
杨利伟:腾空的感觉,好像自己被抛起来一样.
主持人:船里的东西都抛起来了吗?
杨利伟:抛起来了.
主持人:你当时身体内部是怎样的感觉呢?
杨利伟:血液往头上冲.当时有一点儿错觉,感觉是头朝下.在太空飞行中,我还多次在舱内飘浮起来.
主持人:吃了什么呢?
杨利伟:航空食品.必须一口吃得下去.
主持人:喝了水吗?怎样喝的呢?
杨利伟:喝了.有一个软包装水,上面有饮水管,而且有一个卡子,我把饮水管放在嘴里,打开卡子吸.喝完水之后把水卡上,防止在失重情况下水流出来.
主持人:运行过程当中,我注意到你睡着了.
杨利伟:对.到了休息时间了,我感觉睡着了也挺不容易.
人类能够利用失重的条件做些什么
你是否想过,人类能够利用失重的条件做些什么?下面举几个事例,将会帮助你思考.这里所举的事例虽然还没有完全实现,但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探索,也许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
在失重的条件下,熔化了的金属的液滴,形状呈绝对球形,冷却后可以成为理想的滚珠.而在地面上,用现代技术制成的滚珠,并不呈绝对球形,这是造成轴承磨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玻璃纤维(一种很细的玻璃丝,直径为几十微米),是现代光纤通信的主要部件.在地面上不可能制成很长的玻璃纤维,因为没等到液态的玻璃丝凝固,由于重力的作用,它将被拉成小段.而在太空的轨道上,将可以制造出几百米长的玻璃纤维.
在太空的轨道上,可以制成一种新的泡沫材料——泡沫金属.在失重条件下,在液态的金属中通以气体,气泡将不“上浮”,也不“下沉”,均匀地分布在液态金属中,凝固后就成为泡沫金属,这样可以制成轻得像软木塞似的泡沫钢,用它作机翼,又轻又结实.
电子工业、化学工业、核工业等部门,对高纯度材料的需要不断增加,其纯度要求为“6个9”至“8个9”,即99.999 9%—99.999 999%.在地面上,冶炼金属需在容器内进行,总会有一些容器的微量元素掺入到被冶炼的金属中.而在太空中“悬浮冶炼”,是在失重条件下进行的,不需要用容器,消除了容器对材料的污染,可以获得纯度极高的产品.
在电子技术中所用的晶体,在地面上生长时,由于受重力的影响,晶体的大小受到限制,而且要受到容器的污染,在失重条件下,晶体的生长是均匀的,生长出来的晶体也要大得多.
在太空失重的条件下,会生产出地面上难以生产的一系列产品.建立空间工厂,已经不再是幻想.科学家们在太空中做各种实验,青年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太空实验设想,展开你想象的翅膀,为宇宙开发贡献一份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