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第2章 运动的描述 第1节 运动、空间和时间 课时练习1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1 第2章 运动的描述 第1节 运动、空间和时间 课时练习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1-01-19 16:3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后导练
基础过关
1.关于参考系的选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考系
B.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参考系是可以任意选取的
C.实际选取参考系时,应本着便于观测和使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的原则来进行,如在研究地面上的运动时,常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其他物体作参考系
D.参考系必须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其他物体
思路:本题是考查参考系的相关问题,可根据参考系的概念来分析.
解析:机械运动是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简称为运动.故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参考系是可以任意选取的,故A、B正确,而D错.实际选取参考系时,应本着便于观测和使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的原则来进行,故C正确.
答案:ABC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学校作息时间表上的“学生上第一节课的时间为8:00”是指时间间隔
B.火车站公布的旅客列车运行表是时刻表
C.体育老师用秒表记录某同学完成百米运动记录值是时间间隔
D.“神舟”五号绕地球飞行14周,耗时21时23分钟是时刻
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时间和时刻的区别.时刻是对应于物体所处的状态,即时刻为状态量;时间是对应于物体所经历的某段过程,即时间为过程量.学校作息时间表上的“学生上第一节课的时间为8:00”,火车站公布的旅客列车运行表是指时刻;体育老师用秒表记录某同学完成百米运动记录值,2l时23分钟是时间间隔,故B、C正确.
答案:BC
3.甲、乙、丙三个观察者,同时观察一个物体的运动.甲说:“它在做匀速运动”,乙说:“它是静止的”,丙说:“它在做加速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B.三个人中总有一人或两人说错了
C.如果选同一参考系,那么三人的说法都对
D.如果各人选择自己为参考系,那么三人说法都对
答案:D
4.两列火车平行地停在一个站台上,过了一会儿,甲车内的乘客发现一窗外树木在向西运动,乙车内的乘客发现甲车仍然没有动.如以地面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 )
A.甲车向东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东运动,甲车不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运动
解析:物体的运动是相对参考系而言的.同一物体由于选取的参考系不同,其运动情况一般不同.
本题中,树木和地面是连在一起的,树木相对地面静止.甲车内的乘客发现窗外树木在向西移动,说明甲车在向东运动,乙车内的乘客发现甲车仍没有动,说明乙车相对甲车静止.由于甲车相对地面向东运动,所以乙车相对地面向东运动.
答案:D
5.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可能运动情况是( )
A.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 B.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
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 D.甲向上、乙向上,丙也向上,但比甲、乙都慢
解析:电梯中的乘客观看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时,是以自己所乘的电梯为参考系的,甲中乘客看高楼向下运动,说明甲相对于地面一定在向上运动.同理,乙相对甲在向上运动,说明乙相对地面也是向上运动,且运动得比甲更快.
丙电梯无论是静止,还是在向下运动,或者以比甲、乙都慢的速度向上运动,则丙中乘客看见甲、乙两电梯都会感到是在向上运动.
答案:BCD
6.光穿过教室窗玻璃所需的时间是10-11 s,合____________飞秒(fs),合____________阿秒(as).
解析:1 fs=10-15 s,1 as=10-18 s
10-11 s=10-11×1015 fs=104 fs
10-11 s=10-11×1018 as=107 as.
答案:104 107
7.如图2-1-2所示,一根长0.8 m的杆,竖直放置,今有一内径略大于杆直径的环,从杆的顶点A向下滑动.取杆最下端O为坐标原点,向下为正方向,图中A、B两点的坐标各是多少 环从A到B的过程中,位置变化了多少
图2-1-2
解析:由于杆长0.8 m,所以A点坐标xa=-0.8 m.用刻度尺测量知:AO=2.4 cm,BO=0.6 cm=AO,所以B点坐标xB=-0.2 m,AB=1.8 cm=AO,所以位置变化了0.6 m.
答案:xA=-0.8 m,xB=-0.2 m,位置变化了0.6 m.
综合运用
8.桌面离地面的高度是0.8 m,坐标原点定在桌面上,向下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如图2-1-3所示.图中A、B的坐标各是多少
图2-1-3
解析:坐标轴上尺寸与实际情况比按一定的比例且均匀分布.在本题中,用刻度尺测量知,桌高1.5 cm,而实际情况是0.8 m=80 cm,坐标尺寸与实际情况的比例为1.5∶80.经测量知,OA=0.70 cm,OB=0.62 cm,所以A点的坐标为xA=-×0.70 cm=-37 cm=-0.37 m,B点的坐标为xB=×0.62 cm=33 cm=0.33 m.
答案:xA=-0.37 m,xB=0.33 m.
9.古书《镜花缘》七十九回里老太太给子孙们讲笑话:“忽来一阵风,把院里一口井吹到篱笆外.”请同学们思索“这风真怪,能把井吹动吗”?
解答:风不能把井吹动,但却把篱笆吹动了.其实老太太是以篱笆为参考系的.
10.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有两句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分别描述了两种运动情景,那么它们分别是以谁为参考系的
解析:竹排在河中运动是以河岸为参考系的,“巍巍青山两岸走”是驾驶竹排者观看两岸的一种感受,因此是以驾驶竹排者自身或竹排为参考系的.
11.将近1 000年前,宋代诗人陈与义乘着小船在风和日丽的春日出游时曾经写了一首诗(图2-1-4).在这首诗中,诗人艺术性地表达了他对运动相对性的理解.诗中描述了什么物体的运动 它是以什么物体为参考系的 你对诗人关于“榆堤”“云”“我”的运动与静止的说法有没有不同的认识
图2-1-4
解析:诗人和船一起在水中航行,如果诗人以自己为参考系,处在地面上的“花”和“榆堤”是运动的.天上的云由于和船运动的速度相同,所以诗人感觉到“云”是静止的.但相对地面而言,船在向东航行.
答案:诗中描述的运动物体有:“花”、“榆堤”、“云”、“我”,参考系分别是:船(我)、船(我)、地面、地面.有不同认识,运动是相对的,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花”、“榆堤”是不动的,“云”和“我”是运动的.
拓展探究
12.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但在某些条件下,在纬度较高地区上空飞行的飞机上,旅客可以看到太阳从西边升起的奇妙现象.这些条件是( )
A.时间必须是在清晨,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
B.时间必须是在清晨,飞机正在由西向东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
C.时间必须是在傍晚,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
D.时间必须是在傍晚,飞机正在由西向东飞行,飞机的速度不能太大
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①弄清地球上的晨昏线;②理解飞机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动称为向东,逆着地球自转方向运动称为向西.图上标明了地球的自转方向.ObO′为晨线,OdO′为昏线(右半球上为白天,左半球上为夜晚).若在纬度较高的b点,飞机向东(如图上向右),旅客看到的太阳仍是从东方升起.设飞机飞行速度为v1,地球在该点的自转线速度为v2,在b点,飞机向西飞行时,若v1>v2,飞机处于地球上黑夜区域;若v1<v2,旅客看到的太阳仍从东边升起.
在同纬度的d点(在昏线上),飞机向东(如图上向左)飞行,飞机处于地球上黑夜区域,旅客看不到太阳;飞机向西(如图上向右)飞行,若v1>v2,旅客可看到太阳从西边升起,若v1<v2,飞机在黑夜区域,因此,飞机必须在傍晚向西飞行,并且速度要足够大时才能看到“日头从西天出”的奇景.正确选项只有C.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