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母熊过冬》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写了北极的白昼结束,北极母熊准备过冬、选择位置并挖好洞穴、静待小熊出生、带着小熊看外面的世界的描写,为我们刻画出一个慈爱又尽职尽责的母亲形象。从北极母熊身上我们可以联想到自己的母亲,她也是尽职尽责地、慈爱地呵护着我们的成长。所以我们要爱自己的母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正确认读5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5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北极熊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了解北极母熊是怎样过冬的。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了解北极母熊是怎样过冬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北极熊吗?北极母熊为了孕育生命都做了些什么准备呢?让我们来阅读《北极母熊过冬》吧。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入本文,使学生对本文感兴趣。
二、初读感知,了解背景
1、资料宝袋
北极熊:是熊科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又名白熊。体型巨大,凶猛。北极熊的视力和听力与人类相当,但它们的嗅觉极为灵敏,是犬类的7倍;奔跑时最快速度可达60km/h,是世界百米冠军的1.5倍。
2、生字学习
内 脂 肪 胖 堆 团 受 顺
传 使 入 爪 幼 蓝 示
3、词语学习
冻结 洞穴 银装素裹
脂肪 肥胖 交相辉映
词语解释
银装素裹:形容雪后一片白色的世界。
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
五彩缤纷: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浓密:多而密;稠密。
【设计意图】初读感知,了解背景,学习本文的生字和生词。
三、交流分段情况
第一部分(第1-2小节)概括介绍。北极的白昼结束了,北极母熊做好了过冬的准备。
第二部分(第3小节)母熊挖洞。写北极母熊挖洞穴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4-5小节)小熊出生。写第二年春天,两只小熊出生了。
第四部分(第6-8小节)外面的世界。写北极母熊带着小熊从洞穴里爬出来,看到了外面美丽的世界。
【设计意图】学习文章的分段,梳理文章的结构。
四、课文学习
1、默读课文,回答:北极母熊度过严冬、养育小熊都做了哪些事?
体内蓄满脂肪,选择挖好洞穴。
2、北极母熊是怎样挖好洞穴的?
洞中积满了雪,雪很松软,她很快地挖下去。当她认为挖得够深了,就把身子蜷成一团,在洞里滚来滚去,不停地推、压。
3、在雪洞中,北极熊为什么能感到暖和?
浓密多油的毛皮和厚厚的脂肪像棉被一样覆盖着她。
4、作者称冬眠的北极母熊为“她”,你是怎样理解的?
母熊在洞穴中冬眠并孕育着新生命,这里作者把母熊看作一位“母亲”,表达了作者对母熊的尊重和喜爱。
5、降生的小熊是怎样走出雪洞的?
母熊用巨大的前掌和黑色的爪子打碎冰墙,撞开积雪,带着幼熊爬出洞穴。
6、最后一自然段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景物?
和谐、明亮、柔和、清新的环境,和北极熊的性格互相映衬着,让人感受到北极熊的可爱,从而生出对北极熊的爱意。
【设计意图】仔细阅读课文,了解本文的内容,知道北极熊的生活习性以及如何生活。
五、主题概括
本文向我们介绍了北极母熊如何过冬并孕育新生命的过程。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对北极熊的喜爱之情。
写法点拨
本文用了“选—挖—蜷—滚—推—压”等一系列动词,写出了北极母熊挖洞过冬的过程,生动形象。
拓展提升
了解北极熊
北极熊是一种濒于灭绝的哺乳动物,目前仅有不到一万二千头,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挪威、丹麦和白俄罗斯五个国家。
北极熊全身覆盖着雪白的长毛,力大无穷,嗅觉灵敏,捕猎时很会动脑筋,主要食物是海豹。
八、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2、抄写生字和词语。
九、板书设计
冬眠时间:极昼过后
北极母熊过冬 冬眠准备:蓄满脂肪,挖洞过冬,
小熊出生:走出洞穴
教学反思:
由于北极地区居民对北极熊的捕猎和环境的污染问题,北极熊的生存令人堪忧。目前,北极地区几个国家联合制定了保护北极熊的措施。愿人们爱护地球的动物吧。